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家人拜完年,寒暄過后,幾個小的待不住,悄摸出了廚房,寶琳直接跟了上去,開始給她準備的新年禮物。
文輝文燦兩人都是本子,嶄新的筆記本,算是她對他們的一個期許吧!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她所認為的一個很有用的學習方法。
去年通知書一收,寶琳就把自個高中三年的筆記本交給了這哥倆,約定三年后她再收回來,除此之外,她的一些高中書也交給了他們,都是筆記做的比較多,畫了重點的。
她還是很希望看到這哥倆跟她一樣,考上去的,在大學待過的她很明白,大學,那就是通天梯,再沒有比大學更適合他們的地方了。
雖然文輝比寶琳大,文燦也只比寶琳小半個多月,可在這哥倆的面前,少年老成的寶琳一直充當的是姐姐的角色,這也就導致他們三個一直都是以名字相互稱呼的,只偶爾會以他們三個的排位來稱呼。
雖然經常會有長輩說他們三個沒大沒小,可管他們的呢,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行事規矩。
文軍和寶珠都是一包糖果,包裝紙很漂亮,在陽光的照耀下,能閃閃發光的那種,她記得以前這兩個小的經常為這事磨三嬸,要買,今天她就滿足他們。
這糖是她臘月二十二那天,跟她爸去縣城的時候買的,那次去縣城的主要目的是買年貨,就包括肉,他們帶了三只竹鼠去,最后買了一大背簍的東西,來的時候帶的錢,基本上沒少,過年的時候,竹鼠這東西實在是太貴太暢銷了。
至于炮仗什么的,她也想過,最后還是否了,無他,那東西實在是危險,萬一出點什么事,她自己心里面那關都過不去,他們兄妹倆還小,萬一反應不靈敏,炸到自己的手或者是別的小朋友,都是很糟糕的一個事。
文輝文燦兩個雖然覺得很是不好意思,但在寶琳的委婉勸說下,還是收下了。
文軍和寶珠兩個,現在年紀還小,說了句謝謝姐姐后,就接了糖果,歡天喜地的出門找朋友炫耀去了,這漂亮糖衣,他們可是饞很久了。
中午飯,是要在老宅吃的,寶琳他們一家也就沒有回去,拜了年后,就在老宅坐著了。
女人們的話題昨天晚上已經聊的差不多了,所以今天,主要是男人們在聊開春春耕的事情,還有家里自留地明年春天種什么的事,主要是談談自己現在的想法,以及明年的具體規劃。
寶琳沒留在老宅,她一直覺得,聽大人講這些就很無聊,所以,她選擇在老宅大門附近徘徊,看能不能等到冬梅出來,至于去冬梅家,那還是算了,過年前冬梅來家里找她,她去了冬梅家一次,記憶太深刻了。
首先是超乎尋常的熱情,其次是那時候冬梅的四哥五哥都在家,她就覺得很尷尬,那次在冬梅家待的五六分鐘,寶琳覺得自己能尷尬的摳出個三室一廳,自此以后,就下定決心,如非必要,就不要去別人家串門了,當然,親戚家除外。
可惜,蹲了大半個小時,連冬梅的影子都沒見著,寶琳很沒有志氣的放棄了,說不準今天大年初一,冬梅不打算出門呢!
過年就是各種走親戚,寶琳還好,她家的親戚大多都在上河村本村,至于姑姑還有幾個舅爺家,都只她爸一個人去就行了,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一家出個代表就行了,不然一大家子人一股腦的涌過去,再加上他們自家人,
如果再有另外的客人,那真的可能會出現屋子里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的尷尬事情。
再加上王建黨也不是個愛出風頭的,并不覺得自己帶寶琳出去走親戚風光一時,會代表著什么。
所以,過年走親戚的大致框架是定了的,只王建國、王建黨和王建軍三兄弟,再加上文輝這個長孫去這些親戚那里,面子里子都給了。
至于家里的兩個老人,那是家里的定海神針,輕易不會走動,等他們兄弟三個都結婚生子了,他們就都退居二線,在家坐著了。
初二的時間,王英帶著男人和兩個孩子回來了,老太太挺高興的,還想留人住一晚,可家里的房間實在是不夠,王英他們一家四口在下午還是走了。
王英并沒有去她二哥,也就是王建黨家坐坐,之前發生的事情,她現在都還記得呢!
她這個人性子跟老太太一樣,是有些軸的,自己心里鬧著別扭,uu看書那疙瘩就會一直存在,除非她自己想開了,不然,她還真就會一直擰巴下去。
初三的時候,王家四人組去了老太太的娘家村子,這個時候講究天大地大娘舅大,得外嫁女這邊的人先回舅家,后面舅家的小輩才會來姑家拜年。
初五那天,只王建國和王建軍,以及文輝文燦四個人去了王英的婆家,因為他們還沒有分家,還一大家子人住一起呢!
至于王建黨,王英這個妹妹回了娘家都沒去看看他,他自然不會熱臉貼冷屁股的去貼著她。
兩人本來就沒啥子感情,這么一鬧,更僵了,基本上是不相來往的狀態。
過年的日子過的還是很快的,在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時間悄悄的來到了初六,初六一過,這年也差不多過完了。
后面的時間,寶琳就在家看看書,或者是去外面,找個人少的地方挖挖野菜,現在的薺菜和胡蔥正是鮮嫩的時候,好吃,絕對不容錯過。
特別是胡蔥,寶琳用鹽和辣椒粉做出了酸酸辣辣的腌胡蔥,燉魚簡直一絕,寶琳打算多做一些,到時候帶一些去學校,這東西放半個月應該不是問題。
除此之外,家里剁辣椒酸蘿卜酸辣椒這些,寶琳直接一飯盒裝走,也不分了,直接用一個飯盒混裝。
在外面,最想的還是家鄉的那口吃食,還有人,這人見不到,吃食總能帶上吧!
寶琳是十七號的火車,在十五元宵節那天,在她家,跟老宅的人熱熱鬧鬧的吃了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