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

類別: 歷史軍事 | 爭霸 | 種田 | 明天子 | 名劍山莊   作者:名劍山莊  書名:明天子  更新時間:2021-04-15
 
第四十一章

天下風潮

整個正統三十一年七月間,大明不管民間與官場,都是一片火熱。

這一片火熱,不僅僅是炎熱的天氣,還有各種討論的火熱氣氛。

對于辟雍之會的結果,大多數人是不認同的。再加上甲骨文發現這一件事情,一下子無數大儒都有發表意見的想法。

而有了天理報這個先例之后,短短半月之間。僅僅京師就有十幾分報紙出現,南方也有籌辦報紙的想法,只是因為成本的問題,暫時沒有開始。

無他,就是少府一套銅活字的功勞。

這些報紙的印刷都是由少府來承擔的。這才降低了成本。雖然不能讓報紙賺錢,但是最少賠的少一點。

但是南方卻沒有這樣便利條件。

畢竟打造一套銅活字,不僅僅要昂貴的成本,還有無數能工巧匠。民間士紳想在短期之間搞一套不大可能。

而且如果辦報紙,還需要一套印刷作坊。成本就太高了。

雖然大明的報紙產業行幾年前就有了,但是真正普及開來,并且開始影響民間,卻是正統三十一年開始。

當然了,對朱祁鎮來說,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無他,理學道統從唐末到而今,數百年的底蘊,決計不是,朱祁鎮一個人可以輕易動搖的,即便朱祁鎮是皇帝。

所以,大部分報紙都有一個態度,從各個方面來反駁五世說。

當然了,有些話不會明著說,含沙射影,隔山打牛之類的文筆。每一個寫文章的誰不會啊。

商輅這一段時間最忙碌不過了。

明報屢屢加刊,就是反駁這些文章。

但是并不能壓制這樣的局面。

特別是吳與弼主持天理報以來,更是沖鋒在前。就很多議題,反復駁斥。吳與弼的落腳點就在人心之上。

大體而言,如果人心墮落,縱然物資上很豐富,這個世界也是一個亂世,甚至不能維持下去。

天下之安在于人心思定,天下之亂在與人心思亂。人心不治,則天下不可治。

將道德提升到一個決定一切的地位上。而理學這一套體系,恰恰是維系綱常,治理人心之法。

當然了,如果吳與弼一個人這樣做。

朱祁鎮還不在乎。

他還是有容人之量的。但是在這個時候,各地地方官,乃至京師六部之中,紛紛有大小臣子上書。

秉承于吳與弼一樣的觀點。重申先王之道,遵從夫子之言。不要皇帝在標新立異了。

這就大大不妙了。

如果不逃出理學,或者儒學的框架,那么朱祁鎮之后的所做所為,都會被打成王安石第二。

要知道,王安石在后世是正面人物,但是在這個時代,卻是徹頭徹尾的負面人物。是北宋亡國的罪魁禍首。

但是即便王安石也知道在變法之中,要將王安石自己的學說,定為官學。

其中阻力之大,朱祁鎮可以想象的到。

特別是朱祁鎮在西苑之中,修建了遂古殿。專門存放甲骨片,與供研究的地方。但是這三千甲片,真正被研究過之后。

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這都是斷斷續續的,不成體系。還有很多字是難以解釋的。

暫時之間,不可能提供強有力的證據。

而且朱祁鎮用之震懾儒臣,也有斷章取義之感。

真正想從這些甲骨文之中研究出來一些東西,卻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這種風潮不被遏制住,辟雍之會的所有成果將會毫無意義。

朱祁鎮在乾清宮之中,召集了于謙,劉定之,徐有貞,陳文,丘濬,王恕,商輅,還有太子等人商議。

現在情況已經很明了。

雖然,而今內閣還沒有換,但是徐有貞,陳文,丘濬等幾人,下一界內閣增補人員,大都從幾個人之中挑出來。

朱祁鎮負手而立說道:“而今局面,諸位以為該如何做?”

