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長城傾頹
其實,朱祁鎮很想留在這里。感受這種感覺。只是他的身體卻不堪重負了。本來就已經衰老且脆弱的身體,根本承受不了這種氣息。
朱祁鎮嘆息一聲,意興闌珊,忍不住咳嗽幾聲,說道:“好吧。”
這一次參觀,就如此匆匆的結束了。
朱祁鎮在遵化府城休息一日,再次乘坐火車。向北而去。
從遵化以北,就是燕山山脈。
朱祁鎮并沒有直接去漠南,而是在長城附近逗留了幾日。看看長城,看看長城當地的百姓。
歷史上,大明的修遵化這一片的長城,卻是大明中后期。因為大明前期,大明承受的軍事壓力,更多是西北方向的,而不是東南方向的。而今也是如此。
這里的長城根本不是后世蜿蜒盤旋在群山之中,好像長龍,也沒有空心敵臺,等等附屬的軍事設施以及建筑物。
不過是一些夯土城墻。還有一些夯土軍堡,只是從正統三十年之后,二十年間沒有烽火,朝廷對長城維護撥款,一減再減,只是維持不倒塌而已,更談不上什么修繕。而且修建長城的地方,大多是群山之中。
雖然附近有幾畝薄田,但很少有人因為此滯留山中。
對漠南蒙古的開發,其實吸引了關內大量人口,畢竟在關內想要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關外卻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以北京為首的工業化城市,也吸納了很多人口。
所以這群山之中薄田,并不是多吸引人的。
朱祁鎮帶著數百護衛,沿著長城跋涉,順著當初留下道路,巡視了十幾個城堡,都成為的狐兔出沒之處。
朱祁鎮心中嘆息暗道:“幾百年之后,明長城估計只是一個歷史名詞,決計不會成為一個景點。”
朱祁鎮內心之中很是復雜。
后世大名鼎鼎的長城,就被他折騰沒了。其實不僅僅他,就是軍中很多老將,都是對長城邊墻很有感情的,比如楊洪等有過守邊經歷的人,他們都提倡居安思危,要維護這些軍事措施。
朱祁鎮也同意。
大部分后起之秀們,對邊墻是一點感情都沒有。
更不要說,數千里邊墻要維護起來也是一筆很大開支。
雖然大明軍費開支比之前增加了很多,但是誰也不嫌手中的錢多,各部爭奪軍費的時候,總有分配不均的時候,很多時候,就從不著急的事情之中扣下來一筆,而維護長城是最不著急的事情。
就這樣今日扣下一筆,明日扣下一筆。
等后來老將凋零之后。
更是沒有人在乎了。
這就是大明邊墻現狀,從太祖太宗皇帝開始,到正統前期,總計投入數千萬兩的邊墻防御體系,就這樣在風吹雨打之中傾頹。
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并非長城不好,而是大明百姓并不需要他們了。
果堅持每年修繕,耗費更大。
朱祁鎮神色有些黯然,他更想到了自己。
當年他以為大明是他的,而今才知道,人生不過一過客,即便是九五之尊,也不是過最尊貴的VIP客戶而已。總就要走的,就好像這長城一般,當初是九邊百姓生死之所系,而今卻靜靜的躺荒山之中,等待著不知道多少年之后考古學家,來打開它們的心扉。
不是朱祁鎮做的不好,而是時代將他留在永遠的正統時代。自己卻要掀起另外一段篇章。
朱祁鎮心懷感傷,抬頭忽然看見一縷炊煙,說道:“去看看。”
繞過幾個山頭,卻看見一個哨所。當初是放烽煙的地方,而今卻是一處民居,外面還用各種樹枝圍成一個小院,養著一些雞鴨。
見大隊騎兵出現。
卻見大門緊閉,一個白發老頭在頂上露出頭來,手中似乎還帶著一柄火銃,大聲呵斥道:“誰啊?”
朱祁鎮一示意,懷恩上前說道:“昌國公家將,路過此地,還請行了方便。”
這老頭看了看,下了城樓,在吱吱呀呀之中,打開了下面的木門。拎著一根火銃,出來說道:“我看你們不是路過此地?”
朱祁鎮說道:“老人家好眼力,的確不是,我是昌國公舊將,昌國公在的時候,特別注意九邊城防,而今我要去漠北上任,特地來這里看看,卻發現老人家在這里,想來見見老人家。”
這老頭立即行禮說道:“小的拜見將軍,昌國公他老人家還好?”
