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王險城(現代的平壤)。
今天,風和日麗,陽光明媚。
秦軍大軍集結在城外,在等待著箕準出來投降。
巳時正,北門打開,光著上身的箕準,雙手捧著象征王權的大印,帶著臣子們垂頭喪氣出城。
箕準走到楊武、呂馬童面前,老老實實跪下。
“朝鮮王箕準,率全體大臣向秦國投降,從此以后,朝鮮全體臣民,皆為秦人。”
箕子朝鮮本身就是商紂的后代來到朝鮮后建立的政權,雖然跟秦國文字不一樣,在語言上跟中原人相同,只是發言有所不同,相互聽起來不存在障礙。
呂馬童的親兵接過打印,說道:“箕準,既然你肯開城投降,陛下不會治你的罪,還會給你封爵位,會讓你子孫后代衣食無憂。”
箕準道:“謝大秦皇帝陛下。”
隨后,呂馬童和楊武進入王險城。
王險城雖然比不上大秦的五大城市,亦算得上是大城了,一路上路過之地,街道都十分整潔。
楊武和呂馬童都有留意到,兩邊商鋪招牌上的文字,寫著的是商紂時期的古老文字,只能約莫看懂一部分。
隨后不久,兩人來到王宮,先有一批士卒進入,確保掌控王宮。
來到官署內,兩人查看關于戶籍人口記錄。
根據箕準講述,截止去年,整個朝鮮過人口六十八萬,由于長期沒有戰爭,男女比例比較平衡。
至于糧食產量和府庫收入,則比較普通,還不如燕國。
楊武和呂馬童在這里住下來,確保對整個朝鮮的掌控。
不久后,王元來抵達了王險城,實行了很多穩定人心的措施,宣布免除賦稅徭役兩年,暫時對朝鮮實行軍事管治,等待朝廷的進一步任命。
王元坐鎮王險城,派鐘離昧和楊武率軍南下,要消滅辰國。
這時期的辰國并非完整的國家新式,而是類似于匈奴這樣的部落聯盟。
楊武和呂馬童率軍南下,辰國雖不至于像箕子朝鮮這么不濟,但也抵擋不了多久,秦軍累計付出數千人代價,耗費三個月時間,終于把整個辰國都掌控。
河套地,單于大帳,張良在這里講到了冒頓。
冒頓對張良道:“張良,聽說你很有謀略,為何保不住韓國和齊國。”
張良道:“啟稟單于,謀略重要,實力更重要。暴秦有明君,又有先進兵器,實力過于強大,我張良雖竭盡全力,仍然不敵暴秦。”
冒頓問道:“你覺得,眼下匈奴情況,該如何抗衡秦國?”
張良道:“匈奴最大優勢,是機動力,隨時可襲擾暴秦各地。匈奴要像蛇一樣,讓暴秦不知蛇會攻向何處,不知何時會襲擊邊境。”
冒頓道:“張良,你說的或許有理。秦國已滲透西域,月氏國稱臣于秦國,我們該如何反擊?”
張良道:“西域各國,并非全部臣服于秦國。秦國可派鄒離出使西域,單于也可派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西域,游說各國共抗暴秦,就算不能讓他們反秦,最少讓他們保持中立。”
冒頓點點頭,說道:“張先生說得有些道理,但匈奴人向來只懂得打仗,沒有能言善辯之人。”
張良道:“從燕國、代國逃來的一些人,或許能勝任,我可幫單于尋找。”
對于張良的到來,冒頓持歡迎態度,重用和禮遇張良,安頓張良全家。
那些從代國和燕國出逃的下人,被集中起來,張良仔細了解這些夏人,從中尋找著有沒有適合作為說客的人。
還真被張良找到了,他發現一個名叫邱歐的人,有著做說客的潛質。
于是乎,張良帶著邱歐來到冒頓面前。
冒頓決定派邱歐出使西域,派人護送邱歐來到匈奴控制區的最西邊,讓邱歐隱瞞身份,想辦法行走于各國之間,見各國的主要人物。
張良跟邱歐叮囑過,千萬不能讓身份公開,否則很有可能喪命。
西域許多地方,已經是秦國勢力范圍,有秦軍駐扎,邱歐必須隱秘行事。
七月十五,臨淄,這里舉行朝會。
“朝鮮、辰國已被收復,該設置郡縣了。朕宣布,在原朝鮮轄區設立樂浪郡,在原辰國轄區設立真定郡。”
隨后,把兩個郡的郡守人員確定下來。
“朕來到臨淄已有數月,齊地人心歸服,是時候返回咸陽了!朕決定,五日后啟程!”