“陛下。”于謙咳嗽了幾聲,說道:“陛下曾言,不當以言罪人,而今吳與弼等人,雖然言語不敬,但是對朝廷也是一片赤誠之心,愿陛下念之忠直。饒恕此輩。”

看似于謙什么也沒有做。

那只是沒有看出于謙做的什么工作。

于謙與很多大臣都有私下的溝通,安撫了不少大臣。否則這一次反對浪潮,也就不是一些民間大儒,還有一些三品以下的小官,真正大臣,都保持了沉默。

這就是于謙之功。

朱祁鎮說道:“朕自然不愿意大開殺戒,只是而今朕是一步也不能退了,否則事不可言。”

政治這東西,從來是這樣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到東風,根本沒有什么中間狀態。

朱祁鎮這一次讓步了。就會開一個很壞的頭,那就是輿論風潮,就能讓朝廷收回成命。這是對朝廷權威極大踐踏。

甚至朱祁鎮心中有一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感覺。

為什么這么說?

無他,這種風潮之中,報紙的存在是一件倍增器,如果沒有報紙的話,事情的影響力也不會這么大。

最少這種高層的政治分

歧,不會鬧得天下人幾乎能識字的人都知道。

畢竟,很多時候,朝廷之中鬧得很大的事情。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也只會事后才知道。

朱祁鎮不止一次,想禁報。

甚至商輅也多次上奏說這一件事情。

朱祁鎮終究克制住了。而今他禁報只是一句話的事情,但是他幾十年對士林寬容的氣氛,就毀于一旦了。

所以,朱祁鎮自然不愿意大開殺戒。

只是唯一勝利者才能寬容,他可以退讓,卻決計不能讓人認為,是因為頂不住這樣的風潮而退步的。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徐有貞說道:“臣以為,此刻非用刑罰不可。”

徐有貞這一說,幾乎所有人都看向了徐有貞。

其實而今這個局面,于謙一開始就勸說朱祁鎮饒過這些人,也符合大多人數的心理,畢竟大家都是讀圣賢書的。

甚至他們內心深處,未必多相信朱祁鎮的理論。

當然了,他們這些人也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理學空談可以,真要論起來做事,卻不能用的。

如果理學真有用,而今朝廷上下,也就沒有很多問題了。

只是,他們從小都學著理學。甚至與這些大儒上書的官員,都是牽連很深。彼此之間甚至是好友,自然不愿意見血。

徐有貞這一番話,卻是打破了他們的默契。

朱祁鎮說道:“何處用刑?”

徐有貞說道:“各地大儒,沒有官身,自然無涉刑罰。但是有些人食君之祿,不思為朝廷著想,就是可惡之極了。”

“正可治此輩,以儆效尤。”

“臣愿意領刑部會稽此輩,給陛下一個交代。”

徐有貞這一套,也不新奇。不就是所罰非所罪。不管是大明官員,還是后世的官員,真用放大鏡去觀察,干干凈凈,一塵不染的人能有多少個。

徐有貞作為刑部尚書,想給人定罪,豈能找不到嗎?定然能辦得漂漂亮亮的,從頭到尾找不出任何破綻來。

朱祁鎮聽了之后,心中先是一動。而后在心中輕輕搖頭。

這樣做一來未必能壓制住這樣的風潮,二來也搞亂朝中的政治風氣。

畢竟這樣做,再怎么掩飾,都是一場黨同伐異。這個頭一開,始作俑者,豈無后哉。

不過,徐有貞給了朱祁鎮靈感,殺一儆百不是不行。但是這個“一”卻要足夠大,有足夠的震懾力。殺了之后才能嚇住人。

此刻,朱祁鎮想起了一個人,卻是剛剛好,正合適。而且不牽扯到黨爭之中。

最新網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