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朱祁鈺并沒有上朝,真的輟朝了,頗為勤勉的朱祁鈺,這次的輟朝,弄的人心惶惶。
而朱祁鈺本人卻在大別墅的書房里寫了幾個字,看了許久許久,這是于謙奏疏里的一句話,而這句話也不是于謙本人說的,而是大明太宗文皇帝所言。
這是北衙京師大鐘寺里永樂年間所鑄大鐘上的十二惟愿,惟愿如來闡教宗、惟愿大發慈悲念、惟愿皇圖萬世隆、惟愿國泰民安樂、惟愿時豐五谷登、惟愿人人盡忠孝、惟愿華夷一文軌、惟愿治世長太平、惟愿人民登壽域、惟愿災難悉消除、惟愿盜賊自殄絕、惟愿和氣作禎祥。
這十二惟愿,就是朱棣一生的真實寫照,無論長陵上的垃圾有多么的厚重,歷來文人墨客對這位篡位得天下的皇帝多么的不待見,都無法改變朱棣他為了這十二個惟愿奔波一生的波瀾壯闊。
于謙強烈主戰的意志,就是在踐行這句,
「裱起來吧。」朱祁鈺看著面前的這幅字,讓興安裱起來,掛在御書房內。
朱祁鈺在大別墅里逍遙快活,可愁煞了大明文武群臣,廷臣們在文淵閣里大眼瞪小眼的時候,胡濙帶著劉吉來到了講武堂。
「陛下發了火兒,就得想辦法給陛下找個臺階下來,否則陛下在上面就不下來了。」胡濙站在講武堂內,對著劉吉叮囑著。
「陛下不下來,對于一些人而言,那不是正好嗎?「劉吉的語氣有些不善,從胡濙隱退之后,劉吉接觸到了更多的事務,逐漸發現,對于某些朝臣而言,陛下不上朝對他們才是最有益的,這樣便可以把一切過錯推到皇帝的頭上,以皇帝懈怠二字,遮掩他們本身的罪責。
比如正統年間,便可以把所有的罪責都歸到稽戾王的身上,而忽略了楊士奇等一眾文臣興文匽武甚至輕武,對大明軍備的破壞,忽略了王振僭越神器的罪責。
這便是騰挪的空間,歷史的罪責歸因到一人身上,而他們居于幕后,則繼續做自己的賢臣。
胡濙聽到劉吉如此說,略微欣慰的說道:「所以啊,我們禮部就要做那個臺階,讓陛下下來的臺階。」
「可是這個臺吉,應當如何做呢?」劉吉則滿是疑惑,怎么讓皇帝陛下下來,別說劉吉了,廷臣們一個個都是面面相覷,本來天塌地陷的事兒,但是又涉及到了君君臣臣的儒教大義,走到了這一步。
「這臺階如何做,就復雜了。」胡濙五味成雜的說道。
這臺階要是那么簡單,自古這君臣之間的沖突,就不會愈演愈烈,最終變成朝堂傾軋了,這其中的復雜,其實一兩句話能過說的清楚?
「胡老師父當如何?」劉吉再問,就眼下這個情況該如何處置呢?
「眼下最是簡單,眼下這局勢,陛下是肯下來的;君臣之間并無間隙;朝堂的局勢也不復雜,朝中也不是山頭林立,斗的你死我活。這便是最簡單不過,瞌睡了送個枕頭還不簡單?若是缺少其中一樣,便是千變萬化,若是這三樣都缺了,那就是陛下想下也下不來了。」胡濙對著劉吉語重心長的說了一番話。
皇帝肯不肯,是否想要因為一些小事兒,就是單純的找個由頭,直接開擺,是一個原因。
皇權和臣權,之間的矛盾是否已經激化,為了權力已經斗的你死我活,是第二個原因。
朝中派系山頭眾多,是否為了利益,廝殺的你死我活,戰況激烈,連皇帝都要逼讓一二,等到臣子們斗出個結果,再出來做裁判,則是第三個原因。
而圍繞著皇帝、臣子、皇權、臣權之間的勾心斗角,其復雜就像人心一樣的復雜,哪里是靠三言兩語便能夠說的清楚的呢?
