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風月  456、有備而來

類別: 歷史 | 五代十國 | 五代河山風月 | 我的長槍依在   作者:我的長槍依在  書名:五代河山風月  更新時間:2022-07-31
 
又一年年底。

朝中的很多事陸續落下帷幕,武德司建立并且開始運行,新法律推行,戰爭準備平穩推進,許多事都進行得有條不紊。

汴水邊,新舊炮艦加起來已經多達四十艘,隨后史皇帝下令停止生產炮艦,因為火炮的生產跟不上了,水兵的訓練也跟不上,在炮艦上的士兵,可不是普通水兵那么簡單,需要經過長期的火炮使用訓練,最短的周期也是一年多。

而另外一點則是維持這樣的炮艦花費也很大,再多水軍就承受不住了。

最后則是火炮的生產也跟不上,炮可不止水軍搶著要,陸軍也要啊,上次大部分炮被用在水軍艦船上,導致水軍攻打南漢一路摧枯拉朽,打得十分漂亮。

這也令很多的陸軍將領頗有微詞,覺得都怪他們把陸軍炮都給了水軍,才讓水軍打得那么漂亮,搶了陸軍的功勞。

當然,關于他們之間的嘴炮,史皇帝也不在意,隨他們去吧,吵吵也好。

在今年初冬時,機要司上疏,夾帶很多圖紙和陶制模型,由于馮繼升親自講解。

原來根據水陸兩軍的不同要求,加之這幾年來冶鋼技術的進步,他們提出新火炮的方案。

而且這次還是兩種炮,既將水陸軍用的炮分開研制。

簡單的來說,九月的時候,史皇帝召集機要司以及各將領開過一次為期三天的研討會,讓他們結合實際提出對接下來戰爭中對火炮的要求。

結果也很明顯,水陸兩軍將領對火炮提出的要求都是各不相同的。

陸軍的炮不只單純要求威力,還需要重量輕,靈活好帶走,甚至他們提出,如果能減輕重量,更加便攜,那犧牲一些威力也在所不惜,之前動不動重幾百斤的重炮威力固然大,也給軍隊行軍帶來很大麻煩。

好幾次戰場上就出現前軍已經遇敵,炮兵部隊還在后方幾十里或者百里開外,戰場瞬息萬變,他們卻只能先對峙等著。

遇到不主動進攻的對手還好,如果遇到遼軍那種騎兵眾多的軍隊,說不定前軍都沒機會拖到后面的炮兵部隊上來就已經打起來了,那和沒炮有什么區別。

另外火炮的威力可以適當減小換取更輕的重量是因為如今的炮在近距離陸戰中確實威力過剩了,就算再犧牲一些威力,對面也沒什么甲胄能抗住。

反之,炮艦上的炮就不存在重量問題的擔憂,因為跟著船走,再重的炮也沒問題。

而水軍炮艦很少和敵人短兵相接,郭廷謂,司超以打南漢的戰例為例,他們對付南漢水軍,對面船只還沒靠近,不少就被打沉了。

他們在梧州和江防部隊沖突時,在水里開炮就把岸邊的部隊給打潰散了,對面沒有短兵相接的機會,再重的炮也由水載著走。

所以水軍將領對艦炮的要求是威力和射程、精度是首要的,炮越大越好,不怕大,不怕重,就要要追求暴力。

顯然,研究到最后,水陸兩軍不只是在上次打南漢的時候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且互相爭功,就是在對火炮的要求上也是大相徑庭。

