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第187章 韓屯上報紙啦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 坐望敬亭   作者:坐望敬亭  書名:重生鄉村文藝生活  更新時間:2021-06-29
 
“春節過后,記者來到遼省營城地區平縣紅旗公社的韓屯生產大隊的韓衛國家中。韓衛國是前些年從前線上退下來的老兵,為祖國的邊疆流過血,戰爭給他的身體留下了殘疾,他只有一條腿。

‘我家的房子是去年新蓋的,之前是土胚房,從我爺爺那輩住了好幾十年了。’韓衛國對我們介紹,他接著講起了韓屯這幾年來發生的變化。

‘我從前線退下來之后就回到了韓屯,隊里對我挺照顧的,平時有什么好事第一個想著我,過年過節的就到我家里幫忙、送東西。不過趕上咱們那段時間都不富裕,所以我家的日子也是過得緊緊巴巴的。說來不怕讓記者同志你笑話,我這樣的殘疾人別說是條件差,就是條件好也不好找媳婦。日子就這么一天天的過,誰也沒想過會有什么變化。直到后來我們生產隊里來了個年輕人。

我還記得我跟何平第一次見面是在大隊倉庫值夜班,那是隊里照顧我們這些老弱病殘的福利,當時他剛到隊里,對農村的生活還不太適應,所以老隊長為了照顧他就讓他跟我一起值夜班。

何平這人對誰都熱情,有股自來熟的勁,我跟他也是這么熟識的。

那時候他為了改善生活條件就孵小雞到大集上賣,隊里人還笑話他挺大的老爺們兒凈干老娘們兒的事。沒想到人家腦子活泛,沒多久跟隊里合辦起了養雞場。

我還記得養雞場剛開張的時候鬧了黃皮子,咬死了幾只半大雞,何平難受的一天沒吃下去飯。我們是隊辦企業,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只能靠自己。何平是個好樣的,養雞場在他的帶領下,第一年就給我們韓屯每戶人家分了上百塊的分紅。

后來我們又在何平的帶領下開辦了養豬場,今年又開了飼料廠。去年年末,我們韓屯的隊辦企業給每家每戶都分了至少一萬八千多塊錢,這些錢比我們辛辛苦苦干一輩子農活還要多得多。

這些都是何平帶領我們干出來的,沒有他就沒有我們韓屯的今天……’

“行了行了!”老隊長不耐煩的打斷了正在念報紙的韓兆社,“凈是些溜須拍馬的嗑兒。”

何平不用想也知道老隊長這是吃醋了,衛國叔在記者面前光顧著夸自己,絲毫沒提這老頭,人家不樂意了。

“兆社,別老讀夸我的,念點說我們韓屯的。”

韓兆社掃了幾眼報紙,接著念。

“韓衛國家的變遷,只是韓屯這幾年來堅持走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道路的一個縮影。這個僅僅擁有3000畝農田的遼南生產大隊,在省地兩級政府的政策指導下,從本大隊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走發展集體經濟、興辦隊辦企業的道路。用短短三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年產值上千萬,上繳稅收一百三十余萬,全隊每戶平均年收入破萬元的驚人發展。

在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韓屯也不忘在公共文體、衛生設施、養老教育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先后建成高端人才宿舍、衛生中心、文化廣場等建筑設施,對隊內六十歲以上老人實現醫療免費,對所有在校學生實行教育補貼,開辦夜校解決農村社員文化知識短缺的問題。

在韓屯,面貌常新的不只是物質,還有機制和思想。

為壯大集體經濟,韓屯這幾年來實行這樣的分配機制,韓屯人既是社員也是職工,作為職工有工資、獎金收入,作為村民有年底按股分紅,這種機制既滿足了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也讓社員持續共享集體發展的成果。

‘集體經濟不是吃大鍋飯,是靠本事吃飯。’韓屯大隊長韓玉岡對記者表示,我們要通過改革調動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積極性,讓韓屯永葆集體經濟的活力。

韓屯只是我省農村改革的一個縮影,近兩年在黨Z央和政務院的號召下,我們遼省省政府深耕農村,不斷加深對農村改革的力度。我們堅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勇于創新、努力奮進的遼省人民一定會為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注入強大的動力。

1983年3月25日1版。”

韓兆社念完這一頁報紙上的最后一個字,看了看周圍的眾人。

“好!”

也不知是誰領的頭,眾人一致叫好。

“好家伙,這回咱們韓屯出名了,都上省城的報紙了。”

“何止是省城的報紙啊,這可是頭版頭條,知道啥意思不?這平時放的可都是中央的文件精神。”

“乖乖,這是要上天啊!”

社員們議論著剛剛的報紙內容,這是發表在昨天的《遼省日報》頭版頭條的一篇稿子,正月里省領導來韓屯考察的結果之一。

要知道那天來的可不光是《遼省日報》一家媒體,所以最近這幾天不光是《遼省日報》,幾家省內的其他報紙也紛紛開始刊登關于韓屯的報道。

這種宣傳力度何平太熟悉了,后世無數的先進、典型官方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宣傳的。

他倒是沒什么大反應,但是可把韓屯社員們激動壞了。上次地區、省里領導來考察的時候就把大伙激動的夠嗆,這次更是連番的登上報紙,韓屯啥時候這么牛逼過。

老隊長對這種情況欣喜的同時,也有些擔憂。

“槍打出頭鳥啊!”

“人家領導讓你當這個出頭鳥,你能咋整?”

何平非常光棍的問了一句,老隊長被他噎的一句話說不出來。

“你有空還是想想怎么應付接下來的考察潮吧!”何平對老隊長說道。

八九十年代國內政府、企業流行一股風氣,就是到被上面樹立成典型的單位進行考察、學習。

這事本來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架不住歪心思的人太多,到最后完全走了樣,讓各個接待單位苦不堪言。

何平可以斷定,考察團隊還有30秒到達戰場!

反正這事他是堅決不會參與的,能頂上的只有老隊長了。

老隊長抽著煙袋悶悶不樂,這些天自從地區和省里領導來了之后,陸續已經有零星的單位開始過來考察學習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