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拿起了袁彬的書信,打開看了許久。
山野袁公方的具體含義為山野銀山的統治者袁氏,這是朝廷給袁彬的冊封。
在室町幕府,這一稱號被公認,代表了實際上執掌地方權力的諸侯。
倭國的交通不便,信息傳遞以訛傳訛。
在倭國,大多數的守護大名,也搞不清楚袁氏和源氏的區別,誤認為袁彬乃是倭國天皇的親眷,認為袁彬是提刀上洛的名主。
袁彬的書信顯然是袁彬親自寫的,行文大開大合,力透紙背。
在書信中,袁彬以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向皇帝問安,并且簡單的介紹了下最近山野公方最近蓬勃的發展速度。
袁彬領兵討伐了山陽道的安藝國,俘虜了山名氏的山名持家,占領了安藝國全境。
安藝國在廣島縣以西,東西約二十里,南北約十六里。東臨備后國,西臨周防國,北面與山的石見國相接,南面臨海。
國司設在安藝郡。
袁彬之所以提到了安藝國,是因為安藝國和石見國這兩個令制國,僅僅一山之隔,而安藝銀山和石見銀山是倭國最大的兩座銀山。
安藝國靠海,更加方便倭銀入明。
袁彬在倭國做這么多事,目的就是為了給大明找銀子,這找到了給陛下報喜,乃是應有之意。
朱祁鈺簡單的對著群臣說了一下袁彬在倭國的進展。
“滿飲!為袁指揮賀!為大明賀!”朱祁鈺端起了酒爵,里面都是清水,他大聲的說道。
“為袁指揮賀!為大明賀!”
群臣們高興,也不是高興袁彬簡在帝心,圣眷正隆,而是高興大明又找到了銀山。
倭國再次為大明的錢荒,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袁彬并沒有詳細的說明他討伐安藝國的始末,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山名氏內訌,安藝防備空虛,討之。
在袁彬看來,安藝國在大明充其量也就是個縣城的水平,若非有銀礦,也不值一提。
袁彬在書信中,訴說了自己的見聞和疑惑。
他的疑惑可以歸結為:是否要更進一步。
大明對倭國的戰略目標是將倭國打造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利用軟弱無能的室町幕府,消滅鎮壓那些反對大明獲得白銀的反抗勢力,大明獲得大量白銀,緩解大明的錢荒。
可是這個過程出現了一些偏差。
偏差在了袁彬是一個在講武堂、講義堂全優畢業的庶弁將。
袁彬治下的山野公方,雖然依舊把倭國的百姓當做是牛馬,但是總比把百姓當成草芥的倭國名田主要強上數萬倍。
是否提刀上洛,替換室町幕府成為倭國的征夷大將軍、幕府將軍、日本國王,就成了袁彬的迷惑。
倭國的百姓太苦了。
沃野千里無人耕種,路有餓殍尸骨皚皚,人相食百姓如草芥,袁彬將他看到的慘狀寫在了書信之中。
袁公方看不得這些苦楚,想要做些什么。
這是他的高道德劣勢。
朱祁鈺將袁彬的書信遞給了于謙,于謙看完之后,認真的思考了下說道:“陛下以為呢?”
朱祁鈺搖頭說道:“他想當日本國王就當,不想當就不當。”
“朕不在乎。”
在朱祁鈺這里,倭國連吊民伐罪的資格都沒有。
他不在乎倭國的百姓是草芥還是牛馬,也不在乎倭國國王是足利義政還是袁彬。
袁彬只要能完成占領礦山,對大明穩定輸入白銀,袁彬就完成了任務,至于其他的事,袁彬愛怎么玩怎么玩。
就是袁彬真的要做倭國國王,朱祁鈺的詔書也早就擬好了。
于謙想了想也是頗為贊同的說道:“的確不重要。”
倭國誰做國王,對大明重要嗎?
不重要。
大明和倭國的關系中,壓艙石是大明水師,而不是足利義政這個幕府將軍。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正酣。
朱祁鈺對著于謙和李賓言問道:“朕記得當初李愛卿上過一道奏疏,說的是各地匠城的官舍之事,于少保可還記得?”
