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九十七章 西北鐵路

類別: 歷史軍事 | 爭霸 | 種田 | 明天子 | 名劍山莊   作者:名劍山莊  書名:明天子  更新時間:2021-04-15
 
第九十七章

西北鐵路

即便如此,寧夏的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也只能依靠中樞每年一點的撥款,再加上省里一點點補貼,吊著百姓的性命。這種情況之下,讓人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

如果,朝廷沒有足夠的撥款的話,寧夏百姓早就逃亡了。

只是逃亡也未必能活下去。

原因無他。

寧夏地震影響的地方不僅僅是寧夏本身,前番西北大地震,寧夏就是震中之一。西北其他地方本來就是窮地方,還有很多當地百姓都被遷徙出去了,根本承受不了寧夏當地的流民。留在當地還朝廷一點點的救急。

朱祁鎮也明白,戶部與陜西地方都有各自的說法。從各自的邏輯來看,都有自己的理由。

就戶部來說,他們已經按照規定給與寧夏當地的該有的待遇,免除賦稅,給予賑濟的錢糧。這是規定之內的東西,但是規定之外的東西,卻不是戶部想給就給的,自然要一番調查與了解才是。

按這個時代的交通,即便是有馳道,戶部選人,派人到寧夏考察,再回去,然后再上報,等等事情與程序走下來,大半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陜西地方卻等不了大半年了。

這本質上,是大明與地方交流效率的問題。

或許這也是朱祁鎮這一段時間對朝政處置松懈說引發的。

無他,內閣雖然有行政權,但是說有的權力,更多是按照常規與成例來做,卻沒有越權的權力。這是朱祁鎮對內閣權力的限制。也是朱祁鎮出于對自己權力的鞏固。內閣大學士并非不能以越過成例的辦法做事。但是如果做了這一件事情,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有嚴苛的審查。以及一些政治后果。

這種打破常規的決定,都必須朱祁鎮來做,否則就要規規矩矩走程序。

朱祁鎮想明白這一點,各打三十大板,以韓文御前失儀罰俸三月,隨即將戶部負責此事的侍郎貶為寧夏知府。

一般來說,戶部一個侍郎,就等于尚書的副手,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副部級了,下放巡撫算是升職,一般都是布政使。而今下放為一個知府,而且是寧夏知府,妥妥的貶值,這也能看出朱祁鎮的傾向性。

隨即朱祁鎮撥款百萬兩賑濟寧夏,并重新修建寧夏的水利城垣等工程。

寧夏而今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重建的資金。有這百萬兩,能夠解決很大的問題。

朱祁鎮不愿意為寧夏增加負擔,也就順著寧夏通向正南的馳道南下了。

這一條馳道修建時間,還是比較早的,原本是一條從關中到寧夏的軍事運輸線路,那個時候的寧夏還承擔著北方邊防的重任。而今寧夏這里也不單單是這兩路馳道,還有一道馳道,沿著黃河直接到了東勝衛。

從東勝衛到北京,也有馳道相連。

如果說,朱祁鎮想要回京,這一條路是最近的。

從寧夏到關中,要走過陜西鎮,也就是平涼府。這里是真正的黃土高原之上,地形千溝萬壑,而馳道的修建都沿著河流進行,不僅僅是馳道如此,而今西北的陸路交通都是這樣的,馳道不過是將之前的陸路交通固定下來而已。

到了平涼府。

朱祁鎮終于能夠換乘火車了。

這的確讓朱祁鎮大大松了一口氣。

出京的時候,朱祁鎮還感覺這火車有這樣那樣的不好,比如噪音,顛簸,搖晃,等等事情,但是一路奔波之后,朱祁鎮才發現,大明幾乎所有的陸上交通工具,恐怕都比不上火車,但是水路就不說了。

朱祁鎮首先看看鐵路建設的工地。

也知道為什么西北鐵路修建的如此艱難。

主要是西北地形實在是太殘破與復雜了。

首先,蒸汽機雖然一直在被改進的,但是火車的動力依舊是一個問題,所以火車的坡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坡度太大,火車就拉不動了,所以火車路線必須以小于某個坡度修建。

在一望無邊的華北平原之上,這根本是不用考慮的事情。

但是在這里,卻是怎么考慮都無法解決的事情。

馳道修建不用太擔心這個,馬力不夠加十幾匹馬,如果還不夠,叫些人來推車,總能將這些難以逾越的地方過去的。但是火車就不可能這樣來了,因為火車拉的東西太多了。多少人推也未必有用。

