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天氣逐漸轉涼,家里生起了炭火,史從云忙得格外火熱。
“我這兩天消耗的體力,可都超過打一場大戰了!”史從云得意的摟著趙侍劍和周憲,兩人面色酥紅,大汗淋漓,趙侍劍用絲巾擋著臉不讓他看。
原本她們都不同意的,而且這也是個技術活,如果臉皮不夠厚,腦子不好使,說不定情趣都變成尷尬了。
好在這可是他的特長了,史從云巧舌如簧,循循善誘,經過不斷努力,終于讓兩人勉強同意。
史從云可算享了齊人之福,舒爽的躺在床上不想動彈,趙侍劍臉皮薄,連連催促:“別鬧了,快起來去洗洗”
史從云嘿嘿一笑跳下床:“我去叫人燒水,你們兩可以交流一下情感。”
他一走,屋里頓時安靜下來,氣氛頓時有些尷尬,周憲很不好意思,雖然她和趙侍劍平日交流很多,可這這樣的交流還是第一次
她害羞得不敢開口,連閉上眼睛,不知道如何應對了。
就在這時候,對方先道:“我們我們先起來吧。”
“嗯”周憲點頭,兩人默契起床,連用被子擋在胸前,相視之后連都避開對方目光。
“他他欺負人,之前說的話肯定是偏我們的。”
“嗯”周憲連點頭:“當初在江南他也騙我.”
“是嗎?他怎么騙你的。”趙侍劍好奇的問。
周憲便說起當初在江南自己上當受騙的事情,說起史從云狡猾和無恥,兩人頓時滔滔不絕,有了共同話題,尷尬的氣氛化解很多。
兩人慢慢聊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有丫鬟在門外告訴她們,兩人才發覺都沒穿衣服呢,頓時又一陣尷尬,兩相禮讓之后,最后決定讓趙侍劍先去洗。
對方離開時目光還不經意的在她的胸前打轉,周憲有些害羞,又覺得驕傲,因為她確實比一般女子大多了,夫君也愛不釋手呢。
下午些時候,史從云又跑去找符六了,符六還是很乖巧,讓她做什么她都答應,哪像趙侍劍和周憲,還要好說歹說。
史從云抱著乖巧的小姑娘,不知不覺她也已經十六歲了,不過還是很小,只是個漂亮的小蘿莉,所以史從云很小心,準備再等她大一些又要孩子。
這個年代的衛生條件,孩子夭折率太高,母親也很危險,她這樣的年紀萬一難產是要命的。
“等再過幾年,等你長大些就給我生個孩子。”史從云抱著小姑娘,撫摸她烏黑的秀發道。
“我我想現在就要。”符六抬頭,水汪汪的眼睛直直看著他。
史從云哈哈大笑:“我還恨不得你生一個呢,不過現在不行,你還小,要聽夫君的話,你現在生小孩很危險。”史從云撫摸她的小腦袋。
“哦”符金鈴有些失落。
史從云把手從她衣角伸進取,“來附近看看,你長大沒有。”金鈴小臉瞬間紅了。
“別急,你要相信夫君的話,我是你夫君,我說什么就是什么,你不能不信。”史從云一面說一面摸索,六妹臉紅紅的點頭,很快軟在他胸口。
“孩子早晚會有的,我也不會因為沒有孩子而不喜歡你,對我來說你比孩子還重要。”
六妹點頭,小臉已經紅得快滴出水來了。
“你現在盆骨還沒發育完全,生孩子很危險,等再過兩年你再長大些,可以生一窩。”
“嗯”符六已經發出顫音。
這件天史從云哪里也沒去,光在家里躲著不見人了,知道有許多人想見他,不過現在位置不同了,自己必須收斂。
連王仲、邵季、董遵誨、羅彥環、王審琦等人來找他都讓他們走后門進來。
接下來的日子還有對全軍的封賞和后續調度部署。
這些事主要由樞密院來執行,不過殿前司也需要幫忙,好在官家準許他先休息半個月,史從云才有時間和三個老婆干喜歡干的事,日子難得輕松愜意下來。
