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涉離開大梁,往西前往韓國新鄭。
項羽給他的任務是,按順序分別前往魏國、韓國、趙國。
大梁在現代稱為開封,新鄭位于現代鄭州,兩者距離不遠。
數天后,武涉抵達新鄭。
韓成在朝會上公開接見武涉。
“楚國使臣武涉拜見韓王!”
“不知楚王遣貴使前來有何要事?”
接著,武涉當眾把在魏豹面前的那套說辭說出來。
項羽居然如此,在場的人都震驚了。
武涉道:“楚王乃天下共主,登基為帝理所當然。魏王明事理,已明確臣服楚國。”
韓成沒有回應,看向張良。
張良對武涉道:“此事甚大,韓國還需仔細商議才能答復,煩請貴使到偏殿歇息。”
武涉離開后,張良再讓其他大臣離開,只有韓王信留下。
韓王信一副憤憤不平之色,說道:“項羽欺人太甚,大王不能答應。”
韓成一副苦瓜臉,說道:“若不答應,惹惱了項羽,如何是好?若項羽派兵來攻,韓軍可能抵擋?”
話說到后面,他看向張良,還得由張良說了算。
只聽項羽道:“若只有韓國獨自面對楚國,自然難以抵擋。若趙國、齊國加起來,便不懼項羽。臣認為,得先看看趙國、齊國之意。若兩國向項羽稱臣,韓國也只能如此;若兩國不答應,韓國也勿須答應。三國結為盟國,共同進退。”
韓成和韓王信都覺得有理,同意這么辦。
張良立即派人分別趕往趙國、齊國,爭取比項羽的人早一步趕到,說出項羽意圖,再講明韓國的立場,講明韓國不希望屈服于項羽,但如果兩國皆選擇臣服于項羽,韓國只能如此。
第二天,張良親自見武涉,對他說韓國一時難以做出決定,貴使可先回去,以免耽誤其它事情。講明韓國會在楚王正式登基前做出答復。
這是先拖延時間,等得知趙國、齊國決定后定奪。
武涉無奈,只得明確說明,要是跟楚國對抗,死路一條。
掌握煉鋼技術,提升冶煉水平,需要長期的研究、大量的試驗,這是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一蹴而就,子嬰急不來,只能等待。
而連弩不一樣,制造連弩,并不是對現有技術進行重大改進,制作連弩所需要的各個零部件,以現有技術水平是沒問題的。
重點在于設計方面,在于想象力、創造性思維。
這天,子嬰接到報告,連弩已制作出來了。
子嬰快速來到兵工廠,要檢驗連弩做得如何。
距離上次來這里,相隔九天時間。
兵工廠內某處,這里有塊空地,是專門為檢驗弓弩性能所建造,空地面積較大,以滿足對不同弩箭的試驗要求
此時,常駱正在拿著連弩,對著遠處的箭靶連續發射。
朱俊就在他旁邊,觀察著另外一把連弩。
見大王前來,兩人忙停下來,一齊向君王作揖行禮。
常駱興奮道:“大王,微臣忙了九天,終于成功了!”
