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并沒有僵持太久,就都明白了對方的想法。
張居正想要錢,皇帝現在有個來錢的道,還這么賺錢,多少得拿出來一點給他吧?
朱翊鈞無奈的搖頭。
這也就是張居正,換成別人來要錢的話,別說給錢了,自己會直接把這個人收拾掉。
張居正的觀點也是這個時代很多官員的一種觀點:天下都是你家的,你拿點錢出來怎么了?
這錢我們又沒花,全都是為了百姓花了。你是天下百姓的皇帝,花點錢怎么了?
你難道還要和自己的百姓計較嗎?
大帽子一扣,高帽子一戴,人家就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你。
然后你問他,你這么愛國愛民,你拿點錢出來好不好?咱們共度時艱?
他肯定會說:那肯定不行,你想都不要想,我的就是我的。別說往外拿了,我還得貪污一點回家。你別看我嘴上怎么說,我的身體還是很誠實。
你想要從他們手里面拿錢,你不如試試賣官。你看看,如果把捐官制度打開,看看這些人會有多少錢?
他們爆發出來的能量絕對超乎你想象。
一個縣令賣到付現幾十萬兩萬白銀都不成問題,這些人當了官之后,肯定會加倍的賺回來。可是他們當官前的錢哪來的?
證明這些人還是有錢,只是不往外拿。
即便是張居正,朱翊鈞也不準備把這個錢拿出來。
這是自己的小金庫,不是皇宮的內庫,意義完全不一樣。
內庫的全都動不了,小金庫的錢自己才能動。
只不過現在朱翊鈞擔心張居正跑太后那里去告狀。
要是這樣的話,李太后身子不好,恐怕又要生病了。
朱翊鈞轉頭看著張居正,用眼神詢問:你有這個意思嗎?
張居正笑了,他才不會去告狀。
跑到太后那告狀,有什么好處?反而讓皇帝不高興。
而且這個錢進到太后的兜里,更難往外拿。
最近太后開始提潞王的婚事,想到這件事,張居正就一個頭兩個大。
在皇帝大婚的事情上,自己可以讓太后節儉一些,皇帝也沒有什么問題。可是你換成王爺,這事就不好辦了。
這事有過無數次的先例,對于這種馬上就要離開自己身邊的王爺,太后是覺得給多少都不夠。給錢、給地、給珠寶,那都是不遺余力,能給什么給什么。
這事也沒有什么道理好講,根本就講不通,哪怕是皇帝去講都沒有用。
在太后看來,你們都是我的兒子,你繼承了皇位,這天下都是你的。現在你弟弟馬上就要離我而去了,這一去,這輩子都不可能再見面,你拿出一點東西怎么了?這些東西對你來說就很重要嘛?
無非就是一些錢財而已,你是皇帝,九牛一毛的事情,你連這都舍不得嗎?
正常情況下,皇帝只能認慫。
因為這個事頂太后,那你就是不孝;真的不給弟弟,那就是對弟弟嚴苛。你在民間風評都不會好,大家覺得你這個皇帝對弟弟都不好,你還能對誰好?
何況在這個時代,兄弟分家,大家還是希望長房多給弟弟一些東西。
朱翊鈞很想把這件事情交給張居正辦,所以現在就想鼓動張居正去把內庫的鑰匙要回來。
如果要回內庫的鑰匙,分給他一點錢也沒問題。這個錢讓張居正拿去花,基本都會花在百姓的身上。
無論是修橋補路、筑河修堤,還是給戚繼光打造軍械,朱翊鈞都舍得,總好過拿去給潞王到河南亂來的好。
這個錢要是能拿回來,那就讓潞王離開京城。
如果拿不回來,朱翊鈞是打定主意了,反正不讓潞王走。
原本的歷史上潞王結個婚花了大概一百萬兩,這還不算修王府之類的開銷。這次為了省這筆錢,怎么也要把他留在京城。
張居正也很無奈,看著朱翊鈞說道:“陛下,這件事情還是要從長計議。可是百姓嗷嗷待哺,實在是等不得了。”
朱翊鈞撇嘴。
要是沒我這筆錢,你就不辦事了?
再說了,我這筆錢都是有用處的,而且是大用,怎么能給你?
不過張居正是真缺錢,給他一點倒也沒有什么不可以。只不過這錢自己不能出,那就只能想辦法了。
看了一眼張居正,朱翊鈞沉著臉說道:“先生,朕聽說山東的百姓日子過得很苦啊,朕以前都沒想到。現在山東有兩位藩王,是不是他們盤剝過甚?”
“如果有這樣的事,先生一定不要隱瞞,及時告訴朕。朕會想辦法,即便會有損天家的顏面,也不能讓百姓受苦。”
朱翊鈞說的大義凜然,就差拍胸脯表示自己正直勇敢了。
張居正詫異的看了一眼朱翊鈞,沒想到陛下的思維跳轉的這么快。
剛剛兩人還在琢磨皇宮大權,看看能不能從太后那里把內庫的鑰匙拿回來。
結果發現難度有點大,自己還得想辦法,皇帝居然轉向了?
這是什么情況?
說起來內庫里是有錢,可是朱翊鈞也不太看得上。皇宮里面的收入不多,每年還要供著皇宮的開銷,自己的小金庫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為了自己的小金庫,朱翊鈞果斷的把張居正的目標轉移了。
張居正想了想,瞬間就明白了。什么山東的兩位藩王?
這一次山東兩位藩王可是非常配合,在清查土地上根本就沒有惹一點麻煩。
他們不但帶頭清查,還很積極,這個時候怎么說他們盤剝過度?
尤其是魯王,這些年的風評非常好,甚至把王府里湖邊的地都分給了貧苦的百姓去種,簡直就是大善人一個。這樣的王爺去哪找?
德王雖然不如魯王,也沒干過什么壞事。
至于說兼并土地不交稅這種事情,這在王爺這里都不算什么事。天下人都這么干,何況是大明的王爺?
那皇帝為什么這么說?
這就是意有所指啊。張居正為官多年,自然琢磨出這里面的滋味來了。
山東現在誰不聽話、誰亂跳、誰有錢?
答案只有一個,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