某天晚上,史從云終于如愿以償的把想好的姿勢讓趙侍劍試了一邊,也從磨人的小妖精嘴里得知了她和符皇后見面的事情,以及她們說的話。
事后,史從云仔細的考慮了這件事,發現小女人很聰明嘛。
“為了獎勵你,我們再來一遍。”
趙侍劍連用手抵著他的胸膛:“說正事呢”
史從云只好暫時停下,“河北地方很重要,不過我也沒合適的人,等等,我倒是想起個人來”
說著他不老實的伸手,被趙侍劍按住了,小娘子嗔怒道:“想正事。”
史從云想了一會,心里已經有了數。
河北對于大周實在太重要,歷史上趙匡陳橋兵變,之后受到封賞最高的人并不是跟在他身邊隨他一起入京的從龍功臣,而是在這時候幫他鎮守河北的兩個兄弟。
足見河北的重要性,隨著皇權的壯大,河北符家的重要性必然會不斷減小,這時注定的,除非符家敢自己起來造反,推翻當今皇朝,自己稱帝,否則他們只會越來越不重要。
權力是由軍隊保證的,中央禁軍這幾年來接連大勝,不斷壯大,已經擴編德到超過十八人,接近二十萬。
中央禁軍的壯大隨之而來的就是皇權的壯大,皇權壯大,地方節度使的權勢就會不斷受到擠壓,這是必然的。
像昭義軍節度使李筠,前幾年官家派去的監軍使他敢打罵,可在史從云奪了淮南,滅了南平、武平之后他還敢嗎?根本不敢,朝廷派過去的監軍使日子好過多了。
天雄軍也是一樣的道理,隨著皇權越來越,符家的逐漸沒落是必然的,除非他們能讓后輩逐漸進入中央。
史從云也想,符皇后這女人確實比較聰明,這些長遠的事情她還能想到。
幾天后,史從云已經準備好自己這邊的人,這兩人原本是他麾下親從傳令兵,之前的好幾次大勝都是讓他們往后方送戰報的。
而且這兩人是河北澶州人,跟著他們史家很久,一開始就是史家的親兵,當年史彥超跟著郭威南下時路過河北,他們剛好參軍,如今跟著史家已經十多年了。
關鍵是這兩兄弟都讀多一些書,能識字寫字,只是史從云將他們帶在身邊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這兩人一個叫張正濤,一個叫張正海。
史從云找他們談話,告訴了他們這件事,兩人原本就是河北人,再讓他們回到河北去自然也沒什么異議,都表示同意。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郭廷謂。
這次南征,也讓史從云看到了郭廷謂出色的外交才能,隨機應變的本事,只能說很本事,不愧是郭子儀的直系后代。
這次朝廷給郭廷謂的封賞是鄭州團練使,至于具體職能則沒有加封,這說明樞密院的人也明白郭廷謂是他手下的人,有讓他自己安排的意思。
節度使手下有判官,掌書記,推官,從事官等,這些都是節度使可以自己任免的,即便要上報朝廷也只是走個流程。
史從云也想好了,通過六妹向符皇后提出要求,張正濤作為天雄軍節度使的從事官,張正還要擔任天雄軍牙將,郭廷謂則需要領博州地方外牙軍。
藩鎮節度手下的軍隊是有分類的,一般來說有牙軍,外牙軍和州兵,三種統稱為藩鎮兵。
藩鎮兵和中央禁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軍事體系,相互之間聯系很弱,理論上皇帝可以指揮藩鎮軍,但他要有指揮得動的權勢才行,而皇帝的權勢是靠中央禁軍保證的,所以也可以說藩鎮軍和禁軍有一定程度的對立性。
牙軍是駐扎在藩鎮治所的節度使親兵,如天雄軍治所在魏州,那天雄軍精銳就駐扎在魏州。