機要司馮繼升,陳承昭,樊若冰等參加會議的官員都被搞得一臉懵逼,不知該如何是好,他們也不是神仙,弄不出來一種威力大,射程遠還要輕,還要好搬運的炮。

最終還是史皇帝大手一揮,制止爭端,加大投入。

機要司于是根據水陸兩軍將領的要求,結合新技術,提出兩種新炮方案,并且開始設計和試驗,趕在年前呈送史皇帝過目。

一種炮專門為陸軍設計,減小了口徑,降低了威力,配備方便托運的車體,能夠隨時被推著走。

另一種則專門為水軍設計,加大口徑和長度,增加威力,炮體也更加沉重,將配備到新的炮艦上。

史皇帝查看之后同意了他們的計劃。

同時給兩種炮分開規定命名,以后陸軍使用的炮稱為野戰炮,水軍用的炮稱為艦炮。

關于命名,史皇帝也拒絕了大臣們亂七八糟的命名,而是直接改為數字命名。

規定將生產出來的兩種新炮命名為零二式野戰炮和零二式艦炮,為往后技術迭代,新炮出現不會導致命令混亂,讓人一臉懵逼打下基礎。

于是兩種新炮也開始投產。

新法律也已經四平八穩的施行到了年底,越來越為人們接受。

武德司那邊,王仲已經將總體框架組建起來。

總的來說,這一年來整個秦國穩中向好,很多事情經過史從云的操作平穩落地,皇權不斷得到加強,天子的權威也越來越大。

史皇帝組織的樞密會議也越來越多的開始討論起向江南用兵的事情。

史從云從來不是托大的,他雖然曾經也以一當百,年少輕狂,看起來很勇,但其實心里還是對打戰的事十分重視的。

如今對南唐開戰,絕對是國力上完全碾壓的一戰,不過史皇帝還是花了大量時間來研究進軍路線。

“朕仔細想過,大軍主要分三路。”史從云指著面前的地圖,旁邊是很多他的心腹,孟玄喆、范質、魏仁浦、閭丘仲卿、李昉等文臣,還有他新提拔上來的新人張齊賢以書記官的名義旁聽。

武將中邵季、王仲、王審琦、王全斌、李處耘、司超、慕容延釗、曹彬、劉仁贍、董遵誨、羅彥環、韓保正、黨進、剛回京的郭廷謂等人都在。

史皇帝早習慣了這種大場面,用一截木炭在地圖上滑動著繼續講解。

“主力陸軍走唐州,過襄陽,往南過荊南,江陵,然后沿長江從西往東進攻,大江上渡口很多,可以擇機渡江。

側翼的陸軍走潁州南下,走滁州,和州,到達采石磯附近,利用機要司的方法準備搭建浮橋,強行渡江。”

說著他手指一滑,轉向地圖右邊:“主力水軍艦隊,從大梁出發,沿汴水南下,入淮河,走泗州,楚州,轉漕渠南下,走揚州入大江,讓后由東向西合圍金陵。”

隨后,史皇帝將目光看向最后的吳越國:“吳越那邊朕會給他們下旨,讓他們派兵協助,出兵從東面牽制,攻打江陰。

你們都來看看,這個計劃如何,有沒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眾人盯著地圖,頓時議論紛紛起來,史皇帝也不打擾,任由他們去討論。

過了一會兒,年輕的張齊賢開口:“官家,所謂唇亡齒寒,吳越真的會出兵嗎?”

史從云看他一眼,年輕人想得很好,確實如果南唐沒了,那整個南方就只剩下吳越王一家了,成了國中之國,唇亡齒寒的道理他該懂。

不過張齊賢并不知道,吳越王已經好幾次上書表示,他愿意來大梁做一個閑賦的王爺,只不過南未定,史從云覺得時機不到,只要南唐滅亡,他一紙詔書,吳越肯定會投降的,所以吳越一直以來都是他堅定的盟友。

對此,史從云答道:“會出兵的,這個不用操心。”

張齊賢連拱手退下。

眾人又議論了一些細節方面的東西,但總體上對于史從云提出的總戰略安排沒有意見,都覺得可行。

這樣一來他們將有四路大軍,正面一路,東面兩路,西面一路,從正面,東西兩面三面對進,一起向寧江府發起合圍進攻,多路并進,會師城下。

而且各路之間還能配合,如果西路進展不順,東路水軍可以從長江包抄敵人后路,如果東路水軍在江面被封鎖,還可以由采石磯附近的軍隊渡江反進攻南唐水軍的軍寨,而西的吳越軍則離江南的戰略要地江陰和潤州距離很近,只要發起進攻,勝負不論都能牽制南唐大量兵力。

眾人都深以為然,贊不絕口,覺得天子雄才大略。

史皇帝也深以為然,他真是太雄才大略了,這是他思考很久的方案,可不是亂打的,有備而來

(兄弟姐妹們,又到月底了,有不要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