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朕就是亡國之君 | 吾誰與歸   作者:吾誰與歸  書名:朕就是亡國之君  更新時間:2024-07-13
 
朱祁鈺對于謙是極為放心的,至少于謙不想當高澄,更不想當曹操,于謙更想當諸葛孔明。

晨鐘暮鼓,隨著譙樓的更夫、火夫敲著梆子,告訴大明京師已經五更天的時候,朱祁鈺已經來到了大明門外,繼續騎著馬直到奉天殿前。

今天就辦一件事,公平!

確切的說,那就是京師講武堂的第一批學員的名單。

隨著在廷文武的有序上朝,朱祁鈺坐直了身子,接受了眾多朝臣的朝拜。

于謙在左,王直在右,六部尚書、都察院和九卿緊隨其后。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興安照例喊了一嗓子之后,退到了角落里。

朱祁鈺靜靜的等待著朝臣們,像往日一樣吵得不可開交。

其實楊洪、石亨、范廣等人都屬于新晉的勛貴,但是他們的爵位,朱祁鈺并沒有賜下世券。

賜下世券,則世襲罔替,若是子孫犯錯,可憑券勘合,折功抵過。

但是新晉的這批侯爵,都是沒世券,他們還沒有實現恩蔭子孫。

朱祁鈺為什么還沒有賜下世券?

這就涉及到了大明律了。

憑券勘合,折功抵過,沒問題,朱祁鈺不打算吃掉武將們的功勞。

大明律禁止蓄奴,但是擋不住朝臣們鉆空子,

大明律禁奴,比美利堅的廢奴法案早了好幾百年。

但是禁奴這件事,阻擋不了朝臣們鉆空子,他們以義子義女為名,光收奴仆。

到了明末的時候,誰家里沒有上千的義子?

世券的庇護,法司不得拒捕,這就導致了這些家里的義子們,沒有了約束。

朱祁鈺打算把子孫犯錯,可憑券勘合,范圍圈定在承襲爵位的子孫之上。

算是個不大不小的改動,特權可以給你,大明君天下的時代,有特權是無法避免的,但是范圍得圈死了。

不能家仆犯錯了,朝廷命官卻無法拘捕,這不公平。

朝堂上的局勢,有些微妙。

老勛貴,因為土木堡驚變,譬如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都戰死沙場,他們的兒子,還未世襲爵位。

新勛人數可不少,朝堂上居然你來我往,相持不下,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朱祁鈺在等朝臣們先開口。

新勛貴們都左看看右看看,一個個閉口不言,于謙不在京師他們吵吵兩句還行,于謙已經回京,自然不能喧囂奉天殿。

老勛貴們則是眼觀鼻、鼻觀心如同老僧入定一樣,一言不發。

奉天殿內,一時間詭異的安靜了起來,一個個都揣著明白裝糊涂。

為何?

于謙沒有表態,陛下也沒有表態,他們真的有點拿不準。

興安見狀,再次從角落里出來,大聲的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現在的狀態所有人都憋了一肚子話,但是沒人敢開口說話。

于謙更是不為所動,陛下既然有自己的決斷,他自然不會過分的干擾。

徐有貞腳一跺、心一橫,出班俯首說道:“陛下,臣有本啟奏。”

朱祁鈺點了點頭說道:“奏。”

徐有貞要帶頭沖鋒了嗎?

徐有貞繼續高聲說道:“山東陽谷,沙灣河段已然決口四年有余,前后十四余治者,皆無功而返,水患滔滔民生不振,百姓背井離鄉惶惶不安,若喪家之犬!”

“臣斗膽請旨,請賜臣前往沙灣河段修筑堤壩,以彰陛下之恩澤。”

滿朝文武一愣,徐有貞居然說的是治水的事,而不是講武堂名單之事。

朱祁鈺對這件事也是頗為在意,他認真的想了想說道:“徐卿的治水疏朕已經詳細看過,和山東張秋縣令的奏疏仔細核對過,條條在理。”

“但是朕還是以為,徐卿到了地方,再實地考察一番,空談誤國,調查之后,再具體上個奏議,所需物力財力,據實已報,是為生民之功。”

徐有貞長揖在地大聲的喊道:“臣定竭力施為,不負皇恩。”

什么皇恩?

不殺之恩。

徐有貞之前大喊南遷,更是迎歸派的鐵桿,若非有一手治水的絕活兒,早就被砍頭剝皮,掛在承天門上了。

治水,是個絕活,這個差事若是辦好了,至少能保住命。

陛下愛民如子,生民之功,那是大功一件。

徐有貞不求多,保住自己的命,也保住家人的命。

徐有貞回到了班列之內,不再說話。

于謙站在朝堂上,明明涉及到了大家的核心利益,但是全都三緘其口,沒一個人敢言語。

噤若寒蟬。

萬一于謙要是想殺他徐有貞,焉有命在?