這里有一張桌子,桌面上放著兩把連弩和許多箭矢。
連弩的體積比單兵使用的單發弩機要大,子嬰雙手將其拿起來覺得很沉,幸好本身這副身體體質不差,這兩年又堅持體育鍛煉,要不然就算能勉強將連弩拿起,亦堅持不了多久。
首次看著連弩成品,子嬰先仔細打量一番。
連弩的構造,跟原本設想差不多,在打量過之后,要親自使用體驗一下。
首先是裝箭矢,子嬰將弩放回桌面,將箭匣蓋拉開,拿起桌面上的箭矢將其放入箭槽。
放入十支箭后,剛好將箭槽裝滿,再合上箭匣蓋,子嬰重新將連弩拿起,對準了遠處的靶子。
這里跟箭靶的距離,如果按照現代長度標準來算,約為五十米。
子嬰左手托著連弩機架,右手握著杠桿的握把。
“嗖”的一聲,箭矢從發射孔射出,箭頭穩穩射入木制箭靶。
在箭支射出后,發射槽上端箭槽內的箭矢,便自動落入水平槽內,子嬰右手再將握把向前推,重復剛才的動作,連弩連續射出。
按照現代軍事的專業詞匯解釋,連弩的射擊方式,屬于半自動射擊。
根據在現代時查閱的資料,諸葛連弩最快可以做到六秒鐘射完十支箭。
子嬰把十支箭射完,估算著大約花了二十多秒
他又再次試驗,將箭靶距離增加一倍,連弩雖能射到那個位置,但精準度已經差了很多。
操作著連弩,子嬰十分興奮,進行多次連續試射以檢驗性能。
概括來說,衡量連弩性能關鍵在于連射速率、射程、穩定性這三大要素。
在第二次裝滿箭支試射時,出現了意外情況,在第七支箭矢射出后,上方箭槽內的箭矢沒有及時落入水平槽內,導致了連射中斷。
即使到了近代和現代,也難以完全避免武器出現意外的可能,比如槍支有一定概率會卡殼。
子嬰還發現了其他問題,在箭支射出后,最少要間隔差不多兩秒才能射出下一支箭矢,連射速率還不夠快。
在射程方面,最遠能射到一百多米,在八九十米內能確保殺傷力,這方面勉強及格了,但還有改進空間,有效射程還能更遠。
總體來說,這兩把連弩樣品的性能,勉強可以投入實戰中了,要是讓子嬰打分,會給個五十分。
實際上,在常駱接下任務的第四天,就已經制作出了成品,只是性能比較差,又再進行改善,直到今天,才制作出性能勉強過得去的連弩。
新的發明創造,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能夠做成這樣已經不錯了。
子嬰對兩人道:“連弩發射速度還太慢,射箭穩定性不夠好,重量最好能再減輕些。兩位還需繼續努力,盡快改進。”
現在只是試驗研究階段,必須把性能做得比較好的前提下,才能把相應的質量標準、制作工藝流程定型,進行標準化、統一化的批量生產。
子嬰再多看兩眼常駱,常駱兩眼黑眼圈非常明顯,卻難掩興奮之色。
他問道:“常駱,近來每日睡幾個時辰?”
常駱回應道:“回稟大王,這幾日來,微臣每日只睡兩個時辰,終于把連弩制作出來了。”
剛說完,常駱打了個哈欠,再繼續道:“微臣會繼續努力,盡快把連弩做好。”
子嬰道:“常駱,你研究制作連弩有功,秩俸升為二百石。”
對于有功的人,子嬰不吝嗇賞賜,也是很有必要的。
趙國,邯鄲。
張良派出的人,搶先一步來到這里。
“什么?項羽居然要趙國向他稱臣?”
趙歇得知消息后,立即召見張耳、陳馀、李左車三人。
三個臣子得知后都大吃一驚。
陳馀憤然道:“項羽欺人太甚,必須拒絕!”
張耳冷冷地回應道:“若得罪項羽,派兵攻趙,如之奈何?”
陳馀道:“大不了,跟項羽拼了!”
李左車道:“趙國跟齊國、韓國結盟,韓國已表明不愿屈服于項羽,若齊國同樣如此,三國聯盟,齊心協力,項羽也奈不了我們。”
張耳道:“沒錯,先看看齊國之意。需派人趕往齊國,勸說劉邦跟我們一起共抗項羽。”
大家得出了一致意見,張耳立即派人去齊國。
兩天后,武涉來到了邯鄲,趙歇接見。
武涉向趙歇說明來意。
趙歇沒有當場答復,采取拖延戰術,像韓國那樣拖延時間。
武涉無奈,只好先返回楚國。
項羽除了派出武涉前往魏國、韓國、趙國外,另外派出司馬欣前往齊國、燕國。
劉邦在書房單獨接見司馬欣。
當司馬欣說明來意后,劉邦大吃一驚。
這么重大的事情,他當然不會立即做出答復,把蕭何、曹參等最重要臣子召來商議。
臣子們得知事情后,大多數都很憤怒。
原本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成為天下英雄,劉邦的臣子們對項羽有敬重之心,現在,這種敬重之心蕩然無存。
樊噲道:“項羽真可惡,大王千萬不能答應!”
