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友都在夸英姑漂亮,難道就沒人覺得宋慈老婆玉貞才是個賢妻典范嗎?剛剛過門,大紅的婚服還沒來得及脫呢,直接就換上了孝服,說實話我是真的心疼了。”
“明知道丈夫心里有事,卻什么都藏在心里不和她說,辛辛苦苦求來的大理寺丞的美差,丈夫一句不去就要燒了,她又說什么了?”
“娘,他這人怎么這樣。”
“就這么一句!”
“遇到這樣的一個好老婆,宋慈還整天擺著一張臉子,看的我真想上去抽他!”
“我老婆但凡有宋慈老婆一半賢惠,哪怕把我肋骨剁了給她煲湯我都愿意!”
“總之看李潯導演最終是如何處理的吧,看宣傳英姑是女主角?如果李導敢讓宋慈納妾,那我立馬棄劇,并且發誓以后遇到‘李潯作品’這幾個字立馬繞道走!”
“如果李導敢把玉貞寫死好讓宋慈續弦,那我可就要給李導寄刀片了!”
網友們在這條評論下吵起來了,有的主張宋慈是一個古代人,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過;也有人主張電視劇終究是給現代人看的,所以主角的價值觀最好還是不要偏離現代人太遠。
兩派各有各的道理,一直吵了幾十樓,最終誰也沒能說服誰。
在《大宋提刑官》頁面這種吵到幾十層樓高的影評還有很多,這也從側面表明了這部《大宋提刑官》是真的火了。
當晚八點,《大宋提刑官》第三四兩集準時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鄭博早早地準備好茶水、蘋果、還有橘子,然后坐在沙發上準備追劇。
孟良辰竟然第二集就死了,這有些出乎鄭博的意料,看起來這劇的節奏還是很緊湊的,這集大概就該是宋慈解開心結奔赴梅州調查真相,為好友伸冤報仇了吧?
其實這種主角因為友人或者親人的死亡而受到強烈觸動,最終突破心理障礙,勇敢地承擔起肩上責任的情節是非常常見的。
鄭博撥了個橘子吃了,心里隱隱有些興奮,他有些急不可耐印證心中的猜測。
片頭曲之后,第三集開始了。
宋慈因受到父親錯判冤案自殺身亡的打擊,開始變得意志消沉,整日只知酗酒買醉,渾渾噩噩。
這時捕頭王帶著梅城前任知縣之女找到宋慈,希望宋慈能出手相助,查明為梅城前任知縣竹梅亭的真正死因。可宋慈因有父親臨終遺言在身而直接拒絕。
結果宋慈從這兩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生死之交孟良辰竟然在上任梅縣的途中,死于驛站大火。
聽到消息的那一刻,宋慈先是呆了片刻,然后干嘔一聲,接著跌坐在地,眼神中盡是不敢相信和悲痛。
鄭博手中捏著一牙橘子卻遲遲沒有送入口中。
剛剛宋慈聽到好友噩耗時的那個眼神很厲害,還有那個干嘔的動作,鄭博不知道人在悲痛之極的時候到底會不會惡心反胃,但是他看著蔣冰的表演,就是本能地覺著他的反應就是真實可信的,而且極為傳神。
還有宋慈跌坐在地的那個眼神,真的讓人看了心疼淚目。
看到這鄭博突然理解了宋慈先前的頹廢,理解了宋慈先前燒毀大理寺丞上任官憑的行為,因為他突然發現原來宋慈的內心竟然是承受著這樣的煎熬與痛苦。
宋慈跪在父親墳前訴說自己的兩難境地。
賢弟遇難不去伸冤,是為不義,可是違背父命涉足刑獄又是不孝。
他該怎么辦?宋慈茫然失措,陷入痛苦與煎熬之中。
劇情的發展有些出乎鄭博的預料,他還以為宋慈得知好友死訊就會突破心理障礙呢,沒想到好友的死竟然是讓宋慈陷入兩難之中。
那么宋慈想要參與梅城兩任知縣不明不白死亡一案,就還需要另一個契機,可是這個契機會是什么呢?什么契機能比好友孟良辰的死對宋慈的觸動來的更大?
鄭博又撥了一顆橘子放在嘴里,他承認自己已經猜不到編劇的思路了。
捕頭王和竹英姑見求宋慈不動,于是直接上門去求宋慈之母。
宋慈在房間端詳一顆頭骨,他的妻子玉貞進門看到后嚇的驚叫出聲,
玉貞慌道:“你怎么能把這個往屋里擱呀!”
宋慈道:“它比你還先到這呢!”
鄭博:“哈哈哈哈!”
“吾輩楷模,鋼鐵直男,它先來的?笑死!”
剛剛玉貞害怕那小表情還真是我見猶憐,鄭博這下算是喜歡上玉貞這個角色了。
別說,玉貞這個演員他也不認識,可是這演技很自然啊,有一種天然去雕飾之感,不覺得演技有多驚人,可是就是給人感覺很合適,好像她這個身份就該有這樣的表現。
也不知道這劇的選角是不是導演李潯親自在做,總之這劇的選角工作做的很成功啊!
宋慈之母對宋慈一番勸解,道理發人深省,老太太深明大義知書達理,三觀超正,讓人不得不感慨宋慈能有這樣一位母親,真是天大的福氣。
宋慈隱隱有些被說動,可是父親臨終的遺言卻始終是橫在他心頭的一座大山,他想把父親臨終的遺言說給母親聽,卻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娘,父親臨終前……一句話也沒有給孩兒留下!”
宋慈母道:“你父親走的匆忙,雖然沒留下一句話,可給你留下了他一生的心血啊!”
宋慈道:“娘說的可是那本《疑案錄實》?”
宋慈母道:“對于一個從小就想做刑獄官的兒子,還有什么話能比這更重嗎?”
宋慈眼神里的迷茫漸漸散去,他站了起了,精氣神隨即發生變化。
宋慈之父宋鞏墳前,旁白念道:
母親的話點撥了兒子多日的迷茫,父親給他留下終生不得涉足刑獄遺命的同時,也把自己畢生從事斷獄釋疑的《疑案實錄》留給了兒子,宋慈此時才悟到,父親的本意并非想關死兒子走上刑獄之路的大門,而是要把自己血的教訓深深地刻在兒子的生命記憶中,給必將走上刑獄之路的兒子留下一個振聾發聵的警示——人命大如天!
此時鄭博手里拿著一個吃了一半的蘋果,卻既不繼續吃,也不放回茶幾,而是就這樣拿在嘴邊。
旁白朗誦者功底很高,感情濃厚,富有韻味,回味無窮。
而旁白中所深刻深意更是讓人振聾發聵!
鄭博萬萬沒想到,最終幫助宋慈解開心結的竟然同樣是親自給宋慈系上心結的亡父!
可是往深里一想,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還有比如此設計更加合情合理的嗎?
可是誰又能想到,老推官遺囑中不可涉足刑獄的遺命,其本意卻并不是真的不想兒子讓子承父業呢?
有人能想到嗎?反正鄭博是完全沒想到。
編劇這番情節設計之巧妙,真的是讓人心生佩服。
老推官不是不想兒子走上刑獄之路,而是要用自己的血淚教訓把那五個字深深地刻入兒子的靈魂深處——人命大如天!
鄭博有些鼻子發酸,他被老推官臨終前的這番良苦用心深深的震撼了,他為這句振聾發聵的“人命大如天”深深震撼了。
至此這部《大宋提刑官》在鄭博心中的地位,從精彩正式升級為經典!
請:m.ddxstx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