外牙軍也是節度使的軍隊,但不駐扎在治所,精銳程度就比牙軍差一些,但博州比較例外,天雄軍以前叫魏博鎮,為了不讓魏博兩州分開,魏博兵還造反過。
魏州和博州地位都很重要,雖然魏州是天雄軍鎮治所,但博州的軍隊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外牙軍將領節度使可以自己任免,特別是在五代更是,所以史從云提出的條件其實比趙侍劍過分多了。
而州兵是各州刺史的掌管的士兵,也可以大致理解為每個州的警察武裝,和節度使的內外牙軍就沒法比了。
史從云這一下要求張正濤為從事官,就是打入天雄軍的行政體系,張正海為內牙軍將領,就是打入天雄軍親兵系列。
郭廷謂掌博州外牙軍,就是把外牙軍中最強的一支拿過來,條件可比趙侍劍開的苛刻多了。
雖然天雄軍鎮守好幾個州,但魏州、博州是兵最精銳的兩個。
他也不確定符家能不能同意,不同意他也不強求,因為明年他就要率數萬大軍去河北了!
到時候官家任命他為北面招討使,所有河北的軍隊和節度使都要聽從他的號令,到時候符家也沒資格和他討價還價了。
史從云頓時覺得爽啊,當初他還是在符家面前唯唯諾諾的卑微人物,如今經過幾年的打拼,情況完全不同了。
接下來幾天,又和三位嬌妻玩了一些鴛鴦戲水,水乳交融之類的小游戲,整個人也從南方大戰中回復過來,回到正常狀態。
之后他也開始時不時召集老爹史彥超,和手下的閭丘仲卿、郭廷謂、潘美、王仲、邵季、董遵誨、羅彥環、王審琦、高懷德、王全斌、慕容延釗等,陸續來研究北伐的問題。
當然,他沒有透露官家要北伐,只是以討論的形勢來和大家說這件事。
契丹是大周的頭號強敵,眾人也沒覺得這有什么奇怪的。
而因為史從云如今已是殿前都點檢,禁軍一把手,召集眾人商議這件事就順理成章,合情合理了,眾將也該聽從他的命令。
也不用專門去酒樓,而是直接在皇城北墻外的殿前司官署中召見眾人。
但官家聽說這件事情之后很高興,還幾次來從宮來特意來參加他們的討論。
再往后,從前方回來的李谷,朝中的魏仁浦,王樸,王溥等人也會來參加。
史從云搞的就是把桌子擺著圓形,大家坐下就不管身份高低,可以暢所欲言,環境設置上也有不少心理暗示。
他做得也很到位,自己從不透露自己的看法,也不提出任何意見,都讓大家說。
這樣一來眾人發言就積極起來,也提出很多史從云從沒想到過的東西。
大家的意見五花八門,一時難以統一,但有一點大家都認同。
要打幽州,先要疏通河北的一些河流,特別是滄州附近的水道,以為大軍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這點史從云聽了很贊同。
絕大多數城市都建立在河流附近,而河流也是大軍進軍的重要后勤力量。
在南方打仗比較方便,南方的河道寬闊,水網密集,水流充足,大軍所到之處,幾乎都能找到用于保證后勤的河流。
所以往南打后勤人員需要的會少很多,比如在淮南打仗,十萬大軍只需要二十萬左右的后勤人員。
可如果往北打,十萬大軍至少需要四十萬左右的后勤人員乃至更多,因為河流少,水網不如南方發達,水流量普遍小,運輸量草輜重更加依靠人和牲畜。
這也是南方歷來很難抵擋北方進攻的重要原因之一,北方往南打,越打后勤壓力越小;南方往北打,越打后勤壓力越大。
所以先修河道,讓更多的船能和大軍一起往北,可以有效緩解一部分后勤壓力,雖然還是遠遠比不上打南方的方便,但至少能減少很多工作量。
