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在河套以北約兩百里處,這里有座城垣,稱為“頭曼城”。
在頭曼單于時期,在這里修建了一座城垣作為王庭所在,作為單于會見貴人、接待使者、處理政務、決斷軍機的衙署所在地。
后來,頭曼單于長子冒頓弒父奪位,匈奴王庭依然在頭曼城。
頭曼城面積不大,只是作為冒頓單于和家人住所,以及匈奴主要官員衙署、家人住所所在地。
在頭曼城周邊,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帳篷,大量匈奴人聚居在這里。
作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隨著季節變化而遷徙,冬季寒冷時往南尋水草,夏季酷熱蚊蠅難耐時去北地避暑。
在隆冬季節,冒頓和許多匈奴人,在陰山以南的河套地渡過寒冬。
如今轉入夏季,在河套地過冬的匈奴人北遷,冒頓回到王庭居住。
在頭曼城里面,并不像華夏人那樣建造屋子,匈奴人習慣住在帳篷里,城內有大大小小的帳篷。
五月的這天,頭曼城單于帳篷。
匈奴主要官員齊集在這里,冒頓單于要召開會議。
在匈奴官制中,主要官職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左右大且渠、郝宿王、左右丞相等等。
匈奴今年還沒有作戰任務,大部分官員齊集在這里。
高大魁梧的冒頓,坐在正中上方的胡椅上。
冒頓道:“剛得到消息,南方的楚國和齊國、趙國、韓國要打起來了。”
左賢王道:“小小趙國,還妄圖聯合大匈奴。楚國出兵趙國,對我們是好事,等他們打起來,我們趁機去趙國走一趟。”
在冒頓下轄官員中,以左賢王地位最高。
冒頓道:“是該好好教訓趙國,楚國打趙國,趙國必定要調集重兵在南邊作戰,北方必定空虛,給了我們大好時機。等南方人打起來,我們去趙國搶東西、搶女人。”
可以去南方地區搶掠了,匈奴臣子們都目露精光。
在他們眼中,長城以南的南方人,比西邊的月氏人更富足,去南方劫掠能獲得更大收益。
官員們紛紛請戰,請求單于派自己出兵。
最后,冒頓目光投向左大都尉沮渠托、右都骨侯納合臺。
“沮渠托、納合臺,由你們兩個帶兵去趙國。”
沮渠托、納合臺兩人屁顛屁顛的,其他官員只有羨慕的份。
秦王嬰三年,公元前204年,五月三十日。
風和日麗,陽光明媚。
咸陽,按照始皇帝登基時的標準程序,嬴子嬰先進行祭天。
在祖廟內,嬴子嬰進行告祖環節。
祖先牌位共三十二個,依次是秦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莊公、秦襄公……,最后是秦二世嬴胡亥。
文武百官們齊聚麒麟殿,官員宣讀即位詔書,嬴子嬰正式登基。
秦國國君重新登基為帝,的確是振奮人心、軍心。
然而,天下不止一個皇帝。楚國、趙國、齊國、韓國的國君同樣是皇帝。
那些始皇帝時期便為朝臣的三朝大臣們,更是希望大業皇帝能夠重新一統天下,成為天下唯一的皇帝。
六月一日。
彭城,淅瀝瀝的小雨一直下個不停。
后宮,內侍正在給項羽穿冕服。
“該死的!上次登基下雨,這次又還下!”
