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父  807章 出道的絕技

類別: 都市 | 都市異能 | 外科教父 | 海與夏   作者:海與夏  書名:外科教父  更新時間:2023-11-18
 
一番自由發揮的討論結束,再由李澤會教授講一些有關小兒先心病最新治療進展。

作為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教授,世界心臟外科的新星,李澤會的課自然干貨不少,講的全是前沿技術,都是教材上根本看不到的東西。

一個科室的病例討論,又是院士,又是國際頂級專家,還是坐飛機專程趕來參與病例討論,這種會議無疑會給學生增長見識,提升自信。

三博醫院胸外科何向軍主任一直沒怎么說話,大概是工作時間越長,越缺乏激情和好奇心,對這些年輕研究生討論的東西,他沒有興趣。

楊平即將擔任嬰兒病例的主刀,所以王院士希望楊平可以對剛剛的討論做一個總結性的發言。

作為科主任,這是應該的,楊平緩緩地走向講臺說:

“我對于這個病例思考頗多,剛剛我說的往發育不良的左心室埋擴張器,我不只是說說,而是真的要設立一個課題來專門研究,希望可以找到治療左心室發育不良的根治方法,大方向已有,剩下的就是細化課題,我希望科室的每一個醫生和學生都參與進來,擴張器怎么設計,怎么埋,管道怎么引出來,具體怎么擴張,我們既做到擴大左心室的空間,又保證心肌壁的厚度與收縮力量,讓左心室完成擴張后可以正常有力搏動。”

“我報名參加!”李國棟激動的舉手。

立刻會場很多人跟上,舉手報名,大家積極性很高,都覺得自己可以將事情辦成。

“好吧,會后李國棟牽頭,把團隊先建立起來。”

“還有剛剛王老提到他的失敗兩個失敗病例,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王老的開創性工作為后來者提供經驗和教訓,后來者不可能取得成功。”

“剛剛王老有一點沒有說,我補充一下,這個病例不僅僅對縫合技術的要求特別高,而要求縫合速度非常快,因為病例是嬰兒,嬰兒無法接受長時間的體外循環,必須使用深低溫停循環技術,深低溫停循環技術使用時間一般45分鐘,采用特殊的腦保護技術,也只能延長到60分鐘,所以在這個時間內必須完成所有縫合,其實非常難。”

王院士剛剛故意沒說這一點,只是不想擺客觀困難,失敗就是失敗,必須正視。

在楊平的總結中,病例討論結束,大家都非常期待這臺手術的到來,聽說這臺手術的縫合是外科縫合技術的天花板。

第二天清早,嬰兒被父母抱來三博醫院,辦理住院。

小家伙口唇有明顯紫紺,紫紺是缺氧的癥狀,按道理一個月內應該完成一期手術,現在已經一個月超出幾天,如果再不手術,這娃娃怕是活不了幾天。

娃娃的父母也是極力想爭取,不想就這么放棄,所以才找到阜外醫院,找到陳教授,陳教授是小兒先心病的頂級專家,除去已經退居二線的王院士,陳教授稱為中國小兒先心病手術第一人也不為過。

娃娃的媽媽解開嬰兒的衣服,楊平檢查他全身的狀況,然后對心臟進行聽診,再將從外院帶來的各種檢查看一遍,手術指征是明確的,沒有手術禁忌癥,所以沒什么多說的——開刀!

早一天做,少一分風險,多一份希望。

“今天完善術前檢查,明天做手術。”楊平檢查完之后說。

王院士很是欣賞楊平的果斷,不拖泥帶水,說干就干,沒有因為困難而推三阻四。

嬰兒的手術需要按三步來做,如果第一步不出問題,說明楊平縫合的血管能夠合格,那么第二步和第三步一般來說也問題不大,所以一期手術最重要。

夏書進入狀態很快,或許他本來就喜歡綜合外科這種工作狀態,他一上班就發揮自己的專科優勢,協助管床醫生參與到這個嬰兒的圍手術期管理。

第二天開始手術。

楊平主刀,王院士和陳教授做助手,因為他們有這種手術的經驗。

宋子墨和徐志良也上臺,不過是邊緣角色。

李澤會、何向軍、夏書作為觀摩者,坐在手術室角落里,準備用手術室的屏幕來觀摩手術。

曹教授這次沒來,他覺得年齡大了,楊平的手術少看為妙。

為了應付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楊平采用胸骨正中入路,這是最開闊敞亮的入路。

打開胸腔,心臟顯露出來,這顆小心臟還沒有核桃大,大血管就更小。

吻合血管是楊平的看家本領,是出道的絕技,當時來到三博醫院,就是靠一手斷肢再植打天下,一路打怪升級,斷肢再植的核心技術是什么,就是血管吻合,還有比嬰兒手指血管細么。

