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衙時候,店塌房的生意,于少保還記得嗎?」朱祁鈺說起了當年親征平叛時候的一件舊事。
城里的百姓們房子塌了,便不能修了,因為城里的沒有磚石土木,只能拿著自己的房契,低價轉讓給當地的勢要豪右們,而要實現對磚石土木的控制,就要通過南衙五城兵馬司對城門的控制,勢要豪右,他們手中并沒有這個權力,這個時候,利益輸送便出現了。
勢要豪右們想做這店塌房的生意,就得給駙馬都尉們分潤,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勢要豪右再有事求到駙馬都尉們,駙馬都尉們便抹不開這個面子,那桐園、礦山、山林、甚至是糞道,都逐漸被勢要豪右所掌控。
失道天下,便是權力的丟失過程,這道、權力,便是如此這般,一點一點失去的。
「臣記得,也不止應天府一府。」于謙的語氣有些感慨萬千,當時皇帝在推行考成法,甚至都逼反了一群野心家,在那個時候,再折騰,陛下豈不是成了建文君了嗎?
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
江淵一時間有些沉默了,他有點想不通陛下到底是怎么想的。駙馬都尉是什么?是皇親國戚,是幫襯。
駙馬都尉掌控了這個權力,也相當于皇帝掌控了這個權力,到時候皇帝和朝臣們的意見向左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權力,進行博弈。
比如盧溝橋抽分局會對西山之煤抽分,這個抽分局在五城兵馬司的掌控之下,當朝臣們對著抽分局有異議,大喊著與民爭利,那皇帝爭不過朝臣,也可以繞開朝堂眾臣繼續抽分,你罵你的,我收我的稅。
這種事不只是抽分局,方方面面皆是如此,外戚通常和武勛合稱勛戚,都是皇帝和朝臣們博弈的工具。
這就是幫襯的意義,這也是大明在洪熙年后給外戚封伯、侯的原因。
陛下先是將外戚以恩蔭封爵的路給堵死了,非汗馬功勛不得封爵,三皇子他外公唐興,屢立奇功,可現在別說世侯了,連個伯爵都沒恩封,而后陛下又借著駙馬都尉趙輝的案子,把駙馬都尉從伯爵之上,侯爵之下的超品,降級為了五品,這品秩雖然降了,可是駙馬都尉的權力還是沒有變化。
若是日后陛下和朝臣們在某些事兒起了爭執,還怎么通過幫襯和朝臣們以及他們背后龐大的利益集團博弈呢?
再說的大一些,陛下這是在將部分世襲罔替的皇權,轉交給了朝廷。陛下或許不明白,可是擅長國家之制的于少保能不明白嗎?
再說陛下真的不明白嗎?
南下西洋的番都指揮可是三皇子他外公,唐興。
朱祁鈺繼續對于謙說道:「朕不是沒給他們機會,這都多少年了,還是這個模樣,朝陽門外,城郭草廟百姓們居住其間,仍有耕種農戶,有幾家共養牛馬若干,好嘛,就這都能賺到錢,下了告示,要把這牛馬都集中圈養,百姓不肯就是強拉硬拽,沖突不斷,這牛馬的草料錢,五城兵馬司要賺,連那馬糞,這五城兵馬司也要拿去堆肥賺錢。」
「哪怕他們去開礦挖煤料鐵料、去辦桐園、去倭國吹銀、去婆羅洲淘金、去暹羅搞辦櫚園,朕也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怎么說也是產業,就是爛泥扶不上墻。」
大明的政治格局,大抵來說,就是皇帝團結世襲宗親勛戚,來壓制朝堂流官,從而達到一種平衡,朱祁鈺并不是不給宗親勛戚機會,襄王可是嫡皇叔,大明一個四皇叔燕王直接得了天下,一個二皇叔漢王直接舉起了反旗,至德親王五皇叔襄王殿下,朱祁鈺禮遇有加,委以重任。
「要是不樂意在勛軍,也可以去海外折騰,折騰出一番作為來,朕也不是不認這門親戚。」朱祁鈺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
駙馬都尉去哪里?朱祁
鈺給了兩個選擇,可以去勛軍混吃等死,領那點俸祿,絕對餓不死,權,一毫沒有。
或者可以出海去,愛怎么折騰怎么折騰,愿意圈多大的地就圈多大的地,稱王稱霸,朱祁鈺也可以當沒看見。
朱祁鈺說完了處置意見后,這講武堂內,便沉默了下來。
江淵硬著頭皮說道:「陛下,這事兒,要不從長計議?此策一出,朝中議論,恐失親親之誼。」
江淵已經把話說的非婉了,維持現狀,或許是朝野內外都有的想法,因為一個放歸依親的軍卒當街殺人,這軍卒不僅沒有償命,還把駙馬都尉們的權力收了回去。
「親親之誼,朕有過嗎?」朱祁鈺一樂,看著江淵反問了一句。
自打當初被人從郕王府拉到奉天殿,坐在四方凳上監國,朱祁鈺就已經跟親親之誼這四個字絕緣了,皇帝被瓦刺人俘虜,作為郕王去監國,最后登基,擊退瓦刺人后太廟廢稽戾王太上皇帝號,炸了稽戾王的墳頭,最后太廟悍然弒君,朱祁鈺哪來的親親之誼。
襄王為何在大軍凱旋之時,立刻馬上,連口水都不喝的奔著大寧衛去了?朱瞻墡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皇帝這兒親親之誼,那是一點沒有,陛下對襄王府的種種恩賞,是看在朱瞻增為大明奔波的份上,和親親之誼沒有半厘錢的關系。
「這..」江淵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親親之誼這塊,陛下自然有,嫡皇叔、沂王府,不都是親親之誼的體現?