不過,這一次,卻是最簡單
的一種,陛下勤勉,陛下圣意獨斷,朝中更因為于少保壓著,沒有什么山頭這類的東西,所以,最是簡單。
胡濙往前走了兩步,一甩袖子,作勢欲跪,大聲的喊道:「陛下,臣胡濙,前來請罪了。」
門口的小黃門那是一下子慌了神,這胡濙可是八十七歲高齡,早就享受了入朝不拜之禮,這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不行拜禮,那是儒家五常大倫。
這胡濙要是真的跪下了,小黃門這些人都要挨老祖宗的罵。
幾個小黃門趕忙上前,架住了要跪的胡濙,這便撕扯了起來。
胡濙要跪,小黃門不讓,這小黃門也不敢用的力氣大了,萬一弄出什么事兒來,小黃門可是吃不了兜著走,一時間便僵住了。
一個機靈的小黃門在胡濙開口說話的時候,就跑進了大別墅內,在書房找到了伺候陛下舞文弄墨的興安,急急忙忙的喊道:「陛下,大事不好了,那胡少師在門前鬧起來!」
朱祁鈺聽聞笑著說道:「宣,讓胡尚書進來便是。」
劉吉全程都有些茫然,就是進了陛下的書房,還是有點懵,他師父胡濙這招數,其實很簡單,那便是倚老賣老,無理取鬧!
這嘴上說的是請罪,可是這事兒這么辦,真的是在請罪嗎?
「胡尚書,看看朕這幅字如何?」朱祁鈺讓胡濙等人免禮,而是指著自己剛寫好的那幾個字,
胡濙老了,眼神有些渾濁,他定睛一看,便知道出自哪里,胡濙笑的格外真誠,他猜對了,陛下并非懈怠,而是最近朝中事情繁雜,尤其是這北伐一事,似乎沒有了一個具體的方向,不上不下,不進不退,打不得,退不得一樣架在了那里。
陛下這一日,不過是對過去做個總結,找到一個目標,便是找到了方向。
「好!這字好啊!」胡濙看完內容,直接一記阿諛奉承就說出了口,甭管字寫得到底好不好,皇帝丹青筆墨再好,有治國有方重要?
況且陛下這字確實不錯。
「胡老師父,這十二惟的永樂大鐘,為何而建?」朱祁鈺則是看著那副字出神的問道。
胡濙反復斟酌,才感慨良多的說道:「永樂十九年遷都之后,三大殿失了火,朝中起了非議,文皇帝心里憋屈,就想找榮國公道衍和尚聊聊,可是這道衍和尚先行一步,永樂十六年就走了,文皇帝心里話說不出,便這么悶著,而后便寫下了這十二惟愿,算是給了朝臣們一個回答。」
永樂十九年遷都之后,朱棣的日子反而過得不如之前自在了,這剛遷都就是三大殿大火,是與非、功與過鬧得愈演愈烈,而當時朝中圍繞著太子和漢王府的爭斗也是極為兇悍,絕非胡濙輕描淡寫的非議二字可以概括。
朱棣想找個人說道說道,可是這姚廣孝,也就是榮國公道衍和尚已經走了。
朱棣若是有功于社稷,那為何招致天火,這剛遷都就是一把大火?為了回答這個功過的問題,這才有了這十二惟愿的永樂大鐘,這是朱棣留給子孫的宏愿。
「沒什么用。」朱祁鈺搖頭說道,若是他,他就不回答,無愧于心,無愧于社稷,無愧于蕓蕓眾生,由他們胡說八道便是。
「明日例行廷議便是。」朱祁鈺對著胡濙說道,他不是累了要直接開擺,翰林院的翰林們蹬鼻子上臉說他是隋煬帝楊廣,他只是不認同,也沒生氣。
他只是在思考北伐到底為何,這個答案,在這一天休沐中,逐漸清楚了起來。
「陛下英明。」胡濙趕忙俯首說道。
「這道中旨送往中路軍,讓濡兒替朕看望下商學士。」朱祁鈺摸出了一份中旨,讓朱見深代皇帝看望為國負傷的商輅。
這道中旨是
鴿路送去的,太醫院的院判欣可敬已經出發,要親自前往中路軍,看看商輅的傷勢,防止這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就這么一命嗚呼在北伐的路上。
朱祁鈺的中旨來到了中路軍的大營,中路軍扎營在了應昌,應昌依山傍水,面前便是答臘海子,背靠曼陀羅山,而在湖的對面則是三石山。
這里是瓦剌的夏盤營,可是這夏天已經到了,這瓦刺因為大明軍的北伐只能活動,在冬盤營的范圍,這一下子,牲畜不興,人丁不旺了。
商輅身上蓋著毯子,躺在躺椅上,這傷勢還不能獨行,稍微走動一二便會牽扯到了胸口的傷,鉆心的疼。
