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第八十八章:望遠鏡得到了方瑛的認可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要做明世祖 | 搬磚呢別鬧   作者:搬磚呢別鬧  書名:我要做明世祖  更新時間:2021-06-21
 
“明年開春,大明就要出兵瓦剌,好好回報它帶來的血仇……”

“孤想要你帶兵北上,順便幫六率開鋒。”

“另外,西寧侯宋杰之子宋誠也快從南京回來了,自請要參與明年的討伐瓦剌。”

“這人也是英武可用之人,但到底沒經歷過大仗,所以孤想讓你幫忙培養一下他。”

宋誠是宋家這一代里最有天賦的年輕人,不然也會在祖父戰死后迅速的撐起家業,跑到甘肅去任職了。

今年他的述職期滿,從甘肅返回后先是帶著祖父衣冠回去南京安葬,才向自己老爹宋杰口中了解了一把近年來的具體動向。

當知道皇太子聰慧過人,不但練出來了一支讓自己老爹嘖嘖稱奇的隊伍,還想辦法把跟他們家有怨的太上皇給扔去鳳陽,給宋瑛這等被坑死的老臣立廟紀念后,宋誠當即表示太子靠得住。

他要想辦法抱住太子的小胖腿。

因為從朱見濟的動向中,宋誠能很輕松的判斷出,對方是想要扶持勛貴的,而且橄欖枝已經伸出來很久了。

宋家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

不存在什么站隊問題,景泰帝顯然是要效仿太祖高皇帝,和太子共同一套班子了。

所以宋誠表態的非常有效率。

朱見濟也很欣賞對方。

當宋誠提出想要北上,一起出擊瓦剌的時候,朱見濟也是一口答應。

勛貴中正好也需要頂梁柱。

目前只有平江侯陳豫一個人,是頂不起一個龐大集團的。

文官那邊每通過一次科舉,就能吸納新的成員進入,勛貴們繁衍到現在,也長成為龐大的家族,要說能用的人,絕對不少。

宋誠、陳豫等人只是其中的佼佼者。

可有能力的將領卻無法像這樣得到補充,必須通過戰爭才能培養出來。

朱見濟在六率上花費了這么多心血,也是想要在這三百人中養出來幾條大魚的。

“你不要多想,我和父皇討論過了,土木堡大戰后,大明名將凋零,的確需要卿家辛苦一些,為我大明重振軍威。”

“父皇已經下令,冊封你為南和伯,若是抗擊瓦剌有功,世襲罔替封妻蔭子也不是妄念。”

“臣,領命!”

方瑛被朱見濟說動了。

而且作為一名合格的將領,除了追求軍功獎勵外,對于統領一支強悍軍隊也是有期待的。

三百猛男團的確看得方瑛心癢癢,就是人數少了點。

好在朱見濟又告訴他,自己還有個大寶貝沒拿出來。

“這是?!”

雙手接過一個奇怪的小筒,方瑛疑惑的打量著。

他發現這筒子前后都有透明琉璃裝著,中間也不知道怎么弄的,可以伸縮,便好奇的拉長了對上眼睛。

陡然增大的畫面刺激的方瑛眼神一顫,有些心慌。

“你瞧得太近了,這樣哪里看得清楚?”

朱見濟故意等著人在室內拿望遠鏡耍一回看方瑛笑話,然后才對著他解釋道,“此物名為千里鏡,是孤遣東宮瓘玉局的人日夜打磨,制造出來的!”

繼瓘玉局的陳老五被小太子看重,特意拉進宮里培養他們的科學意識后,又有一些年輕敢想的工匠落入了朱見濟的魔爪。

這些人在宮里的小黑屋里天天被逼著學一些基礎的物理知識,卻因為知識起點太低而陷入了痛苦。

于是為了找理由逃避學習,陳老五就拉著其他難兄難弟,主動找到朱見濟,說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靈光一閃,對于如何打磨鏡片精度有了個美妙的法子,請求太子給他們放假。

而他們說的也不是假話。

比起枯燥難以理解的文字內容和皇太子親自教導的榮譽,這些人覺得還是自己動手感覺最棒了。

反正他們都是百年匠戶之家出身,手里頭或多或少有些“獨門絕技”,玻璃都弄出來了,難不成幾人合伙還搞不定“磨玻璃”這事兒?

考慮到發明家還真不是填鴨教育養出來的,朱見濟也批準了他們的請求。

為了不辜負太子厚愛,陳老五他們充分發揮了青年匠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最后弄出來了一個旋轉磨機,可以大大縮短玻璃的磨制時間,提高精度。

等手感上去了,經驗豐富的匠人還能直接打磨出特定度數的鏡片出來。

這對朱見濟來說是個好消息。

此時玻璃的產量雖說無法大規模燒制,但弄一些望遠鏡出來是沒問題的,反而在如何打磨上容易遇到阻力。

畢竟一個力度沒把握好,手里的玻璃就廢了。

現在有了專業的磨機,望遠鏡的產量一下提升了上去。

朱見濟希望這第一批望遠鏡可以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方瑛多年征戰,自然明白占據視野優勢對于戰場局勢有多大的輔助力量——

在草木眾多的南方也許會受到限制,但和瓦剌對抗的北方,地形多得是一望無邊的大草原。

望遠鏡這種“我有你沒有”的黑科技,必然會為大明方面提供巨大的便利。

方瑛在習慣了放大的世界后,對著手里的筒子愛不釋手。

隨后朱見濟還有東西要給他見識一番。

“這是長臂弓!”

一名文科生有多能背?

看看此時的朱見濟就知道了。

在明白燧發槍一時之間無法大規模配給軍隊之后,朱見濟為了提高大明的騎射功夫,又特意“復制”出了后世威名巨大的清弓。

雖然朱見濟很討厭“我韃清”,甚至已經計劃好了如何把人老祖宗全埋了,勒石大興安嶺,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在騎射方面,少數民族的確比大明擅長。

比如較之漢族傳統的弓箭,清弓的拉力可以做得很大,用來射重箭,威力可以和早期的火藥武器抗衡。

而漢弓則是更注重射程和效率,對敵人的殺傷力就不夠用了。

在連發火槍沒登上歷史舞臺上,朱見濟預備先那這種弓箭頂著,兩種弓搭配著使用,足夠提高軍隊戰斗力了。

特別是幻想一下,拿清弓去追殺韃清的老祖宗們,那場面更讓朱見濟覺得舒爽。

方瑛也很認可這種新式長弓。

因為他本人便善于射箭,弓一拉一射,就能感覺出它的有利之處。

“若是有這些東西配給,那瓦剌有何問題?”

直接送蒙古人見他們的長生天去!

方瑛一手拿著望遠鏡,一手拿著被朱見濟命名的“長弓”,喜不自禁。

本來想說皇帝和太子剛把自己從南方召回,就又安排了新工作,有些把人當驢使喚的意味。

但看著人家已經準備了這么多玩意,方瑛又想,有了利器在手,儲備人手也足夠,那戰場大可去得,何必猶豫?

當技術遠超敵軍的時候,那打戰基本上就是在給自己積攢戰功了。

朱見濟表示,自己非常欣賞方瑛這種從戰略上藐視敵人的態度。

這代表著大明開國以來,橫掃蒙古追逐漠北的豪放還沒有消失。

大明的將軍就應該不把蒙古上放牧的家伙放在眼里!

“那就拜托南和伯了!”

朱見濟笑的很開心。

將領有了,人手不缺,中央方面為戰爭要做的準備,還是屯錢屯糧屯槍。

而這種事情,

朱見濟是很擅長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