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安南屢屢犯我廣西,如今我朝水師日盛,倒是乖順了一些……”
受限于安南那樣尷尬的國土形狀,在開疆拓土上,它是有著強大需求的。
后世越南猴子也是一樣的原因,對于華夏南部與之接壤的地區,經常動手動腳,搞的后者頭疼不已,被迫采取種種措施,來阻斷猴子那伸的過長的爪子。
到了乾圣朝,自然也要抑制安南的野心。
之前,安南對著大明的廣西地區一直有滲透行為,朱見濟甚至還下旨斥責過它好幾次,安南卻未曾聽話過。
后面忍耐不下去,便采取了“圍魏救趙”的做法——
安南一動廣西,朱見濟就直接讓廣東那邊的南洋水師去打安南的本土。
反正這個國家絕大部分的土地就在海邊,打起來輕輕松松,領土縱深不夠,也讓安南逃無可逃。
畢竟仗著自己比周圍的一群小朋友厲害,安南在東南亞那邊可是一直自稱“老大哥”的,要求周邊的真臘、占城等國對著自己臣服。
如此作派,自然讓安南跟周邊國家的關系不怎么好。
到時候大明水師炮轟安南,也沒誰愿意頂著冒犯天朝的危險去幫它。
加上大明開海之后,眼饞海商豐厚身家,同時對朱見濟把國界線直接劃到自家門口的事很不滿意,安南不僅在明面上發奏疏抗議,還在私底下派人偽裝成海盜去進行攔船打劫。
對付這樣的行為,大明就更干脆了。
海盜嘛,
你敢來,老子就敢打!
而且還得把海盜趕盡殺絕,斬草除根,以免還有不長眼的來冒犯大明的威嚴。
由此,安南那邊氣得不行,但也是不敢再挑釁大明了。
畢竟天朝真的下啊!
不過安南的野望仍舊沒有放下。
占不到大明的便宜,它就占別國的。
像自家南邊的占城,便是一個極好下手的對象。
其國國土小,國力弱,是個典型的軟柿子。
占城對于安南的侵犯也是很不高興的。
它早就認了大明當老大哥了,哪里能再認一個?
針對安南多次要求占城向自己采取“事大”措施,把自己當成老二哥,還對著占城索取大量珠寶和珍獸白象等情況,占城國王盤羅茶全就派遣使者過來抗議過。
朱見濟當然是很嚴肅的對待這件事。
華夏的朝貢體系是一個對比西方的殖民體系,更要溫和、統一和強制性的同盟友好關系。
在這個體制之下,大明朝為公認的“天朝上國”,各國國主繼位,必須要給大哥打報告,獲得大明皇帝認可后才有真正的統治權。
如果大明不認,那他的統治就不會穩當。
當年朱見濟拿捏了李瑈殺侄上位的事,故意壓著朝鮮李瑈的繼位奏疏不準,讓朝鮮的守舊黨高興的,直接扯著虎皮大旗,對李瑈硬氣的緊。
差點就把李瑈逼的在國內大開殺戒,屠光所有反對派了。
后面朱見濟利用這件事,還跟朝鮮簽訂了友好通商條約,這些年來從朝鮮賺了不少錢。
文化上面,各國還會在一定程度上仿效天朝。
大明會給稱臣的各國賜予袍服,讓他們拿回去自己用,推廣全國。
各國為此還極為自豪,覺得爸爸愿意給自己送衣服,是真把自己當兒子看待了。
他們,是一家人吶!
這樣的向心力,是靠著打砸搶技術建立起來的殖民體系,無法做到的。
不過中國在不動聲色間,同化了這群周邊國家,拿了不少好處,自然也得拿出老大哥的態度來,給大家一點回饋。
在華夏傳統的概念里,大明對各國,就相當于是個大家長,得照顧到家里的眾多孩子。
不說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手里的碗是不能翻了的。
看到孩子打了架,大明必須過去做裁判,讓兩國緩和摩擦,和平相處。
必要的時候,還得出兵幫小弟維護國家延續,典型的例子,就是眼下搬家去了原帖木兒地盤的黑羊王朝。
哈桑阿里這個死里逃生的國王經過驚心動魄的逃亡生涯,對大明是真心擁戴了起來,對待駐扎在那邊,幫海西國統兵練軍的馬云將軍,更是猶如親爹,孝順到了如果他生父賈汗沙見到了那場面,都能淚流滿面,懷疑自己是不是抱錯孩子的地步。
這跟后世專門打小弟吃小弟,把小弟當成狗的漂亮國比起來,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這次占城派使者過來訴苦,反應的還是國破家亡的大事,大明必須要替它主持公道!
特別是這十年來,朱見濟注重在南洋的開發,除了鼓勵去金洲、瓊州那邊的移民種地,為大明養成未來南洋糧倉之時,還會從東南亞幾國進口大量糧食。
像占城這種忠實不愛惹事的小弟,屬于大明的進口糧產地之一。
如果它被吞了,那大明再想從東南亞進口糧食,就不會容易了。
而且東南亞的穩定必須維持,
大明的屁股底下,完全不需要一個強大國家的出現!
“乾圣四年的時候,占城王盤羅茶全便遣使入明,投訴安南國的過分舉動,朕應其請求,照永樂年間舊例,遣使安撫兩國,置立界牌碑石,以免除雙方侵犯,杜絕仇釁……”
“當時情景,朕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可如今安南那邊,對朕親自下旨,命人設下的界牌置若罔聞,還公然侵占他國,自命不凡。”
“諸國稱臣大明,本是應當!安南讓占城再向它稱臣,是何居心?”
“諸位卿家,對于此事又是如何看法?”
朱見濟面無表情的說道,語氣是非常直白的不高興。
皇帝生氣了!
對于這種無視天朝,還被皇帝惦記上的行為,大臣們當然會積極響應。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朱見濟都打了這么久仗了,距離上次遠征中亞,也過去兩年了,正符合隔三差五發動一場大戰爭的規律。
面對一個重武興文的君主,為其服務的大臣當然也要跟著重視武功。
這是專制時代,皇帝本人對風氣的影響力。
所以朱見濟一擺臉色,就有人迅速跳出來,請求出兵安南這個長期的二五仔,希望皇帝效仿太宗時期的例子,幫助占城奪回被侵占的土地。
甚至還有激進人士,提出“滅安南,復交趾”的提議,得到了不少人附和。
對于大明朝來說,打別的地方,可能會有人反對,但打安南,那可是眾望所歸!
作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除了大慫之外,中原王朝把打這地方都視為理所應當。
當年宣宗放棄交趾,任由黎家建國獨立出去,消息傳到本土,也是讓大部分文官反對抗議的。
到了現在,國家方針一轉,“收復交趾”的聲音老早就出現在了市面上,等到西域回來后,聲勢更為浩大。
只是在大明水師重新縱橫南洋后,安南安分了不少,朱見濟也不想太早下手去打它——
安南地區還有很多本土蠻夷風俗,要統治起來還挺費力氣,畢竟要對之進行大力改造,純屬倒貼錢行為。
正好此時的黎朝君主黎思誠在國內推廣漢化,廣設學校,干掉了不少原有的肉食者。
朱見濟便打算等他弄個大事后,再去接盤,降低大明的統治難度。
而眼下,正是好時機!
“那就這么定了!”
“選個日子,出兵安南,復占城國,還有大明的交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