「商學士接旨。」宦官拿著皇帝陛下的中旨宣讀之后,朱見深才能代陛下探望,這是禮。
商輅想起身,宦官趕忙說道:「陛下有旨:商學士不必拘禮,咱把商學士從清貴的位子哄了下來,出來辦差,勞累奔波卻遭此大難,商學士不要埋怨咱便是,快些好起來,好為大明繼續效力才是,著沂王深代為探望,以表君臣之誼,欽此。」
商輅是三元及第,對禮法的追求比胡濙還要苛刻一些,這到底是君君臣臣的儒教大義重要,還是圣命重要,商輅說了不算,他的身體不支持他遵循儒教大義,起不來就是起不來。
商輅只好躺在躺椅上,帶著幾分虛弱的口氣說道:「臣謝陛下圣恩,大明生養之恩,自當以死報社稷。陛下榮恩,輅為陛下效犬馬之勞,披肝瀝膽,在所不辭。」
朱見深這才走了進來,詢問了下隨行醫倌商輅的病情。
「陛下說了,讓商學士不要再隨軍征戰了。」朱見深首先傳達了圣意。
「殿下,臣這幾日困于病榻之上,不聞外事,請問殿下,糧草可有錯漏之處?」商輅歪著身子問道,這幾日身體上的疼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還是比較擔心中路軍的局勢,他中了一箭兩眼一抹黑躺在了病榻之上,可是這糧草到底是否出了問題,商輅心里就像是住了一只貓一樣,抓心撓肺。
朱見深笑著說道:「糧草無礙,來襲之人已經擊退,殺敵四人,俘虜七人,讓賊虜逃了三人,糧草被焚了一百三十二石,當時將士傷了五人,這五人就有商學士,受傷最重的便是商學士了。」
「若是真有事,大明軍也會先把傷員撤下,這醫倌們都還在,自然不會有事。」
商輅也是倒楣催的,他本就是個讀書人,又不像王復那般家學淵源,有武藝傍身,這躲閃不及,成了受傷最重的那個,戰場之上,歷來刀劍無眼,箭矢可不管你是不是三元及第,射箭的人也不知道他射的那箭能不能中,更不知道自己射的是誰。
「那便好,那便好,無礙便好。」商輅靠在躺椅上,神情輕松了許多,雖然在醫倌們的言談里,他也能感受到那種有條不紊,不像是潰兵的模樣,但是從朱見深的口中聽到了糧草無礙,這心里還是如同放下了一塊大石頭一樣的輕松。
皇帝交代下來的差事,他到底是沒辦砸,他這個讀書人到了軍營,也不是來刷履歷,耽誤大明兵事。
「那朝中是和是戰,鬧將明白了否?「商輅再問。
朱見深說起這事,也是滿臉笑意:「這御史們本來主和,誰承想那阿刺知院心里沒數,跟禮部說要殺了于少保才能談,這一下子翰林們、御史們立刻不樂意了,還彈劾了鴻臚寺卿馬歡辦事不力,嚷嚷著要打,嚇得明公們朝天闕,跑到了講武堂問陛下什么意思。」
「翰林們和御史們不樂意那是自然,可是這阿剌知院,是不是敗仗吃多了,吃糊涂了?」商輅側了側身子,滿臉的不敢置信,這一動牽扯到了傷口,疼的齜牙咧嘴,但是依舊滿臉的詫異。
商輅很快的擺了擺手說道:「不對,不對,這件事不對,阿刺知院這
話不是講給大明聽的,而是講給瓦刺諸部聽的,已經到了這一步,他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退路,只要稍微露出一些怯懦,那些草原的鄂拓克立刻就會把他的人頭獻到大帳之下,祈求大明寬恕,這才是他如此說的原因。」
「這最后一口氣,不能散了,散了就徹底的散了。」
「商學士大才!」朱見深聞言,恍然大悟,大明自有國情,那瓦剌諸部也不是一塊鋼板,商輅所言,大約才是阿剌知院如此狂妄的理由。「陛下怎么說?」商輅追問道。
朱見深頗為嚴肅的回答道:「陛下說:
「好,好,好!」商輅連說了三個好,他面露喜色一拍扶手說道:「一鼓作氣勢如虎,若是突然停止了攻勢,這華夷一文軌,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實現,好!」
這一拍,又牽扯到了傷口,疼的商輅直抽抽,但他還是滿臉喜色。
景泰年間的大明朝臣都是戰爭販子,連三元及第的文臣都如此主戰,人心可用,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