主動脈、肺動脈及與心臟的連接部位也顯露出來,楊平用手指輕輕地觸了觸細小的血管,第一感覺這血管彈性非常不好。

“準備體外循環和心臟停搏!”

接通體外循環,注射心臟停搏液,讓心臟停跳。

在體外循環過程中逐漸降低嬰兒的體溫,當中心體溫降低到15C時,關閉體外循環機,停止一切血液循環,這便是DHCA——深低溫停循環技術。

因為嬰兒無法接受長時間體外循環,所以必須使用這種技術。

嬰兒在深低溫停循環狀態下,心臟是停跳的,血液是靜止不流動的,所以類似于“死亡”,只不過這是人為控制的“死亡”,在一定條件可逆,可以“復活”。

這個條件就是,這種狀態不能超過45分鐘,45分鐘內可以“復活”,超過時間無法“復活”,所以手術必須在45分鐘內完成。

“需要結合頭臂干動脈順行灌注和經上腔靜脈逆行灌注進行腦保護嗎?”王院士提議。

增加這一步操作,對大腦進行保護,可以將深低溫停循環時間延長到60分鐘,為手術創造更加充足的時間。

“不用,我盡量20分鐘完成手術。”楊平不假思索地說。

20分鐘,開什么玩笑,不過王院士現在沒有任何懷疑,對這個年輕人,絕對不能用常人思維。

楊平開始快速檢查心臟及與心臟相連的血管,主動脈很細,存在嚴重的狹窄,現在楊平要把主動脈切斷,還要把主動脈擴寬,恢復正常的管徑。

當主動脈被切斷,血管斷端露出的時候,王院士深吸一口。

這就跟當年兩個失敗病例一模一樣,血管壁如紙一般,薄而缺乏彈性,縫合的時候即使再完美,也做不到每一針均勻,做不到均勻就存在薄弱點,應力會集中于薄弱點,直接導致血壓沖擊薄弱環節,從這里撕裂血管。

當年第一個病例,看到這樣的血管,王院士心如死灰,這根本沒法縫合,盡管他努力將縫合做到最好,但是還是無法達到理想中的均勻狀態。

“要人工血管嗎?”

王院士問道。

人工血管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人工血管可以承擔應力,保護縫合部位,但是有個致命弱點:嬰兒隨著時間會長大,而人工血管管徑是不變的,所以不適合未成年人,尤其嬰兒。這個弱點的存在,導致術后一定時期內要取出人工血管。

“不用!”

楊平決定利用自己的高超縫合技術來解決問題,既然血管在切斷前能夠承受血液沖擊,那么只要縫合達到理想的均勻狀態,成功的希望還是有。

不僅要縫合均勻,而針距與邊距也要認真設計,絕對不能按照正常血管來設計,一旦針距邊距不對,每一針承受力過小,即使縫合得再完美也沒用。

原則上縫合得越密越好,這樣每針分散的應力最小,但是越密針孔就越多,針孔越多,血管的強度就越低,所以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種縫合不僅僅是縫合技藝的問題,還要考慮很多因素。

王院士兩次失敗的經歷讓他心有余悸,這種手術真的傷刀尖上行走,一步也不能出錯。

楊平的動作很小心,但是同樣也很快,其實當熟練到一定程度,快與慢只是相對的。

先把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動脈導管用線結扎并且切斷,再在肺動脈瓣的上方切斷肺動脈,然后將肺動脈側的斷口用補片封閉。

取一段靜脈,楊平將靜脈剖開,然后作為補片使用,用于擴大主動脈管徑,他每一針的進出都是經過精密計算,每一個動作一次性完成,進針的時候每次都是與縫合面呈現90度垂直,然后利用手腕的突然發力,讓針尖快速刺穿血管壁,這樣血管壁的針孔如果放大看,它的邊緣最齊,損傷也最小。