徐有貞不想在朝堂上了,他效忠的那個陛下在迤北的丟人事,實在是太多,他巧舌如簧,都不知道怎么圓。

當然,這完全是徐有貞想多了。

于謙哪有空搭理他。

徐有貞一開口,很快就有其他的御史站了出來,俯首說道:“交阯歸順土官百戶陳復宗言,交阯有象兵,可選象演習,為之造戰鞍、戰甲,陳復宗說,他愿領軍騎象,用破賊陣。”

象兵?

朱祁鈺點頭說道:“武清侯石總兵,你審驗一下這象兵可否堪用,寫一封奏疏來。”

“臣領旨。”石亨出列領命。

北方不適合大象生活,天氣太冷了,真的在北方組建象兵也難成氣候。

另外一名御史俯首說道:“臣有本啟奏,欽天監監正久懸,之前京師守備忙碌,這欽天監監正臣以為監中官正許敦,頗有建樹。”

這是吏部的事,王直出列說道:“臣以為許敦家學淵源,自前元時就是觀星世家,掌推歷法,定四時,掌刻漏記時,頗有手段,臣以為善。”

朱祁鈺從興安手里拿過了奏疏,這許敦的確是家學淵源,他們家從宋時就一直是司天監的五官司歷,歷朝歷代的歷法他們家都有參與其中。

屬于那種傳承了數代的觀星家族,地地道道的天文學家。

“準。”朱祁鈺點頭說道。

兵部侍郎陳汝言出列說道:“昌平侯楊洪、武清侯石亨,兵部尚書于謙,聯名上書,請免武職都督以上、文職四品以上賞賜,以其銀添賞操備官軍。”

“省出來這些錢,可以給其在京操備旗軍,加賞銀一兩。眼看著過年了,軍士們過年也要備用年貨,故有此請。”

朱祁鈺眨了眨眼,看了一圈武將們,他們到還算是淡定,這種割肉的事,必然是事先已經通過氣了,大家都同意了才聯名上書。

武官們沒啥意見,文官們那邊倒是議論紛紛。

禮部尚書胡濙出列,看了一眼于謙俯首說道:“陛下,臣以為不妥。”

“武職都督以上,出軍臨陣,置備衣裝,所耗錢糧甚廣日常起居,食費幾多,臣以為,其文職大小官員俱宜免賞。”

胡濙的意思是,武職的封賞照給,但是文職的賞賜都免掉,發給守城的軍士。

朱祁鈺認真的咂咂嘴,這胡濙還真是個老狐貍。

胡濙是真心的嗎?

其實不然,反對一個政令的時候,不是全面否定它,而是部分贊同它。

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如此,不患寡患不均,你要是單獨去掉文職的賞賜,那就顯得極為不公平。

雖然這幫文職哭嚶嚶的,但是他們組織了城中百姓,為城外大軍提供后勤,就一點功勞沒有了嗎?

胡濙此言一出,立刻讓文職們開始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興安看了一眼陛下,立刻高聲說道:“肅靜。”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笑著說道:“楊總兵、石總兵、于少保也是一片好意,但是朕既然已經定下了封賞,焉有免去的道理?”

“至于銀添賞操備官軍,加銀一兩的事,朕出了。”

二十二萬兩銀子的事,他現在握著內承運庫說話就是氣實,實在不行抄個家,不就什么都有了?

于謙出列說道:“臣替京營二十二萬軍戶,萬謝陛下隆恩。”

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極強,一畝地也就四兩銀子罷了。

朱祁鈺點頭示意于謙歸列。

“臣有本啟奏!”英國公張輔的弟弟張輗出列高聲說道:“京師講武堂已然籌備完全,可是第一批的學員名單,遲遲無法確定,臣以為此事茲事體大,還請陛下圣裁!”

正菜終于登場了!

石亨立刻站了出來,當仁不讓的說道:“臣奉敕喻以功勛論,擬定名單,請陛下御覽!”

兵部和新勛貴們站到了一起,他們前面說推辭賞賜,其實有討好皇帝,讓陛下確定自己的名單。

皇帝高深莫測,整日里神秘兮兮,居于九重天之上,凡塵皆為螻蟻,固然可以鞏固皇威。

比如嘉靖皇帝,就是這樣的,二十多年不上朝,卻通過嚴嵩,手掌乾坤,當然這么做容易被海瑞這樣的清流,罵為嘉靖嘉靖,家家干凈。

也就是陳循之前那套,人主好惡,不可令人窺測,可測,則奸人得以附會。

但是朱祁鈺認為,皇帝偶爾也可以漏出點自己的好惡來。

比如朱祁鈺關注軍士日常起居、關注天下民生,這種好惡,也有積極意義。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至少朱祁鈺的這些好惡,對于底層的百姓和軍士而言,是個好消息。

這次兵部和新勛們,連自己的封賞都不要了,就為了投其所好,希望這份名單能夠被陛下朱批。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