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文藝時代  第三五五章 調子起得有些高

類別: 都市 | 娛樂明星 | 溯流文藝時代 | 肉都督   作者:肉都督  書名:溯流文藝時代  更新時間:2021-12-01
 
眾人落座之后,沈昌河先歡迎了一下于東,然后又提了程會昌,感謝老先生退休之后依舊關注學校的發展。

其實程會昌89年就正式退休了,不過退休之后,他依舊擔任在校學生的指導老師。

面對感謝,程會昌卻淡然地擺擺手,“不必如此,我今年八十有二,來日無多,能在學校揮灑余熱,實乃我幸。既然今天大家是為了于東的《人群》而來,就不要浪費時間,大家直接開始吧。”

沈昌河點點頭,開口道,“既然這個研究會是我提議召開的,那我就先說說我對這部小說中的書寫手段的一點看法,《人群》中其實并沒有多么曲折的故事,雖然整體來看意識波動很強,情節跳躍比較多,但是從每一段來看,敘事又是流水式的。”

“在小范圍內,故事總是散散漫漫地隨著時間進行著。但是這種寫法卻讓我想起了《儒林外史》,故事星羅棋布,滿面開花,一個接著一個,人物陸續出現,雖然看似凌亂,卻有著具體的內涵,形散而神不散。”

沈昌河說到這里,金陵大學出版社的總編李欽十分認同地點頭。

“周作人說的有句話很對,好像是一道流水,大約總是向東去朝宗于海,它流過的地方,凡有什么漢港彎曲總得灌注漾徊一番,有什么巖石水草,總要披拂撫弄一下子,才再往前去,這都不是它行程的主腦但除去這些也就別無形成了。”

“這類看似流水線的書寫,形成了別開一面的奇特基調,也讓一副原汁原味的圖貌就躍然紙上了。這樣的創作手法讓《人群》激活了體溫和脈搏,把城市從干枯冰冷的符號中還原出來,顯示內在的活力和神采。”

李欽年紀不大,還沒到四十歲,他向來對于東的評價很高,不止一次公開表示過自己欣賞于東的作品。

這次《人群》出來之后,他第一時間就看了,而且還為此寫了一篇評述文章,只不過暫時還沒有發表。

而他剛才說的這些話,也都是文章里面寫到的。

程立業大概覺得上來就把調子起得這么高有些不太好,便開口說道,“《人群》這部小說在書寫手法上確實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但是有些地方因為追求意識的流動性,卻忽略了故事的連貫性,在現實批判這一塊做得不夠好。”

沈昌河笑了笑,他明白程立業的用意,無非是怕過于捧殺,對于東不好。

他開口道,“你這就是吹毛求疵了,一部作品怎么可能面面俱到。既然是研究會,咱們更應該關注這部小說做到了哪些東西,而不是關注它沒做到哪些東西。老程,自家的孩子,也不能有理沒理就給一榔頭啊。”

沈昌河說完之后,會議室里面響起了陣陣笑聲。

在座的都知道程立業跟于東的關系,自然也知道程立業這么說的用意。

“我倒是覺得,這部小說里面所用的語言更加值得我們關注。”

程會昌忽然開口了,而他一開口,會議室也跟著靜了下來,大家都想聽聽這位研究古代文學的老先生對《人群》有什么看法。

“在我看來,《人群》也是一個語言實驗。小說中有些俚語話、口語化的表達,把時代與地方的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在人物和環境描寫上又運用了一種文白交織的語體式樣,給人一種古典的直觀感受。”

老先生說完之后,在座的人都忍不住點頭,確實如他所說,小說在語言的運用上非常有特點。

而且關鍵是,不論是運用了俚語還是文言,都能讓大家看得明白,而且還很順暢,并沒有突兀的感覺,這一點非常難得。

程會昌繼續說道,“我們中國文化是有內核的,而內核之所在,就在于地方。但是一味地表現地方,卻又與時代有背,所以我說《人群》是一個語言實驗,它至少在嘗試找出一種更為大眾接受的方言寫作樣式。”

“另外,用方言寫作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無需贅述,自能表現地方人物特點。譬如我們在《人群》中,只要見到有誰用你或者您,自然就知道這個人不是上滬人。當然,這一點在很多小說中也能看到。”

“程老說得沒錯。”沈昌河接過話茬,“而且,如果僅僅是保留地方詞匯,并不能顯示出《人群》語言策略的高明之處,其區別并超越以往方言小說的核心特色是讓滬語在口頭語轉化為書面語時實現了音與意的兼容。”

