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京宣馳道的創意,朱祁鈺自然不是發明者,而是一個大道至簡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的創造與發明,而大明正好要修這條馳道,正好可以應用。
京宣馳道如果能夠順利修建,那么大明的馳道干線的九龍官道計劃,就可以繼續推行了。
朱祁鈺對這條馳道寄予厚望,甚至派出了于謙親自督辦,可見他的重視。
朱祁鈺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疏,放在了桌上,頗為嚴肅的說道:“松江府造船廠,計劃明年下水三十條大明寶船,請旨下西洋之事。”
海寧號和廬江號是戰艦,而大明寶船是遠洋船,所以造起來速度更快,這三十條遠洋船的武裝力量遠不如海寧號和廬江號,但是依舊配有火炮、碗口銃、長短鳥銃等一應火器。
當然戰艦也好,遠洋艦也罷,在撮爾小國的眼中,沒什么區別,都是天兵天將。
于謙看過了奏疏,有些不解的問道:“這不是之前在松江府就商定過的事兒嗎”
朱祁鈺想要讓李賓言去天邊看看,可是作為大明的松江巡撫,李賓言離不開松江府,也離不開大明,只好讓自由自在、李賓言的馬甲,三皇子他外公唐興代勞,去天邊看看。
而這三十條大明寶船,就是唐興李賓言環游世界航行的船只,為了準備環球航行,松江府造船廠專門為船隊量身定做了專門迎風破浪的航船,而松江府也開始招募水手力士通事等。
一切籌備工作都在有序進行。
除了主艦隊之外,大明還有一支艦隊,將從琉球出發,從倭國向東而去,勘測天下航路,這支遠洋艦隊就是奔著去了就回不來,如同徐福出海再無音訊那般,去探險的。
這一支的規模極小,只有十三條船,而帶隊的人是大明舟師彭遂。
這是大明海陸并舉的大戰略的規劃,于謙看不出有任何的問題。
朱祁鈺略帶些痛心的說道:“朕就想起了永樂年間的寶船,哪怕是拆了、買了,或者是劈了燒柴也好,就那么硬生生的在船位上腐爛。”
大明朝現在不缺錢,也不缺原材料,麓川、交趾的木材足夠大明造百年風帆戰艦而不缺木料;而經過將近十年的開海事廣建船廠,大明也不缺產業工匠;海事堂北衙、南衙、松江三堂,大明更不缺通事、舟師;大明同樣不缺水手。
讓朱祁鈺痛心的是之前的寶船,就那么慢慢腐爛在了船位上。
這種腐朽,就像是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一樣,時不時的隱痛,提醒著朱祁鈺,大明的海事活動何其的空前鼎盛,這種隱痛,會時不時冒出來,刺那么一下,還不如一把火燒掉來的痛快。
“唉。”于謙的萬千情緒化為了一聲嘆息,君臣之間久久無言,整個御書房內的氣氛變得格外的壓抑。
于謙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是大明遷都后第一批進士,也是第一個敢在科舉這等人生大事,以語傷時策,當面噴朱棣的進士,于謙更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陛下傷感于船只靜靜腐爛,于謙何嘗不痛心
“今日比之永樂,仍大不如也,朕與爾等當勉力前行,不負宗廟社稷之重。”朱祁鈺評斷自己這十年來做的事兒,確信比之永樂年間,仍然有許多的差距,所以需要繼續前行。
“陛下英明。”于謙的話里帶著篤定。
陛下是極其英明的,陛下登基是怎么登基的
稽戾王被俘留在迤北,大明群龍無首,從成王到皇帝,最后又親手殺掉了自己的兄長稽戾王,坐穩了王位。
這種情況下,陛下完全可以對稽戾王在位的十四年的種種,大書特書大肆渲染,比如成王府折宗俸七成為鈔,就值得去塑造稽戾王的不悌。
只要陛下開這個口子,那就會有無數人影從,去批判稽戾王的過錯,這樣一來,陛下的皇位就越加穩固。
但是陛下并沒。
有那么做。
