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西北黃沙
太子可以與和碩特部達成草案,但是想要真正生效,還是需要皇帝點頭的,所以這邊協議一談完,就立即派人將協議送往西北。直接到朱祁鎮的御前。
此刻的朱祁鎮,已經在伊州修整完畢,校閱西域總督府的大軍之后,蜿蜒東進。從星星峽而沙洲,一路到嘉峪關。
這一條路,并不是多長的,但是讓朱祁鎮走得特別的辛苦。
因為與從居延澤到伊州一般,都是漫漫的沙漠地形。到了嘉峪關,朱祁鎮就真切的看到了,什么叫做“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朱祁鎮到了嘉峪關的時候,正是一場沙塵暴來臨的事情,讓朱祁鎮想起了,前世看到龍門客棧,其實龍門衛,朱祁鎮是見過的。就在楊洪獨石堡之南,與瓦刺還在此地打過一仗的。那里的植被,雖然不能稱得上好,但也尚可。
而嘉峪關,這座大明的玉門關,卻是另外的樣子,城墻之外,盡是黃沙。一旦遇見沙塵暴天氣,連關門開合都有些困難。黃沙恨不得淹沒整個城市。
縱然朱祁鎮作為皇帝,身邊的儀仗非常之多,這一次過來,又沒有騎馬,而是坐在馬車之中,依然擋不住風沙穿過層層布幔,打在朱祁鎮的身上。
而來到嘉峪關之中,情況也不過是稍好一些。
嘉峪關是大明馳道最西端,從這里向東,全軍上下可以松一口氣了,雖然這馳道有千辛萬苦,但是終究是修建過來了。
朱祁鎮只是知道大明西北不能修建馳道,更不要說鐵路了,但是具體是怎么不能修建馳道,卻不是太清楚的事情,此刻真正實地考察才算是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大明與西域之間的交通要道,其實就是河西走廊,更準確的說是賀蘭山北麓。這一路是從賀蘭山上流下的雪水,灌溉了大片大片的土地,成為河西最為富饒的地方。在漢代的時候,這里都是大片大片的草原,乃至從河西走廊到居延澤一帶,全部都是草原。
以至于漢朝在居延澤設立關塞,那是漢長城的一部分。
甚至只要看明長城與漢長城之間差距,就能看出來這千余年間的氣候變化。
這也是西北衰敗的天時。
嘉峪關這里的馳道,是建立在高高石頭地基之上,高出兩側半丈的距離,全部是清一色的石頭打造,之所以如此,就是防止沙塵暴一來,整個馳道都被掀翻吹走,或者說被掩蓋在黃沙下面。
而這種手段,也僅僅是嘉峪關以東能夠用。
無他,西北沙漠化也是有程度的不同,大抵上是越靠近賀蘭山,越往東沙漠化的情況也就越少。而往西可就大不一樣了,別的不說,嘉峪關之東南的沙漠,其實更多是剛剛風化的土地,往下面挖上一段距離,是能夠見到結實的土地的,將石頭地基固定在下面的結實土地之上,還是能夠達到固定馳道的作用。但是過了嘉峪關,沙漠下面不知道挖多少米,才能見到地基,如果挖的太深的話,也就沒有必要了。
很簡單,如果往的
太深了,也就是沙層太厚了。
這么厚的沙層一旦滾動起來,即便地基再結實,也能給結結實實的覆蓋在下面。與樓蘭古城作伴。
其實,嘉峪關東側有一些特別嚴重的地段,其實也是如此。只是這里人手還多一些,可以及時清理,尚且能夠維持,這也造成了馳道一遇見風沙,很容易要中斷一段時間。不過下面的人常常報喜不報憂。
如果朱祁鎮不下來,根本不知道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見此,朱祁鎮心中難免憂心忡忡的。
西北的情況,比他想象之中更加可怕。
西北之凋敝,朱祁鎮一直是很擔心的,因為西北經濟如何,直接關系著大明對西域的統治。而今看來,西行之路艱難萬分,很多地方都是沙漠之中行軍,如果朱祁鎮當初知道是這樣的情況,還真未必有攻打西域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西北凋敝如斯,大明對瓦刺只能處于一個相對被動的情況之下。
因為即便西域有一些中原物資的補充,但是更多的事情,其實并不是瓦刺與大明在打,而是西域總督府與瓦刺在打仗。
嘉峪關如此,左右都不覺得皇帝可以在這個地方久留,也就稍稍休息一下,就上了馳道。
這一次大軍都是沿著馳道而行,速度自然也快不起來。
騎兵控制兩側沙丘,千余輛車沿著馳道緩慢行駛。
朱祁鎮坐在特制的馬車之上,這馬車有三十二匹馬拉著,車廂很大,能容納十幾個人,就好像是一個小房子一般。
