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道天下  第1068章 將來可期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漢道天下 | 莊不周   作者:莊不周  書名:漢道天下  更新時間:2022-09-19
 
這時,張松反過來,給他們出了一個主意。

越往南,天氣越熱,糧食的產量也就越高。你們想獲得更多的糧食,就應該支持進行開發江南,開發交州,甚至是海外征伐。

據說交州的日南、九真等地一年三熟,稻米產量奇高。只要進行能收復交州,將交州米運到中原,糧食的問題自然可解,限制釀酒的禁錮也就沒了。

此外,南陽的百姓雖富,但他們對高檔酒的消費能力有限。你們想賺取更多的利潤,就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一些,想辦法將這些好酒銷到更多的地方。

比如遼東。

為什么說遼東?一來遼東氣候寒冷,對酒的需求更多。二來去遼東可以走海路,運輸成本最低。

酒不怕變質,運輸時間長一點也沒關系,適合海運。

此外,海上寂寞,出海的人本身也需要酒。

最后還有一點,遼東雖然窮,卻有大量中原沒有的上等毛皮、珍珠等貨物。初步估算一下,你們送酒去,買貨回,利潤至少是在南陽賣酒的十倍。

蔡冒等人如夢初醒,將大腿都拍腫了。

他們怎么就沒想到這樣的辦法?

隨即,有人問了一個問題:海運是便宜,但風險大啊,萬一船沉了,可就是血本無歸。

張松神秘的笑笑,你們可以買新式的海船啊。

豫章船官的新式海船即將研發成功,比普通的船更大,也更抗風浪,完全可以在海上行駛。配合牽星術導航,不用沿著海岸行駛,航程更短。

目前這些船還沒有開始對外出售,先下單先提船,買到就是賺到。

在豐厚的利潤加持下,張松原本丑陋的面容在蔡冒等人眼中變成無比可愛,甚至冒著金光。

他們一改之前的態度,圍著張松討教。

張松最后提醒了他們一點,技術的問題都好解決,有一個問題,你們必須要注意。

去交州也好,去遼東也好,都會有海賊。利益越大,海賊越猖狂。你們要想安心賺錢,就要支持朝廷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就要支持天子,讓天子有足夠的實力震懾水師將領,讓他們成為你們的保護者,而不是雁過拔毛。

所以,強大的朝廷才是你們發財的底氣。如果只想著自己那點小利益,不惜損壞朝廷的利益,你們走不遠的。就算賺再多的錢,也會和之前買的田一樣,被強制分掉。

蔡冒等人深以為然。

張松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蔡冒等人不僅同意控制產量,還要出錢購買新式海船,支持朝廷開發江南,征伐海外。

翻看了會議紀要,了解了張松的說服策略后,楊彪再一次感慨天子識人。

張松處理這件事的手段和劉巴差不多,卻比劉巴的視野更開闊,而且絲毫沒有士大夫的傲慢。

他能取得蔡冒等人的支持,是因為他站在了他們的立場看問題,而不僅僅是將他們看待管理的對象。

“這一點很像天子。”聽楊彪講完事情經過之后,趙溫欣慰地說道:“我這一趟益州之行,總算有點成績。”

楊彪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一聲嘆息。“陛下為了安撫我們這幾個老臣,還真是費了不少心思。”

趙溫一愣,隨即附和地點了點頭。

楊彪說得有理。

天子為了他們三人,分別提拔了楊修、諸葛亮和張松。不出意外的話,三十年后,這些人都將位登公卿,成為朝廷的棟梁。

他們繼承了老臣們的遺志,卻又不循規蹈矩,受到了天子極大的影響。

將來與天子配合必然也會更為默契。

盛世,將他們在手中變成現實,

而且比之前的文景、昭宣更為強盛,甚至有可能實現儒門期待了幾百年的王道。

“陛下深謀遠慮,非我等所能及。”趙溫幽幽說道:“依我看,士孫君榮或許早就看破了這一點,所以他對太尉之位也沒什么執念。”

“他畢竟年輕些。”楊彪意味深長的笑笑。

劉協對張松的工作也很滿意。

他建議司徒府將這次商洽的經過寫成文章,發布在邸報上,讓更多的人知道原委。

以理服人的好處不言而喻。張松開了個好頭,不僅解決了問題,也讓人看到了朝廷的誠意。

那些一直嘲諷朝廷度田是與民爭利的終于可以閉嘴了。

如果僅僅是為了利,沽榷顯然比度田容易實現目標。

事實勝于雄辯,就算還有人堅持這種論調,能他們影響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除了名,進行還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

豫章船官接到了幾條大海船的訂單。

在增加了人手之手,海船研發的進度大大加快,但費用也直線上升。在有真正的產品出現之前,這些都是靠朝廷撥錢支撐,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算在軍費中的,要由劉協親自籌措。

伏壽、荀文倩等人控制的織坊、印坊賺的錢,除了一小部分留作宮里的日常開支,大部分都投到了豫章船官那個無底洞。

有了訂單,增加了新鮮血液,連劉協都松了一口氣。

劉協爽快地答應了蔡冒等人的請求,安排豫章船官準備生產。

新式海船投入使用,uu看書.uukanshu.不僅可以建立起通往交州、遼東的海上航線,還可以大大縮短與劉備的聯系距離,為融合三朝、東倭做好物質上的準備。

為了避免孫策擔心,劉協派人給孫策送了一些美酒去,并做了說明。

先制造商船并不是推遲海外征伐的步伐,相反是為了海外征攻做準備。商船隨行,既能為大軍提供物資運輸服務,還能提供一部分軍餉,減輕進行的負擔。

從長遠來看,任何遠征都離不開商業,虧本的生意是做不久的,能帶來利益的征伐才可以持續。

有了商船隨行,你可以走得更遠。

西域都護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沒有商路帶來的利益,他們根本不可能走得那么遠。

除了名和利,劉協還有更大的收獲。

七月中,劉先送來了消息。

經過他的不懈努力,江南四郡的世家權衡利弊之后,選擇了與朝廷配合,接受度田。

現在的問題是,今年的耕種是他們負責的,眼看著秋收在即,他們舍不得放棄即將到手的利益,希望在秋收完成之后再度田。

為此,他們愿意按照實際占有的土地數量交納租。

也就是說,對朝廷來說,與度田無益,該收到的田租一粒不少,只是本來該給百姓的那部分收益要留給他們。

這當然是很滑頭的說法,按照進行的租賦標準,需要交給朝廷的田租其實不多。

但是,劉協與楊彪等人商量之后,還是接受了這個方案。

兵不血刃的解決問題,比那些田租更重要。真要動武,收來的田租根本不夠大軍消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