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道天下  第1244章 改弦更張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漢道天下 | 莊不周   作者:莊不周  書名:漢道天下  更新時間:2022-12-25
 
“書道丹青之妙,在乎心手合一。心能悟之,手能至之,自然精妙。心不能悟,徒有筆法技巧,自然流于炫技,滿紙煙云,實則全無章法……”

鐘繇坐在劉協面前,侃侃而談,縱論當世書家、畫家。

被他批判的人中有不少是當初鴻都門學的人,他也直言不諱,批評那些人只知道賣弄技藝,其實并沒有領略書法丹青真正的美。

鴻都門學是孝靈帝所創,后來被人稱作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家藝術學院,堪與后來宋徽宗的宣和畫院媲美。都是藝術家皇帝,都是亡國之君,連帶豐藝術也成了亡國之音。

這其中的是非一言兩語很難說得清楚,但鐘繇的觀點自有共道理。

既然是皇家機構,難免會有功利心,很難全身心的投入。

真正能在藝術上有成就的人,大多是功利心比較淡的人。要么是富貴閑人,不用為生活瑣事操心。要么是隱士,耕種自食,不須為五斗米折腰。

但鐘繇的觀點也有偏頗的成份。

說到底,藝術也是要以技術為基礎的,否則只會成為自欺欺人的抽象派。后世所謂文人畫,大多就是走了這樣的邪路,也只能搞些花花草草的小品,沒有真正的傳世大作。

好在劉協沒興趣和鐘繇爭論這些事,蒙先帝的血脈傳承,他的書法丹青也不差,只是比起鐘繇來,還是落后一個身位。

他的心思也不在這方面,沒有和鐘繇比高下的想法。

他看重的是鐘繇從書道中悟出的施政理念。

漢代的讀書人大多也有經世濟民的信仰,鐘繇也不例外。他年輕的時候為郡縣吏,中年以后舉孝廉為郎,后來就被委任為上黨太守。

可是實事求是的說,鐘繇的施政經驗有限,并不足以擔任上黨太守的重任。

這一點,他當時沒有意識到,鐘繇本人也沒意識到。他還是按照之前的習慣,太守臥治,將大部分具體的事務交給掾吏去辦。

一開始,這還看不出問題。等到各郡開始推行度田,鐘繇就跟不上思路,最后走向了對立面,為此不惜放棄上黨太守的高位,甘愿就任渤海郡陽信令。

應該說,鐘繇這么做并非出于私利,而是堅持心中的信仰。

然后,他被現實教育了。

再偉大的信仰,最后還是敵不過殘酷的現實。就算是崇尚道德的士大夫也是要穿衣吃飯的,更要命的是,他們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能夠自食其力的少之又少,所謂的悠閑是以佃戶的辛苦勞作為基礎的。

當佃戶們要去度田的臨郡落戶,不愿再侍候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德政就摔得粉碎,一地雞毛。

經歷了這一場慘敗,鐘繇才算是真正清醒,意識到空談道德的危害,愿意踏實做事。

他愿意改正,劉協求之不得,也愿意給他一個機會。

“其他人呢?”劉協也不遮掩,開門見山。“他們也愿意面對現實?”

鐘繇有些尷尬,卻還是選擇了承認。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錯過了可能又要耽誤幾年。別人還好說,他已經五十出頭,耽誤不起。

“當然。”

“我沒意見。”劉協先給了鐘繇一顆定心丸。“但是郡縣官員的調整是由司徒府主持的,我不會直接干預。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原郡縣剛剛進行過一次調整,大部分人的任期未滿,調整的可能性不大。你們愿意去邊郡嗎?”

不等鐘繇回答,劉協又道:“邊郡機會更多。如果交州剛剛平定,太守、縣令幾乎都要換一遍。”

鐘繇雖然有些惋惜,卻也沒有推辭。“能得陛下寬恕,臣等感激不盡。”

“其實也不是不能留在渤海。只要推行度田,渤海很快會和其他郡一樣。況且渤海靠海,將來海上貿易也會成為重要財源,經濟不會太差。”

“陛下所言甚是,只是渤海士人太多了,無法人盡其才,況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為治民。”

劉協笑了。“不是渤海人才太多,是汝潁人才太多。”

鐘繇笑笑,沒有反駁。

目前在渤海的士人中,的確有很大一部分是汝潁人,急著找出路的也是他們。

準確的說,他們并非沒有出路,汝潁人在朝的很多,安排他們出仕并不難,唯一的障礙就是天子。荀彧、荀攸都不想引起天子的反感,所以才不敢輕易接受他們。

“可是我卻覺得,人才從來不怕多。只要應用得當,人才是最大的財富。近的有農學堂的孟建、石韜,遠的有西域都護府的荀惲……”

劉協不緊不慢,如數家珍地說起了汝潁人才。

不管他是否接受,汝潁人都是這個時代無法忽視的人才團體,他不可能無視他們,也不可能真正的壓制他們,只能盡力引導他們。

事實上,這個引導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難。

汝潁地區——尤其是潁川——因為地狹人眾,天然就有主動求變的基因。

用后世的術語,潁川是天然卷的搖籃。

戰國時代,法家先從韓國興起,就是這種趨勢的體現。

所以劉協稍微一引導,汝潁人就跟著調整了方向,在軍事、外交、農學、工學等各行各業全面開花,并且結出了累累碩果。

現在,劉協要將鐘繇等人引向交州,引向海外。

孫策之有已經透露出相關的意向,希望將來出征海外的時候,還能由張昭為相。沒有一個施政治民的國相坐鎮后方,他在前線的作戰也不可能順利。

經過渤海德政試驗的錘打,張昭更成熟了,應該比當初治理吳郡時更勝利。

劉協同意孫策的請求,并且更進一步,希望將與張昭一起試行德政的人推向海外。

鐘繇是個聰明人,很快就聽懂了劉協的意思,也明白這是大勢所趨,并非劉協刻意針對汝潁人。

“愿如陛下所愿。”

“具體到你本人,朕倒是有個想法。”

“請陛下明示。”

“司空周公對你非常賞識,希望你能轉為監察職,到交州任刺史。律學堂新建,高柔忙得很,況且他施政經驗也不如你豐富。如果你愿意加入律學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具體怎么選,由你自己決定。”

鐘繇略作思索。“臣選律學堂。”

“不想做官了?”劉協笑道:“周公還希望你能接任司空呢。”

鐘繇笑笑。“臣年過半百,怕是來不及做司空,不如花點心思,為朝廷培養幾個將來可以做司空的年輕才俊。再者,臣漂泊半生,老來得子,也希望能多花點時間陪伴家人,教育子弟。”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