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

類別: 歷史軍事 | 爭霸 | 種田 | 明天子 | 名劍山莊   作者:名劍山莊  書名:明天子  更新時間:2021-04-15
 
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

朱祁鎮雖然知道楊士奇是想辦法婉拒,但是卻沒有辦法。

因為朱祁鎮知道楊士奇是正理。

正因為是正理,才沒有辦法。朝廷雖然有些積蓄,但是天下何處地方官不想用錢,這前面開了先例,地方上卻不好處理。

所以這個難題不得不轉交給了于謙。

于謙說道:“臣有四策,可解此急。”

朱祁鎮大喜說道:“先生請講。”

于謙說道:“首先是房課與契稅。”隨即將其中的套路說了出來,說道:“如此每年可以少可得一萬兩,多則數萬兩,足以養吏。”

“其次,就是京城門稅。此事,臣還是從焦敬那邊得到了靈感。”

“其三,就是市肆門攤稅。”

于謙說道:“仁宗皇帝時候,以寶鈔不變,將市肆門攤稅以寶鈔收之,北京一年,門攤稅大抵有萬余兩。”

“只是之前,朝廷人手不多,多以定額征之,而不是以實際征之。”

“臣走遍北京街巷,大有不納此稅,此刻人多了,臣以小吏親征之,決計會多出不少,至于多出多少。臣尚且不知道。”

“除卻上交戶部的萬兩定額之外,大抵能有數千兩紋銀。”

“其四,就是香稅。”

“京師之中,有不少寺廟道觀,香火鼎盛,但多有貴人庇護,香稅繳納不及,臣以重法勒之,可比尋常多出數千兩之多。”

朱祁鎮聽了,匆匆一折算,說道:“如此大興縣之中,每年最少能有三五萬兩,足以支撐各小吏的開支?”

于謙說道:“陛下,此事絕非善政。可用于京師,決計不可用于其他府縣。否則天下百姓必苦之。臣也不過是權宜之計。”

朱祁鎮自然知道了。

大明是一個標準的農業社會。

支撐朝廷開支的決大多數稅收,都來自農業稅。

這一點與后世不同。

可以在城市之中征收的稅,并不是太多。最多不過是商稅,市肆門攤稅,門稅,契稅等少數幾樣。

甚至房課也是沒有的。

這是于謙創建的。

但是這是京師,人員超過百萬的京師。

很多稅在北京,南京,蘇州大抵能夠征收的,在其他地方,卻是勞民傷財,甚至所收的賦稅,還不夠稅收成本。

只是明朝初期,是這個樣子,但是從明朝晚期卻不是這個樣子了。明代商業社會極其發達,流動在商業之上的白銀到底有多少,即便后世也不大清楚,有人說七八億兩。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大明朝廷并沒有在這其中得到半點好處。

所以朱祁鎮本意并沒有梳理城市稅收的意思,但是于謙已經做了。心中自然有心發揚廣大。

不過,這話卻不能對于謙說。

于謙未必覺得其中意義重大。

朱祁鎮說道:“朕自然知道,不過這數萬兩用于養吏應該還有剩余吧。”

于謙說道:“剩余的賦稅,臣已經有了用處。”隨即于謙將這些錢的用途一一說明。主要用在修建下水道上。

似乎這一場北京城內澇,給于謙很多教訓。

朱祁鎮心中一嘆,心中暗道:“似乎,誰都怕我亂花錢。我是那種亂花錢的人嗎?”

不管是太皇太后,還是楊士奇,乃至于于謙都似乎都是這樣想的。

如果不是太皇太后覺得力不從心。內庫三千多萬兩白銀,決計不會交到朱祁鎮手中的,楊士奇也是如此,對朱祁鎮想要的在計劃外的開支,都在極力壓縮。

就好像是腦門上寫得“勤儉持家”四個字的老管家一般。

連于謙也是如此。

朱祁鎮說道:“而今還有什么事情,需要朕幫忙嗎?”

