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發動機  031,震驚,華國竟然......(二)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 人形發動機 | 碼字嗒   作者:碼字嗒  書名:人形發動機  更新時間:2021-03-27
 
回到住處,丁老突然找了過來。

丁老還帶來了一個人:馬玉峰。

馬玉峰是華國空間站的總工程師,這幾天下來,李明也算是對他比較熟悉了。

丁老開門見山的說道:“馬總工這次過來,是有件事想和我們商量一下,讓他來說吧。”

馬玉峰笑了笑:“丁老你還是叫我玉峰吧,當年您可是叫我小馬的。”

“老大不小了,還能小馬小馬的叫嗎?”

丁老一搖頭“說正事。”

馬玉峰臉色一整,肅然道:“我聽丁老說,你們這個項目就差發動機沒到位了是嗎?”

李明和謝書白點點頭,火箭發動機的制造不是加班加點就能趕的出來的,根據生產計劃,航天飛機發射所需的所有發動機要到一個多月后才能到位,再加上裝配檢驗之類的工作,航天飛機的發射要排到4月份左右。

馬玉峰提出了一個想法“我在想,如果把發射華國空間站的CZ五號火箭拆解以后再裝載到你的航天飛機和主推火箭上,你們項目的進度就可以大大加快。”

二人被這個想法嚇了一跳,他們看了看丁老。

很明顯,丁老是知道這個建議的。

丁老點頭道:“他這個想法我個人是贊同的,一方面可以極大的加快我們的工程進度,另一方面,你們想過沒有?我們的航天飛機設計運載能力很強,但是我們一時半會兒的,哪來那么多的發射任務?”

馬玉峰補充解釋道:“要知道,滿打滿算到我們的空間站徹底組裝完成,重量也才不到100噸。”

李明明白了他們的意思,按照華國目前的航天計劃,航天飛機就算造出來了,也會面臨無貨可運的尷尬局面。

雖然以華國的生產能力,這個問題不會持續多久就是了。

謝書白問道:“馬總工,你就這么相信我們這個航天飛機?”

馬玉峰笑了笑“丁老當年也是帶過我的,沒有把握丁老不會這么看重,而且我也問了問酉泉的張老,他雖然沒說什么,但是意思很明白,我這就過來了。”

謝書白又看向了丁老。

丁老說道:“我個人比較贊同這個想法,當然還是要看你們的意見。”

說著丁老看向了李明,等著李明的表態。

馬玉峰這才看向了李明,原本他以為項目的主導者是謝書白,現在才清楚,原來真正的主導者是這個看著不起眼的年輕人。

至于丁老,大家都很清楚,這位就是來把關的。

李明點了點頭,表示沒問題。

這幾天無聊的時候他也用念力掃描了一邊華國空間站,大概也知道了這個家伙的情況。

丁老見狀,說道:“既然都沒什么問題,我這就把事情報上去。”

說完,丁老就和馬玉峰走了出去,風風火火的樣子完全不象是兩位老人家。

李明倒是忽然明了謝書白為什么總是匆匆忙忙的樣子。

她的生長環境怕不就是如此。

關于兩個項目合作的事宜很快就上報了上去,高層領導們開了專題會討論了一番之后,最后同意了這個請求。

雖然對于航天飛機的性能大家還有些懷疑,雖然華國空間站已經定好了要在年前發射,甚至就連春晚節目單上都有了空間站里航天員的特別節目。

但最終,推遲空間站的發射,雙方項目整合的通知還是下達到了海文發射中心。

為此,國/防部還在例行記者會上進行了專門的告知。

網上頓時就是激起了軒然大波,對于華國空間站的發射,無數人都抱著巨大的期待,更別提那些專門來到海文,準備實地觀看發射的熱情民眾。

雖然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技術方面的突破調整,所以推遲華國空間站的發射,但是許多流言在網上飛速的傳播起來。

要知道蹲守在海文發射中心的,除了熱情民眾,各種平臺的主播,UP主之外,還有不少‘熱心’的‘外國友人’。

前幾天海文發射中心傳來的爆炸聲和那團升起的黑煙就在一些人的引導下,和天宮三號的推遲發射聯系了起來。

諸如華國空間站存在技術缺陷,在發射中心發生故障,甚至是爆炸的傳聞數不勝數。

甚至于還出現了一些所謂的‘華國空間站爆炸殘骸’的照片,上面都是一團黑色的馬賽克裝物體。

盡管許多人據理力爭,并且指出所謂照片純屬子虛烏有。

但那天海文發射中心的爆炸可是有許多人見證了的,一時間,關于華國空間站目前到底發生了什么就成了大家關心的對象。

輿情如此,經過上級批準之后,一支專門的記者團隊來到了海文發射中心進行采訪。

除了報道空間站的現狀,對于網上的流言進行辟謠之外,這些記者還有另一個任務。

曝光青鸞號。

兩個項目整合之后,青鸞號的發射也就提上了日程,這樣一個大家伙,還要發射上天,瞞是根本瞞不住的。

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光明正大的擺出來。

相信比起不大的空間站核心艙,青鸞號的存在更能為華國民眾打上一口氣。

大就是好,美就是強,顏值就是戰斗力。

這是亙古以來的真理。

“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后的就是我們的空間站核心艙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進行專門的除塵防護才能進去,大家可以跟隨我們的鏡頭看到空間站的狀況。接下來讓我們來采訪一下空間站的工程師們。”

“馬總工程師您好,大家對于空間站的情況都很關心,我在這代表觀眾們問個問題,為什么空間站核心艙的發射被推遲了呢?”

