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國之君  第七百七十二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朕就是亡國之君 | 吾誰與歸   作者:吾誰與歸  書名:朕就是亡國之君  更新時間:2022-09-20
 
商輅說的是王振嗎?

當然不是,其實還是稽戾王。

商輅沉默了片刻,說起了正統九年的一個案子,正統九年,楊士奇年過八十當年去世,盤旋在大明朝堂上的烏云看似散去,但是王振的當權,似乎又給大明帶來了新的烏云。

有一個案子,是正統九年九月份判的,有稽戾王的正統之寶落印。

說的是江蘇丹徒人劉煜,此人是丹徒有名的豪奢戶,劉煜年輕的時候,因為家財萬貫,無心科舉,涉獵極廣,對水利、算學、醫術、金石、天文、音律都有涉及。

劉煜涉獵這么多,千不該,萬不該,碰了賑災二字。

正統九年,劉煜游歷至大同府,瓦剌襲擾了大同府,圍困城池長達三月,大難猝興,民眾走則無資,留則無食。大同府內,男子逃走,女子自盡,尸橫遍地者,有大門緊閉,而舉家餓死者。

劉煜家財萬貫,他當然不會挨餓,但是大同府的百姓挨餓,劉大善人動了惻隱之心,便開始賑濟災民,自己的錢很快就用光了,劉大善人又用自己的地契置換了一萬五千兩白銀,繼續賑濟。

城中實在沒有糧食之后,劉煜用自己手里所有的地契從錢莊里借了五萬兩白銀,出城去了。

出城干什么?

問瓦剌人買糧食。

當時的瓦剌人攻破了幾個糧倉,手中有大把的余糧,但是瓦剌人帶不走拿了多的糧食,劉煜用五萬兩白銀在瓦剌人手中購買了近十萬石的白糧,運回了大同府。

大同府內,平民男女日住其家領糧者,不下數萬口,頗形擁擠。

一個蘇州人,在山西行都司搞賑濟,還是傾盡家財的搞賑濟,與虎謀皮去找瓦剌人買糧食,這的的確確是看不得百姓受苦的大善人。

瓦剌人就像是草原上的風,來來去去,終究還是走了。

瓦剌人一走,不再堅壁清野后,大同人終于有了生機,大部分算是活了下來。

當地的百姓們對劉煜是感恩戴德,要給劉煜立生人祠,劉煜雖然不走科舉,但是他的交友甚廣,多少知道朝廷的忌諱,讓百姓們好好生活,就準備回家繼承家業。

在大同府折騰這一次,花光了所有旅游預算不說,還欠了一屁股的債,不回家繼承家業,劉煜還不起這五萬兩的虧空。

劉煜要走,卻走不了。

大同府的知府胡萬把劉煜給抓了,理由是里通賊寇,勾結瓦剌。

這件事很快傳的大同府上下都知道了,而后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不給官署送薪送水送食送菜,就是想知道劉煜為何被抓。

后來百姓們才回過味兒來!

瓦剌圍困大同府的時候,大同當地縉紳們,哄抬糧價,一日三漲,這劉煜不僅不漲價,還免費賑濟百姓!

這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瓦剌走了,當地的縉紳們自然不會放過劉煜,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白白給了窮人,真的是作孽!

劉煜作為蘇州丹徒遮奢豪戶,自然不是無名之輩,說不上直達天聽,但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別說朝里的關系,就是在大同府地方,他到了大同府第一個拜會的就是大同府總兵官石亨,一見面就給石亨送了一對翠玉麟角鳳嘴。

石亨作為大同府總兵官,自然有自己的面子,聽說劉煜被抓了,他找胡萬聊了聊,最終達成了劉煜賠償當地縉紳損失,共計三萬兩白銀,劉煜沒有白銀,可是他有鹽引,他當即拿出了三萬鹽引結清。

