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開誠公布的演講,瞬間拉近了劉協與長沙的人距離。在場的官員熱情起來,紛紛向天子主動發問。問題五花八門,既有關于眼前諸賢的,也有他們關心的民生政策,無所不包。
劉協耐心的一一回答,不加掩飾。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他之前講了有人提議江陵為都,也講了江陵為什么不宜為都,現在同樣講了他對長沙的認識,以及來長沙之后一些觀點的改變,絲毫不因為這可能有損他的圣君形象而有所避諱。
他深知一點,有缺點的真誠永遠比虛假的圣明更有親和力。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完美的圣人只能刻在碑上,供在廟里,卻不會生活在現實世界中。
長沙人質樸,卻不傻,其中不乏桓階這樣的智者。在他們面前說空話、大話,最后只會落得和劉表一樣的待遇。反倒不如孫堅,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的不足。
唯有真誠能動人。
長沙如此,江南其他郡更是如此。比起中原諸郡,這些郡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不足,文化教育也相對落后。和他們打交道,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不是掛在嘴上的尊敬。
事實證明了劉協的想法,來迎駕的長沙士紳代表對他的態度非常滿意。
不滿的都不是長沙人,比如張濟,比如黃祖,比如韓玄。
張濟有黑歷史,剛被長沙人告了御狀,心情自然好不起來。
黃祖倒沒什么黑歷史,但是孫堅的畫像就在面前。不管他站在哪里,總覺得有雙眼睛在看著他,真真切切的如芒在背。
這雙眼睛像是孫堅的,又不完全是,搞得他總覺得脖子涼嗖嗖的。
韓玄則很失落。
他本是長沙太守,是來迎駕的人中官職最高的,但是桓階一開口就奪去了原本屬于他的光芒。長沙人不把他放在眼里,天子眼中也沒他,仿佛他這個長沙太守就是個擺設似的。
看樣子天子對他的表現很不滿意,如果不想辦法,仕途也許就到此為止了。
桓階拜為侍中,成為天子近臣,迅速交接了相關政務,換上了侍中的服飾。
對他來說,這算是第二次入朝。
在此之前,他就曾被孫堅舉為孝廉,拜為尚書郎。孫堅戰死襄陽,他聽到消息后,趕到襄陽,向劉表討回孫堅的尸體,送回江東,就沒有再回朝廷任職,一直留在本地。
因為此事,桓階名聲大噪,成為人人皆知的義士。
劉表也聽說了他的名聲,一度想辟他為吏,卻被他拒絕了。
說起往事,劉協也有些奇怪,便在宴后閑聊時問桓階,你是有先見之明,知道劉表不能成事,還是因為孫堅死于劉表之手,這才不愿與劉表為伍?
桓階倒也坦誠,兼而有之。
他進一步對劉協解釋說,劉表之所以能單騎入荊州,除了他個人的名聲之外,離不開蒯越、蔡冒等人的幫助。蒯越、蔡冒都是南郡人,具體的說,都是襄陽附近諸縣的人。他們對江南一向抱有偏見,得勢之后,也只顧著他們自己的利益,從來不會為其他人著想,更別提江南四郡。
劉先等人雖然因為名聲受到了劉表辟除,卻得不到劉表的信任。
桓階早在朝廷為尚書郎時,就了解過劉表的事,知道此人無所成就,將來必敗,再加上孫堅之死,他自然不想為這幾年的安逸自毀名聲。
劉協聽出了弦外之音,恍然。“你之前不肯入朝,也是因為劉先吧?”
桓階毫不掩飾。“正是。若非看到劉先外甥周不疑隨侍陛下左右,縱使陛下今天降恩,臣也期期不敢奉詔。”
劉協回頭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周不疑,不禁莞爾。
他和劉先的見面的確算不上順利,劉先也受了不少委屈。
好在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劉先現任司徒府北長史,負責幽并冀三州事務。周不疑則在他身邊為童子郎,朝夕請益包括算學在內的自然科學,算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出人頭地是遲早的事。
“足下有楚狂遺風。”
桓階笑了。“臣比接輿幸運,也比屈子、賈生幸運。人到中年,還能再為陛下效力,共赴王道。”
“這就是緣分。”劉協一聲嘆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人當自助,而后天助之。若朕不努力,焉有與足下重逢之日。”
桓階神情略顯尷尬。
劉協話鋒一轉。“朕如此,大漢如此,長沙亦如此。桓君,說說你的看法。”
桓階微怔,隨即明白了劉協的意思,頓時心生慚愧。他剛才還以為劉協是嘲諷他未在朝廷落難時盡忠,現在才明白劉協是感慨人當自助,不能坐等恩賜。
仔細一想,的確如此。
朝廷有意開發江南,這幾年也一直在努力,但歸根到底,朝廷能給江南提供的幫助有限,反倒需要江南提供錢糧來供應大軍征伐。
江南要發展,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桓階仔細想了想。“陛下,這是百年大計,臣不敢冒昧,還請陛下容臣思量數日,然后再稟。”
“理當如此。”劉協欣然答應,對周不疑說道:“你將司徒府關于在江陵建都的相關文書找出來,供桓君參考。”
周不疑躬身領命,去翻撿文書。
劉協又道:“雖說在江陵建都的想法暫時不可行,但江陵的優勢卻還是成立的。若能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江南開發可事半功倍。”
桓階表示贊同,隨即又道:“陛下,臣倒是有個粗淺的想法。”
“說。”
“江南多水,船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運兵運糧,運人運貨,皆賴其力。豫章雖有船官,卻以督造戰船為主,無暇顧及民船。洞庭面積廣闊,足以試船,若能在長沙建船官,專門制造民用的新船,或許有所助益。”
劉協心中一動。
經過幾年努力,以及大量資金的投入,豫章船官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了顯著提高,甚至搞出了螺旋槳的雛形——車船。但是這些技術目前只是用來造戰船,為孫策出海征戰做準備,產生的經濟效益有限。
如果能軍轉民,將這些技術擴展到民生領域,便能迅速產生效益,進而反哺造船技術的研究。
桓階的這個提議正當其時。
不過,時機這么巧,不像是靈機一動,而是早有預謀。
豫章船官里就有長沙人,桓階等人應該是了解了一些消息,知道造船技術的升級換代就在眼前,想借此機會,先分一杯羹。
利益有限,無法雨露均沾,不便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討論,只能由桓階在御前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