朱祁鈺當初拿出了三個計劃,第一個是國債,第二個是土地政策,當時于謙認為李賓言建設給大明官廠工匠們住的官舍更加重要。
“自然是記得。”于謙趕忙說道。
朱祁鈺頗為鄭重的說道:“朕就是想,這給大明官廠工匠們的家屬院,怎么才不會當地的老爺們給侵占了。”
當地的老爺們最喜歡的就是喜事喪辦,這給大明官廠工匠們建的家屬院,很有很可能會被侵占。
于謙聽聞陛下的擔憂,滿是笑容的說道:“不修單獨的廁所。”
“老爺們是不會和泥腿子們一起上廁所的,每一間官舍不修單獨的廁所,便足以讓老爺們望而卻步了。”
“這不修單獨的廁所,定期消殺還能防止瘟病,糞便集中處理,還能堆肥施肥。”
“好處多多。”
不修廁所?
朱祁鈺眨了眨眼,回過神來,算是反應了過來,于少保也是讀書人,這讀書人的毒計能叫毒計嗎?
此策甚好。
工匠們大多數不在乎集體盥洗和集體入廁這等事,但是老爺們必然在乎。
朱祁鈺笑著說道:“接著奏樂,接著舞。”
“今天可是個好日子啊。”
朱祁鈺和大明勢要豪右實現了雙贏。
大明皇帝收到了移民稅,大明的勢要豪右成功出海,不用擔心大明皇帝弄出《告緡令》這種大殺器來,對他們趕盡殺絕。
這也算是博弈之后,雙方的妥協。
皇帝沒有趕盡殺絕,勢要豪右也有個最后的出路。
劉天和一直在盯著葉衷行,當他看到葉衷行進了觀瀾閣的時候,還想上去攀談一番,結果還沒走近觀瀾閣,一個壯漢挎著刀,站在了劉天和面前。
緹騎攔住了想要靠近的劉天和,陛下在樓上,閑雜人等一律不能靠近。
“閑人止步。”緹騎的語氣非常的平和,但是態度不容拒絕。
劉天和制止了自己的打手找死,這人的精氣神一看就是軍伍中人,而且身手不凡,他訕笑的問道:“這樓里是誰啊?”
緹騎的手摸到了繡春刀的刀柄上,而其他的緹騎已見狀不動聲色的走了上來。
攔住劉天和的緹騎,低聲說道:“三。”
“我是兩淮鹽商商總劉天和,能不能勞煩引見一下樓上的貴人?”劉天和還在猜測樓上的人,會不會是李賓言。
李賓言配天子劍,他有一百校尉的護衛,保護安全。
“二。”
劉天和一聽對方的警告,立刻回過味來,這觀瀾閣上,怕不是李賓言,而是…于少保!
于少保作為大明少保,文安侯,配了兩百鐵林軍,這種冷硬的處事風格,此時此刻此地,唯有于少保才有如此大的陣仗。
劉天和退了一步,緹騎們的手才從繡春刀的刀柄離開,而二樓的緹騎們收起了自己的燧發手銃,三樓的緹騎們收起了鳥銃。
劉天和一行人有四人,但凡是稍有異動,下場可想而知。
“什么持正守節,什么清廉為公,都是狗屁,還不是巨貪,這等生意也做,我呸!這三艘船,于少保怕是賺出半個京師來!”劉天和稍微遠離了一些觀瀾閣,就在站遠處等待著。
北衙營建十三年,一共耗費了銀兩近千萬余,劉天和保守估計,僅僅這一次抽分,就超過了五百萬銀幣。
日暮時刻,大明皇帝出現在了觀瀾閣之前,翻身上馬,揚長而去。
而劉天和目瞪口呆的看著這一幕,商賈之人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他已經猜到了那個紆青佩紫的男子,是大明最尊貴的人,來自九天之上的皇帝陛下!
這個生意,到底是誰在做,不言而喻。
這個驚人的發現,讓劉天和驚訝之余,反而心安了許多。
陛下就是大明的金字招牌,向來是說到做到,從不食言!
大明還有比陛下更硬的招牌嗎?
既然陛下答應了要放他們走,那就沒有食言的道理。
劉天和眉頭一皺,他發現這觀瀾閣吃酒的人里面,居然有徐有貞!