李欽跟著說道,“是的,《人群》不僅僅在語言的運用上集合了古與今,而且在內容上也集合了古典于先鋒于一身……”

一旁的于東從頭到尾沒說過一句話,其實他寫這部小說的時候并沒有想這么多……也不能這么說,他寫小說的時候也想了很多,但是不會像沈昌河他們想這些比較學術性的東西。

比如沈昌河說《人群》讓滬語在口頭語轉化為書面語時實現了音與意的兼容,于東也想了,但是他想的就是保留滬語的特點,然后讓非吳語區的人也能夠看懂。

而且他憑自己也做不到,很多時候都要靠程硯秋幫忙。

但是這樣的學術研究會,于東是理解并且熟悉的,因為他自己之前就參與過很多次,只不過像今天這樣有分量的還是第一次。

他們似乎也沒準備讓于東發言,只是偶爾跟他搭兩句話,更多的是不想讓他坐著太無聊。

而于東在旁邊聽了好一會兒之后,也終于明白程會昌為什么要來參加這個研究會了。

老先生從頭到尾一直都在聊跟古典有關的東西,從文白交織的古典式樣語言再到說書人的寫作手法,圍繞的都是古典二字。

后來就形成了一種場面,程會昌講幾句古典,大家跟著一起分析一段,然后李欽講幾句創新,大家又跟著分析一段。

整個研究會的話題,就在古典跟先鋒之間反復橫跳。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沒有覺得有問題。

或許他們都樂在自己所討論的東西里面,沒有關注,反而是于東這個旁觀者看得最清楚。

后來,于東又想起卞之琳的那首詩,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他們這些人在研究于東的小說,而于東則在一旁研究他們。

原定兩個小時的研究會,一直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會上大家話沒少說,茶沒少喝,眼也沒少抽。

二十多個人,大半都是煙槍,程會昌八十多歲了依舊手不釋卷,煙卷的卷。

于東沒喝幾口茶,卻上了不少次廁所,主要是為了出去呼吸新鮮空氣。

等到研究會結束的時候,沈昌河對李欽說,“李主編,今天咱們討論的內容,就勞煩你們這邊總結了。”

李欽笑著揮手,“沈主任放心,交給我吧。”

研究會當然不能白開,開了之后肯定需要一些紙面資料,以后方便查閱。

沈昌河的意思,還要讓李欽寫一篇文章,把今天會上討論的這些東西總結一下,濃縮一下,然后發表到一些報紙刊物上面去。

“程老,晚上一起吃個飯?”沈昌河一邊收拾資料,一邊問程會昌意見。

程會昌扭了扭脖子,笑著搖頭,“年紀大了,這才坐了沒幾個小時就感覺有些乏了。吃飯我就不參與了,你們去吧。”

沈昌河點點頭,他也知道程會昌的身體狀態,今天能在這里坐三四個小時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那我送你回去。”

“不必。”程會昌擺手,“還沒老到這個地步。”

隨后程會昌又看向于東,笑道:“于東,有時間多來金陵大學坐坐。你雖然在金藝授課,卻教的戲創專業,于你的才能多有浪費。金陵大學的中文系還算過得去,有時間多來交流交流。況且你岳丈是系里的副主任,這也是彼此的緣分。”

于東忙道,“一定,一定。”

程會昌點點頭,又繼續說,“下次如果再來,記得一定要告訴我。我還知道你寫過一首詩一首詞,都很不錯,下次有時間我們可以交流交流。”

“程老過譽了,我那只不過是信手涂鴉,實在貽笑大方。不過既然得程老垂青,以后再來,必然會去叨擾。”

“這便好,我走了。”

隨即老先生跟眾人擺擺手,慢慢地往外走。

眾人就這樣站著看著老先生背影,也不動身,一直等到老先生大概走遠了,沈昌河才揮揮手:“我們去吃飯吧。”

去吃飯的路上,于東又被學生們認了出來,而且還是下午見到的同學。

不過這些學生也很聰明,先喊了聲“校長好,各位老師好”,然后才看向于東:“于東老師開會結束啦?”

等到學生走后,沈昌河好奇問道:“他們怎么知道你來開會?”

于東笑著解釋,“下午來的路上被學生們認出來,給他們簽了會名,所以耽誤了一點時間。”

沈昌河笑道:“原來還有這么一茬,我說你怎么踩著點到,老程明明說你要提前來的,我還在他辦公室等了一會兒。”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