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天空明媚的陽光普照,和四周那蒼翠悅目的景色,魏珅今日的心情,也就如這天氣,和風景一樣好了!
悠哉的坐在毛驢背上,輕輕思索著如今的事情,任書童魏細慢慢趕著毛驢,行走在這剛剛讓民眾,齊心拓寬不久的黃土官道上。
其實對于拓寬官道計劃,作為出身嶺南的魏珅來說,當真對下令的齊王,佩服的五體投地。政令雖然是大都督府下達,但是顯然是齊王首肯。
年幼時便行走于嶺南各地,看到因為道路的不暢通,各地民眾的凄苦和艱難!如今這政令出來,不但可以使上面政令暢通無阻,也可以使老百姓受益,經濟農業飛速發展。
想到這種變化,當真是未來可期,所以看著跟在身邊的書童,魏珅心里還是有著感觸。因為這個書童魏細,才不過十四五歲年紀,但是已經服侍魏珅四年多。
而且這是家養仆人后代,絕對的忠實可靠,這些年一直讓魏細服侍,就是看中魏細的靈氣,以及懂得見色行事!
其實魏珅有著雄心壯志,即使去年前剛剛從國子監進學完成,參加當年科考大比。雖然漢國偏居嶺南,但是朝廷的科舉制度,還是讓許多文人看到了希望。
所以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遷徙或者本地官宦之家的后代,大家都有機會和希望。只要修文習武,在嶺南就有機會出頭。
本來去年的恩科,大家期盼正常開考,可是皇帝因為皇長子就藩,稍微改變了主意。隨即一道圣旨隆恩頒下來,讓國子監兩百余學子中,應屆科舉的七十五人,和全國六十余州三百多學子,全部免試受銜!
這算是漢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一件事情。雖然有人認為,這時朝廷需要人才,還是受到上上下下非議,不過隨即便被皇帝壓制下來!
不管如何,這對于許多沒有把握的學子來說,完全就是天降甘霖。雖然對于信心十足的學子來說,不免是一次打擊,但是皇帝隨即一道圣旨,平息了這場隆恩的風波。
因為每位學子隨即頒授出身,分派到不同的崗位,相當于提早認同了大家的出身。雖然皇帝也說過到時候需要考核,卻已經不是在考場,因為提早讓大家,進入了各自崗位。
朝廷在授銜后,其中有著一份規則就是,本縣的學子出任職務,必須是鄰縣之間對調,這也算是一項創舉,但是對于由文人出任,各地節度使的嶺南來說,也算見怪不怪!
也算舉國歡騰,人人欣喜!
皇帝推行官員改革,魏珅家族有人在朝中任職,隱約聽到朝廷讓學子,真正科考之前,先到各部和地方鍛煉一番。
學子本身是舉子身份,具備做官資格,最后要進行的大比,也不過是進士和殿試。為了杜絕那些死讀書,而不會做官施政的人,將這些人先分到全國各地,州縣去任職實習。
然后在任期滿一年后,履歷回京述職,朝廷到時候再統一結合,各人名次科別決定去留,和最終的人事任免。
這種方式實在是有史以來,全天下第一遭,雖然前朝也有舉人甚至舉孝廉,但是完全的接納舉人,還是讓很多舉人欣喜,感覺這項政令十分的好。
因為有些舉子念一輩子書,已經五六十歲還沒進士,即使以后中了進士,也為朝廷服務不了多久。但是他們耗費的人生,實實在在確實太多。而這種人生經歷,其實已經相當不錯。
有不少人臨時授職地方州縣,這些派出的臨時授命學子,在各地經營、建設、安定、引導地方,做得是風生水起,對當地的各項發展,已經起到積極的作用!
這些幸運的學子,自然聽說過,這次恩典的原因,就是當今的儲君皇長子。雖然依舊沒有被冊立太子,但是已經在齊昌府出任大都督。
他們被朝廷頒任擔當要職,尤其那些年齡頗大的舉子,更是期盼自己到地方一展身手,畢竟恩典進士出身,在歷朝歷代算是榮耀!
而魏珅的爺爺魏曙,在高祖皇帝朝,就是同平章事的高官,而且還是工部侍郎實銜。雖然到魏珅父輩手里,已經沒有什么高的官銜,也有伯父是吏部京官,但在遍地是官的京城,還是根本說不上話,所以魏家子弟都憋著一口氣!
有著這些關系的緣故,魏珅在國子監一向人緣極好,本身又有著一身才華,機緣巧合下被安排在五華縣實習。
五華縣在原屬于興寧縣,后來因為興寧設立齊昌府,又劃分單獨成立了五華縣。因為在陪都齊昌府東邊而得名。雖然挨著齊昌府很近,但是在嶺南這個地方,目前實在還是人煙稀少。
現在知縣叫趙瓊玉,是當年兵部尚書趙光裔后人。他比魏珅大不了幾歲,當前是以恩蔭入仕。本來以他的家世,在京師謀個職位,應該不是問題。
但是來五華之前,聽自己那個吏部伯父說,趙瓊玉竟然是皇帝親點,派來齊昌府五華的。想到如今齊王在齊昌府出任大都督,這點用意就很明顯了!
其實這次被朝廷派來五華,魏珅的職務是和普通學子不一樣的。一則他是國子監,應屆科舉學子里佼佼者;二來自幼家學淵源,擅長器物制作、善改進水利建設研究。
再者偷偷走了禮部的后門,得到了上級表面的培養,所以吏部直接給他定為,這次考吏安排中的幸運兒,直接為每個州縣特設委派,只有兩個名額里實銜官職之一。
這兩個名額的實職官銜,一般都分在州府,和的重要的上中縣,級別就是朝廷設立官品的初級,從九品地方佐史。
其實這個官銜可有可無,但是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個官,而且是朝廷委派的官員。魏珅自然格外珍惜,而且據說當年齊王在京城的時候,還著實在官二代圈子里,捉弄過趙瓊玉幾次,這確實令魏珅有些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