大同府被圍困,鹽引一文不值,可是瓦剌人走了,鹽引的價值就又恢復了,劉煜用鹽引結清賠償,當地縉紳們才心滿意足。

這件事到這里,本來算是了結了。

可事情就出在劉煜出來的前一天,百姓們群情激奮,圍困了府衙,石亨出面,好說歹說,才把百姓們給勸了回去,承諾劉煜一定會出來的,才算是把百姓們安撫了下來。

這本來沒有民變,大家桌子底下談好了條件,劉煜也就放出來了,可是這有了民變,便只能報備送往了朝廷。

很快,批紅的敕諭就到了大同府,劉煜里通賊寇,勾結瓦剌,斬立決。

劉煜徹底慌了,這秋后問斬,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趕忙寫信求助,最后通過父親的關系,走了朝中正二品大員的門路,給王振送了五萬兩白銀,才算是保住了性命,狼狽的回了蘇州。

但是問題來了,興安當年從宮里查出一本郭敬這個老太監的賬本,發現了這五萬兩銀子,最后有四萬兩都給了稽戾王。

“胡尚書,這個案子,該怎么寫?”商輅將案情始末事無巨細的說清楚后,俯首詢問。

照實寫?

大明皇室,老朱家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把事情完全都扣在王振身上,就很符合為尊者諱的一貫做法,至于那本興安翻出的賬本,大家全都當不知道便是。

可是,問題又來了,稽戾王是尊者嗎?

按照大明當今皇帝對稽戾王的太廟審判,顯然不符合尊者的定義,那就要據實記錄。

商輅感覺修這史書,那真的是撓禿頭都不好寫的事兒。

朝堂狗斗,商輅毫不關心,他只關心自己能不能活著把史書寫完。

胡濙聽完商輅的訴說,他清楚的記得這個案子,也是頭皮發麻,他想了想說道:“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實事求是就是,是怎么樣,就怎么樣便是,陛下應該不會為難你的。”

應該?

商輅和胡濙對視了一眼,彼此眼中都是無奈,這的確不好寫。

胡濙斟酌了下說道:“這個案子,你補充一個細節,送錢是走的我的門路,劉煜父親托人當初找到了我。”

“啊?這…”商輅終于明白了整個案子里,語焉不詳的那個人到底是誰。

這是胡濙做的太隱蔽了,以致于幾乎沒人知道,到底是救了劉煜的命,朝堂常青樹不老松,做事極其周詳,怎么肯輕易露出把柄?

胡濙不說,這件事就是個無頭公案,畢竟王振也死了。

胡濙在景泰元年出清舊賬的時候,曾經交給內帑一筆錢,是胡濙當年幫人辦事收的錢,這筆錢里,有一部分就是劉煜答謝胡濙救命之恩給的酬謝。

胡濙笑著說道:“沒什么好驚訝的,你照實寫就是了,你等我下,我給你找找當年劉煜父親的信。”

胡濙差人回到官邸從后院閣樓取了一個盒子,里面有很多的書信,胡濙找到了書信,遞給了商輅。

商輅驚訝的看完了書信,垂涎三尺的看著胡濙那個盒子,里面這樣的書信,還有厚厚的一沓。

對于修史的人而言,這個盒子,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胡濙將盒子收好,笑著說道:“寫史,后人一萬雙眼睛看著呢,你就是九真一假,或者為尊者諱春秋筆法,后人也能給你翻找其他史書印證出來,還不如直接寫明白,省的后人考校了。”

比如,九真一假是騙不了人的,多少文人墨客,會翻動史書?比如史官已經盡力掩蓋,但是漢文帝隱誅弟弟淮南厲王劉長,還不是被考校出來了?

胡濙最后總結性說道:“陛下殺稽戾王,光明正大、坦坦蕩蕩、天公地道,就沒必要曲筆,到時候,我來送呈陛下。”

“謝胡尚書!”商輅心里的石頭一下子就落了地,胡濙替他呈送,就代表著,他寫完之后,是經過胡尚書斧正的,所以出事后,擔責任的是胡濙了。

胡濙搖頭說道:“一把老骨頭,還能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

商輅走了,胡濙告訴他實事求是,還把鍋給頂了,那這史書就沒那么難寫了。

至于胡濙交代的事兒,看好學子們,不讓學子們被人架上火架,則是商輅的分內之事。

商輅能做的好嗎?

