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氏家族在香港一共擁有十多處購物商場,其中商業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尺就達到了五處:
九龍倉:此時的九龍倉包括了海港城、海運大廈,計有投資物業組合(收租)高達550萬平方尺;后續還會擴建五幢一流的大廈(不限高,預計40層左右),投資物業組合預計可達400萬平方尺;也就是說,九十年代的時候,整個九龍倉的組合物業(收租)可達950萬平方尺。
新世界中心:投資物業面積為260萬平方尺,計有兩家酒店——帆船酒店、新世界酒店,三幢寫字樓、三幢酒店式管理公寓(自持)、及購物商場(3層裙樓)。
長江中心:投資物業面積為250萬平方尺,計有兩家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香格里拉酒店、兩幢寫字樓、兩幢高級住宅、購物商場(6層獨立建筑)。
銅鑼灣時代廣場:投資物業組合面積為240萬平方尺,計有兩幢一流的甲級大廈、一幢17層樓高的購物商場。
黃埔城廣場:投資物業組合面積為200萬平方尺,集酒店、寫字樓、購物商場為一體的商業綜合體。
除去這五個商業綜合體以外,吳氏家族還有星河中心、尖沙咀中心、沙田第一城、合富中心、天水圍五個商業區等購物廣場;
大大小小的購物中心,吳氏家族持有了足足18個,未來還會投資荷里活廣場(獅子山)等;
對于這種購物中心(集購物、辦公、酒店、公寓為一體),吳光耀一向是和商業大廈同等對待。
吳氏家族在整個香港持有90幢商業大廈(不包括綜合體里的寫字樓,本島68幢高度都在30層以上,九龍22幢都在17層以上),還有18個購物廣場。
除去這些投資物業,吳氏家族還擁有龐大的工業樓宇,天水圍工業園、紅磡工業園就足以笑傲全球;
不要說,吳氏家族還擁有大量的獨立廠區、獨幢工業樓宇;
吳氏家族擁有的工業樓宇面積,差不多高達7000萬平方尺(天水圍工業園5000萬平方尺樓宇面積);
按照前世港島七八十年代的工業樓宇的年產值——600萬平方尺左右,這一世吳氏家族的工業樓宇面積,需要前世供應12年。
正是因為吳氏家族持有如此多的工業樓宇,導致整個香江的工業樓宇價格遠遠低于前世的水平;
這正是吳光耀需要看到的,將工業樓宇價格狠狠的打壓;
雖然,這讓自己損失了不菲,但也間接的促進了香港的工業發展。
最后,吳氏家族還持有大量的別墅、高級住宅樓;
持有大量別墅比較好理解,持有高級住宅樓盤則純粹是吳光耀利用地產暴跌之際,向旗下上市地產公司購買的住宅樓;
這樣既可以作為投資,也能緩解上市地產公司的財務情況,一舉兩得。
六月,吳氏家族宣布對置地發起私有化收購;
此時,置地的股價位7港幣每股,總股本為11億股,總市值為77億港幣;
吳氏家族給的價格非常高——溢價60,頓時大受一眾小股民歡喜,紛紛出售了手中的股份。
不到半個月時間,吳氏家族就將股份增持到90。
到了這一步,私有化心動宣布圓滿成功,至于剩下的10股份,自然有太多的辦法拿到。
9月下旬,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在京城草簽;
10月1日,吳光耀參加了在京城舉辦的國慶觀禮,并受到了接見;
11月中旬,撒切爾夫人抵達京城,與華夏正是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明確1997年后的‘一國兩制’的政策,香港人心趨于穩定,股市回升。
中環,東方文化酒店。
吳光耀、老霍、董大三人聚在一起,正在會宴。
吳光耀說道:“當前東方海外的財務狀況如何?”