此刻朱祁鎮,丘浚,石彪,等大小臣工都在這里,還有一位新成員。那就是陜西巡撫韓文。
韓文因為平定寧王之亂,成為暫代江西巡撫。這幾年之內,連連升遷,此刻已經成為了陜西巡撫。
雖然說巡撫與巡撫都是一樣的,但是事實上,大省巡撫與小省巡撫也是不一樣的。
大明重要的幾個巡撫,一個是河北巡撫,天子腳下,一個廣東巡撫,天南諸侯,再加上廣西要依靠廣東協助,很早就設立兩廣總督,而今朱祁鎮覺得總督權大了,罷了不少,但是很多兩省之間的合作,并沒有中斷,再加上而今又有支援南洋的種種任務。ωωω.九九九)xs(
可以說一個廣東巡撫,半個兩廣總督。
再有就是陜西巡撫,明代的陜西,可以理解為現在的陜西,加甘肅,加寧夏,加青海,再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又有支援西域,支援藏地的種種任務,實在是朝廷一柱。
除卻這幾個之外,還有湖廣,四川,云南,等幾個巡撫,都是大巡撫。在朝廷看來,比尋常巡撫要強一些。
韓文當初由知府一躍而成巡撫,升得快了一些,到了巡撫這一層就不大好升了,于是轉遷數個省,而今就是陜西巡撫。
下一任估計就是一地總督,或者入京為某部尚書了。
朱祁鎮問道:“西北的情況都是這樣嗎?”
韓文說道:
“陛下,也只有這里情況嚴重一些,過了武威往東,情況要好上很多。”
朱祁鎮說道:“朕曾經叮囑過,在西北多種樹,情況怎么樣啊?”
韓文微微一頓,說道:“陛下,非臣不欲為之,實在是不可為之。”
“樹最喜水,無水則無樹,而西北干旱之極,寸水寸金,臣見過有些地方百姓一生不過沐浴數次而已,是在是無水,即便有一點點水,也是要灌溉莊稼的,豈能種樹。樹一旦種下看來,如果中途缺水,不過是一段枯木而已。”
“臣知陛下心意,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朱祁鎮想起了后世在西北大規模種樹,正想反駁,但是心中想了想,微微一嘆,說道:“是朕想當然了。”
的確如此。
很多人都覺得種樹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似乎在種樹這一件事情上,古代與現代沒有什么區別,其實不然,農業科技現代化,更多是在看上去不起眼的地方。別的不說,單單說選種這一件事情上。
在種植耐旱的樹木。
而今就找不到這樣的樹木。
更不要說現代大量育種等等,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根本就是黑科技。
一顆樹并非種下去,就能活的。如果道旁樹,就會發現,即便而今在道路邊上的樹木,還有一定概率的枯死,更不要在西北沙漠邊,一百顆種下去,能有十六顆活下來,就已經不錯了。
時代的差別,很多時間表現在極其細小的地方。
朱祁鎮說道:“難道就沒有什么辦法?”
韓文沉吟片刻,說道:“以臣之見,只有移民,臣在陜西秉政數年,陜西戶口沒有見漲,固然是因為這些寧夏年年地震,死傷非小,還有臣一直主持,西域移民,將陜西災民遷徙到西域去。實在是西北這一塊,不能養人了。”
“唯有讓百姓去別的地方,尋求生路了。”
大明對于地方官的考核,戶口數量一直是一個關鍵性指標。特別是在朱祁鎮數次清丈,將大明戶口黃冊調查的比較清楚的情況下。
每一任官員戶口增長都有數據。
成為朱祁鎮觀察官員能力的窗口。而韓文明知道這一點,卻反其道而行之。可見他真知道,西北特別是賀蘭山下的幾個府縣,實在是不堪重負了。
朱祁鎮說道:“韓卿有心了。”
韓文說道:“不過為朝廷辦事,臣不敢居功。”
朱祁鎮說道:“朕不能讓功臣寒心,丘卿,傳令對于西北地方官,不再考核戶口增長了。”
丘浚微微猶豫了一下,最后還是接旨了。
朱祁鎮也知道,一項標準看上去對某些地方不公平,但是有些時候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后世唯GDP論,看上去弊端多多,但是不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地方官,又該用什么來衡量?
總要有標準,而沒有一個標準是完美無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