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書中的代稱,可以想了解的可以查一下,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三十年挺直脊梁,百年為一等!”
這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一句謊話,這乃是已經實現的話,所以算不得吹牛,也算不得蠱惑。
所以當這些話從湯皖嘴里說出來的時候,顯得特別輕松和從容,理所應當一般。
但太炎先生,迅哥兒,和錢玄可不是這樣,他們不知道以后會是什么樣,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一片黑漆漆的夜色,他們每個人甚至都做好了隨時喝茶的準備。
他們本來是在黑暗中艱難摸索著,這時突然前方出現了一道光亮,宛若溺水窒息之時被人拉上岸,可想那時的激動,那時的歡樂。
太炎先生渾濁的雙眼在那一剎那變得如此的明亮,明亮的里面又映襯著絲絲火苗,在燃燒,在跳躍,在隨風搖曳。
沉寂許久,才穩住的心神,壓抑著內心激動道:
“皖之,你且說說.....是如何推測的?”
迅哥兒和錢玄也都沉默著,放下手里的筷子,在期待著,在盼望著。
這個民族已經承受了太多的屈辱,太多的磨難,突然有個人告訴他們,只要三十年,就能挺直腰桿子,這如何能讓他們抑制心中的激動之情。
湯皖仔細的梳理了一下腦子里的思路,想來想去,還是無奈的使用了春秋筆法,直接告之后世進程顯然是行不通的。
“我推測有四!”
“一、從三皇五帝開始,到始皇帝橫掃六國后,大一統思想便自此貫穿整個中華文明數千年。
從秦開始到如今,大一統的時間超過一千多年,占據絕對優勢。
歷史上分分合合數次之多,最終的目標都是追求大一統,便如現在,也是一樣。
從歷史的規律來看,第一個百年就要結束了,因此我推測還需要三十年左右,中華民族必將又一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歷史的洪流是不可能被一時宵小阻擋的。
二、每當中華民族生死悠關之際,中國人的創造性都會被無限的激發,有志之士都會去用不同的方法去救它。
無數次的嘗試后,一定會有一次是正確的,所以那個找到正確方法的人,便注定要成為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
三、中國人面臨絕境所迸發出的戰斗力,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比擬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刻在中華文明里的印記。
國難當頭的那一刻,便是四萬萬同胞放下成見,擰成一股繩的時候,因此任何屈辱磨難都會被跨越。
四、我浪跡于世界諸國數年,發現唯有中國人最勤奮,刻苦,隱忍。
當國家實現大一統,外族夷禍去除,我敢斷言,中國人只需三十年便可走完西方列強百年路程,因此我推測百年可為一等。”
這個答案是湯皖對著歷史答案反向推導得出的,雖然不具備完全的說服力,但想來也說的過去的。
“啪啪啪.....”
迅哥兒和錢玄躊躇間,慢慢送上了掌聲,雖然只是推測,但終究還是有可能實現不是么?
可太炎先生卻越聽越覺得有希望,源于來自心底的振奮和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嘴里不斷念叨著:
“是啊,一個百年就快要到了,可我還能等到那天么....”
人有生老病死;花有盛開凋謝;月有陰晴圓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但湯皖還是嬉笑道:
“先生只要不動不動生氣,張口罵人,便一定能看到。”
就是這么一句話,惹得太炎先生哭笑不得,笑罵道:
“什么時候他死了,我就回老家,再也不罵人,靜等三十年之期限。”
說完便一口喝掉半杯酒,豪放道: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我不但能飲酒,還能大口吃飯。”
又朝著大牛喊道:
“給我來一碗飯,盛滿了。”
大牛調個頭就往廚房跑去,不一會兒就端滿滿的一碗飯走來,先生也不推辭,邊笑著邊大口的吃米飯。
午飯過后,稍微停了一會,湯皖三人便離開了龍泉寺,往回走,路上錢玄突然問道:
“那個賭約,什么時候兌現?”
湯皖沒有急于回答,倒是賣起了關子。
“明天就能知道答案!”
這又引起了兩人的強烈好奇,不斷的詢問,而湯皖一言不發,只是用神秘的微笑回應。
自打回家以后,整個下午,唯有一壺清茶和一方石桌陪伴湯皖,寫了會教案,看了會報紙,時間過得飛快。
而正是這個下午,平津的大公報編輯部里,此刻卻是已經吵翻了天。
總編問道:“皖之先生的這篇文章怎么看?”
“寫的是極好,白話文通俗易懂,而且很有見地。”
“發還是不發?”
“還是往后拖拖吧,現在關鍵時刻,如果.....”
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特殊時刻,一旦這篇文章發出去,一定會招來責問。
“定然要發,皖之先生敢寫,我們就要發,大公報一直都以敢講真話著稱,如何能違背這定下的規矩。”
“可一旦發了,怕是要麻煩不斷。”
''''''''
編輯部里爭論不休,大家各抒己見,最后還是總編硬是拍下桌子,制止了爭論。
“發!明日首頁,皖之先生要尋麻煩的又不是那位,況且此等好文章,不發可惜了,有什么責任我一人擔著!!”
于是第二天隨著大公報送入千萬家,擺上案桌,人們驚訝的發現。
近些日子,名聲大噪的皖之先生竟然在此刻,突然向R國人開炮了。
文章的標題就是震驚:R國的陰謀,光標題就足夠別樹一幟,引人注目,基本只要看到這個標題的,都會忍不住去看這篇文章。
湯皖主要從以下三點出發,一步一步剖析R國人的陰謀的。
一、從R國的歷史開始分析。
春秋時期,秦朝和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宋時期的中原王朝,都有很多人東渡日本,帶去了中原王朝的文化,商業,耕作和軍事技術。
在長達數千年的交往中,R國一直視中國為宗主國,向其宗主國學習,而宗主國也一直潛心教授,從未侵犯過R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