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到一艘宇宙戰艦  第191章 逆解光刻機

類別: 科幻 | 超級科技 | 挖到一艘宇宙戰艦 | 阿勇老哥   作者:阿勇老哥  書名:挖到一艘宇宙戰艦  更新時間:2021-07-11
 
吃完晚飯后,姜余也沒啥事,就在家研究WINDOWS95。

這是微軟公司最近的新產品,雖然還沒有正式發布,測試版已經流入市場了。

這款操作系統打破了以前那種原始黑屏界面操作。

它帶來了更強大的、更穩定、更實用的桌面圖形用戶界面。

這意味著什么,姜余比任何人更清楚。

他去過洛杉磯,知道那邊電腦的普及程度是何等的夸張。

凡是條件稍微過得去的家庭,基本上都會購置一臺電腦。

現在新出的這個操作系統,就是傻瓜式操作,連小孩子都會……

而樺國現在只有極微小部分的高級知識分子才略懂點……

長期以往下去……

姜余感受到了濃濃的危機。

樺國目前在機械工業領域已經開始迎頭趕上,甚至準備彎道超車。

在工業軟件開發和技術人員培訓方面卻是相對落后的。

其根本原因,就是電腦普及程度不夠高。

也因為沒有普及,類似的計算機研究、培訓和教學都很落后。

甚至連隔壁的阿三們,都遠遠把我們甩在了后面。

以后的工業肯定會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

電腦作為最基礎的工具,必須要大規模普及。

現在如果落后太多,將來想要迎難而上就太吃虧了。

若要在國內普及電腦,首先得把價錢降下來。

而這些產業中大部分核心技術都掌握在美日巨頭手中。

國內雖然也有部分技術,但都不是關鍵的,替代性很強。

90年代之前,在計算機領域方面,樺國還算是過得去。

雖然沒有普及民用版本,但整體技術距離西方并沒有拉開太遠。

比如光刻機,除了美日荷三國,就只有樺國造出來了。

1973年,北大與京都有線電廠等單位合作研制成功運算速度每秒100萬次的大型通用計算機。

1974年清大等單位聯合設計,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計算機。

1977年,我國最早的光刻機GK3型半自動光刻機誕生。

1980年,清大研制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機獲得成功,光刻精度達到3微米,接近國際主流水平。

1983年,第一臺浪潮微機在濟南誕生。

1993年,浪潮的技術人員研制出樺國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

90年代初是一個分水嶺。

在80年代末,跟西方的差距并不大,有迎頭趕上的可能。

到了90年代初,由于不懂得保密,把這些機密資料全盤透露給“外賓”。

西方果斷的放開了光刻機出口限制,并且承諾給予大量出國“考察”的名額。

稍微落后一點的國產光刻機就質量被束之高閣了。

然后,……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再一次重蹈覆轍,再一次步上了“飛十”的后塵。

受到出國和下海思潮的影響,樺國高新技術產業普遍出現了斷層。

尤其是計算機行業影響更是嚴重。

樺國人在計算機領域上面的表現并不差,甚至還很優秀。

發明世界第一臺計算機的最大功勛者,就是一位樺國人。

他發明了最重要的邏輯運算能力——二進制邏輯。

年老回國后,大力提倡國人學習英語,卻未抓到產業本質。

隔壁的阿三全國英語教學,計算機技術有突破嗎?

清北在90年代之前,是掌握著樺國計算機最高端人才和最深厚底蘊的兩所高校。

大規模的人才出走,樺國計算機行業缺乏新鮮血液補充,間接的導致了高新技術產業的停滯。

同時,這些人才也造就了北美半導體芯片產業,以及計算機行業的快速發展……

姜余對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很是不滿意。

實在是太慢了!

上次從島國順過來的幾臺光刻機,自從拆了一架后,居然裝不回去了。

一直到現在為止,玄武研究院的那幫人都還是一頭霧水。

丟人啊!

樺國人最擅長的逆向工程居然在他這里失效了。

姜余也不好意思向楊校長求助,實在是說不出口啊!

這讓他一直耿耿于懷。

樺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其實也不晚。

因為特殊時期的干擾,導致整個行業發展停滯了一段時間,同西方慢慢拉開距離。

作為半導體行業中的最高端技術—光刻機,現在也是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精密。

拆解后,沒有能力重新組裝上去,確實也可以理解,但絕對不能原諒。

姜余把光刻機項目交給了騰輝精工。

光刻機畢竟只是一臺機器,只不過更為精密些而已。

它是人類機械工業文明登峰造極的智慧杰作。

它以光為刀,以砂為布,將人類最頂尖的智慧雕刻在其中。

姜余當初的決定就有問題。

光刻機不是半導體產業,它依舊屬于機械工業,只不過摻雜著學科更多而已。

機械工業,樺國有基礎,有底氣。

尤其是高尖精這一方面,并不落后于西方。

雖說在工業軟件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那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這里面還摻雜著光學、微波、高分子等學科。

到時候分工研究搞定就可以了。

畢竟,還是有之前的基礎嘛。

他想找之前研究設計光刻機的那些老一輩專家和工程師們。

后來了解到這些人大多出自華清,就熄了這想法。

尷尬的事情,姜余從不做!

不過現在換帥了,那又不同了。

趁著有閑時,姜余決定明天親自上門請那些老專家。

既然現在已經有了比較先進的光刻機,仿制應該是沒問題的。

如果加上人工智能,應該可以推算出后面一代到兩代的技術。

這玩意兒聽說很燒錢,主要還是在光源、EDA設計軟件等方面。

有人工智能,這些問題應該容易解決。

手上還有幾臺成品,仿制問題應該不大。

一年不行,就三年!

他還年輕,等的起!

第二天,華清大學。

姜余是第二次踏進這所名校。

他已不再是曾經那個懵懵不懂的學生了。

來到辦公樓,找到校長室。

門沒關,他敲了下門,被允許后,走了進去。

這辦公室的風格完全不同于京都理工。

風格有點后現代主義,簡約而不簡單。

楊校長屬于老古董,他的辦公室顯得有點老舊,還保持著六七十年代那樣簡陋的風格。

“您好,請問您是鄭強,鄭校長吧!”

這個姓氏非常好,到哪里都是一把手。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