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發動機  023,,人形發動機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 人形發動機 | 碼字嗒   作者:碼字嗒  書名:人形發動機  更新時間:2021-03-29
 
震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

在一個高度防護的實驗室里,謝書白正在進行著一次緊張的實驗。

“四號實驗體,編號0013試劑,4克,注射。”

隨著謝書白的指令,一只注射器飄在空中,取了規定的試劑之后,從籠子的縫隙鉆了進去,直接扎在了小白鼠的身上。

能進行這樣操作的,自然只有真-工具人:李明。

花費了一周多的時間,李明身體里的活性因子成分才算是被初步破譯了出來,初步的試制和人工合成也取得了成功。

而且就目前來看,制作的成本并不是特別高。

這樣一來,大規模應用就很有可能實現。

試劑的活體實驗開始了,當然用的都是小白鼠。

謝書白選取了十幾組性別、年齡、血脈關系各有不同的小白鼠,在實驗室已經鼓搗了挺長時間了。

李明自然是跟著打下手,憑借念力的方便性,實驗進行的很快,李明也順便練習精準控制念力。

現在李明已經可以將念力的強度控制在克這個級別的單位了,同時操控的目標也達到了兩位數。

隨著李明對于念力的愈發熟練,他可以做到許多新操作,原本他對于念力基本都是“抓”或者“推”。

但是現在他已經可以做到“托”“舉”甚至是“撫摸”這種更為精細的動作,憑借念力給與的反饋,李明甚至能遠距離的觸摸感知一件物品,推測它的材質之類的。

就像現在,李明將念力凝聚成一根根細小的絲線,散播在整個實驗室里,通過反饋,李明閉著眼睛都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實驗室里的一切,甚至是監測小白鼠們的舉動。

現在就是李明一個人同時進行著十幾組小白鼠的實驗,按照謝書白的命令,李明給一只只小白鼠都注射了試劑。

剩下的就是漫長的觀察期了。

“你的電腦有消息來了。”

李明對著謝書白說道。

謝書白看了李明一眼,隨后從隔離通道走出去,到了外面的辦公室。

電腦右下角,專門的內部聯系軟件有新消息。

謝書白打開看了看,是丁院士發過來的。

當然,現在是丁總工程師了。

信息的內容和昨天的差不多,還是催促謝書白趕快帶著李明去川渝研發中心,理論論證的團隊已經差不多都到齊了。

丁老暫時還沒有向他們說李明的事情,只是給出了數據讓大家自行討論,先提幾個方案出來。

謝書白理了理情況,滬市這邊的工作已經差不多了,剩下的觀察期非常漫長,自己和李明不可能一直呆在這里等,也是該過去了。

于是她很快回復丁老,表示明天就會和李明飛往川渝研發中心。

信息發出去沒多久,李明就走了過來,他憑借念力感知已經知道了謝書白發出的信息內容。

“你這個能力,實在是太適合去做特工了。”

謝書白自然是很清楚李明的狀況的,她感覺現在在李明面前都沒有隱私了。

這讓謝書白有些不自在。

“我一直都很注意的,只看該看的地方。”

李明有些冤枉。

“你沒看怎么知道哪里該看哪里不該看?”

李明直接敗退。

不講道理的女人惹不起。

次日兩人就乘專機飛往了川渝研發中心,丁老就在跑道上接機。

剛下飛機,丁老就走過來抱怨道:“你們兩個可算是舍得過來了,我可是聽說你在滬市都已經取得進展了,這邊倒還是一片空白,你這讓我的老臉往哪擱哦。”

謝書白拉著丁老的手臂笑道:“丁爺爺,我們這不是來了嗎。再說了,航天器的理論論證我們也不懂啊,來了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還得靠您才行。”

丁老臉色一板“別拍我的馬屁,沒用。”

“沒拍馬屁,我多誠實,說的都是真心話。”

說說笑笑著,幾人坐著電動觀光車,一路去開到了一棟看著有些老舊的科工樓,項目團隊里的成員目前就在這里進行理論論證會議。

走進會議室,里面就傳出了一陣沸沸揚揚的討論聲。

但是看見推門今來的是丁老之后,眾人都停了下來。

隨后他們都看向了丁老身旁的李明和謝書白。

丁老先是介紹了一下謝書白。

“這位是謝博士,是我們這個項目的副總工程師,我不在的話由她全權負責。”

這話一說出來,頓時就引起了不小的反應,畢竟謝書白看上去太年輕了些,而眾人都知道這個項目是何等重要。

“謝師妹,你不是搞生物研究方面的嗎?”

