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第242章:大明對南洋有占有權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我要做明世祖 | 搬磚呢別鬧   作者:搬磚呢別鬧  書名:我要做明世祖  更新時間:2021-08-19
 
“不要以為朕坐在北京城里,就不知道你們做了什么。”

朱見濟每年花自己小金庫里那么多錢去養錦衣衛和東廠,還有德云社那群鸚鵡,可不是為了好玩的!

雖然還是比不上傳言里的“無所不能”,但在近十年的努力下,大明的情報網絡的確鋪開到了很廣闊的程度。

這極大的延伸了朱見濟的“視力”。

加上馬六甲海峽在大航海時代開啟后的重要地位,朱見濟用腳趾頭想想,都能猜到滿剌加在大明退出海洋后,從中攫取到了多少好處。

以前還有不少官員會念叨“朝廷下海,與民爭利,于事無補,浪費國力”……

可等海貿為大明國庫賺來的錢越來越多,這種傻逼也當起了縮頭烏龜。

皇帝,不好騙啊!

“本來李繼業鎮守使不說你們的事,朕也就當做不知道。”

“滿剌加要是乖順一點,聰明一點,朕是既往不咎的。海峽那么寬,每天過的商船那么多,大明也不是不能分些好處給大家……畢竟靠海吃海,大家都是要過日子的。”

朱見濟起身提了下腰帶,俯瞰下面趴著的使者,“可你們不肯松口,就咬準了這件事,讓朕想裝糊涂都難!”

“現在朕在強調一遍,南洋,是大明的南洋!”

“當年鄭和下西洋,可不是為了你們下的!”

“順則共贏,逆則討之,沒有別的選擇!”

他對著滿剌加使者說道,“現在朕把話說開了,你是要點臉面自己退下去,還是朕讓人把你拖下去?”

“下臣,下臣……”

“拖下去!”

朱見濟抬手一揮,旁邊的侍衛就把還在高喊的滿剌加使者提了出去。

這樣的強硬態度,讓其余的使者都感覺到了沉重壓力。

雖然他們也早就看滿剌加不順眼很久了。

這個小國從開國起,就透著一股陰風邪氣——

拜里米蘇拉作為流亡王子,在流浪到半島上后,就刺殺了接納他的當地酋長,等抱上了明朝的大腿,就對著原來的宗主國翻臉不認人了。

之后金洲上的華僑面對著滿者伯夷的步步緊逼,也曾向著隔海峽對望的滿剌加求援,以免遭到屠戮。

結果滿剌加明面上說著接納,轉手就將華僑積蓄洗劫一空,還吞下了金洲的一塊地方,霸占馬六甲海峽的貿易暴利。

但這并不代表,看著在東南亞作威作福多年的滿剌加被大明皇帝如此嘲諷,他們心中不會“兔死狐悲”。

因為大家都清楚,皇帝這番話的打擊面有多大。

“安南使者何在?”朱見濟又點明了一位。

坐下的越南代表立馬心中一顫,站出來道,“請大皇帝訓示!”

“回去告訴黎思誠,朕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讓他管好越境的那些家伙。要是他管不好,朕就派兵去幫他管!”

黎思誠作為現任的安南國王,跟朱見濟還是同一年繼位的,于國家內政上還算有點水平。

其人掌權之后,就在國內改革官制,大興科舉,把原本斷斷續續舉辦的考試制度固定下來,推廣儒家文化。

而越南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也搞中央集權制,這在權力松散的東南亞各國里是非常少見的。

因為越南的氣候跟中國類似,四季分明,故而跟華夏文明走的近,蒙元攻陷中原之初,越南當時的君主還在那里哀嚎著要“為中華復仇”。

但其他地區氣候卻接近于印度,使得阿三哥的文化對暹羅、緬甸等國影響深遠。

偏偏眾所周知,阿三哥在對外打架上,很不行。

所以越南這個模仿了中國的殘次品,竟然成了東南亞一霸,還有樣學樣,強迫鄰國對其稱臣納貢。

在幼兒園里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黎思誠未免有些飄飄然,不把大明放在心里供著了。