這幾個月來,齊地四個郡,沒有發生過反叛事件,越來越多百姓認同自身是秦人,就算還有些抗拒的,也是僅限于發發牢騷,并不是真的要造反,并且他們的抗拒之心也逐漸減少。
齊地歷來都是富庶之地,這地區的民心歸順,讓秦國實力大增。
七月二十,皇帝鑾駕自臨淄西門而出,踏上了返回關中的行程。
九月上旬,咸陽城。
咸陽東門,這里聚集了很多人。
有留守咸陽的大臣,有皇家子嗣,有負責安全的中尉軍、衛尉軍,還有前來瞻仰皇帝真容的百姓們。
“陛下終于回來了!”
“陛下出行一年有余,大秦變化太大了!”
“是啊!項羽、劉邦這兩個最大叛賊,都在被剪除了,還征服了朝鮮、辰國。”
“征服這兩個小國,比當初征服嶺南順利得多了!”
“陛下回來,肯定會有新國策實施!”
“我們拭目以待吧!”
臣子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在交談著。
咸陽東邊數里外,嬴子嬰透過車窗,望著前方迎接的人員,心情舒暢。
這次出行,一切順利,可謂是載譽歸來。
對于阿莉莫來說,則不是好事了。
陪伴皇帝外出,可以獨享圣恩,回到咸陽后,可就要跟其她嬪妃一起分享圣恩了。
她豈敢奢求那么多,能陪伴皇帝一年多,已經是很大的福分了。
鑾駕停下,眾臣跪下,高呼萬歲。
嬴子嬰見過臣子們后,重新上車,進入闊別一年多的咸陽城。
眾臣跟著進入,跟著皇帝一同來到麒麟殿。
整整隔了一年多,皇帝和臣子們再次聚集在這里。
“諸位卿家,朕出行一年有余,你們留守咸陽,把一切事務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辛苦了!”
各個部門副職的人,逐一匯報本部門事務。
鐘平出列道:“陛下,如今天下一統,應當先休養生息一段時日,再對匈奴全面打擊。”
張蒼出列道:“只要兵馬、糧草準備充足,我們便可北征,一舉收復河套。臣認為,再過兩三年足也!”
天下一統,臣子們有著新的期待。
陳平出列道:“如若只是收復河套,兩三年準備完全足夠了。如若要徹底消滅匈奴,還得曠日持久。首先,以前都是匈奴南侵,我們抵抗匈奴,若要我們北征匈奴,需要經過漠南、漠北的草原、沙漠,最大障礙是有可能迷路,其次是后勤保障。”
嬴子嬰道:“匈奴是我們的心頭之患,就算再難,都必須消滅匈奴,讓我們的子孫后代有個安寧、和平的外部環境。先休養生息兩三年吧,到時候再商討收復河套。”
隨后,是對相應人員進行封賞。
在西漢初期,劉邦對輔佐其一統天下、建立漢室江山的十八員功勞最大,能力最強的開國功臣進行封侯,稱為“十八功侯”。
嬴子嬰也打算封侯。
“大秦能再次統一天下,實在是難,有許許多多臣子立下汗馬功勞。除了按住軍功爵封賞之外,朕決定另行封賞,把十個功勞最大的封為侯爵。”
聽到這個,那些直覺功勞大的人,頓時興奮起來,覺得自己應當能封侯。
特別是韓信,要是功勞能排在第一位,那可是美名遠播。
嬴子嬰目光移向陳平身上,說道:“陳丞相,你投奔朝廷以來,不僅總覽全國政務,還獻出許多妙計,功勛卓著……”
至于什么妙計?有些必須長期保密,嬴子嬰只是挑出部分講出來。
講述完畢后,嬴子嬰繼續道:“大秦能重新一統天下,陳平功勞居首位。朕決定,封陳平為‘酂侯’,作為十大功侯之首。”
興奮中的陳平站出來,向皇帝跪下,朗聲道:“謝主隆恩!”
