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五十章 金山銀山

類別: 歷史軍事 | 爭霸 | 種田 | 明天子 | 名劍山莊   作者:名劍山莊  書名:明天子  更新時間:2021-04-15
 
第五十章金山銀山

朱祁鎮說道:“先生可有補救之法。”

于謙說道:“臣沒有治本之策,唯有治標之法,臣應該在三個湖設軍衛,專司清淤,在旱季將湖底泥沙挖掘出來,人空運輸出來。”

“如此耗費巨大,年年不可缺。”

“只是臣實在是想不到什么辦法了。”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不用了,就這個辦法了。一代人解決一代人的問題,朕這輩子先治水,等將來湖泊被淤平,卻是后世子孫的事情了。”

中國河道泥沙具下的問題,在后世也是一等一的難題。比起將來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朱祁鎮更要解決的,是大部分人活下去的問題。

如果河北水患不解決,河北一系列生態問題都不能解決。河北不能成為大明的糧倉。不管是為了北京的戰略安全,還是為了將來北伐的糧草支持,都必須解決。

其實用軍隊清淤這樣的事情,在北宋時期就有了。專門治理黃河的廂軍,就是專門做這一件事情。

就是清淤。

于謙說道:“多謝陛下支持。”

朱祁鎮說道:“先生以為下游當如何治理。”

于謙說道:“天津一帶,遍布沼澤,河道狹長多彎。”

“以臣之見,當多開支流,將天津土地淤積成良田,加寬河道。開支渠以分水勢,寬河道以泄洪。”

后世的天津與這個時代的天津,完全是兩個概念。

大片沼澤濕地,不加限制的蔓延開來。

想要開發天津,首要之事,就是如何將這些沼澤濕地改為良田。于謙所想的就是淤田的辦法。

河泥之中富含大量營養成分,故而用河流淤泥淤出來的田地,是特別特別的肥沃。都能有很高的收獲。

甚至能高達七八石。

所以在農業生產之中,淤田是提高產量的不二法門。

如果能將天津下游的濕地都淤積為良田。對北方糧食生產將有極大的補充。

朱祁鎮其實也知道,每一個選擇都是有利有弊的,于謙既然決定多開支渠,分流河水,就必須承擔主河道淤積的情況。

但是這都是潛移默化的過程。

朱祁鎮雖然知道,但是最少現在,于謙的辦法是利大于弊的。

朱祁鎮起身來回踱步,對王振,說道:“請工部吳尚書,黎尚書,阮安,沐敬都過來。”

朱祁鎮縱然相信于謙,但是這樣國家大事,沒有不決于眾的。朱祁鎮也不可能一個人承擔,自然將他們都叫過來了。

四個人在工

程建設上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他們幾個看過于謙的方案,商議了好一陣子。最后還是吳中對朱祁鎮說道:“陛下,于大人的方案,自然是可行的。只是”

朱祁鎮說道:“只是什么?”

吳中說道:“耗資巨大。”

朱祁鎮說道:“有多巨大?”

吳中說道:“臣一時間也計算不清楚。臣僅僅計算,滹沱河,滏陽河,拒馬河,易水河,漳河,衛河,清水河,子牙河等大河的堤壩,就遠遠超出千里,甚至在兩千里三千里之多。”

“而且各地地質不一樣,所耗損也不一樣,有些地方必須加固。有些地方夯土就行。這還不算三個湖的清淤圍堤工程。天津下游的支渠與疏浚工程,這都是要耗資巨大的。”

朱祁鎮說道:“多少錢糧?總要有一個估計吧。”

吳中說道:“臣以為,不在修建長城與營造北京之下。”

吳中此言一出,大殿之中很多太監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太宗皇帝將國庫耗光,才加固九邊,修建北京城。但是這九邊修建工程與北京城大工,從永樂年間,延續到了正統年間,即便到了而今,還沒有完全結束。

如果細細看長城的建設時間,就會發現,最少遼東長城乃是在正統年間修建的。

所以不用他們對整個五河三湖治理方案估計,只需兩者對比就行了。

如果真要衡量的話,那就是大明十年到二十年的國力。

當然了這如果成功了,北京的糧食困境一下子就解除了。但是任何事情都失敗的可能,如果花了這么多錢,砸到了水利上,卻失敗了。

朱祁鎮的權威也會有很大的動搖。

一時間連朱祁鎮也被嚇住了。

首先他意思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太皇太后雖然為他攢了不知道多少錢,但是二千多萬兩銀子,對這一項大工程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

做與不做。

朱祁鎮立即做出了決斷。

那就是做,一定要做。

趁著這一次大災,將流民全部安置在工地之上,修建好水利之后,就地安置,該多設一個縣就多設一個縣。

而今的河北還不是后世那么人口密集,反而是地廣人稀。甚至有很多養馬的草場,足夠耕種。

正好遷移人口,充實京畿。

夯實北京的根基,這自然是要做的。

但是該怎么做,卻是要想辦法。

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將一起開工,自然要有輕重緩急,有時間表。更更重要的是,這數以

千萬計的修河款,總不能讓宮中出吧。

朱祁鎮轉過頭來,說道:“于先生,你準備從何處下手。”

于謙說道:“而今已經五月。在九月之前,決計會降雨的,臣擔心的是久旱大雨必澇。所以這一段時間,就搶修,各種關鍵的河堤。”

“最主要是四條河。滹沱河,大清河,子牙河,還有漳水。”

“潮白河與盧溝河已經修過了。”

“這一次修,在于預防今年秋天可能有的水情,故而要求要快。只求支撐這一秋就行了,明年再想辦法不遲。”

“所以臣估計大概在白銀三百萬兩,主要是消耗在糧食之上。”

朱祁鎮說道:“正式的修河,也要在明年才開始。”

于謙說道:“臣此刻的計劃,錯漏百出,請陛下給臣一年,臣定然踏遍河北河道,出一個詳細的治水方案。”

“而今只能因陋就簡了。”

朱祁鎮說道:“好,這銀子內庫出。不過,這么大規模修河方案,卻要首輔點頭才是。朕明日在召集內閣六部商議此事,先生要做好準備。”

朱祁鎮這一句話,一語而雙關。

既是要于謙準備好治水方案,也是要于謙想辦法說服楊士奇。

于謙自然會意。

于謙說道:“臣這就下去準備。”

散會之后,于謙微微閉目休息一會兒,緩解一下這近半年來的疲憊,隨即又起身去拜見楊士奇。

而楊士奇也等著于謙。

楊府的門房,見于謙來了。

直接將于謙叫了進去。

還是在楊士奇的書房之中,于謙將這一次治水的計劃,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楊士奇靜靜的聽得,不置可否,說道:“你對這件事情怎么看?”

于謙說道:“這就治水方案,就是弟子的意見。”

“不。”楊士奇說道:“這是皇帝的意思,我要問的是你的意思?你覺得這河是修好不是不修好?”

于謙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學生知道,陛下沖齡登基,正是意氣風發,好大喜功的時候,治河之策,委實大了一些,但是學生走遍了河北每一處地方,與無數父老交談,河北之民,苦水利久矣。元廷不修善政,北方上次修建的堤壩,還是在金朝的時候,時過境遷。早已不能用了。”

“學生久為地方官,自然知道,這水利是必須要修的,錢少就少修,錢多就大修。陛下既然有心大修,學生自然不敢辜負。”

“這哪里是大修,是用金山銀山往水里砸啊。”楊士奇猛地說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