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風月
年關將近,大梁城外的山坡上,已經覆蓋一層白花花的積雪。
史從云呼出白霧,手里撫摸著漆黑的冰冷鐵管,這是馮繼升和一眾工匠新弄出來的炮管,這是改進的坂本。
在與遼國的大戰中,神火都的作用有目共睹,回來之后史從云一方面將陶谷兵部侍郎的職務去掉,讓他擔任翰林院承旨,擔任帝師,一方面把馮繼升一下提拔城兵部侍郎。
當然,馮繼升是兵部侍郎,兵部判部事是郭廷謂,也就是給馮繼升一個兵部侍郎正四品的官,讓他領著俸祿和享受待遇,但兵部的事情其實是判部事郭廷謂在管。
史從云也更馮繼升說過,自己保他榮華富貴,保他高官厚祿,但他的心思不要去想官場上的事,好好想火器的事。
馮繼升樂得于此,他原本就是兵部下的工匠,是個底層官員,官場那些東西搞不明白,可又盼著榮華富貴,士農工商,保持工匠的身份難有出路。
史從云是既給他高官厚祿,又讓他保持工匠的身份,干著工匠的事。
而此時的兵部和之前,之后的朝代都不同,這時的兵部已經完全被樞密院架空,基本兵部的大職責已經全被樞密院分擔,只剩下管理儀仗,兵籍的事情。
從北方回來之后,史從云窮得叮當響,不僅自己的家底掏空,連官家的皇陵都省了一筆,但再怎么窮,他也沒對火器的投入省錢。
自從北方回來之后,他特意將之前馮繼升及其其它工匠特意整編成“機要司”,司是第一層機構名。
如將作監下屬的“八作司”,可以理解為皇家建筑隊。
但史從云新弄出來的這個“機要司”很有逼格,直屬他秦王府下,雖然級別低,但直屬,別人沒法指揮。
同時也給予這些工匠非常好的待遇,同時還咬牙給出十萬緡的預算,機要司的工匠如果有新火器,對火藥的新用法等各種想法想要實驗,全可以找他說,或者寫了送上來,只要通過秦王府就會撥錢。
史從云也明白這其中的錢也可能部分落入工匠之手,不過他不在乎,他借此機會收攬更多能工巧匠也是他想的。
此舉立即激發工匠們的積極性,不少人來王府找他,史從云百忙之中還一一接見了。
有些人說得天方夜譚,甚至搞封建迷信,比如說想要造傳說中魯班會飛的木鳥,比如說知道某個道士會煉長生不老藥,要一筆錢去請教來獻給他等。
史從云聽得好笑,不過都沒趕他們走,只是一些沒有批給錢,比如求長生不老要的,一些則批了,比如想要學魯班造會飛的鳥的,不過只給了一百緡,讓他去造。
真正讓他上心的項目有兩個。
一個是一名叫崔嚴的工匠提出來,他原本是木匠,祖輩都是做這個,也干炭火柴薪的生意,天下大亂的時候在華山當道士避過禍亂,不過他不是個信道崇佛的人,聽說史從云這工匠待遇好之后就跑來投奔。
一年多前就在史從云手下干活,也隨大軍北伐遼國。
他提出在與遼軍的交戰中,有些火藥沒點著,用床弩發射出去后沒炸開,他當時就在大陣中看得清楚。
他覺得當前火藥配方雖然威力大,但還有改件的余地,特別在兩個方面可以繼續改進。
一個是讓火藥燃燒更加充分劇烈,一個是火藥防潮,因為那天和遼國大戰的時候他們是運氣好,剛好是晴天,如果那天是陰天或者下小雨呢?