灌嬰道:“不能屈服于項羽,若他來攻,臣愿帶兵跟楚軍拼了!”
盧綰道:“可齊軍無法跟楚軍相比,恐怕拼不過!”
酈商道:“跟項羽硬拼不是辦法,還需另想它法!”
臣子們雖然憤怒,但又覺得項羽實在太強大了,都很是擔憂。
曹參道:“我們與趙國、韓國結為同盟,若項羽攻我們,趙、韓兩國應當不會坐視不理。”
蕭何道:“大王,齊國無力單獨抗楚,若加上趙國、韓國則不同。臣認為,還需看看趙國、韓國之意。”
劉邦道:“只能如此了。若兩國懼怕項羽,齊國也只能稱臣了。”
在第二天,張良派出的人趕到了臨淄,把張良的書信交給劉邦。
張良在書信中說明韓國的立場,并且向劉邦給出建議。
又再過了兩天,趙國的人也趕到了。
三個國家都不希望臣服于項羽。
這下,事情很明朗了。
劉邦和臣子們都寬心了。
這天,齊王宮,大殿。
齊國舉行朝會,文武百官在場,公開接見楚國使臣司馬欣。
劉邦朗聲道:“楚王即位皇帝,齊國恭賀楚王。寡人視楚王為朋友,視楚國為友好之邦。若要聯合滅秦,齊國愿奉楚王為盟主,一致抗秦。但是,楚王要齊國稱臣,請恕齊國不能答應。”
這是張良建議的對楚國的答復方式,只要趙國、齊國意見一致,韓國同樣會這樣答復項羽。
司馬欣的臉色非常難看,大聲道:“齊王,齊國敢背叛楚王,可曾想過后果?”
他十分囂張,語氣中帶著威脅。
司馬欣這么說,讓齊國大臣們憤怒。
有趙國、韓國兩個盟國,還有臣子們支持,有了底氣的劉邦不怕威脅。
他謹記張良的建議,在拒絕項羽的前提下,盡量不激化矛盾。
劉邦依然用溫和語氣說道:“寡人從來不是楚王之臣,何來背叛?寡人敬楚王是英雄,愿奉他為盟主,希望齊國和楚國永遠是友好之邦。但若要齊國向楚國稱臣,實難從命。”
司馬欣惡狠狠地說道:“劉邦,你敢違背楚王,早晚會后悔的。”
楚國使者竟然對一國之君直呼其名,現場大臣們徹底忍不住了。
“項羽欺人太甚!齊國絕不屈服!”
“齊國不怕項羽!”
“齊、趙、韓三國聯盟,不怕楚國!”
“項羽若敢派兵來攻,齊國拼死戰到底!”
對于臣子們的發言,劉邦并不制止。
面對憤怒的目光,司馬欣依然是一副高傲之色。
在他心目中,自認為當初投降項羽是最正確選擇,依仗著項羽,他根本不把其他國家放在眼里。
齊國臣子們怒罵著,足足好一陣子,方始安靜下來。
最后,劉邦說道:“不僅僅是齊國,趙國、韓國同樣是這個意思。”
司馬欣重重地說道:“哼!楚王不會放過齊國的!還有趙國、韓國,楚王會收拾你們的。”
他撂下狠話后,在眾人憤怒目光中轉身離去。
不久之后,趙國和韓國都得知了劉邦之意,三個國家一條心,皆大歡喜。
兩國再分別派人前往彭城,正式向項羽做出答復。
魏國向楚國稱臣,屬于公開宣布,消息很快向天下傳播,各國的人很快知道了項羽要做皇帝,也很快傳播到楚國。
楚國,彭城。
什么?項羽要做皇帝?
范增在剛聽屬下報告這個消息時,瞪大了眼睛,實在難以置信,項羽居然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并且事先沒有跟他商量,私自做出這種事情。
他氣憤得很,又十分傷心,他殫精竭慮輔佐的項羽,居然做出此等蠢事。
范增第一時間入宮要見項羽,他要狠狠訓斥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