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朱祁鎮輕輕一笑,伸手將題本上手指印給揉平。
倒不是朱祁鎮心中已經平靜下來,而是他知道,宮中人多言雜,除非是私人空間,最好不要情緒外漏,雖然而今武英殿之中沒有人,但是大門外面還有侍衛。
這些侍衛很多都是出身勛貴。
朱祁鎮一邊平復情緒,又叫人泡了一壺茶,輕輕的品著,心中暗道:“怎么辦?”
任何情緒化的表達,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朱祁鎮冷靜下來,不得不承認一個樸素的真理。
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將領再厲害,他們也是太宗皇帝的,不是他朱祁鎮的。讓朱祁鎮絕對信任他們,卻是不可能的。
但是朱祁鎮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靖難勛貴與國同休的特性,是皇權的根基,他們對大明的忠誠。是不用懷疑的。
但是面對大明軍隊的戰斗力一直在下滑這一個現實,朱祁鎮也不可能將軍方留給他們做自留地。
但是該怎么做?
將這個事情打回去。
朱祁鎮立即否定了。
原因很簡單,而今靖難勛貴還是朝廷的支柱之一,朱祁鎮滿意也好,不滿意也好,都要接受這樣一個現實。
朱祁鎮與靖難勛貴之間有了間隙,對朝廷大局是不利的。
就放在即將爆發的大戰之上,即便他出手,將其中一路主將拿下來。就萬事大吉了?
不,朱祁鎮懷疑這僅僅是開始。
甚至因為這一年事情,在這一次征討兀良哈之中,內耗加劇。
要知道軍方的政治生態,與文官的政治生態是不一樣的,藍玉當初就與馮勝拔刀。甚至想火并。
而今雖然不是當年,但是打仗在外,陰死幾個人,也是小事一件。
即便沒有到這一種地步,但是彼此之間內耗,讓大戰尚未開戰,就敗了一分。
但是什么也不做,朱祁鎮想要提拔一批親信掌權,繼而推進軍法改革的想法,就永遠不能達成了。
朱祁鎮輕輕的轉折茶杯,默默的思量。忽然他想起了楊溥,暗道:“楊溥如果面對這個局面該怎么辦?”
隨即朱祁鎮想起了于謙。
楊溥對于謙的手段,剛剛開始的時候,朱祁鎮還是不明白的,后來楊士奇的話,讓朱祁鎮慢慢揣摩出來楊溥的手段了。
他做過幾次復盤,但是想來想去,也覺得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朱祁鎮即便知道,也不會拒絕的。
因為這對大明有好處,對朝廷有好處。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一字一句,越來越低,幾近無聲。
有些事情,他并不愿意做,但是而今想來卻是最好的辦法了。
軍權這種特殊的東西,朱祁鎮注定不想也不愿意,弄得大鳴大放的奪權,也不可能弄得好像是兩淮鹽案一般,掀起大案。
這都對江山不利。對朱祁鎮掌控天下不利。
但是而今張輔這個舉動,讓朱祁鎮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他想要潤物細無聲的拿下軍權,已經是不可能了。
那么既然靖難勛貴想要把持軍權,那么就要承擔起這個責任。既然你們這么愛立功,那么今后與瓦刺作戰的主導權,朱祁鎮準備讓給他們。
如果,他們真的有能力。就讓他們如同張輔一般高高的掛起來。
宣宗皇帝為什么將張輔從五軍都督府之中摘出來,放到內閣以備顧問。決計不是想讓張輔當內閣大臣的。
他們真要能打怕瓦刺,朱祁鎮自然敢封七八個國公,全部按在五軍都督府,將九邊軍鎮的總兵,換上下一輩的。
慢慢來。反正朱祁鎮知道時間是站在他這一邊的,靖難二代都年紀大了。三代的能力比二代差太遠了。
反正朱祁鎮在乎的是打敗瓦刺,具體是誰做這一件事情,他其實并不在意。
朱祁鎮也知道,這種理想狀態,也不大可能,如果他們真有能力,也不至于讓大明軍力弄得每況日下。
在朱祁鎮想來,更有可能是與瓦刺長期戰爭之中,互有勝負,自然有一批人被淘汰。有一批人在戰火之中成長起來。
在這樣的大戰之中,靖難勛貴想把持之中,全部的位置,根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朱祁鎮心中也是一個陰影的,暗道:“如果敗了怎么辦?”
畢竟有土木堡后車之鑒。
朱祁鎮后世以為土木堡之變,都是當時英宗胡亂指揮,但是如今越發明白,這不過是大明軍力,邊防,等問題的總爆發。
不可能怪在英宗一個人身上。
如果再來一次這樣的敗仗,怎么辦?
朱祁鎮反復思量。卻不得不承認,他如果強行插手軍方,反而勝算更低。因為靖難勛貴在軍中根基太深厚了,朱祁鎮不想也不可能清理干凈。
說不定瓦刺打過來的時候,靖難勛貴正如他斗得難分難解。朱祁鎮回想他記憶之中土木堡之變的一些細節。
越發感覺,當時的英宗與靖難勛
貴未必是沒有矛盾。
英宗想要一場北伐的勝利,到底是為了什么?
做事的順序很重要。
朱祁鎮此刻忽然想讓明軍打敗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敗仗,正好讓他有切入點。他心中啞然失笑,暗道:“我似乎是一等一的昏君,期盼自己的軍隊打敗仗。”
只是事情有時候就是這樣的荒謬。
朱祁鎮平息情緒之中,穩穩當當的在張輔的奏本上批到四個字:“召五軍都督府,內閣,六部御前軍議。”
在武英殿軍議之中,朱祁鎮全程都沒有怎么說話。
張輔先提出自己的意見,隨意曹義也將建立海西都司的規劃抵了上去,這個計劃得到了周忱的支持。
周忱的支持源于李時勉的說服,而李時勉的支持源于對海上防御的支持,寧波倭案之后,寧波海關收入大受影響,一度暴跌。
李時勉作為主管,自然認識的了大明有一支海上船隊的重要性,而且這一條運輸線是要通過對馬海峽,這里也是倭寇的多發地。
自然少不了增加海上力量。與李時勉的利益吻合。
所有人都知道曹義乃是皇帝從遼東召回來的,其中意味自己體會,故而曹義的意見與張輔的意見相合融合,就達成最好的出兵方案。
成國公出宣府,興安伯出大同,武進伯出遼東,三路齊出,圍剿兀良哈。這一戰的關鍵,其實不在于怎么打,而在于如何找到兀良哈主力。
所以這才是多路齊發,擴大搜索面積的原因。
至于各級將領安排,朱祁鎮并沒有插手,想來就知道,張輔在最上面沒有安排朱祁鎮提拔的人,下面各級將領能有什么安排?
至于曹義也出兵,不過他聚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等女真各部,然后帶他們西進攻兀良哈。
能不能打兀良哈不重要,重要是整合女真為大明所用。
而亦失哈帶萬余人去雙城衛一帶,找一個靠海之地,建立一處城池。而海運總兵官在明年冰期之后,務必將第一批十萬石糧食運送到新建的海西衛這里。
朝廷允許亦失哈在緩急之時,向朝鮮借糧。
這個具體辦法,在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群議之下,朱祁鎮也挑不出什么錯的地方,于是乎朱祁鎮做出本場會議最重要的發言,說道:“準。”
從頭到尾,朱祁鎮僅僅是一個決斷者。不輕易將自己陷入臣子之間爭斗之中。
于是正統九年開春之后,大明在宣德八年宣宗皇帝北伐兀良哈之后,又一次出塞做戰,拉開了帷幕。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