于謙說道:“借陛下龍威,一切順利。”

鬼知道,于謙所說的一切順利之后,有多少暗地里的爭斗。

如果不是英國公張輔帶頭,將他家的房課給交了,下面的勛貴們,能老老實實的才怪。這也是于謙在房課上減輕。不敢多征收。

這也是一種妥協,畢竟在房課上,估價低于二十兩的房產是免征的,與契稅繳納標準一樣。

更不要說香稅了。

要知道京城寺廟背后的大佬,不是別人,就是北京城之中宦官。

這些宦官沒有子嗣,都將希望寄予來世,大多虔心佛法,不過即便宦官之中大佬,王振在朱祁鎮面前,也不敢炸毛。

但是有些人,朱祁鎮卻沒有辦法。

不是別人,就是后宮的太皇太后與皇太后。

所謂的香稅,就是各寺廟的香火錢納稅。對于這一件事情,太皇太后倒是深明大義,不為所動。

孫太后卻覺得皇帝所做的有些過了。

但是孫太后畢竟不是太皇太后,僅僅在朱祁鎮前面嘮叨幾句,朱祁鎮一低頭一認錯,這事情就過去了。

作為溺愛兒子的母親,大抵會多捐一點香油錢,向佛祖贖罪,但也不會打自己兒子的臉。

這背后沒有朱祁鎮撐著,于謙早就被外放了。

不過,于謙微微猶豫了一會兒,說道:“陛下,只是有一件事情,需要陛下留意。如此一來,宛平,大興兩縣,權力大增,不比尋常縣令,需要得力的人手,掌控才是。”

朱祁鎮聽了,也點頭。

他當然知道,在這一切變革之中,于謙是將兩個縣令都架空了。

不過,這兩個縣令本來就沒有什么權力。

所謂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這兩個惡貫滿盈的知縣,于謙順天府就很難辦了。

如果沒有這一場大水,朱祁鎮都找不到借口給于謙放權,于謙在北京都待著憋屈,更不要兩個知縣了。

在北京街上一轉,幾乎都是上官。于謙除卻北京城中兩個附郭縣之外,外面還有好多縣州可以管。但是這兩個知縣,卻不可能將手伸到北京城外面。

所以這兩個知縣,在到任之后,就是百事不理,嗯,也沒有百事讓他們理。一心一意都想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想調離這里。

所以,于謙在做事的時候,干脆將這兩個衙門給架空了。

但是這并非常態。

畢竟于謙作為順天知府,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說治理盧溝河的工程,就要展開了。

治水是再正經不過的事情了,故而朱祁鎮說通了楊士奇,楊士奇也不在這一件事情上卡朱祁鎮。

同意戶部批款,征調順天府的民夫,甚至還動用衛所軍。

但是朱祁鎮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盧溝河的問題,卻是一個問題。

問題在于,盧溝河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朝廷本身都沒有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一直以來都是加固盧溝河北京段的堤壩,讓盧溝河想要決堤,到下游決堤,不要影響到北京就是。

這一件大事,縱然是戶部與工部主持,但是畢竟在順天府地界,于謙不可能不參與進去。

“好。”朱祁鎮說道:“讓劉定之調任大興縣吧。他在西北養馬有功。至于宛平縣,就讓給楊首輔吧。楊首輔定然會挑選一員干吏。”

于謙說道:“臣明白。”

朱祁鎮送走了劉定之,心中忽然想到數年之前,劉定之遠去西北,在軍前效力,西北之戰很多情報都是劉定之發回來,也揭發了不少養馬的弊端。

朱祁鎮就讓劉定之入太仆寺馬監,在西北養馬。

劉定之這一樣,就養了數年。劉定之能力還是有的,數年考評都是優。從牧監從七品,一路升到了陜西宛馬寺寺丞,正六品。對陜西馬政了如指掌。

而大興縣令也是正六品,不過大興縣令不管怎么說,也是京官。算是升遷。

最新網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