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襄王請歸國
朱祁鎮既然起了退休的念頭,就暗暗做了一些事情。
加快《大明會典》的收尾,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對一些人的安排。
朱祁鎮還沒有想好,是將皇帝內禪給太子,還是令太子以監國的形式,參與朝政。
當然了,不管怎么說。朱祁鎮都會屬于皇帝權力轉給太子手中。
這里說皇帝的權力,準確來說是皇帝的直屬力量,也就是內廷的力量。
可以說分為數支,第一情報機構,錦衣衛,東廠。
第二財政機構,就是少府。
第三軍事機構,就是中軍。
錦衣衛,東廠。少府這些機構,就不多說了,單單說中軍。
中軍人數最少,戰斗力上可能也不是南北兩軍的對手,但是位置最為關鍵,駐守皇宮與北京城。
中軍就是太宗留下的,皇帝直屬的親軍衛,還有太監直接管理的御馬監軍隊編練而成的。
朱祁鎮為了提高戰斗力,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是中軍的體系冰河沒有變化,里面的軍官都是經過嚴苛訓練,上數祖宗數代,不是參與過大明開國之戰,就是參與過靖難之役。
可謂苗根正紅。
其次中軍也是唯一有太監監軍的軍隊。中軍的主官一般都是世襲勛貴,也就是說那種從士卒因為戰功而進入勛貴序列的大將,反而沒有掌管中軍的資格。
唯有那種祖上數代都是勛貴,與大明融為一體的勛貴,才有資格掌管中軍。
可以說,那么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皇帝,只要掌握了這三股力量,就足以在朝廷之中占據不敗之地了。
當然了。朱祁鎮治理國家,不需要這些。畢竟真要看起來,內閣樞密院都是朱祁鎮的班底。
只是后世皇帝會是什么樣子,就不一樣了。
朱祁鎮給后世子孫留下這最基本的班底,最少能控制整個北京城,而控制整個北京之后,就以此為中心,制衡天下。
這些力量一一過度給太子,自然是要將朱祁鎮自己用老的人手,一一換下來。
這是一件不的好辦的事情。
這些朱祁鎮用老的人手,也算是有功之臣,無罪而免之,總要給一個說法。
其次,朱祁鎮也不想動作太大,讓人窺出端倪了。
畢竟而今滿朝文武之中,就有很多人偏向太子了。如果這些人知道,朱祁鎮有意內禪,那么太子的實力會更加的擴張。
很多時候,政治就是一個站隊的游戲。
當然所有人都覺得太子上位成為必然的話,朱祁鎮也未必能逆轉了。除非痛下殺手。
這就是時來天地同借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朱祁鎮想承認也好,不想承認也好,屬于他的時代,已經慢慢的遠去了。
朱祁鎮正在忙這一件事情的時候,忽然一件大事傳到京師之中,襄王立即放下了宗人府的事情,來見朱祁鎮。
一見朱祁鎮二話不說,就跪倒在地,說道:“陛下,臣弟請麓川。世子經驗尚淺,臣弟擔心他頂不住。”
朱祁鎮說道:“王弟不用擔心,黔國公已經派人救援麓川了,一時間也不會有什么事情的。”
原來是阿瓦王朝上下,終于動手了。
為了避免將來兩面夾擊的窘境,為了統一緬甸重回巔峰。阿瓦大軍十幾萬,戰象數百頭,向北橫掃,南方幾個土司,木邦,孟養,孟密,八百媳婦,這些土司或投降,或避開。
得到了這些力量之后,阿瓦王朝北上的規模更大了。
云南方面的情報表示,這一次阿瓦王朝北上之規模,要比當初麓川王朝更加強大。
這讓襄王坐不住的同時,也讓朱祁鎮感受到有些惱怒非常。
在他看來,這根本是打他的臉,他剛剛覺得大明天下正處于盛世,天下無事,即便有兵事,也是大明打其他國家,不是其他國家打大明。
卻不想緬甸根本不在乎。
其實,朱祁鎮并不知道。
這其實是朱祁鎮封藩麓川,深入介入緬甸局面的副作用。
歷史上,阿瓦王朝在這個時代,進行了最后的瘋狂,他想以武力統一緬甸,但是久戰無功之下,被東吁王朝覆滅。
之后,東吁王朝覆滅了白古王朝,完成了緬甸的統一,在萬歷年間與大明在南疆交戰,那個時候緬甸已經統一很久了。
細細算起來,要在近百年之后了。
其實緬甸各勢力都是很明白大明的強大,不統一緬甸之前,是不想與大明發生沖突,但是而今阿瓦王朝以為大明參與南疆已經成為必然,才不得不采取先發至人的手段。
可以說是一種防御性進攻。
襄王說道:“皇兄,臣弟還是擔心。”
朱祁鎮也能理解襄王,與其他各藩王不一樣,其他各藩王還是剛剛就藩,還沒有對自己的封地有歸屬感,但是襄王的麓川封地,卻是兩代經營了幾十年了。
襄王一脈早已將根扎在麓川了。
不可動搖了。
朱祁鎮說道:“朕自然會讓你回去的,但是你就這樣回去,不聽聽朝廷有何舉措?
即便是回去,也不遲這一兩日。”
襄王這才冷靜下來,說道:“陛下,臣弟失態了。”
朱祁鎮說道:“你且站在一邊旁聽,懷恩。”
懷恩立即說道:“奴婢在。”
朱祁鎮說道:“去,傳內閣所有人過來。”
懷恩立即去傳令,不過一會兒功夫,內閣的人都到了。
朱祁鎮說道:“緬甸犯我大明親藩,當如此處置?”
項忠說道:“臣以為緬甸不識我的大明天威,當降六師討之。”
項忠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并不是說項忠喜歡戰爭,而是他不能違背了眾議。
正統年來,特別是朱祁鎮軍改之后,大明軍威大盛,對外屢戰慮勝,以至于上上下下,頗有大國驕民的感覺。
遇見這樣的事情,只有一個反應,那就是打。
項忠如果敢說不打,估計不知道遭受不知道多少人抨擊。而且項忠看得清楚,襄王在一邊站著,這就是已經是一種表態了。
既然如此,大明財政也能支持,打仗的具體事情,又不是項忠負責,項忠為什么要反對?
王越立即說道:“臣以為,大明對為封數十國,今日不救襄國,何以令天下藩王信服,故而以臣之見,當討伐緬甸,越快也越好。”
王越更是不可能反對的。
大明最好戰的人是什么人?就是武學出身的將領。
他們建功立業之心,實在是太旺盛了,特別是他們看見自己的前輩們,一一個因功封伯,封侯,封國公的。
那心中的躁動,更不用說了。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說有仗打,這些年輕將領都四處托關系找門路,就是為了能上戰場。
王越作為他們的代表,自然要支持戰場。
這也是今后樞密院唯一的姿態,不管什么情況,只要打仗,就是好事,是大好事。
朱祁鎮點點頭,這調子就算定下來了,他有些疑惑的說道:“說起來朕有些不明白,這緬甸好端端的嗎,為什么要北上?”
項忠說道:“陛下,臣或許知道一二,今年年初,有大古刺宣慰使來朝。”
朱祁鎮聽了,想了想沒有想起來。
項忠說道:“當時陛下不見外臣,令禮部接待,臣也從南洋那邊得到了大古刺宣慰司與緬甸宣慰司之間是世仇,大古刺宣慰司這一次派人朝貢,就是想借我大明之力,對付緬甸宣慰司。”
“相比是緬甸那邊誤信了什么傳言,才有今日之事。”
朱祁鎮冷笑一聲說道:“原來被人當刀了。”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