朱祁鎮說道:“已經去了十幾年了。”
這老頭聽了,長嘆一聲說道:“也是,我都老到這個地步了,昌國公也”
朱祁鎮之所以用楊洪的名號,是有原因的。
楊洪在邊關一帶是鼎鼎大名,特別是他守關二十多年,更是資歷深厚,很多人都是他的舊部。更是體恤下情,很多人都懷念他。
朱祁鎮用的正統三將,石亨暴虐,郭登畢竟是勛貴出身,與下面的士卒是有些距離的,唯有楊洪,近乎白手起家,從百戶位置上,一步步爬上來,深得軍心。
朱祁鎮下馬,令人去山間小溪取一些水,與這個老頭攀談起來。
這才知道這個老頭的經歷了。
這個老頭而今六十多歲了,與朱祁鎮的年齡差不多。跟隨楊洪出過漠北。只是楊洪在漠北之戰中,只有苦勞沒有功勞,下面的將領也沒有得到獎賞,這個老頭就是這樣,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運。
他一輩子從軍,根本沒有與敵人交鋒過,不是在追,就是押運糧草,等等非軍事任務。
這讓他全須全尾的活下來了。
但是同時讓他在軍中廝混十幾年,一點功勞都沒有。
他原本本地衛所出身。
后來被選入京營之中。只是在他選入京營之后,這里的衛所撤銷了,一部分編入民戶,一部分遷徙到了草原之上,聽他說,就往北幾十里,叫做熱河的地方就是了。
他因為沒有功勞。在服役十
幾年之后,被京營清退,當時也給了一些銀子,再加上他從軍的時候積攢的銀子,大概有百兩上下。當時朝廷想將他安置在熱河,只是他不愿意,要在京師廝混。
只是京師水深的很。
百兩的本錢,三下五除二就沒有了。婆娘也跑了。他回到老家,當年的衛所大多都改為民戶了,而到了熱河,也找不到年少的鄉情了。
在時代的浪潮之下,這個老者漂泊不定,到了五十歲上下,終于到了這里落腳。
無他,這里就是當初他與他父親駐守的哨所,他最熟悉不過了,再加上這里的都是用來防韃子進攻的防御設施,堅固非常,雖然十幾年沒有人,但也不影響居住。再加上這附近,當年在這里駐守的人,還開出擊畝薄田。
他用得一手好弓弩,更是會火器。常常獵些野獸,下山賣了,維持生計。
朱祁鎮皺眉,說道:“豈有此理,都是為朝廷效力過的壯士,豈能如此?”
朱祁鎮有意維持軍中的新陳代謝,自然不會讓人服役一輩子,但是也不可能與后世一般服役三年就能退伍,這是人口是數量,與培訓成本決定的。隨著時代發展,人口滋生,戰爭減少,這個年限雖然在減少,但是一般在十年上下。
只是退役之后,在朱祁鎮改革之中,是有很好的安置的。
比如落戶授田。
不管在東北,還是新疆,乃至于交趾,夷州,等等地方,都有大量未開發的耕地。這些地方的漢民也不是太多,只要退伍的士卒愿意,他們就能分一塊土地,甚至還能當一個當地小吏。
這是其一。
還有就是納入巡檢之中。
各省府縣巡檢特別愿意用軍中退下來的,大明武學雖然不能培養高級將領,但是對低級與中級將領的培養,已經有了一套辦法,所以大明士卒的訓練很有保證。
再有就是發放銀兩。
這個老者是選擇的銀兩。
最后自己將錢搞沒了。
朱祁鎮也知道,大明的國力看似強大,但是與后世相比,還是差太遠了。這已經是朝廷能做的的極限了。老者這個樣子,其實并不是朝廷的責任。
他在乎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流民。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流民變亂之后,朱祁鎮大移民政策之下,對流民的控制是非常嚴格的。一般來說當地流民都是對外移民的,以北往東北,南往南洋的原則分配。
但是而今,這個老者無疑是一個流民。
而且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武裝移民,他手中的火銃,朱祁鎮看的分明,就是第一批量產的軍中火銃,而今雖然老了,但是殺起人來,卻依舊是干脆利落。
雖然大明對火銃也有所控制,但是談不上多嚴密,特別是在傳統的關外地區,這里的民風就有佩戴武器的傳統,同樣也有現實需要,這些地方大多地廣人稀,有很多野獸。是有防身需要的。
但是朱祁鎮一想到,有大量的武裝退伍軍人擁有武器,就讓朱祁鎮內心之中一根弦更繃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