「江尚書的意思是,這件事兒,想要推行,會有阻力。「于謙為江淵分辨了兩句,江淵是個干實事兒的人,就是這張嘴就不討人喜歡,沒事就懟戶部尚書沈翼一句,江淵說不清楚的話,于謙要說清楚,這是百官之首的職責。
朱祁鈺非常認可于謙和江淵的話,他看著于謙頗為認真的說道:「那自然會有阻力,但凡是把手伸向老百姓的政令,都會得到廣泛擁戴;但凡是維持現狀的政令,大家都會真心認可;但凡是把手伸向了肉食者的政令,就會備受攻訐,阻力重重。」
「中原數千年,風風雨雨王朝更替,大事小事莫過如是。」
「陛下圣明。」于謙沉默了片刻,為皇帝陛下點了個贊,有些道理臣子明白,但是臣子不能說,這話只有陛下可以說。
江淵擦了擦額頭的冷汗,雖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聽陛下和于少保論政,可每次,江淵都膽戰心驚,這等話,能講的這么明明白白嗎?
于少保這頭不勸也就罷了,還順著陛下的話說陛下英明!
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的椅背上,對著于謙底氣十足的說道:「皇叔不在京師在大寧衛,這鄭王被坑沒了,這沂王、崇王還小,我倒是要看看,他們鬧起來,能去找誰?忠國公府,我們的京營大都督石亨石都督算一個,浚國公算一個,浚國公領宗人府事,也回來了,能請得動,就讓他們請!」
這最后一句,朱祁鈺以前是萬萬不會說的,朱祁鈺以前喜歡拿石亨說事,是知道石亨不敢、更不會跟著胡鬧,親疏有別,朱祁鈺能拿石亨說話,但是之前朱祁鈺絕對不會這么說陳懋。
他清楚的知道老爺子忠于大明,至于是否忠于他這個皇帝,那就尚未可知了,他自然不能點陳懋的名字,容易出事兒,君臣相隙。
這問清楚了,這便能說了。
于謙搖了搖頭,笑意盎然的說道:「浚國公年事已高,回京后除了到講武堂,概不見客,想請浚國公出面,還不如從臣這里想辦法來的簡單。」
大明頭號權臣、皇權和臣權斗爭的漩渦中心、大明晉國公于謙于少保,分量確實夠了,可是拿什么籌碼讓于少保為他們這群廢物點心說話?
廢物就是廢物,連利用價值都沒有。
駙馬都尉權柄丟失后,這兩京一十六省的五城兵馬司也有人管理,無論是銳卒、庶弁將,還是放歸軍卒,那都是陛下的忠實擁躉。
朱祁鈺笑容更甚,敲了敲桌子說道:「從于少保身上想辦法,他們能想出什么法子來?朕都奈何不了的晉國公,他們要是有這能耐,朕把位子讓給他們坐!」
朱祁鈺有時候對于謙也頗為頭疼,這個人執拗起來,朱祁鈺也拿他沒辦法,就這幫只知道極限朘剝百姓的家伙,能拿于謙有什么辦法?
卑鄙是卑鄙者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可是卑鄙者面對高尚者是不堪一擊的,是無可奈何的。
「陛下言重了。」于謙是心里有數,他之所以無敵,是因為陛下的庇佑,是陛下在給他遮風擋雨,沒有陛下的庇佑,這朝中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于謙一個臣子,又能扛得住幾波洶涌的攻勢?