他是讀書人,而且是最頂尖的三元及第的讀書人,讀書人內斗那些事,商輅再擅長不過了。

就這樣,大明朝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圣旨,在七月的尾巴,隨著緹騎們的馬蹄陣陣,送往了各州府縣事。

也送到了扎根農莊的掌令官手里,掌令官們拿著圣旨,一個字一個字的給父老鄉親們講解著陛下的政令。

陛下的政令都是大白話,沒有什么需要解讀的地方,說的很明白,沒有模糊不清。

掌令官們另外接到了陛下的敕諭,要求掌令官將圣旨內容,銘石刻錄,立在土地廟之前。

這是大明皇帝給百姓們的承諾,若是有人違背了,就可以指著土地廟上的圣旨,依法反抗苛捐雜稅。

此時在廣州府的朱祁鈺,正在吃早茶,嶺南的天氣仍然非常濕熱,但是南塘官邸卻極為涼爽干燥。

朱祁鈺的面前一張長約三丈的朱紅色闊桌,闊桌兩側,坐著此次郡縣安南的文武臣工,桌上上面放滿了這次戰前會議的決議,朱祁鈺將所有的奏疏批復之后,正色說道:“朕在此地,等待諸君凱旋,朕與諸君共飲!”

朱祁鈺站起身來,將景泰之寶取來,在檄文上落印,放在了桌上說道:“明軍威武!”

諸多將領站起身來,齊聲喊道:“陛下威武!”

大明郡縣安南隨著檄文落印,正式開始,而于謙也將作為總督軍務,前往安南,這一去,將近六個月的時間。

于謙留在了御書房的長桌前,一直等到群臣退去之后,才開始討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之事。.xXbiQuGe.c0m

對于朝中這條政令,能在文華殿廷推中,得到諸多明公一致通過,于謙并不意外,就是有人想反對,胡濙這個無德之人,也會教他做人。

難就難在執行,難就難在如何貫徹到底,好在,陛下也做了充足的準備。

“這個劉煜朕好像聽說過,丹徒劉氏…”朱祁鈺眉頭緊皺的說道。

于謙稍加沉思連片刻說道:“是江蘇的商總。”

朱祁鈺看著胡濙的奏疏,也是一腦門的官司,這稽戾王都死了十年了,他還得處理這些爛賬,他對著興安說道:“好嘛,現在做了商總了,不知道有沒有因為當年事兒記恨朝廷,興安,你回頭把賬算明白了,把錢給了劉煜吧。”

算這種陳年爛賬,最是糟心。

于謙探了探身子說道:“陛下,不能給,既然既往不咎,那就過往不補。若是補過往,那就得咎既往了,陛下。”

“再說,陛下還給劉煜錢,不等同于賜死他嗎?劉煜作為商總,也不差這點錢,別折騰劉煜了,也是怪倒霉的。”

既往不咎是一種政治上的妥協,對等的就是過往不補,也是一種妥協。

“也對。”朱祁鈺良言嘉納。

千年以來的君君臣臣的大框架下,朱祁鈺作為皇帝,真的補了這筆款子,劉煜只能以死報天恩了。

這不等同于說,劉煜在跟當今陛下算舊賬?

這是大不敬。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讓松江巡撫李賓言,給劉煜十張船證吧,不翻船賺錢了。”

對于朝廷而言,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船證,對于民間商賈而言,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于謙看陛下一定要補償,還繞了個彎兒,笑著說道:“景泰七年春,松江府等地大疫,劉煜捐了三十萬兩銀子。”

朱祁鈺愣了愣說道:“這么多?朕還以為他在大同府的遭遇,會長個記性呢。”

朱祁鈺又不是高喊大明每戶五百萬兩資產的筆正,他可知道這三十萬兩的購買力,等于九十萬石白糧,能養于謙九重堂三百三十三年。

于謙有些感慨的說道:“次年,景泰八年,劉煜在松江府船證分配上,獨占鰲頭,弄了七十四張三桅大船的船證,劉煜賺了回來,比之當年在大同府,劉煜現在多了些計算,和朝廷維持好關系,顯然能賺大錢。”

朱祁鈺擺了擺手,不是很認同的說道:“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他沒哄抬糧價,朕就替大明百姓謝謝他了,他還肯捐錢,屬實不易了。”

大明皇帝對遮奢豪戶的道德要求比較低,他們不趁著國難發財,朱祁鈺就能容得下他們,若是肯做點好事,那就值得褒獎了。

于謙斟酌了一下問道:“陛下,臣馬上前往鎮南關,現在安南太尉舊安遠侯柳溥,陛下要如何處置?”

由于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