這次朝廷出動的各路兵馬加起來會有十萬左右。
主力五萬左右,阻擊側翼北漢需要兩萬,坐鎮澶州兩萬,加上隨行節度使軍隊。
所以大家認為保守估計也需要在河北征發二十五萬民夫和州兵為大軍后勤保障。
李谷則認為需要四十萬,還需要預備隊。
李谷的話很有說服力,他搞后勤經驗豐富,高平、淮南、南平、武平幾場大戰都是李谷負責后勤供給。
所以他提出自己的專業見解:河北的河道太窄,水運并不完全可靠,主力還是要人和牲畜。
李谷還舉例,萬一一艘大船出事堵塞河道,根本不可能像是淮河、長江水域那樣有數里寬闊的河面讓你錯開船,而是會直接堵死。
這時候就需要預備隊搶救,否則可能影響前方大戰,隨意水運要想不堵就只有讓船直接進渤海,那樣依舊很難,要從海邊補給大軍,還是需要大量人和馱畜。
所以不管怎么考慮,他都覺得要想不出意外,只有完全排除水運影響,只考慮人力和畜力。
李谷說得有道理,但說法也極端了些。
眾人慎重思考之后,也覺得李谷所言有理。
最終又經過商議,史從云敲定應該征發至少三十萬民夫、州兵保證大軍供給。
同時在開戰前半年征發十萬人左右,趁著開戰之前趕緊搶修拓寬河北的河道,以讓大船能進入渤海北上,或者從河道北上,減輕戰時后勤壓力。
至于疏通水道這事誰去辦,眾人都不約而同想到一個人——韓通。
這頭十天的商議就讓史從云有些心驚膽戰,心驚的是戰爭的消耗。
這就是史從云所擔心的消耗性戰爭,這和打南方是完全不同的,。
這還只是打河南北部,至少這里還有很多農田,還有不少百姓,每年產糧因為幾十年戰亂已經開始比不上江南蜀地,但依舊不少。
如果能一切順利百戰百勝的打下來,那也是有賺頭的。
而像漢朝那樣翻越燕山,深入草原大漠發起攻擊,更不知道要消耗多少錢財糧食,人力物力。
這其實是史從云最擔憂的,這場戰不只有打不打得過的擔憂,還有現在的大周耗不耗得起的擔憂,畢竟當下大周只能算稍微大一點的割據政權而已。
當初后晉末帝不少人罵他盤剝百姓,不得民心,其實他也有苦,憑借自己那點小小的地盤對抗龐大的遼國,不盤剝直接完蛋,但盤剝又失去民心,完全形成惡性循環。
戰爭上是互有勝負,但晉朝完全耗不起。
契丹一次南下失利可以來第二次,第二次沒討好接著來第三此,反正他們可以輸,但晉朝輸不起,最終遼國攻入大梁城,滅了后晉。
大國之間的戰爭是不可能一兩場就決定最終勝負的,雖然歷史書上只會記最關鍵的那幾場。
遼國與后晉并非是軍事上的差距,后晉和遼國打雖然處于守勢,損失更大些,但也是互有勝負。
差距在兩個國家地盤,人口,綜合國力上,龐大統一的遼國可以慢慢耗,但割據一方,沒有統一中國的后晉根本耗不起。
史從云最怕的就是大周會陷入后晉那樣的困境。
一旦遼國高層下定決心要與他們死磕到底,那周朝也只能被動跟著死磕,什么后蜀、南漢、南唐、北漢,吳越這些就在他們臥榻之側的割據政權將無力顧及。
不過現在的情況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一仗必須要打,決心已定就要全力以赴,力求最好,他已經沒法去想之后的事情了,只能安慰自己車到山前必有路。
史從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從他來到這個世界五年多,從來沒有現在這么焦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