稽戾王死后,陛下就很少提及了,更沒有發動喉舌,禮部尚書胡淡、三經廠太監。邸報等等,對稽戾王進行口誅筆伐,也沒有對過去的那些罪孽,進行清算。
陛下明明那么痛心疾首,但是依舊沒有那么做,因為那么做,會有更多人在里面混水摸魚,擴大化的后果,對大明不利,陛下對后果一清二楚。
如果是稽戾王回京復辟后,會這么心慈手軟嗎
人會知錯就改,稽戾王不會,于謙對此再明白不過了。
所以陛下是英明的,而稽戾王是昏聵的。
于謙是直臣,他說陛下英明,那都是言辭鑿鑿,言之有物的英明。
朱祁鈺和于謙討論了許久的國事之后,結束了今日的奏對。
“袁彬這個月的奏疏到了嗎”朱祁鈺問起了袁彬,算算時間,又到了袁彬上奏的時間,每個月一封奏疏,即便是沒什么大事,上道問安的奏疏,也匯報下倭國的情況。
山野袁公方作為倭國最大的戰國大名,現在的實力極為強勁,手持山野銀山和安藝銀山的袁彬似乎并不滿足,因為倭國最大的石見銀山,仍不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而最近袁彬正在謀求消滅盤踞在石見銀山的山名氏。
興安翻找了下奏疏,將袁彬的奏疏遞給了陛下說道:“剛送來,海上不比地面,這有時候晚兩天、早兩天是常有的事兒。”
朱祁鈺看完了奏疏,眼睛頗為有神的說道:“袁公方要消滅盤踞在石見銀山的山名氏,居然不是自己動手,而是借他人之手,袁彬聰明啊。”
消滅石見銀山的盤踞勢力,負責動手的并非袁公方的勢力,而是大內氏的大內教弘以及尼子氏的尼子清定。
這個決定聰明之處在于袁彬的在倭國的勢力實在是太過于強大了,如果此時再強行兼并石見銀山,那個沒什么本事有些奇特愛好的足利義政,怕是要號召倭國所有的大名,一起反抗袁彬。
共伐董卓之類的手段,不要太好用。
但是袁彬這次不用武力,而是借刀殺人,用另外兩個大名去吞并,而不是直接控制,既不會引起所有大名的擔憂,又能將石見銀山放在自己的掌控之內。
“是使臣李秉出的主意。”興安滿是笑意的解釋了一句,李秉作為毒士,計策自然十分毒辣,但是不代表李秉只會以強壓人,不會審時度勢。
倭國之局勢,袁彬手中的勢力,還沒有強到可以橫掃倭國所有大名的地步。
“李秉的那個女兒一心要嫁到宮里來,這李秉對女兒也是寵愛有加,為了讓女兒能嫁到宮里來,還千里迢迢跑到了倭國去,但泰安宮哪里有那么好進的”朱祁鈺看著興安問道:“那李秉的女兒嫁人了吧。”
“沒有,出家為尼了。”興安無奈的說道:“李秉的女兒仍在家中,也不乏有人說親,后來就對外說出家為尼,就不嫁人了。”
這李秉的女兒也有點氣性,你皇帝不娶,我還不嫁了。
泰安宮有泰安宮的規矩,陛下定了不納文臣之女,那就是不納,說破天了也不納,規矩就是規矩,陛下要格外開恩,那興安也要分說一下。
李秉女兒沒什么倒也無礙,那丫鬟呢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朱祁鈺也沒打算破壞規矩,泰安宮是家,是他朱祁鈺的私事,他不會公私混淆。
“希望這個李秉不會因此記恨朕,而后耽誤了公事。”朱祁鈺批復了袁彬的奏疏,結束了這個話題。
李秉會因為女兒嫁不出去心生怨恨,進而影響公務嗎
定然不會。
此時的倭國瀨戶內海t城本丸殿守閣內,袁彬正在和季鐸、岳謙、陳福寅、李秉等人議事,討論的正是如何步步蠶食石見銀山的山名氏族。
“大內氏和尼子氏的武士,不是山名。
氏的對手啊。”袁彬看著手中的塘報,對著其他四人說道。
大內氏和尼子氏對山名氏的進攻已經開始了,即便是已經在京都混戰中實力大減的山名氏,大內氏和尼子氏依舊不是山名氏的對手,被打的節節敗退,丟盔棄甲。
李秉倒是無所謂的說道:“再讓大內氏和尼子氏消耗一下山名氏的實力,然后派袁公方的武士前往便是,不過是換一身衣服罷了。”
袁彬一時間有些沉默,李秉到底是毒士,這種話如此平淡的就說出來了。
“那也行,不過是困獸之斗,就讓大內氏和尼子氏消耗一下。”袁彬放下了塘報,有些猶豫的說道:“聽聞李御史女兒出家為尼了,李御史,這強扭的瓜,不甜。”