項羽罵了出來,老天爺老是跟他作對。
本來,能做皇帝他很開心,結果趙、齊、韓三國不肯臣服,還跟著在同一登基。
本身上次繼位楚王就打雷下雨,這次登基又沒有好天氣,讓項羽更是郁悶。
虞姬就在房間,她安慰道:“陛下,南方夏季下雨很正常,勿須為此煩惱。”
告祖、登基這兩個環節,可以在室內進行,祭天卻只能在室外進行。
總不可能今天不登基了。
項羽吩咐下去,祭天儀式照常進行。
祭天高臺上,內侍撐著大傘給項羽遮雨。
高臺下的官員、士兵們,每人戴著斗笠。
祭天儀式匆匆結束。
因為完全掌控了楚國,項羽已經不在意楚懷王熊心死后,他是繼位還是篡位。
在告祖環節,祖廟上有項家兩個祖先牌位,分別是項羽祖父項燕,以及項羽父親。
不再供奉以前熊姓楚國國君牌位。
項羽向祖先祈禱的是,祈求祖先保佑,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早日滅暴秦,天下皇帝只有項羽一人。
最后,楚王宮大殿舉行登基大典。
在登基儀式完畢后,項羽正式發布命令。
命令龍且、季布、鐘離昧三員大將,分別率軍攻趙國、齊國、韓國,三天后出發。
魏王魏豹、燕王韓廣前來參加登基大典。
在項羽面前,兩人始終恭恭敬敬。
齊國、韓國、趙國敢于違逆項羽,兩人可不敢。
在楚軍大軍出發前,范增把龍且、季布、鐘離昧叫到一起。
范增問道:“三位將軍覺得,韓國、趙國、齊國該不該打?”
龍且道:“在我龍且心中,沒有該還是不該,一切聽從陛下之命。”
鐘離昧道:“末將覺得,在滅秦之前,楚國跟五國還是以和為貴。”
季布道:“末將覺得,暴秦還未滅,各國應當團結一心滅秦,不宜妄動干戈。”
范增道:“那就對了。陛下或許還在氣頭上,非要教訓劉邦、趙歇、張良,你們先緩緩行軍,拖延時日,我再盡力勸諫陛下。”
季布和鐘離昧同意這樣做,龍且卻不太同意,表示仍然會按照陛下之命行事。
三路兵馬同時出發,奉命攻打趙國的龍且,按照正常速度行軍。
季布和鐘離昧,按照丞相的授意,放緩行軍速度。
咸陽,一個叫劉軒的人找到了陳平,陳平略感意外。
陳平在家中接待劉軒,盛情款待。
蜀地盛產茶葉,陳平取出最上等茶葉泡茶。
陳平道:“劉兄,莫非你跟我一樣,舍棄楚國投奔秦國?”
在楚國的時候,兩人認識,稍微有一些交情。
劉軒道:“正是,良禽擇木而棲,項羽非明君,我在楚國不受重用,跟陳兄一樣,棄暗投明。”
陳平露出一副笑容,說道:“劉兄,你這樣做就對了。大業皇帝乃是明君,定不會把你埋沒。”
他對劉軒還算有些了解,劉軒雖沒有大才,小才還是有的,無論大才還是小才,都能為秦國做出貢獻。
劉軒道:“劉兄一來秦國,便做了參乘,給皇帝駕車。我才能不如你,只求做個小官就知足了。”
隨即,他向陳平作揖道:“勞煩劉兄在陛下面前舉薦,軒感激不盡!”
陳平再笑了笑,爽快道:“陛下求賢若渴,得知陳兄來投,定會高興!”
翌日,御書房。
自從登基后,將書房稱為“御書房”。
子嬰跟往常一樣,在這里批閱奏章。
這是子嬰耗時最多的工作,比較枯燥又必須做好的工作。
無論在前世,還是在這個時空,子嬰都不懶。
穿越到這個時空,身為是皇帝,那就要把皇帝該做的事做好。
在登基前后,奏章數量比以往多了一倍。
子嬰發現,多了許多垃圾奏章。
這種奏章未提及具體事項,是祝賀陛下登基,祝大秦國運昌隆之類的。
子嬰又看到了成都縣令劉棟的奏章,奏章中祝賀公子的誕生,又再說了些討好的話。
對于這類奏章,子嬰一律以“朕知道了”回復。
這天,子嬰看到了讓他喜歡的奏章,那是宕渠縣縣令范目的上奏。
范目在奏章中說,自十二月調任宕渠縣縣令以來,多次親自帶兵上山,數月來抓捕盜賊三十七名、殺死八名,表示會繼續努力,早日把全縣的盜賊肅清。
因為改為紙張書寫,紙張比簡牘更易于攜帶和保存,范目對工作情況寫得比較詳細,共寫了九頁。
子嬰回復:范縣令做得很好,朕甚感欣慰,再接再厲!