女記者笑意盈盈的看著馬玉峰,開口問出了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

馬玉峰指著空間站主體說道:“根據我們原本的發射計劃,這里是我們華國空間站的主體之一,隨后還會將另外三個差不多大的組件發射升空,組成我們華國的空間站。這個計劃原本是預定在2022年的時候完成的。”

頓了頓,馬玉峰繼續說道:“現在之所以推遲這個計劃,原因很簡單,正如發布會上所說的,我們的發射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現在的推遲是為了后續計劃能快速的完成。”

記者連忙問道:“那么這個巨大進步指的是?”

馬玉峰笑了“這個可不在我這邊,我帶你去見見另外幾位。”

說著,馬玉峰帶著記者們從走廊一路走到了另一邊的裝配間。

一進門,巨大的白色機身就映入了記者的眼簾,攝像師呆了一下,下意識的蓋住了鏡頭。

馬玉峰擺了擺手“沒事,帶你們來就是為了讓她和大家見面的。”

攝像師這才放心的拍攝起來。

記者指著巨大的飛機,難以置信的問道:“這個難道是?”

馬玉峰點點頭“是的,這就是我們的最新成果,具體的介紹還是交給他們吧。”

說話間,鏡頭對準了裝配間里的程云飛。

丁老自然不會和年輕人搶這種風頭,李明又或是謝書白也不合適,所以接受采訪的工作就落在了程云飛的頭上。

程云飛淡然的向記者介紹起來:

“這架航天飛機是我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她長40米,寬7米,翼展33米,一次最多可以搭載12名宇航員,航天飛機的貨艙長28米,運載能力更是實現了巨大飛躍。”

記者壓抑了一下激動的心情,問道:“她叫什么名字?”

程云飛笑了笑。

“青鸞。”

“真好聽。”

馬玉峰也在旁邊補充道:“正是因為青鸞號即將完成,所以天宮三號的發射計劃進行了推遲,根據青鸞號的運載能力,我們有信心一次性將整個華國空間站的幾大主體發射升空,直接在太空進行組裝。這樣一來,我們華國的空間站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就能完成。”

記者立刻問道:“您二位說的都是真的嗎?”

馬玉峰和程云飛一齊點頭。

接著,攝像機又在裝配間的另外幾個角度拍攝了青鸞號的圖像,在經過科研人員的研究之后,剪除了部分畫面,又對剩下的敏感內容處理過后,這些資料正式出現在了央視新聞之中。

甚至于前段時間海文發射中心的爆炸,也給出了官方解釋:那只是海文發射中心進行的一次緊急情況演練,就是為了提升緊急情況的應對能力做的模擬演習而已。

當然,現在這個社會還能守著電視看央媽新聞的人是沒多少了,大多數人看新聞都是通過網絡流媒體之類的。

于是乎,震驚體再次出山,一篇名為震驚,華國竟然......的文章迅速開始傳播開來。

文章幾乎完全照搬了央媽的文稿和資料,就是換了個標題而已。

當那架巨大的航天飛機的照片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時候,許多人的第一感覺是這怕不是又有那個小編找了些老的資料出來炒冷飯了。

但是看了看視頻里的央媽記者,還有采訪的時間,所有人都驚了。

沒辦法,相對于只有十米來高,圓柱一樣的空間站核心艙來說,青鸞號的體型實在是太過于驚人了,再加上程云飛透露的相關參數,稍稍查一下資料就能知道青鸞號和其他航天飛機的差距有多大。

很快,航天飛機、青鸞號這兩個詞就飆升到了熱搜榜單之中,圍繞著二者的討論也是沸沸揚揚。

原本因為華國空間站推遲發射而有些萎靡的氣氛立刻變得振奮了起來,不少網友表示一定要去海文看青鸞號的發射。

馬玉峰可是表示過了,青鸞號在上半年就會發射,估計不會很久。

再加上華國一直以來的行為方式,這時候把青鸞號放出來,那就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了。

而接下來,華國航空航天集團召開的一次記者會更是把這個消息炒熱了幾分。

在這次記者會上,航空航天集團發言人表示:因為在大型航天載具上的重大突破,將對原有的載人航天計劃、空間站計劃等等一系列規劃進行修改,雖然具體修改后的計劃表還要等青鸞號的發射成功之后才能對外公布,但是華國航空航天的大跨越式發展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這樣官方正面的報道更是給華國民眾打了一針強心劑,一時間,航天熱成為了一股巨大的熱潮。

除了各種航天知識的科普視頻文章相繼出爐外,許多玩具廠商更是趁著熱度,加班加點的大量生產了以青鸞號為藍本的玩具,爭取在年前的最后幾天狠賺一筆。

對此,華國航空航天集團也沒去追究這些廠家有沒有代理權。

民眾熱情高的話,對于航天事業支持力度自然也就大,相比之下這些蠅頭小利再去計較就顯得過于小家子氣了。

畢竟咱們不是米利堅那種資本家。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