以陜西地形來說,非常復雜,但是具體到某一個地方,卻又有不一樣。關中平原地區,還是比較好辦的,困難畢竟少,最困難的反而是河南與陜西連接的地方,也就是潼關附近。但是關中修建完了之后,就陷入真正的困難之中。

從關中到平涼府,這是一路沿著涇河河谷地修建到了這里的。

這里也有困難。

比如洪水。

雖然西北少水,但并不意味著就沒有洪水了。

鐵路都要修在與河道平行的河谷地之中,這些地方一旦發洪水,就是會被淹沒的地方。所以朱祁鎮看到這里的鐵路,有了一種熟悉的感覺。那就是這里鐵路都是修建在與嘉峪關那邊近乎一樣的厚重的石頭地基之上。

既是河堤也是鐵路。

所以這造價又增高了不少。

而且這還是依舊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的。比如從平涼府往西到蘭州府之間的道路。要通過瓦亭關六盤山。這是最難啃的一段路程,只要這一段路程修建好之后,雖然到了蘭州乃至于嘉峪關一帶,還是有很多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比不上這里困難。

而今平涼府城之中,有很多倉庫,囤積了大量修建鐵路的物資,鐵軌,枕木,乃至于各種鐵制零件。只能修通這里之后,就能以很快的速度鋪設到賀蘭山下。

當然了,賀蘭山下又有其他問題,比如說風沙,那就是另外的問題了。

總體上來說,并不是沒有辦法的。總是工程量太過浩大了,不管是盤山還是打洞,都是要在這里硬生生挖出一條大路來。朱祁鎮卻明白,他有生之年,很可能就看不到這一條路貫通到西域的時候了。

不過,鐵路修建力量也慢慢的培育出來。

之前鐵路修建工程技術人員都是少府麾下的,可以說是從鐵廠那一批人之中分出來的。

都不是太成熟的。

畢竟鐵路本身就不是太成熟的技術。

也犯過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錯誤。但是而今也逐漸成熟起來。也是因為西北鐵路的艱難困苦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不管是爬上的能力,還是防止洪水的能力,甚至修橋的能力,而今他們修過最大橋梁,還是在西安附近的渭河鐵路橋。

而今還沒有在黃河上架橋的能力。

估計大部分東部省份的鐵路,都不會有什么大問題了。

朱祁鎮暗道:“大規模鐵路建設可以著手準備了。”

換乘鐵路之后,朱祁鎮的速度加快了。很快就到了西安。住進了故秦王府之中。

而今秦王已經被封道南洋了,這些府邸就被查封了,成為皇家的產業。怎么處置還沒有一個定論。

畢竟,王府的規格是不能讓別人用的,但是如果好好的王府都拆了,也是極大的浪費。

朱祁鎮之前關注點,都在如何將藩王安置在南洋,對于這些因為遷徙藩王而產生的副產品,也沒有多大關注,此刻看來,秦王府本身就是一個小一號的紫禁城而已,朱祁鎮住在里面有一種回到北京的感覺。

但是北京城的維修與修繕,每年少說一百萬兩打底。

建筑都是這樣的,凡是看上去光鮮亮麗的建筑物,都需要大量的保養,否則很快就不行了,單單是紫禁城那些琉璃瓦,幾乎二十年都要完全換上一遍,這都是花費。

這些王府維護下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幾十個王府加在一起,恐怕要超過了紫禁城的花費。如果不維護。

別的不說,南京紫禁城就是下場,等南明的時候,南京紫禁城之中連一些完好的宮殿都找不出幾個來。

朱祁鎮思量一番,下令對各地王府進行改易,將王府特有的一些建筑就行拆除之后,成為各省巡撫衙門。當了,王府規格設計是深入每一處的。如果要完全沒用僭越的地方,恐怕就要完全拆掉重建了。

朱祁鎮意思是頭臉,主殿,外墻,瓦片,這些太過明顯的地方,進行更改便是了,其余的地方,就再今后修繕的時候慢慢改便是了。

這也是朱祁鎮對應下面一些要求的回應。

胥吏改革之后,大明行政效率提高了,但是底層人員也增多了不少,省一級部門也增加了不少,人員增多衙門都有些不夠用,礙于官不修衙的傳統,下面的辦公區域都很緊,在東北地區還不明顯。

畢竟東北都是新建的。而在西北這些府縣,朱祁鎮看的很明白。

其實這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畢竟不是每一個省會都有王府的,也不是每一個王府都在省會的。大規模衙門建設,卻是擋不住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