史從云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帶人繼續這方面的改進,抬手先撥了三千緡,并跟他說后續不夠再報上來。
而花錢最多的項目是馮繼升報上來的,也就是眼前這個項目,真正的鐵火炮的實驗,就是他之前說的,用鐵炮把彈丸,石頭發射出去。
眼前這漆黑的大玩意兒就是這兩個月來的成果。
馮繼升在一邊給他介紹:“之前我們用澆筑的方法造了一個整體的,但不夠硬,里面有空洞氣泡,火藥一炸直接炸開了,還傷了人。
之后我們決定用鍛打的方法加強強度,但這樣就沒法整體的造一段鐵管出來,只能分開鍛打,然后再拼接起來。”
史從云點點頭,摸著冰冷的巨大黑鐵管,它上面還有一圈一圈突起的地方,這是分開鍛打然后再用鐵箍緊緊固定留下的痕跡。
礙于這個時代的技術限制,它的強度肯定不如整體鍛鑄的,氣密性也會差不少,而且因為技術限制,炮體也不長,只有一米多的樣子,這會大大影響其準頭和射程,不過總歸有開頭。
史從云很激動,迫不及待對他們道,“打一炮試試。”
馮繼升得令,讓手下幫忙,幾個人一起操家伙,把幾百斤的沉重炮管固定好,隨后在火門上插好火線,往炮口塞了一大包火藥,用木棍推到底部。
隨后用竹籮筐挑來一大堆拳頭大小的碎石,塞入炮口,他們并沒打造什么鐵炮彈。
填充實后,馮繼升帶著史從云退后到幾十步之外的一個坑道里趴下,因為怕炸膛,前面的人點著火線之后也連忙跑回來。
過了一會兒,隨著一聲巨大炸響,青煙升騰,史從云能見到大量模糊的影子從炮口飛出去,噼里啪啦打在前方幾十步立著的眾多木板上。
一兩寸厚的木板在這些飛石面前不堪一擊,紛紛炸裂開,碎片飛濺。
史從云激動的從坑里爬出來,外面還硝煙彌漫,刺鼻的火藥味沒散去,大炮前方二三十米的地方,大量木板被碎石打得稀巴爛。
雖然準頭很差,基本是亂飛的,距離也有二三十米的樣子,但威力毋庸置疑,這要是打在人身上,披幾層甲都沒用。
“好!”史從云把馮繼升叫過來:“參與這件事的,沒人賞一萬錢,賞你十萬,好好干,某十分在意你們機要司的事。”
馮繼升很激動,又是謝恩又是保證。
史從云則接著說,“這件事還要繼續做下去,改進增大威力是必須,另外一點就是要安全,這玩意是要上戰場的,不能還沒殺敵,先把自己人傷了,你可以和崔嚴多溝通溝通,他負責火藥改進,說不定能給你些新想法。”
眾多工匠也激動的圍過來謝恩,馮繼升這輩子都沒這么風光過,歷史上他貢獻火箭法給宋朝也只是得了一些賞賜,沒有得高官。
說白了中國古代沒那么重視工匠,特別是士人開始掌握國家權力之后,士農工商,工人再有本事,也沒法位列高位。
史從云卻直接給他兵部侍郎的官身,可謂前所未有,也讓這些工匠們看到了希望,所以才有催嚴那樣從華山跑來投靠的人。因為這件事,不少讀書人確實也頗有微詞。
馮繼升和工匠們都很高興,還當成提出要不要他指導兩句。
史從云搖搖頭:“我懂個屁,做事最怕就是外行指導內行,某就是提個思路,成不成,能不能都是你們的事,怎么樣搞也是你們去想,問我沒用。
但只要記住一點,只要出了厲害的東西,某賞賜絕少不了,不只是錢財,還能是官位爵祿,惠及子孫。”
眾多工匠聽完眼睛都亮了,幾個十三四歲的學徒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沒有反應;稍大的年輕人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只知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呵呵直笑。
只有馮繼升這樣經歷過官場的老江湖明白這話的分量,連跪下道:“某代天下匠人謝秦王大恩,我們定會以死報效,竭盡所能為秦王做事。”
周圍的工匠也學著他紛紛跪下.