老霍帶著董大前來向自己求助,吳光耀雖然不一定會拒絕,但也不可能一攬子全包;
董大說道:“去年(1984年),公司全年盈利1.6億港幣;不過,由于公司負債過高,長短期債務高達102億港幣,光利息就需要支出6.2億港幣;同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80。”
吳光耀皺起眉頭,資產負債率高達80,說明這個公司已經處于破產的邊緣;
1985年,世界航運業更是會陷入空前衰退;
按照這種情況,在沒有外力的幫助下,東方海外將在上半年資產將達到負值。
吳光耀說道:“今年的航運情況將更加糟糕,你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前世,東方海外在1985年的債務已經高達200億港幣,可見1985年的航運有多糟糕;
一年時間,新增100億港幣的債務,這其中除了航運蕭條、利滾利之外,更多的是——東方海外在日本訂購了24條新船,急需現金結賬。
如果是別人分析今年的航運形勢,董大還會抱著僥幸的心理,但吳光耀說出這句話,顯然如同鐵證一般,不容人懷疑。
這位才是最厲害的船王,世界航運史上的真正‘帝王’。
董大心理一沉,立馬改變了來時的注意,說道:“耀叔,能不能指點一下我該如何做?”
吳光耀先問道:“你一開始打算怎么做?”
董大說道:“我的打算是去說服日本的造船廠接受少量的賠償,取消其中12艘新船的訂單合同;另外的12艘新船船款2.4億美元,我打算通過銀行組合貸款進行支付。”
老霍插話道:“大陸的貨運需求增加,航運訂單有意交給東方海運一些。”
吳光耀點點頭,大陸開放后,自然需要大量的進口貨物,那也就需要大量的船只;
大陸雖然能造船,但對于大型船只還是非常困難;
而且就算能造,現在也來不及。
至于大量買船,更是不可能,畢竟外匯非常的緊張。
想到于此,吳光耀甚至有些吃味,自己旗下也有一只船隊,可沒有接多少來自大陸的訂單;
此時,吳光耀旗下一共是500萬噸的載重量,其中貨柜船300萬噸、油船200萬只,也算是世界上的一個大船東;
當然,這只船隊也和大家一樣,并沒有多少盈利;
不過因為沒有債務、而且都是大船(運營成本低),故不至于虧損。
吳光耀點撥道:“這遠遠不夠拯救東方海外!”
董大認真的點點頭,絲毫不懷疑吳光耀的話。
吳光耀繼續說道:“東方海外目前的債權人有哪些?”
董大回答道:“超過50個國家,200余家債權人。”
吳光耀思考起來,董大前世是拯救了東方海外,但也從老板變成了打工人。
“你要和這些債權人談判——關于東方海外重組的協議;主要內容是:成立一家東方海外國際的新公司,將旗下貨柜船注入這家公司,專門負責貨柜運輸業務;東方海外國際公司需要新的投資人,老霍比較適合,可以注資一筆啟動資金。
東方海外實業持有東方海外國際的大部分股份,而所有的債權人的全部債務轉為東方海外實業的票據、優先股及新普通股,和董氏共同持有東方海外實業的股權,而董氏徐亞拿出一部分股權成立一支債務基金,這部分股份的分紅將用于贖回自己的股份,直至還清.....”
董大越聽越覺得有理,不過也知道,這絕非易事;
因為50個國家的債權人,就相當于有50個國家的法律;
這顯然需要莫大的勇氣,去和這些債權人一一談判,允許東方海外重組計劃。
老霍雖然是航運外行,但也聽得出,這是東方海外唯一不破產的辦法;
“還是光耀老道,如果是我,恐怕也只能想得出注資、貸款、找業務等辦法;不會想到,只有征得債權人重組公司才能解救公司。”
吳光耀沉聲說道:“辦法很好想,但真正實施起來又非常困難!我也是船東,就沒辦法注資了;不過,作為銀行,我可以承諾1.5億美金的新貸款。”
董大立馬大喜,比起注資,銀行貸款不是更加好嗎?
畢竟注資相當于攤薄自己家族的股份,當然了,當前注資也是必須的。
吳光耀知道,為了董氏的東方海外,前世老霍足足掏了2.2億美元,1.2億美元用于東方海外實業的正常營運,1億美元用于東方海外國際的啟動資金。
這一世,吳光耀起碼讓東方海外避免了在1985年的虧損,相比重組相對輕松了一點;
而且加上自己承諾的1.5億美元新貸款,將大大緩解東方海外的重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