對于這個決定,眾臣不會覺得太意外。
要說誰的功勞最大,那是陳平、王元、韓信三者其一,第四應該是趙佗。
功勞第一的居然不是自己,韓信有些失望。
嬴子嬰繼續道:“這功勞第二者,是王元,他……”
他簡略講述王元功勞,最后道:“封王元為‘平陽侯’。”
王元還在東北邊鎮守,冊封詔書會有人送到那邊。
第三個是韓信,被封為宣平侯;
排第四的是趙佗,被封為絳侯;
排名第五的是章邯,被封為舞陽侯;
章邯萬萬想不到,自己居然還能被封侯,激動得熱淚盈眶,跪下謝恩。
第六是鐘平,被封為曲周侯;
第七是孟通,被封為魯侯;
第八是程開,被封為汝陰侯;
第九是李必,被封為潁陰侯;
第十是駱甲,被封為陽陵侯。
皇帝講述完畢后,由郎官宣讀冊封詔書,十人齊齊跪下接詔、謝恩。
九個人都是高高興興,唯有韓信有些郁悶。
嬴子嬰明確說明,爵位可世襲,但只能世襲三代,第四代之后要被收回。
并且這種侯爵,跟軍功爵中的最高一級“徹侯”不一樣,屬于特殊增加的侯爵。
宣召完畢后,嬴子嬰道:“這只是初步冊封,其他未封侯的卿家還有機會。尤其是原本項羽、劉邦投奔過來的人,你們都有機會。每隔十年,朕會重新評定,適當增加侯爵名單。”
這次返回咸陽,嬴子嬰要做的事情很多,要進行一系列改革,恢復太尉官職是其中一項。
太尉既相當于后來的兵部尚書,但又有所區別,兵部尚書只有軍事管理權,沒有統兵作戰的權力。
太尉是有統兵作戰權力,有皇帝授予兵符便可調兵作戰。
在太尉空缺這段時間里,太尉的職權歸集于丞相身上,讓丞相權力更大。
“始皇帝初期,尉繚辭去太尉一職,這個重要職務一直空缺,也該恢復了!趙佗…”
太尉這個官職,重要性僅次于丞相,趙佗既有軍事才能,亦有政治能力,不僅能統兵作戰,還能治理國家,處理政務,嬴子嬰要把趙佗其他才能發揮出來。
趙佗出列,說道:“臣在!”
嬴子嬰道:“太尉一職,由你擔任吧,把大秦軍務給我打理好了!”
趙佗跪下,說道:“謝陛下信任,臣定當不負所托。”
對于皇帝的決定,沒有臣子提出異議。
嬴子嬰又道:“太尉一職的職權,需要改革。太尉不能在統兵作戰,只有管理權限,處理全國軍務。管理權和統兵權剝離。”
臣子們同樣沒有異議。
皇帝要說的事情很多,這僅僅只是開始。
嬴子嬰朗聲道:“諸位卿家,大秦人才選拔制度,是否有改進之處?”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古代人才制度,要么是舉薦制,要么是一些門閥貴族長期把持重要官職。
秦國人才制度,以舉薦制為主,由臣子舉薦人才給皇帝,由皇帝量才適用。
張蒼出列,說道:“陛下,大秦制度比原六國都要好,臣想不出來,還有何需要改進之處。”
沒有臣子再發言了,是他們實在想不出來。
許多人覺得,或許皇帝又會有奇思妙想,有制度創新。
大業皇帝的奇思妙想太多了,是歷代皇帝所沒有。
只聽嬴子嬰道:“科舉制,我們可以用科舉制來選拔人才。”
對于這個新鮮詞匯,臣子們自然不懂其中含義。
“所謂科舉制,是………”
嬴子嬰把科舉制的基本含義說出,再進行具體講述。
他說的科舉制,分為文科(選拔行政官員)、理科(技術人才)、武科(選拔軍事人才)三大類,
對于文科,不考核四書五經、詩詞歌賦,而是實際的處理政務的能力,是要選拔實實在在的人才,而不像后來科舉制那樣,官員沒有辦事能力,全靠聘用副手來處理。
至于理科,涵蓋了各種技術,只要是技術發明創造,或者在某些領域有所突破,都有機會被朝廷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