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間里,吳光耀、鄭裕桐、陳曾熙、廖烈文等人齊聚一堂,正在商討金鐘二段后續合作的問題。
吳光耀首先說道:“后續的8000個住宅單元項目,我愿意和大家共組財團一起合作,而剩下的五幢商廈則繼續由我家族企業單獨開發,大家以為如何?”
商廈可以長期收租,其中的回報率遠高于住宅項目;
當然,在港島的地產發展中有兩個特色:
第一,大家喜歡合作開發一個項目,這樣可以分擔風險;就是一個項目虧損了,損失也是大家一起分擔,好比‘雞蛋哲學’一樣。
第二,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除了總部大廈外,地產公司一般是不會發展收租物業,商業大廈建完之后,就會向公眾出售。
對于吳光耀的合作安排,大家自然無異議,畢竟以吳氏家族的財力,獨立完成也是輕輕松松。
但是,大家也有擔心,那就是香港的地產形勢;
于是,大家紛紛試探吳光耀的口氣,想從吳光耀身上找到‘定心丸’。
吳光耀對鄭裕桐說道:“裕桐,你的看法呢?你也是訪問過大陸好幾次的人了,一定有些認識了吧?”
鄭裕桐點點頭,說道:“我個人十分看好大陸的改革開放,自然也看好香港的未來;大家須知,大陸都已經允許有私人財產,那收回香港之后,怎么會沒收大家的私產呢?我還打算去粵省投資呢!”
吳光耀笑著說道:“不錯,大陸對于香港各界可謂是非常的誠心,我個人對于‘一國兩制’也是非常看好的;可以說,未來的香港更具優勢,因為我們背后有一個大國,這個大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龐大的市場會讓香港的經濟更加具備優勢;
英國退出香港已經成為定局,我們也不必憂心未來的事情;一些富裕的人可以拍拍屁股就走人,但我們的事業、家庭都在香港,你們舍得放棄么?”
眾人聽了吳光耀和鄭裕桐的話,覺得很有說服力,也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閑聊之間,吳光耀笑著說道:“聽說裕桐最近在和發展局接觸,莫非是看上灣仔那塊寶地了?”
說起來,早在簡悅強任職發展貿易局主席的時候,簡悅強就多次敦促港府興建一幢永久性的會展場所,以適應日益發展的香港對外貿易;簡悅強和麥理浩關系匪淺,所以麥理浩就在灣仔撥出一塊地皮,供發展貿易局發展會展場所。
最初,發展局手握優質地皮,待價而沽;
但自從中英談判開始,原來有興趣的地產商紛紛打起了退堂鼓,一時間這個項目無人問津。
據吳光耀猜測,鄭裕桐應該在最近已經開始接觸發展貿易局,可能最近就會達成初步合作協議;一旦中英談判結束,大家紛涌而至發展貿易局的時候,就會發現鄭裕桐已經和發展貿易局達成了初步合作協議。
鄭裕桐神色驚慌一閃而過,瞬間又鎮定下來,說道:“光耀有興趣這個項目?”
這一世,鄭裕桐雖然沒有開發成大項目(新世界中心),但不代表他不喜歡大項目;
這種喜歡大項目的性格,并不會因為吳光耀的出現,而消失殆盡。
所以,他恐怕已經盯上發展貿易局會展中心這個項目了!
以鄭裕桐目前的實力,獨自開發這個項目,并無什么難度;
恐怕,他從心底不愿意和別人合作。
灣仔本來就是港島的商業中心,再加上這塊地皮足足35萬平方尺,還是瀕海地段;
如此靚地,自然就可以建出優質項目,從而讓地產商增加一個資歷。
吳光耀笑著說道:“沒興趣,就是問問!”
鄭裕桐內心送了一口氣,不過也發現自己有些過度‘小氣’了,今天大家又這么多朋友在,頓時感覺有些尷尬。
“我也是最近開始派人去發展貿易局問問,大家也知道,以前發展貿易局手握主地,合作條件頗為苛刻;現在正好市場遇冷,我想去碰碰運氣,具體還沒有談出什么。大家有興趣,可以合作啦!”鄭裕桐知道,吳光耀在港府到處都是眼線,自己還真瞞不住他,所以故作大方的說道。
吳光耀率先擺擺手,說道:“我不參與了,這么多項目下來,旗下公司也沒有精力了!裕桐,以后要真談攏了,可別忘了想我們的銀行貸款啦!”