在此之前,大明和越南就因為邊境問題,爆發過不少次地方斗毆。

廣西那邊的官員對此抱怨連連。

如果交通條件還沒有改善,大明西南地區還是被土司盤踞著,那朱見濟估計也不會知道,越南這個小國,還有膽子覬覦天朝領土。

因為從廣西、云南傳消息來北京,實在是太難了。

可現在朱見濟不管什么“百萬漕工衣食所系”,強硬要求沿海地區的官員信件,多用快船發送,便強化了中央對西南邊疆的信息收集。

對此,朱見濟曾經下旨斥責過安南幾次。

可黎思誠一邊上疏推脫,一邊放任國內的土民向著大明境內遷移,然后偷梁換柱,鳩占鵲巢。

這已經踩到了朱見濟的紅線。

他殺滿者伯夷這只雞,不就是為了嚇安南這只猴嘛!

“朕言盡于此!”

“爾等回去自己想明白,莫要犯了錯誤,引來天兵才知道肉痛!”

提高了褲腰帶說話就是硬氣。

朱見濟腰板筆直的用言語敲打了一番這群使者,然后還毫不掩飾的表示,“舊港宣慰司重設,日后南洋的規矩都由大明制定,不要犯了朕的忌諱!”

既然要控制南洋,那往那邊增派兵力也是應當的。

金洲那邊的人力物力還跟不上來,需要持續性的移民扶持,所以朱見濟打算擴建廣州的造船廠,以制造更多的船只用于軍事和商貿。

到時候,不用皇帝親自敲打,南洋各國自然會安分守己,知書達禮了。

至于造船所用的木材,那也是很方便獲得的。

南方本就水熱充足,金洲和瓊州島上面長了不少大樹,就地砍伐就地使用,省時省力。

這也是朱見濟要在東北的旅順建港的原因之一。

遼東的木材資源也是很豐富的,不用白不用,還能增加當地的就業率呢!

使者們心里再怎么生氣,也不敢冒犯上國,以免跟滿剌加的人一樣,被毫無尊嚴的拖出去。

于是他們只能忍氣吞聲,附和著朱見濟的話。

“陛下今日訓斥列國使臣,是否有些嚴苛了?”

宴會散去后,有陪侍的臣子對朱見濟小小的提醒道,“我朝禮儀之邦……”

“禮儀是講究往來的,上下尊卑不分,不臣于大國,這哪里算得上禮儀?”

朱見濟冷聲回道,“大明要有上國氣度,可不能一味容忍縱容他國,當個裝聾作啞的管家翁。”

“朕也不做仁宣那樣的天子,卿家也不必多勸了!”

仁宣之治的確不錯,但國家政策上的轉變,卻讓大明走上了前宋的老路子。

朱見濟表示,雖然這兩位都是他祖宗,但自己是被太宗托夢過的。

所以在學習前人方面,必須得尊老愛幼!

可公然暗諷仁宣二帝,也讓座下耿直的文官們有點受不了。

這可是你親爺爺啊陛下!

“內閣和六部要忙正事,不要總惦記著朕說了什么……”

朱見濟打斷了企圖為仁宣說兩句話的文官,轉頭叮囑起了李賢和徐有貞。

“物價局、水利局和交通局要在地方州府建起來,人和事都要多多注意……這段時間還是要辛苦一下諸位愛卿的。”

總派中央的人手下地方視察工作,這對朱見濟來說太麻煩了。

加上封建王朝的體制下,對于事物權責劃分本就不及后世詳細,地方官員很多都是各種事情一把抓,無法將全部精力放到治理地方上去。

所以朱見濟在思考一陣后,決定增設幾個地方機構,方便辦事和追責。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