子嬰又看到了漢中郡郡丞趙衍的上奏。
趙衍在奏章中說,有了腳踏紡車后,效率提高了四成,布產量比以往高了很多。
趙衍在奏章中還說,漢中平地雖不如關中、蜀地廣闊,亦是肥沃之地,關中有鄭國渠、蜀地有都江堰,如果漢中也能修一條渠灌溉土地,必能讓漢中糧食產量大增。
他建議說,褒水水流大,褒水上游東邊有大量土地,如果能修渠引流褒水,估計漢中糧食產量,最少能增加一倍,多則增加二倍。
這個趙衍,子嬰在前世的時候就知其名。
趙衍是漢中人,在原本歷史上,劉邦被封為漢王入漢中后投奔劉邦,提出“暗度陳倉”之計。劉邦稱帝后,趙衍后來被封為須昌侯,并擔任河間郡郡守。
子嬰作為一國之君,對本國農業耕種十分重視。
自從李冰修建都江堰后,蜀地成為秦國最大產糧地。
鄭國渠建成后,灌溉關中四萬余頃土地,使得關中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倍。
子嬰翻看過秦國的資料,鄭國渠建成后秦國歷年糧食產量數據,秦國第一大產糧區是關中,第二大產糧區是蜀地,蜀地糧食產量略低于關中,第三大產糧區是漢中。
看到趙衍的提議,子嬰想到了前世了解到的關中水利工程山河堰。
這是西漢初期由蕭何、曹參兩任丞相所建立,是為引流褒水而建造,建成后灌溉七萬余畝土地,大大提高了漢中糧食產量。
子嬰覺得這個提議不錯,建造水渠作用很大,至于什么時候修建,需要跟臣子們商議,子嬰不能自個兒拍腦門決策。
子嬰在奏章中回復:此議甚好,可考慮。
奏章還沒有批閱完,陳平來了。
子嬰見陳平臉有喜色,問道:“卿家可有喜事?”
陳平答道:“陛下,楚國又有一人才來投。他姓劉,名軒。臣在楚營時與他相識,依臣對他的了解,應當能勝任縣令、郡丞之職了,陛下或可召見。”
有人才來投是好事情,子嬰道:“既然陳卿家舉薦,朕見上一見。劉軒在何處?”
陳平沒有直接回答,先提醒道:“陛下,劉軒長得難看,跟鄒離不相上下。”
又是一個丑男,子嬰笑了笑,說道:“秦國用人,不論長相,量才適用。”
陳平道:“陛下,劉軒就在宮門外。”
子嬰傳令召見。
片刻后,劉軒被帶到御書房。
“草民劉軒拜見皇帝陛下!”
劉軒向子嬰恭敬行禮。
子嬰打量著劉軒,的確夠丑的,身材矮瘦,皮膚粗糙黝黑,身高約1.55米,面孔讓人不敢恭維,特別是那鷹鉤鼻,長相丑的程度跟鄒離有得一比。
陳平是美男子,身高約1.75米。
劉軒和陳平比起來,相差十萬八千里。
眼前的劉軒,真是夠難看的,子嬰忍住沒笑出來,正色道:“劉軒,聽陳參乘說你們曾在楚營一同共事,你能棄暗投明投奔秦國,朕不勝歡迎。”
劉軒道:“項羽實乃昏君,良禽擇木而棲,軒希望能為大秦略盡綿薄之力。”
接下來,子嬰要了解劉軒的能力。
經過初步了解,劉軒還是有些能力,比較適合在經濟部門。
子嬰讓他去丞相府,讓尉繚安排職務。
兩天后,麒麟殿。
子嬰舉行朝會,除了三公九卿外,王元、韓信、佟威也在場。
首先討論的話題,是天下都很關心的事情,是關于楚國出兵齊、趙、韓三國。
尉繚道:“楚國跟三國打得越狠,對秦國越有利。”
鐘平道:“我們只管坐山觀虎斗,坐收漁人之利。”
盧德道:“真想不到,六國此前聯合攻我大秦,如今卻兵戎相見。”
陳烈道:“不管如何,楚國和三國打起來,對大秦是好事,最好打得兩敗俱傷。”
談到這方面,臣子們臉有喜色。
在場的人,只有子嬰、尉繚、陳平知道怎么回事。
韓信出列,說道:“如若交戰激烈,對大秦來說是出兵好時間,可派兵突襲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