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祀  97、議過繼心驚不解、談嗣位堅決反對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明祀 | 南鄉書生   作者:南鄉書生  書名:明祀  更新時間:2021-06-21
 
正在朱厚熜暗自嘀咕之時,夏皇后滿臉不解問道:“圣人為何有如此之舉?”朱厚熜做法,讓夏皇后甚是不解。

她早就從兄長夏臣處得知,朱厚熜在行宮拒絕以皇太子禮儀入宮登極,以及改宗廟制度之事。

可今日朱厚熜之舉,卻又截然相反,簡直令人感覺有些錯愕!

朱厚熜沉思一番之后,便搖頭說道:“其中事情有關前朝,皇嫂還是不知道為好,我之所以那樣做,也有自己苦衷!”

朱厚熜雖然說的沒頭沒尾,讓人根本聽不懂再說些什么,但他想想夏皇后一定能夠聽懂,而且即使聽不懂也沒關系。

緊接著語重心長解釋:“無論如何,我的皇位都是因為皇兄突然駕崩,沒有子嗣所以才入主宮中。

朕并非忘恩負義之輩,喝水不忘挖井人這個道理,我自小便懂。

只要皇嫂同意,我便將一子過繼給皇兄,且封為皇太子,你以為如何?”

朱厚熜語不驚人死不休,夏皇后聽后瞬間愣在當場。

只因此言給與夏皇后的震驚,比之前言則更加令其驚詫,同樣也令她百思不得其解!

前言將子過繼朱厚照,則只是正常之事。

古人云:“生而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古代看重于繼承香火之事,但因人生坎坷太多,如孩子早夭、無法生育等等原因,導致無人能夠保證世代傳承不斷。

為保證傳承之事不斷,有人念及昆仲之間情深,故而將子過繼給兄弟,讓兄弟有子得以繼續傳承,譬如東漢北海靖王劉興,本為齊武王劉縯次子,卻在建武二年,成為魯哀王劉仲子。

被過繼之子,從法理而言,與生身之人,除了血脈聯系,其余的僅僅只是叔侄、或是伯侄關系,而非父子。

雖然聽起來有些繞口,但古來一直皆是如此。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便是自己無子,然后將昆仲之子、或他人兒子抱養,認作自己兒子,日后繼承家業。

后一種程序雖然有所不同,但繼嗣法理亦然。

如宋英宗趙曙與宋仁宗趙禎二人,即是如此關系。

趙曙本為趙宋濮安懿王趙允讓之子,自小養在皇宮當中,賜名趙宗實,成為備胎。

雖歷經風波,但終歸僥幸生存,在嘉佑七年終于被認為皇子,嘉祐八年繼承帝位。

這兩種情況且稀疏平常,于古代而言,實在過于常見。

然朱厚熜后一言則有本質上的區別。

須知一旦將子過繼,從法理而言,便于自己無任何關系。

換言之則是朱厚熜將帝位,還給朱厚照一脈。

這何人能信?

讓皇位者多見,如三皇、五帝,唐睿宗李旦、讓皇帝李憲,周太祖郭威等等,但若是歸還皇位者,則鳳毛麟角,更莫說朱厚熜這般。

如果朱厚熜將子過繼朱厚照,還立為皇太子,則兒子與朱厚熜再無關系,也便是說,朱厚熜一系除他自己之外外,其余的只能是藩王。

若是朱厚熜獨子,又將兒子過繼朱厚照,然后承襲皇位,如此意味著朱厚熜一系就此斷絕。

當然朱厚熜也可以將宗室子領養,但卻無法繼承帝位。

畢竟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這是古來名言。

如此一來朱厚熜之舉,不可謂不匪夷所思。

自家天下以降,也沒有見過如此杰作。

如何不另夏皇后震驚?

夏皇后焉能解之?

故而夏皇后心中踹踹不安,暗道:“莫不是皇帝此番詐我?不然何至于此?”

此事不得不令她多想。

若是朱厚熜此言詐人,則意味著此乃試探,看夏皇后是否與百官之意一般,只想朱厚照或是朱祐樘一脈綿延不斷。

從而忽視朱祐杬或者朱厚熜一脈,就此斷絕!

心有所思的夏皇后,當即伏拜于地:“先帝絕嗣無繼,乃天命耳,圣人焉能有此亂國之言?恕吾萬萬不敢承命!”

