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昌侯  第二百二十四章 有坡,但不下驢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建昌侯 | 一語不語   作者:一語不語  書名:大明建昌侯  更新時間:2021-07-31
 
“徐閣老,你的話意我聽得不是很明白,你是想說……讓我前去帶兵與韃靼交戰?讓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去指揮和調度一群內行?”

張延齡笑著問出這個問題。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順著皇帝的意思做進言,中途幾次被文官打斷思路,甚至他進言的兩路進兵的方案,都沒得到朱祐樘的正面回應。

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間又放在張延齡領兵這件事上。

徐溥神色淡然道:“建昌伯,你乃是都督府都督同知,乃我大明的武勛,你怎可說自己是外行?難道這些年來,你在都督府內,未得到軍事栽培?有關的兵法兵書,尚未了然于胸?”

“哈哈哈……”

張延齡大笑起來。

劉健皺眉問道:“你笑什么?”

張延齡笑道:“你們內閣這算不算是舉賢不避仇?我跟你們過去的怨懟如此之深,在涉及到家國大事上,你們居然沒有回避,真乃是讓人……嘖嘖,稱奇啊。”

徐溥道:“說一些陰陽怪氣的話,并無意義,如今朝廷要應對來犯的韃靼兵馬,宣大一線的壓力,也必須要由京師派遣主帥前去負責,既然出兵的建議由建昌伯你來提出,由你領兵看來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朱祐樘聽出問題不對勁。

文官這哪里是在舉賢任能。

根本是想排擠張延齡,把張延齡安排到其不熟悉的位置上,讓張延齡去出丑,甚至遭遇一場敗仗,那之前張延齡在朝中所有的成績都可能會付諸東流。

朱祐樘緊忙道:“任命西北督撫之事,當由朝廷從長計議……”

“陛下,三邊總制的人選,可以而后來定,但宣大之危機當及早處置,否則可能會導致韃靼進一步進犯紫荊關、居庸關等處,重蹈當年也先犯我京師之覆轍。建昌伯雄韜武略,文能安民社稷,武能定邊疆韃虜,是乃我大明不可多得的人才,若不以其領兵宣大,恐也難以服眾……”

要不是君臣眾人是親耳聽到此話由徐溥說出來,他們斷然不相信這話居然是徐溥說的。

或者說。

他們壓根都不相信,徐溥居然會如此“高看”張延齡,給張延齡戴高帽的同時,居然還讓張延齡去西北做領兵這么大的差事。

朝廷連出兵與否都不敢斷然定下,現在不但由徐溥代表文官提議出兵,還提出讓張延齡領兵。

朝堂議題的進展未免有點快。

朱祐樘都不想去正面回答徐溥的提請。

當朕是傻的,看不出來你們故意挖坑讓外戚往里面跳?還故意讓朕最信任的建昌伯,去西北帶兵,讓他身敗名裂?

你們文官為了打擊外戚,可真是無所不用其極,難道就沒考慮到大明邊疆的穩定?沒考慮到大明百姓的安危福祉?你們這是為了黨爭,無所不用其極啊。

“徐閣老,真是感謝你,居然會對我如此信賴,看來我之前是誤會了你,一直以為你對我有所誤解,原來我的能力,朝中上下最清楚的那個人是你……真乃是我張某人的伯樂也!”

張延齡突然“自吹自擂”起來。

徐溥不搭茬。

說你胖,你還喘起來?

“但徐閣老,你對我如此深刻的認知,為何不早點出現呢?我以前要辦點什么事,處置個什么案子,為何不見你對我如此支持?反而是你們都不談出兵,讓我出來主戰擔責,然后再把帶兵的事交給我……徐閣老,你這是用心不良啊。”

“我是不是可以進一步猜想,你們文官為了讓我張某人早點于朝堂滾蛋,干脆出這么個餿主意,讓我去領兵,這樣打了敗仗要么早點死,就算不死也要下獄問罪,甚至被問斬……”

“哎呀,我從來不想把諸位臣僚往壞了去想,但諸位給我的感覺,大明朝廷全都是壞人啊!”

張延齡當著在場大臣的面,說的話已到了非常難聽的地步。

劉健道:“建昌伯,麻煩你好好說話。”

“我好好說話個屁,若是我當眾提議,由你劉閣部親自領兵去西北打仗,還說得義正言辭,你作何感想?別事不關己就顯得很清高自傲的樣子,麻煩看清楚自己身上到底有多少屎,當了惡人還自吹自擂以為自己有多清白?真是讓人笑話!”

張延齡的話非常不屑。

“你!”劉健聞言,瞬間就對張延齡吹胡子瞪眼。

劉健在內閣幾人中,算是脾氣比較剛烈的,最忍受不了張延齡這樣在朝堂鬧事的外戚。

朱祐樘眼看朝堂有些失控,急忙道:“諸位卿家,此事容后再議吧。”

“陛下。”

張延齡反而是不依不饒道,“臣剛才對于徐閣老建言所評價的話語,完全是出于離憤,但臣并不是膽小怕事之人,旁人不敢為之事,臣敢為。”

朱祐樘打量著小舅子,眉頭深鎖:“你……”

“陛下,既然諸位同僚覺得,朝中有臣在,他們就沒有安生日子可過,那臣也不會討人嫌,臣提請親自往宣大領兵,驅除韃靼人,哪怕是身死于疆場,也要為大明盡最后的忠誠,還望陛下恩準。”

張延齡居然主動請戰。

這不但是朱祐樘沒料到的,連提議此事的徐溥等人也在皺眉。

顯然張延齡太“上道”,我們提議讓你去死,你還真去死?你怎么這么聽話呢?照理說你小子也是個小狐貍,算的比誰都準,先前的話也說明你早就聽出來我們的用意。

這時候皇帝都替你撐腰,不想讓你去,你更應該借坡下驢才對。

朱祐樘嘆道:“延齡,你這是何苦呢?”

看樣子,皇帝對小舅子的誠意非常感動。

這讓徐溥很氣憤。

那些不明所以的大臣,一定覺得徐溥這是憋著使壞,讓張延齡帶兵,不顧大明安危。

只有少數人知曉徐溥真正的目的。

徐溥其實是看準了張延齡不敢去,故意如此提議,讓眾大臣看出張延齡貪生怕死,也讓皇帝知道他所信任的小舅子不是什么事都敢往前沖,用這種方式擺張延齡一道。

誰知張延齡不但看出他們的意圖,還主動請纓。

那這情勢就不同。

張延齡瞬間從一個貪生怕死的無恥外戚,變成了有擔當的大明股肱,這結果可并非徐溥等文官所愿意看到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