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祀  6、袁宗皋為主解惑、楊廷和正式出場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祀 | 南鄉書生   作者:南鄉書生  書名:明祀  更新時間:2021-06-21
 
百官走后,朱厚熜未見有任何困意,而是把袁宗皋找來,沒頭沒腦地問了一句:“袁先生先前之意為何?”

但袁宗皋心知肚明,此話問的是他為何要吩咐朱厚熜,對梁儲特別對待。

原因自然不會就因為,僅僅一句梁儲是輔弼良臣。

滿朝公卿輔弼良臣多了去了,蔣冕、毛紀、毛澄他們不都是嗎?

也不曾見袁宗皋囑咐一句,反而在一旁提醒他別著道。

那么答案顯而易見,便是梁儲有著異于常人之地,才會有袁宗皋特意提點那句話。

“梁順德與楊新都,暗中有齟齬,吏部尚書王太原與楊新都也素來不合!”袁宗皋細心的提點了一句。

朱厚熜聽后心中一笑:“我還以為內閣是鐵板一塊呢,怎么也是漏風墻呀!”

但他不知其中緣由,于是接著詢問:“哦?袁先生且細細道來!”

“梁閣老資歷與楊新都大致相同,俱為成化十四年進士,亦同為大行皇帝潛邸舊臣。

不過卻年齡癡長數歲,又素有良名,為先帝所依仗,故而朝中多有信服梁閣老之人,便是新都相持亦多有忌諱。”

“其人素為圓滑,為人謙讓有禮,當年楊新都丁憂起復,便是梁順德謙讓,每事皆請楊閣老定奪。”

“時大行皇帝陛下用事荒唐放任,欲以威武大將軍、鎮國公之號南下,下諭內閣起草。

楊新都與梁順德相約不草亂命,楊閣老一度揚言:‘誰敢寫此敕,先斬寫敕之人’,奈何先帝生性固執,幾番周折之下,最后由梁順德所起草,后隨駕南征……”

朱厚熜聽到這里,眼睛瞪得通圓,心中暗道:“看來這楊廷和強勢不是一天兩天了呀,難怪會根本不怕我這未來的皇帝!”

也不知道是說正德真的對于這個老師非常尊敬,還是楊廷和真的不怕死,竟敢公然違抗上意,還敢說出這種話。

更奇怪的便是正德,居然讓如此生猛人物留在京師,自己則帶著一幫文武南巡,就不怕楊廷和直接扯旗造反,擁立他人嗎?

難道他們君臣就如此相密無間?

兩不猜忌?

當然還有更奇怪的,這梁儲楊廷和兩人明明商量好了,可是梁儲卻中途下車,這豈非典型的背刺?

怎么就從未聽說過,兩人有何爭執呢?

答案很快袁宗皋說出來了。

“時逢大行皇帝駕崩,本議應當由內閣一人與內廷太監、勛戚、禮官一同前往迎接大王來京登極。

然先帝驟然崩殂,國無君主,政務蜩螳,危機暗藏,故楊新都欲留蔣全州協助國事。

不知楊閣老是因梁順德年高,亦或忌憚,便惋惜其年老遂拒之。

梁順德聞此言,便駁之:‘豈有比迎新君更大之事?’更言不敢因年老而辭……”

這番話下來,朱厚熜算是懂了,雖然兩人還并沒有正面沖擊過,但是估計暗底下交手不少回合了。

不然楊廷和何來忌憚梁儲?

而且說到此處,他便想起,此前在王府之時,梁儲聽聞楊廷和在京中緝拿匪患盡全功,當即大罵:“此等事,何不少留待嗣君行耶?”

可見梁儲對于楊廷和,還是略有微詞!

“那王瓊呢?”

朱厚熜又想起來,昨天有個吏部尚書王瓊找他,但是被原身以不見官員名義否決了。

那是因為原身根本不清楚,這個王瓊想要干什么,自然要防備著點。

“王……”

“大王,楊閣老來了!”

就在袁宗皋剛想說到王瓊之時,內侍又一次跑進來了,這讓朱厚熜不得不嘆息這個小閹人的小腿,今天這來回的,怕不是要跑腫了吧?

一想到要面對正主了,那可是楊廷和呀。

網友盛傳的權臣,又疑似害死武宗的首謀,想到這里,朱厚熜背后不禁一身冷汗,于是不由自主的端正身子,面色更顯蒼白,強裝鎮定說出兩個字:“快請!”

袁宗皋感覺到朱厚熜有些畏懼,于是到耳邊寬慰:“大王,無須如此害怕,你是君他是臣,不過還需禮敬國之柱石!”