王院士注意到,楊平在縫合的時候,每一針從進到出,非常絲滑,血管壁仿佛靜止不動,沒有一絲的扯動。

主動脈的管徑被擴大,楊平將主動脈與剛剛右心室切斷肺動脈的殘基部連接,也就是讓主動脈與右心室連接。

這一步的時候,王院士發現,主動脈的口徑與右心室殘留的肺動脈基部口徑居然完全一致,也就是楊平在擴展主動脈管徑的時候,已經考慮到將主動脈與對接的肺動脈基部管徑保持一致。

這是何等的心思細密,簡直就是滴水不漏。

吻合管徑也是一樣,一針一線,每一針一次到位,沒有一針需要重復或者降低質量。

縫合完之后,管徑剛好吻合又十分密封。

切除房間隔,將左右兩個心房打通,邊變成一個大房間。

接下來是最難步驟,將肺動脈與主動脈橋接,所謂橋接,不是將它們對接,因為主動脈已經和右心室對接,而是用一根血管將肺動脈與主動脈臨時接通。

這條臨時橋接的血管,楊平選擇主動脈的分支——無名動脈,這根血管不是沒有名字,而是名字就叫做無名動脈。

心臟沒有核桃大,主動脈也很小,可想而知它的分支無名動脈肯定很小,但是再小總比嬰兒手指的血管粗吧,對楊平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對小血管吻合考驗手的穩定性,尤其雙臂懸空操作,但是對楊平來說,這也不是問題,這正是他得成名絕技。

在雙臂懸空的情況下吻合小血管,在梅奧醫院做手術的時候,這項絕技就讓那幫醫生癲狂。

王院士和陳教授作為助手,盡量均勻呼吸,關鍵操作的時候,甚至屏住呼吸,放松呼吸之后還要努力控制,盡量不要大口吸氣出氣,以免驚擾楊平的操作。

橋接在極致熟練的血管吻合技術下完成,距離20分鐘還有足足5分鐘,也就是僅僅使用15分鐘,楊平完成了剛剛整個縫合,這得益于他無與倫比的血管吻合技術。

王院士此時不知道怎么說,完全被這種手術速度震驚。

“恢復體溫!”

復溫需要逐步進行,慢慢地恢復,不能夠太快,復位后體外循環師接通體外循環,讓血液體在嬰兒的身體里重新流動起來。

然后再是拆除體外循環,讓心臟復跳,心臟復跳之后,真正的以心臟為核心的自體循環開始。

這一步是最驚心動魄的,當年的情景至今仍然刻在王院士的腦海里——心臟開始跳動,不久,出血點一個一個冒出,然后就是涌血,最后就是噴血,整個整個胸腔全是血,一片狼藉,情急之中,根本沒辦法止血,越補針,血管越爛,最后只能依靠阻斷大血管來止血,但這是徒勞的,不可能永遠依靠臨時阻斷。

“我開始復跳心臟,看看效果縫合得怎么樣?”楊平宣布。

王院士和陳教授盯著心臟,屏住呼吸,心臟開始跳動起來,他們心里捏一把汗,會不會像以前那樣到處噴血,最后所有縫合處崩解。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四分鐘,五分鐘——依然沒有出現漏血,連一個出血點都沒有,更談不上涌血和噴血。

“再觀察十分鐘,沒問題就關胸吧。”

楊平放下手里的器械。

“宋子墨,收尾!”

“好呢!”

一直被邊緣化的宋子墨和徐志良立刻打起精神,剛剛他們也在看手術室的屏幕,上面也直播手術。

“教授,看來當年的嬰兒斷指再植絕技還沒有退化。”宋子墨笑道。

當年?才多久,搞得好像歷史很悠久一樣。

“這可是我出道的絕招,能說丟就丟嗎?”

楊平讓出主刀的位置,交給自己的助手做收尾工作。

而剛剛坐在手術室屏幕旁的李澤會,同樣在震驚中,只用15分鐘便完成手術主要步驟,而且沒有一針出問題,這種絕技真的是世界獨有,再無二人。

“當年楊教授做嬰兒斷指再植,還是早產兒呢,那種吻合血管的技術簡直是出神入化,我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那時——在急診科——”

“楊教授以前還做斷指再植?”

“當然——起家的本領呢。”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