劉天和見過徐有貞本人,雖然徐有貞瘦了許多,也黑了不少,但是劉天和確信自己沒有認錯人!
劉天和捏緊了拳頭,憤恨不已的說道:“這個該死的叛徒!都說此人是于少保的死對頭,這等時候,居然出現在這里!”
在朝中、在仕林、在讀書人、在富商巨賈勢要豪右之中,徐有貞那是對抗于謙的最佳人選!也是他們最后的希望!
現在連徐有貞都做了叛徒,參與到了這等饕餮盛宴之中。
劉天和不恨皇帝,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明明可以搶的。
可是陛下最后還給了生路,已經是仁至義盡了,但是劉天和格外的恨徐有貞。
因為徐有貞背叛他們!
朱祁鈺打馬回到了別苑,先去看了冉思娘,一切安好之后,才打算回御書房。
“陛下,那個兩淮商總劉天和怕是看到了陛下。”興安低聲說道。
興安的潛臺詞是要不要讓劉天和永遠保留秘密,死人是不會泄密的。
朱祁鈺倒是不以為意的說道:“看到就看到唄,朕今天去,不就是給他們看嗎?省得他們猜來猜去的。”
“朕貪財之名,天下何人不知?與民爭利的亡國之君嘛,他們說的,看到了朕,他們反而心安一些。”
移民稅為何是稅?
因為富戶們出海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必然是個極為漫長的過程。
而且大明也會源源不斷的產生無數的富戶,這些畏懼大明皇帝屠刀的富戶們,必然要想方設法的自保。
這種海外遷民的抽分,是一種長期的朝廷財政收入,所以才叫稅。
大明的商舶只要入港不張弓填藥,大明的巡檢司對商舶上的長短兵火器一律不聞不問,這是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而現在,朱祁鈺出現在觀瀾閣禮送富戶出海,也是一條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興安再次低聲說道:“陛下,魏國公徐承宗和松江巡撫李賓言今天在席間說,應該把這些富戶們全都沉海,方解心頭只恨。”
朱祁鈺笑著說道:“徐承宗和李賓言不是第一次這么說了,他們總覺得朕太仁善了。”
“于少保聽聞他們的提議,也沒有反對。”
“興安你是知道于少保的,于少保總是在勸仁恕,把人沉海這種事,于少保居然不反對,于少保是個忠臣,這些個富戶,背棄大明逃離出海,不就是最大的不忠嗎?”
興安想了想咬著牙說道:“臣也覺得應該沉海,就這么放他們走了,實在是太便宜他們了。”
興安其實也是如此認為,陛下這種仁慈,不是寬縱嗎?
元以寬縱失天下。
朱祁鈺一邊走一邊說道:“不不不,興安,你想錯了,這些都是些個豺狼虎豹,死不足惜,把他們沉海,抄沒家產,才是便宜了他們咧。”
“放他們出去,他們為了賺回被抽分的資財,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大明只要以市舶司抽分,三成稅,不就是能多收稅嗎?”
興安認真的思慮了片刻,才理解了陛下的邏輯,俯首說道:“原來如此,若是靠搶,只能把人搶的傾家蕩產。”
下一句興安沒說,總不能說陛下靠騙,把人騙得當牛做馬吧。
陛下這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不過以出海的這些豺狼虎豹的做派,出海之后,最后承擔惡果的,是海外的番夷。
大明的豺狼虎豹,尤其擅長轉移風險到最窮的普通人身上。
“可持續的竭澤而漁,才是長策。”朱祁鈺再次強調了他的治國理念。
即便是晚上一百年,朱祁鈺也會扎緊了口袋,因為那時泰西已經開啟了大航海,大明也有了競爭者。
但是眼下,大明是天下的文化中心、科學中心、經濟中心、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這些出海的勢要豪右們,就只能乖乖的給大明交稅。
美利堅的流浪漢,就是翻垃圾桶、領救濟餐,蛋白質攝入已經遠超日本平均水平,就是因為它是世界中心。
眼下的大明亦是如此。
“那是何人?”朱祁鈺走在連廊上,看到了連廊盡頭的八角亭青色的幔帳之內,一個曼妙的身影若隱若現。
花鳥使興安終于為陛下尋了個貼己的人。
1秒:m.bqw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