朱厚熜聽后點了點頭,此事他自然清楚,楊廷和與其余人,有不一樣的地方,不可,以之前方法一般對待。

“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楊廷和覲見!”

經宮中內宦唱名,楊廷和趨步進入。

“臣楊廷和,拜見殿下!”楊廷和等一入宮殿,便俯身見禮。

朱厚熜仔細打量一番楊廷和。

其圓臉有有福,項后大耳下垂,高挺的鼻翼甚是飽滿,只不過法令紋極為顯眼,劍眉鳳目,可見其青年之時,亦是俊郎少年,如今看著圓臉,倒是顯得有許些和藹。

但配上纻絲大紅袍,頭戴雙耳烏紗冠,被歲月所勾勒的面龐,與那眼袋極重的雙眼,深凹的狹目,則更顯得威嚴甚重,讓人忽略原有的和藹,轉為深深的忌憚。

“元輔先生快快平身,賜坐!”

朱厚熜急忙扶起對方,因為有著許些畏懼,把首輔說成了元輔,但也是一個意思。

但是楊廷和就欣喜了呀!

爾雅·釋詁有云:「元,始也!」

此時內閣尚無明確首次概念,所有閣臣皆一同處事,輪流票擬。

因此無法論及何人老大,何人馬仔。

大多數則是看資歷、加銜、或是入閣時間。

且諸閣臣,皆在同一屋檐下之下辦公,故而全靠同行承托。

若是內閣各位閣臣內訌,也就談不上何人首輔、何人次輔、何人群輔。

屆時惟有憑借圣眷,從而力壓同僚,方能橫行無忌!

而今朱厚熜一句元輔,便是肯定他為內閣第一位!

這朱厚熜哪里曉得,自己不懂歷史的一句話,倒是給楊廷和加了一點點分量,當然對于現在的楊廷和來說。

說難聽點就是雞肋。

雞肋歸雞肋,但終歸都是皇帝恩典!

是故楊廷和立即拜謝“臣多謝大王恩典!”

朱厚熜還以為楊廷和,是感謝賜坐對方,于是說道:“元輔佐國有功,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大王隆恩浩蕩,臣當竭股肱之力,孝忠貞之節!”

兩人寒暄完了之后,朱厚熜便問:“不知元輔先生見吾何事?”

楊廷和也不見任何沒營養的話,直接切入主題:“臣楊廷和請大王,如禮部所擬禮儀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臣等再行上箋勸進,好擇日登極!”

“禮部所擬之儀禮,乃敗壞典制,亂詔之命,孤絕不依之!”朱厚熜也寸步不讓,堅持自己的原則。

楊廷和微微皺眉,深吸一口氣之后,沉聲說道:“此儀禮乃禮部所擬,經臣票擬,上呈太后御覽,經司禮監朱批,遂自內閣下發諸司,豈有敗壞典制、亂詔之說?”

“誠如元輔先生所言,此為慈壽太后所同意,經內閣下發諸司,算不得亂詔,但我也曾有言在先,不知遺詔可曾有假?”

遺詔和受箋儀注的相悖,他怎么可能會去同意?

而且按照受箋儀注,那就說明他要成為他人傀儡,他朱厚熜又不是吃多了沒事干,明知道有陷阱,還往里跳?

“不曾有假!”

遺詔是鐵的證據,有司存根在錄,他怎么能夠否認得了?

“那請先生先為我解惑,為何受箋儀注與遺詔相悖!”

朱厚熜是步步緊逼,楊廷和是氣的直罵娘。

頗有一種!

“特么的,國家怎么變成這個樣子”的感覺。

明明按照所有的路子來走,那國家就絕對安安穩穩,可是朱厚熜偏偏不走尋常路。

這讓他再次有了正德初年,輔佐朱厚照的那絲味道。

堂兄弟二人,一樣的執拗,一樣的死不悔改!

他都恨不得,把二人腦袋劈開看看,看看里面裝的是什么。

這么頭鐵,如此軸,如此執拗。

沉思一番之后,只能長嘆一聲:“大王在文華殿受箋有何不好?為何殿下如此固執,不愿在文華殿受箋?”

“蓋因國朝無典制,是故吾不能依之,難道先生想要孤不守祖宗成法,為史書標榜唾棄?”

“祖宗成法”這個口號是個好東西,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塞,只要喊著祖宗成法,那就是太上老君,頭上頂著天地玄黃塔,萬法不侵,立就先天不敗!

當然,楊廷和也不是那么簡單一個人,簡單到區區“祖宗成法”就能搞定。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