“袁公方...”李秉訕笑了下說道:“不是我說,袁公方日后若是回京,陛下說讓做什么就做什么,陛下不說,千萬不要做,否則的話,怕是骨頭渣都不剩了。”
“嗯”袁彬有些不明所以的看著李秉。
“你知道奉天殿上站的那些文臣都是什么嗎”李秉頗為平靜的說道:“都是一群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物。”
“沒有兒女情長、沒有感情的政治怪物,他們手持天下利益,在朝堂上博弈,天下蒼生尚且不管不顧,還管得了私情”
李秉自嘲的笑了笑說道:“我也是站在朝堂上的金都御史,在大宴賜席上有座次的人,所以,我和他們是一樣的。”
“今天我為了建功立業可以輔佐袁公方在倭國橫行無忌,明日,我為了利益,也可以出賣袁公方,最是無情讀書人。”
“袁公方、季指揮和陳指揮,千萬不要和讀書人肝膽相照,推心置腹。”
李秉這完完全全是善意的提醒,他來倭國自然有想要女兒嫁入泰安宮的打算,但是做不到,也可以為自己博一塊奇功牌,而后作為資本更進一步。_o_m
寵女兒是真的,想要建功立業也是真的。
袁彬沉默了許久說道:“那于少保也是讀書人,你這個話,不全面,有失偏頗了。”
袁彬最為大明最危險的悍勇武將,罕見的為讀書人說了句話,天下讀書人也不都是李秉說的那般模樣,比如于少保就有情有義。
李秉立刻搖頭說道:“于少保的情況特殊,他雖然是百官之首,但他現在是世襲武勛的文安侯,不是文臣了。”
世襲是官選官的重點,于謙已經站到了終點,當然可以站在干岸上看戲。
季鐸眉頭緊鎖的說道:“唐興和李賓言就推心置腹了,也沒什么事兒啊,唐興還時常冒充李賓言,四處留下各種孽債,前段時間還在紅河出海口,以李賓言的名義扔了界碑,埋了寶藏。”
李秉愣了愣神說道:“李賓言沒去山東之前,哪里算是讀書人那會兒朝中內外,皆譏諷他不識時務,臟活累活都給他干,彈劾駙馬都尉趙輝那么大的事兒,李賓言說干就干了。”
“若非陛下一力護持,還派了天子緹騎去保護,李賓言人早就沒了,他現在在松江做巡撫,陛下專門給他配了永樂劍護身,否則那位置他能坐的穩”
“說好聽點叫敦厚、赤子之心,說難聽點,就是愚蠢、幼稚,偌大個朝堂里,就出了那么一個李賓言,這是個稀罕人物。”
同樣為要地巡撫,應天巡撫,曾經履任過南衙僭朝、還為一個患難中的娼妓劉玉娘,請了誥命的李賢,就完全不用永樂劍護持。
劉玉娘在袁彬、季鐸、岳謙作為使者來到南衙S朝宣讀圣諭之時,李賢讓劉玉娘代為傳信,若是李賢真的對劉玉娘有感情,那還能讓劉玉娘做這等危險的事兒
袁彬季鐸都無話可說,岳謙略微有些感慨的說道:“事實的確如此,所以陛下也樂意我們離京,不卷入是是非非之中,在倭國,我們可以為所欲為。”
岳謙在京時間更長,參與朝。
中事更多,他清楚知道李秉說的是對的,李秉作為冷漠的政治機器,并不會因為女兒的事兒,耽誤自己的前途。
只要他們在倭國不豎王旗造反,他們在倭國真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陛下不在乎,朝臣們也不在乎。
“陛下流放了一批你說的沒心沒肺的讀書人到倭國來。”袁彬略微有些擔心的說道,這么一大群讀書人,來了倭國,怕是不得安生。
袁彬思索再三,對著李秉十分認真的說道:“若是耽誤了陛下大計,影響倭銀入明,只有死路一條,我親自動手。”
袁彬給這些流放至此的稟生們劃下了一條線,那就是不能影響倭銀入明,這是陛下對倭國唯一在乎的事兒,也是袁彬要做的事兒,他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讓倭銀順利流入大明,不影響陛下大計。
這些流放至此的監生們,一旦破壞倭銀入明,袁彬就會親自動手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