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倒也有捷才,很快便書就,便見他寫到:鷲嶺云開,空界自成清凈色;景園月皎,圓光常現妙明心。
楹聯書就,便被那人用法力催動騰空,遙遙朝佛心石飛去。
佛心石忽地放出一縷白光,打在那楹聯上。
“光成白色,已是四品,這么短時間內,能有如此成色,了不起。”
志海和尚高聲叫好,一指已燒去寸許的線香道,“半柱香為限,諸君當惜時。”
很快,眾青年才俊,貴胄公子紛紛攝過毛筆,運起捷才,揮灑智慧,唯獨寧夏八風不動,微閉雙目,似在遐思。
不多時,數十楹聯騰空,喝彩聲此起彼伏。
尤有一聯曰:大慈之大悲,到處尋聲救苦;若隱也若現,隨時念彼消愆。
此聯竟被佛心石打上了紫光,達到了二品。
志海和尚大喜:“如此看來,馮施主此聯要拔頭籌了。”
志明和尚亦道:“大慈大悲,說的極好,短時間內,能有如此絕品之聯,也是我大佛寺之福了。”
志清和尚亦微微頷首:“正和佛意,看來掛在大佛寺門前,流芳百世的便是此聯了。”
眾人議論紛紛,所有人都看向寧夏,而此時,香已燒到臨近一半。
志海和尚心情大暢:“寧夏,看來你是自愿認輸了。”
虢國夫人低聲嘆息:“雖有驚世之才,但也不是兩腳書櫥,奇文妙句說有就有,看來這回是大人走眼了。”
他身旁的華服青年也皺緊眉頭,低聲道:“不應該啊。”
就在這時,寧夏終于說話了:“我一直在想,我堂堂真墟宗弟子的墨寶,掛在皇元寺的廟前,宗門中的長輩聽了,會不會責備于我?
既然大和尚如此苛求,寧某若不贈予墨寶,未免太過吝嗇。”
話罷,他攝過一支狼毫筆,飽蘸墨汁,轉瞬書就兩幅楹聯。
兩幅楹聯才騰空,佛心石忽地光芒大盛,灑出萬道光芒。
“金光萬道,這,這……”
“佛心赤誠,這是聯動佛心了。”
“這,這怎么可能……”
“燒了,燒起來了……”
驚天議論聲中,除了寧夏書就的那幅對聯在大放金光,其他對聯皆被佛心石迸發的金光射中,當場燃燒起來。
刷地一下,金光裹著寧夏書就的兩幅對聯,自動飛上了大佛寺宏偉正大的廟門,一左一右懸掛完備。
佛紙上的陣法自發啟動,頓時,一副昭昭宏大的對聯,便已落成。
便見上面寫到: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佛不拜又何妨。
“好一個見佛不拜又何妨,如此胸襟,才是無量佛法之氣象。”
華服青年擊節贊賞。
虢國夫人只覺心中酥麻,忍不住夾緊了一對玉股。
志海和尚連退三步,還是被志明和尚緊緊扶住,才沒有摔倒。
他滿心都是憤怒和煎熬。
寧夏所題之聯,簡直如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他和皇元寺的臉上。
此聯好么?
只要不瞎,都能看出是絕頂的好,說一句流芳百世,大佛寺也會因此聯增輝添彩,也絕不為過。
可就是這樣絕頂的好聯,在志海和尚等人看來,怎么細瞧,怎么覺得莫名諷刺。
第一諷刺,題聯之人竟然是真墟宗的。
真墟宗和皇元寺的恩怨情仇,簡直可以寫一部書了。
千年前,真墟宗有佛主種子,叛寺還俗,歸于真墟宗。
千年之后,真墟宗三代單傳之弟子,手書楹聯,掛于皇元寺最大佛寺門前。
第二諷刺,皇元寺從來都不憚于談因果業報,廣收信眾香火,以壯大己身。
信眾的供養,簡直是皇元寺的根基所在。
結果寧夏所題對聯說什么?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佛不拜又何妨。
這不是明擺著說,進貢香火無用,爾等信眾都散了吧。
偏偏這樣誅心之言,卻被佛心石選中,自己打自己臉,連疼都叫不出來。
好好的一場隆法盛會,因為寧夏的存在,攪了個稀爛。
志海和尚無比后悔,早知如此,當初又何必欠欠兒地去單獨給寧夏下這個拜帖。
很快,志明和尚向眾人告個罪,扶了志海和尚下去。
志清和尚則揮開了大佛寺高達兩丈的大門,請眾人入新落成的大佛寺參觀。
眾人魚貫而入,寧夏落在最尾,無人和他說話,倒是一直和虢國夫人竊竊私語的華服青年遠遠望了他一眼。
至于虢國夫人從頭到尾也不曾看他一眼,寧夏打定主意不再理會這個會勾得自己心旌搖動,偏偏自己又把握不住的女人。
至于祝束流,早就被一干高等學宮的宮長、教務長包圍了。
寧夏用腳趾頭也能想到,這幫人討論的必定是自己的前程問題。
然他注定不可能再去高等學宮走一趟過場,所以不管那邊商量出花兒來,也與他無關。
入得大門,迎面而來的是長長的綠道,四處青磚碧瓦,花木扶疏。
寧夏選了一條幽靜小路,獨自前行,曲徑通幽處,竟傳來轟隆水流聲。
他正要循聲走過去,一道美艷的身影攔住了他的去路,正是虢國夫人。
今日的虢國夫人,只著一件素袍,不知是不是禮佛的原因,她一張明艷迫人的臉上未施粉黛,即便素面朝天,瑩瑩如玉、吹彈可破的肌膚,也透著一股讓人忍不住一親芳澤的誘惑。
烏黑濃密的墨發,用一根青絲帶皆在腦后,長長的發絲,墜在盈盈一握的腰間。
明明是一件最清新樸素的長袍,卻硬生生讓她穿出了旗袍的感覺,曲線玲瓏,凹凸有致,讓人忍不住便要血脈噴張。
虢國夫人攔住寧夏的去路,明艷的臉上掛著似喜似嗔的微笑。
寧夏面上視若不見,實則心懷大亂,他預設的心理防線,在這可與明月爭輝的絕色玉顏面前,立時成了紙扎的防線。
他不禁哀嘆:男人至死是少年,人到少年自懷春啊。
寧夏強作鎮定,不去看她,虢國夫人豐美的嬌軀輕輕一晃,攔住了他的去路。
寧夏向左,她便向左,寧夏往右,她便往右,還越靠越近,將寧夏的去路堵得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