有人認識謝書白,直接開口問了起來。

但是還沒等謝書白回答,人群中的程云飛就把對方給攔住了,示意丁老繼續說。

于是丁老又對著李明說道:“你的介紹就自己來吧,也省的我多說。”

李明點點頭,上前說道:“我叫李明,至于我在這里的原因。”

李明一抬手,會議室里的幾十名科研工作者同時飄在了半空之中。

剎那間,會議室安靜的針落可聞。

“這個,這就是,就是文件里說的那個特殊發動機?”

一個人開口問道。

李明奇怪的看了看丁老。

丁老解釋道:“出于保密性考慮,你在內部的代號就是特殊發動機,你的能力都被描述為發動機的性能參數,這樣就不會有人看到資料之后把它和某個人聯系起來。”

李明恍然,不過自己的作用好像確實就是個人形發動機來著。

演示了一下自己的能力之后,李明就把大家給放了下來。

丁老說道:“現在你們明白了吧,我們這個項目就是圍繞著李明展開的,所以你們別擔心那些參數的問題,盡管放心大膽的去提。”

在此之前,諸多參與這個項目的航天專家都不敢相信手里的特殊反動機參數,200噸的推力,但是自重只有不到八十公斤,還是加了燃料重量。

算起來推重比達到了驚人的3000,這東西怎么看怎么覺得不是人類現在能造出來的。

要知道現在藍星諸多擁有航天能力,能制造火箭發動機的國家屈指可數,普遍的推重比也不過在70到100左右,還得是不計算燃料重量的那種。

再加上那個唯一性的標注,眾人紛紛聯想到了外星人上面。

難道說華國搞到了一艘外星人飛船的發動機?

但是大家手里只有各種性能參數,沒有實際圖片,所以這個發動機的外形、線路、控制方式都不知道。

這樣一來理論論證方面的進展就一直不怎么大,畢竟核心部件不在。

雖然程云飛他們組的人都知道李明的信息,但是丁老沒松口,他們自然不敢隨便往外說。

現在李明來了,大家心里就有了底,于是各種方案立刻被提了出來,各種細節被一一推敲。

都是行業內的專家,對于國內的技術也是幾位了解,一個小時左右,幾份初步的草案就被送到了丁老的面前。

丁老翻閱了一下,給到了謝書白和李明的手里。

李明隨便看了看,之前在酉泉他也是惡補了一些航天方面的知識,所以勉強還是能看懂一些。

大多數的方案都是在現有的運載火箭基礎上進行改進,提升一級運載火箭的推力和復用程度。

丁老對于其中幾份十分看好,改造過后的一級火箭推進器理論上可以重復使用十次以上,成本方面低至原來的百分之二十。

而且火箭的近地軌道投送能力可以達到100噸,同步軌道的投送能力可以達到70噸。

這樣的運載力對于華國而言簡直就是質的飛躍。

謝書白卻是感覺一般,這些方案雖然比起目前的華國航空投送能力強了很多,但是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變化,最多就是他們之前在酉泉發射中心的那次實驗的加強版。

突然,一份草案引起了謝書白的注意。

在這份草案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放棄一級火箭回收,甚至直接放棄火箭改造,轉而進行另一個方面的研究:航天飛機。

在這份草案里面,提到了一個更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航天器。

相比較于火箭引擎,衛星,飛船,空間站這些航天器才是真正的吞金巨獸,一個小汽車大小的衛星,造價就高達幾千萬甚至幾個億。

但是當這些衛星的能源耗盡,或者是某個零件損壞了之后,它們就變成了環繞在軌道上的太空垃圾。

說是說垃圾,但是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價值堪比黃金。

這些東西大部分都只能落入大氣層,燒成一堆沒有任何用處的殘骸。

曾經米利堅和蘇聯都曾經想過用航天飛機來回收航天器,可惜效果一直都不怎么好。

再加上航天飛機的發射成本高,安全系數低,最后兩國都不得不放棄了航天飛機,轉而研究宇宙飛船。

草案里提出,可以設計制造一型專門的航天飛機,由火箭送往一百公里的高空,接著憑借航天飛機的發動機和李明的念動力推動,進入外太空。

這樣一來不但能送航天器上外太空,還能從外太空回收各種航天器。

謝書白看了看草案的發起人,上面寫著程云舟。

也是一位師兄,而且他還是程云飛的堂弟,他們還有個哥哥程云帆,三人被稱為空乘三兄弟,都是搞航空航天的,只不過研究的領域不同。

程云帆的研究方向是海基發射平臺,所以一直都在煙/臺那邊。

程云舟也是一開始和謝書白說話的那個。

謝書白把這份草案拿著丁老看過之后,丁老也是眼前一亮,前面的方案都只能說是節流,這個方案則是開源節流都兼顧到了。

程云舟其人,丁老自然也是知道的,他笑著說道:“年輕人就是思路開闊,很好,很好。”

兩人都認同這份草案,于是就這么敲定了下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