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古玩商  第三十七章 茶藝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極品古玩商 | 吃仙丹   作者:吃仙丹  書名:極品古玩商  更新時間:2021-06-20
 
蔣明銳哈哈笑道:“這就叫做互補,如果沒有我的粗魯,怎么襯托出你的斯文!”

狄思奇笑罵了一句:“歪理邪說!”

蔣明銳又喝了一口茶:“說實在的,你這綠茶我真喝不慣,有沒有味道重一點的?”

“你這人真的挺掃興的。”狄思奇看向方昊:“你喝不喝的慣鳳凰單從?”

方昊笑著點了點頭:“我都可以,每種茶有每種茶的特點。”

狄思奇說:“你看,方昊這話就說的在理,每種茶都有自的風味,咱們要懂得品味,我就想不通,美食你嘗得出好壞,怎么到了品茶,就像是要你品毒一樣?”

蔣明銳笑呵呵地說:“你呀,就別糾結這一點啦,我天生這樣。”

狄思奇笑著搖了搖頭,又去拿來了茶葉和茶具。

蔣明銳撇了撇嘴:“泡個茶又要這么多茶具?”

方昊笑著說:“鳳凰單叢是半發酵烏龍茶,喝之前還是要洗一下,用茶具會比較方便。”

“你看,方昊就比你懂得多了。”狄思奇不急不躁地把茶具一一擺好,又去拿壺接了礦泉水放到電磁爐上。

蔣明銳扭頭看向方昊:“我說老弟,你是不是平時也喜歡這么喝茶?”

方昊說:“沒有,只是對茶道略知一二。”

蔣明銳嘿嘿笑道:“你這么說肯定謙虛了,要不你給他露一手。”

方昊連連擺手,這不是反客為主嗎?

狄思奇笑著說:“咱們雖是第一次見面,但也是有緣,就當朋友間的茶道交流,怎么樣?”

蔣明銳又在一旁起哄:“就是,朋友之間客氣什么!”

“你這家伙。”

方昊笑著答應下來,和朋友相處,適當的展示自己是非常必要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誰也不會無緣無故、毫無緣由做一些無用功,這也是一個人社會活動的價值體現。有幾個人愿意和毫無特長,只有缺點的人交朋友?

水燒開以后,方昊拿起水壺,直接淋在所需要用到的茶具上,這樣可以起到洗杯、溫杯的作用。之后再取9克的單叢茶,輕輕放入蓋碗內,差不多有蓋碗的二分之一左右。

方昊接著把燒開的開水,用高空注入的方式,倒水進入蓋碗內,沒過茶葉,靜待一會兒,倒掉茶水。

這一步就是洗茶,目換是讓茶葉均勻的受熱,這樣可以有助于清理單叢茶茶葉內的物質,還可以起到潤茶的目的。

之后便進入泡茶階段,只見方昊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復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這一沖泡手法,稱為鳳凰三點頭。

“鳳凰三點頭”這一種擬人的說法,意思向客人“三鞠躬”,以表示主人對客人的敬意和歡迎。當然,現在這是一種茶道禮儀,主要還是表達客氣的意思。

這種手法最早用于綠茶茶藝的沖泡表演中。表演者在注水沖泡時,將壺體由低而高連續不斷上、下老的那個三次,使壺口往水杯時也隨之一起一落,動作恰似鳳凰點頭,生動優美。

注水的精髓需要“八三八同”,所謂水聲三響三輕、水線三粗三細、水流三高三低、壺流三起三落,都是靠柔軟手腕來完成。至于手腕柔軟之中還需有控制力,才能達到同響同輕、同粗同細、同高同低、同起同落而顯示手法精到。最終結果才會看到每碗茶湯完全一致。

或許許多人覺得“鳳凰三點頭”,只是一個花哨的動作,其實這個動作大有用途。水注三次沖擊茶湯,其實是為了泡好茶,更好地激發茶性。同時能做到“八三八同”,這樣既能夠做到激發茶性,又能夠帶來美的享受。

其實,方昊使用這種泡茶方法,到也沒多想,只是按照系統傳給他的知識,一步一步照做,卻沒想到,在蔣明銳他們眼里,他的這番動作,就如行云流水,令人賞心悅目。

茶湯到蓋碗的8成左右,方昊就提起了水壺,接著便是斟茶。

斟茶斟七分,這是禮儀,所謂七分茶,三分情,俗話說的“茶滿欺客”,其實很有道理,茶太燙,太滿的話,是不便于拿杯啜飲的,哪怕不燙,倒的那么滿,客人拿起的時候,茶湯晃蕩出來,不是故意給別人找不自在是什么?

最后是獻茶,在獻茶時,一定要先獻長輩,然后是客人,最后才是自己。

方昊把茶分給狄思奇和蔣明銳,兩人接過茶杯,分別用了叩指禮,別看蔣明銳說起來好像大大咧咧,做起事來還是不折不扣的,該怎樣就是怎樣,禮節肯定不會丟。

隨后方昊也拿起茶杯品茶,所謂品茶三口,第一口茶不能急,試茶溫才是重點,所以要小口;第二口品茶香,為中口;第三口茶,要飲。一杯茶,最好的贊美是飲用之后的贊嘆。

“好茶,好手法!”

蔣明銳只覺這茶咽入肚中,還能唇齒留香,那沁入心肺舒暢感,一絲一縷地散發出來,心情也在茶香中盡情地舒展放松,令人忍不住發出贊嘆之聲。

狄思奇聽了忍不住笑了起來:“你這顆榆木腦袋居然也開竅啦!”

蔣明銳說:“你沒聽到我說嗎,也只有方老弟的好手法,才能泡出這樣的好茶,你想想你呢?”

狄思奇目光之中也帶著對方昊的欣賞:“我承認茶道方面,方昊確實要比我更勝數籌。”

方昊連忙笑著謙虛了幾句。

蔣明銳好奇地問道:“說起來,你這一手跟誰學的,這么自然?”

方昊只能又編了個理由:“算是自學吧,我以前在高中的時候,非常熱愛明朝時期的茶道,就研究了一段時間,就學了一些簡單的茶道手法。”

這話到不是方昊說說而已,許多人都贊揚宋朝的茶道,認為那是我國茶道的黃金時期,但方昊認為,明朝的茶道并不比宋朝遜色。

明人品茶,從選茶、選水到茶器、人數等方面都很講究。通常地說,明人重視雨前茶,就是谷雨前出產的茶,視為上品。明人講究品茶,從茶器上可見一斑。明末學者高濂寫飲饌服食箋,列茶具十六器。水是茶之母,泉水是品茶的最佳之選。

明人品茶以人少為貴,人多則喧,不宜品嘗。所以,明人喝茶,崇尚獨酌,人數不同,有不同的品茶之境: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明人的理想品茶境界是獨酌,其次就是二人勝境。

這一點,從唐寅的品茶圖,到沈周的煮茗圖、李上達的坐聽松風圖,可以看出獨酌是明人品茶的最高意境。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