鄭裕桐一直以來是恒生銀行的大主顧,不過在金鐘二段項目上,利國偉拒絕了鄭裕桐的貸款請求;當然,這合情合理,那個時候別說老主顧了,就是自己老子貸如此大的款項,也不能同意。
鄭裕桐連忙說道:“這是自然,我和恒生銀行合作的很愉快!”
沒人會得罪銀行,否則會失去很多機會!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沒有興趣發展貿易局的事情,畢竟現在香港前途未明,誰敢真的大筆投資;
大家可以抄底,但也會做第二手的準備!
光大大廈
吳光耀的辦公室里,馮景禧正在沙發上。
馮景禧是新鴻基銀行的創始人,而馮景禧是香港證券業的巨擘,在1970年,馮景禧創辦了新鴻基財務公司,這家財務公司在1982年獲得了銀行牌照,改名為新鴻基銀行,是目前香港唯一一間由財務公司升格為銀行的本地銀行。
但是好景不長,新鴻基銀行剛成立不久,就遭遇中英談判,地產暴跌;
其后一年更是遭遇了港元危機、擠提事件;
頓時,讓新鴻基銀行陷入財務危機。
縱觀馮景禧這一世,運氣似乎不怎么好,在一眾商人之中;在四十年代末,馮景禧將全部家產投資了去臺灣批發魚苗,結果在海上遇上風暴,所有資產付之一炬;
新鴻基銀行陷入財務危機后,由港府、匯豐、渣打、光大等數家銀團,支持陷入困境的新鴻基銀行;
不過,新鴻基銀行的問題不算糟糕,所以得自尋出路。
這個出路只有一條,就是尋找大銀行為靠山,否則家族性的小銀行無法在強手如林的香港生存。
只是沒想到,馮景禧找上了自己,吳光耀頓時開始思索起對策;
說實話,吳光耀是真不想投資這些銀行了,回報太低了;
加上自己在香港銀行太多了,已經沒有興趣了!
馮景禧自然不是出售自己的產業,而是想引入大資本,緩解當前的壓力;
前世,馮景禧在1985年,將新鴻基銀行的75股份,以7億港幣售于阿拉伯銀行;
當然,除了保留管理權以外,馮景禧還和阿行簽訂了股票回購協議,最終的目標是馮氏家族持股達到50;
可惜馮景禧在1985年8月,就死于溫哥華。
“老馮啊!我對新鴻基銀行并無興趣!”吳光耀笑著說道。
馮景禧頓時神情一暗,原來他知道吳光耀比較好說話,就打算讓吳光耀先入股新鴻基銀行,馮氏保留管理權,并簽訂股份回購協議;
相當于,吳光耀只是在投資一筆生意,而不是侵占自己的公司。
不過,吳光耀接下的話,讓馮景禧大喜過望;
吳光耀說道:“我認識一家海外銀行的團隊——日本的千葉銀行,是千葉財團的核心;千葉財團你也許不知道,但是千葉財團的聯想集團你應該知道吧?”
馮景禧連忙說道:“知道,那不是你的企業么!千葉銀行我也知道,日本前十的銀行了,在香港也有辦事處!”
吳光耀點點頭,說道:“我愿意給你牽線,讓千葉銀行入股新鴻基銀行,具體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和他們談!”
馮景禧大為高興,既然是吳光耀牽線,那么這筆交易可能達到自己的訴求——馮氏依舊是新鴻基銀行的管理權所有人。
其實,吳光耀本意是將恒隆銀行售給千葉銀行的,不過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后世,香港的本地銀行雖然都有外資背景,但卻沒有外資銀行喧賓奪主的情況;
本地人管理本地銀行,更符合市場需求。
如果將恒隆銀行售給千葉銀行,那么還得找個本地管理團隊,太麻煩!
如果千葉銀行和新鴻基銀行達成合作,至少也能控股70,就算以后馮氏回購,也不可能超過千葉銀行的持股量;
而馮景禧的二兒子馮永發是個金融人才,馮氏倒也適合作為合伙人。
前世,香港的本地銀行全部淪為外資銀行之手,大概的原因就是:家族式銀行很難在強手如林的香港生存,沒有強大的后盾就得不到市民的信任。
不過光大銀行顯然是個例外,雖然也是家族式銀行,但吳光耀的資產本來是世界級別的,現在來一個小城市混,那里有混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