“起來起來,都起來。”史從云抬手讓他們站起來:“你們要是做的好,以后這東西能低百萬雄師,賞賜你們也是應該的,再說你們要賞賜可不簡單,要有實實在在的功績才成。”
史從云一邊笑一百年說,“好好努力吧,別讓我失望。”
他敢給工匠們這樣的許諾,其實并不簡單,因為士人和武將肯定會反對的。
這個道理很簡單,并不是套個身份劃個界限,簡單的將人分開就能說清,說到底是利益問題。
就好像當初官家想用魏仁浦為相引來文官集體反對,說魏仁浦不是科舉出身一個道理。
魏仁浦的本事有目共睹,幾次和官家親征,建言獻策,執掌樞密院,軍機大事多是他決斷,本事肯定有,文官們說的不過是個借口,因為宰相之位就那么幾個,讓魏仁浦分了別人就少了。
但也不能因此說所有文官都是一派的,或者化為一團一概而論,文官能在這件事上團結是因為他們利益一致,遇上其它事說不定他們又窩里斗了,這就是人,人是復雜的,趨利避害的。
而在讓工匠拜高官這件事上,文武的利益又是一致的,所以這時給這些工匠封官許愿,平時互相看不順眼的文武大臣肯定會瞬間一致反對了。
恰好史從云敢這么干是因為這是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文官幾乎沒有話語權,就像趙匡篡位的時候,郭榮留了好幾個宰相保護他兒子,結果老趙一屁股坐上去,別說用行動返對了,沒一個宰相敢吭聲的。
這樣一來文官派的阻力會少很多,而武將派和工匠的矛盾史從云覺得是可以調和的,只要讓那些武夫逐漸見識工匠的厲害。
比如與遼國的大戰中,不少人就對神火都很佩服,神火都人不多,但大量的爆炸火箭給遼國騎兵造成的影響非常大,鏖戰能贏神火都的功勞不可忽視。
這樣的大環境才使得史從云敢于在這個時候給這些工匠封官許愿,激發他們的斗志。
如果換成天下太平,文官掌控朝局,他敢這樣干,別說一個攝政秦王,皇帝都頂不住壓力。
皇帝并不像很多人想的無限權力,而是皇帝符合或代表控制社會階層的利益。
就像雍正要求官員、地主、讀書人也必須繳納賦稅,即廢除官員、地主等免稅的特權。別說激起天下反對,朝廷群臣和他對著干,外面罵聲一片,連死后名聲都被搞爛搞臭,等他一死政策立即推翻,可不是鬧著玩的。
史從云剛好趕上機會,萬事都是兩面性,這里亂世也給史從云另一個機會,那就是士人勢弱,他可以重新引導平衡各方力量。
年前,難得休閑,除了時不時去城外機要司實驗場打一炮,在家里打幾炮,史從云每天都在想事。
心里慢慢有一個宏圖。
要分權,要削弱武將,這是肯定的,如當今大周的那些邊地節度使,如李筠,符彥卿等,他有時間后不服從朝廷的要收拾,服從的要削權,不能再讓他們作土皇帝。
從唐末以來天下的戰禍就是武將權力太大,軍權,政權,財權一手在握,根本就是割據一方。
北宋走的路子是扶持文人來打壓武將,到后來甚至打壓到變態的地步,而被軍閥壓了接近兩百年的文人好不容易翻身,也是想方設法提防和打壓武人。
這就是形成宋朝的獨特景象,宋朝能打的將領其實不少,但只要翻看他們結局一看,八成都不是戰死,不是病死老死,而是死在自己人手中。
如今史從云想到另一種辦法,那就是扶植一股新勢力,來分武將的權,如果火器能逐漸發展起來,在戰爭中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占據重要地位,功勞也會越來越大。那無疑,工匠技術人才組成的工派分武將的權就會順理成章.
顯德六年臘月,春節即將到來,史從云以太后的名義下詔,再次廣攬天下人才。
這次和以往的稍有不同,以往也發過不少類似詔書,首要招募的是壯士,之后就是文士,但這次還加了能工巧匠。
工匠朝廷是招,但都是工部,匠作監自己去招,不會放到國家規格的求賢令中來,但這次工匠直接和壯士,才士并列,都在國家發布的詔書中提出,上升到同等地位。
接著,史從云宣布神火都擴建,擴建為神火軍,擴編為三個軍,六千人。
這一下,把神火都直接變成和控鶴、鐵騎、龍捷、虎捷、馭浪那樣的主力軍。
此舉在軍中沒有引起什么波瀾,似乎順理成章,眾多將領也沒人提出異議,因為神火都在與遼國大戰中表現突出,功勞很大,已經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這些事情逐步進行的時候,顯德六年不知不覺走到年末。
萬家燈火,一邊歡慶中,彰武元年的開頭不知不覺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