夏皇后之言極為有理,若是皇帝只有一子,但卻過繼出去,充其量便是朱厚熜絕嗣,而帝位重歸正德一脈。

可若是朱厚熜多子,卻立繼子為皇太子,這誰人能夠甘心?

如此則必生禍亂。

歷來皇室斗爭都是血流成河,乃至搭上無辜生命,甚至一戰之后,國力垂危者也是多如牛毛。

是故夏皇后無論是為自己想,或是為國家想,都不敢同意朱厚熜之言。

站在遠處的內侍、以及任蝶衣見夏皇后匍匐于地,當即走上前,準備將夏皇后扶起。

不過朱厚熜卻擺了擺手,將眾人趕走之后再言:“皇嫂明辨是非,以國家大事為重,朕不甚欽佩……”

夏皇后一聽此言,便應證了自己心中想法,大呼:“幸虧我多了一個心眼,不然此次必然陷入彀中,看來以后需要遠離此子,不然誰也無法料定,什么時候會因其而死!”

因為從這一刻開始,她發現眼前這位叔子心中極其陰險,誰也不知下一句話,安插何等陷進在內。

若不是在宮中,見到太多人心險惡,此時怕是被朱厚熜一言忽悠著,進了陷進還不知道。

看似即使夏皇后入了陷進,朱厚熜也拿她并無辦法,因為天下人都不會同意,皇帝對大行皇帝遺妻,做出任何不合禮法之事。

夏皇后是朱厚照配天皇后,只要不犯穢亂宮廷、謀逆造反、不孝等罪,哪怕是挪用國庫、內帑朱厚熜也奈何不得她,因為宗法制度、禮法規矩所在。

更別說還是一個寡嫂。

從孝道方面,朱厚熜便不能動其分毫。

反而還得老老實實俸養,不敢有絲毫削減。

但朱厚熜完全可以對付夏皇后娘家人。

若是夏臣等人是良善之輩,皇帝無緣由咎罪,百官看在夏皇后顏面,會極力勸諫阻止。

但,夏臣等人并不是。

相反還是一群利令智昏,貪婪成性之輩,這百官能保一時,豈能保一世?

且指不定這些人,能夠犯下什么人嫌狗厭之事,從此無人再保。

所以夏皇后自正德死后,便一直戰戰兢兢,長居簡出,少惹一份禍事,便少一份事。

這同樣也是其為何獻任蝶衣之因。

為的是施恩皇帝,能夠讓皇帝對其娘家,日后犯事法外開恩……

然而正在夏皇后心里瞎想之時,朱厚熜一番話打斷其所有想法:“不過朕從不虛言,此番乃真心實意之言,皇嫂不比如此提防!”

上言宗法制度,那是古人思想,但朱厚熜卻并不感冒。

在基因面前,這種表面上欺騙大家的謊言,根本無任何作用,只不過是給人一種心里安慰罷了。

難道過繼出去,染色體就會轉變?

并不會。

既然如此,那過不過繼,又有什么關系?

至于因此發生諸子爭奪儲位一事,朱厚熜自信在其壓制之下,無人敢有其他動作。

而且對于教育子女,以及偏愛子嗣之事,有著迷之自信。

認為自己一個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之人,腦子能夠冷靜處理好這些事情。

“圣人萬萬不可……”

哪怕是皇帝如此說,可是夏皇后是一個字眼都不相信。

都說皇帝君無戲言,但古往今來喜歡反悔皇帝,多如塵埃,誰敢真的相信?

“此事便定下,只待朕誕下子嗣之后,便詔命天下!”

朱厚熜一口咬定,且滿臉不容拒絕之色,然后再虛扶夏皇后:“皇嫂快快請起!”

“吾以為此事甚有不妥,圣人還是與諸臣商議一番為好!”

夏皇后依然憂心忡忡,不敢相信朱厚熜乃真心實意,故而再次諫言。

“此乃家事耳,何須與彼輩商議!”聽到夏皇后之言,朱厚熜面色一凝,沉聲而言,緊接著又道:“已近正午,朕不久還需上朝,不便在此就留……”說完朱厚熜拂袖而去,只留下立在宮門之外的夏皇后,不知所思為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