皇帝怎么可能拿一個臣子沒辦法?于謙又不是權臣,他自己放棄了武力。
「呂宋國王賽義德·艾布伯克爾,請封呂宋總督,朕不愿,不知于少保的想法?「朱祁鈺說起了南洋事,眼神中露出的卻是兇狠,他語氣不善的說道:「一個大食人也敢請封這個職位,他又不是大明人。」
狹隘的大明皇帝,依舊狹隘。
「臣以為不能封。」于謙立刻表態,態度異常的堅決。
在松江府萬國薈的時候,于謙就見過賽義德的親弟弟安塞亞,這群大食人實際統治了呂宋,當時于謙就和皇帝談論過關于呂宋問題,永樂年間許柴佬被文皇帝冊封為了呂宋總督,大明不再南下西洋,沒有了大明支持的許氏總督,很快就失去了在呂宋的統治權。
于謙深吸了口氣,從袖子里抖出一份奏疏,呂宋遣使到大明請封,于謙也早有聽聞,陛下肯定會問他,那作為百官之首,自然要言之有物,他將奏疏遞給了興安對陛下說道:「正統九年,賊酋賽義德,大屠僑民。」
朱祁鈺并不知道這段往事,面色凝重的拿過了奏疏,耐心看完之后,朱祁鈺的眼神已經不是兇狠了,而是平靜,這是準備操刀子殺人的平靜。
朱祁鈺的確不喜歡僑民,可那也是大明的海外棄民!
「賽義德好大的狗膽!干了這等事,以為把人殺絕了,就不會有人知道了嗎?罪大惡極,罄竹難書!他!還!敢!請!封!」朱祁鈺幾乎是一字一句咬牙切齒的,說出了這段話。
正統八年,賽義德說要兵發他國,厚價購買鐵器鑄造兵器,僑民不知內情把這鐵器都賣給了大食人,賊酋賽義德令人錄僑民姓名,三百人一院,入即殲之。
紙包不住火,賊酋如此大屠,事情敗露,僑民群走菜園,聯袂相抗,賊酋賽義德發兵攻打,僑民無兵器可用,死傷無法計算,逃奔大侖山。
賊酋賽義德繼續發兵復攻,僑民殊死斗,因為不熟悉大倫山地形,賊酋賽義德屢戰屢敗,旋即后悔,遣使議和。
僑民首領根本不相信賽義德這種狗東西會反悔,撲殺了使者,大倫山到底是山地無糧食用,僑民再攻城遭到了埋伏,一戰先后死者二萬五千人。
賊酋賽義德更是下令,諸君所掠僑民貲,悉封識貯庫。
在奏疏中,于謙對賽義德已經不是呂宋國王,而是賊酋二字,這代表著于謙已經把賽義德定義為敵人。
被于謙定義成敵人,那就是大明的敵人。
打狗還特么看主人,這些海外僑民無論和大明有什么樣的齷齪,那都是關起門來的齷齪,賽義德劫掠僑民,大屠特屠,呂宋僑民從十數萬眾,一下子銳減到了四十家,這四十家還是賽義德的狗腿子,最后也沒落得個好下場,正統十三年,這四十家狗腿子系數被誅。
呂宋慘案,大明朝廷并不知曉,實
在是賽義德心狠手辣至極,殺人時將所有船舶付之一炬,要不是這慘案的幸存者千辛萬苦的逃回了大明,才奏聞朝廷,這件事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可是這奏聞石沉大海,堆積到了古今通集庫的書山之內。
于謙也是要跟皇帝奏對,才差人到古今通集庫里翻找呂宋文書,這才讓這奏聞,重見天日。
要確定這件事的真偽很簡單,十數萬眾死難,只要想知道,稍微調查一番,就清楚了,這些人是活生生的人,不會憑空消失,呂宋是不是還有這么多的僑民,問問海商就一清二楚了。
于謙通過鴿路詢問松江商總葉衷行,葉衷行一聽晉國公吩咐,行動極為迅速,尋找了諸多海商,詢問詳情,這樁陳年舊案才浮出水面,不僅僅是舊怨,還有新仇。
「陛下消消氣,氣大傷身。」興安給皇帝倒了杯茶,小心的放在案幾之上。
于謙低聲說道:「據葉衷行奏聞,這賽義德自大明開海后,還在做這些事,不過不敢明目張膽而已,證據太少,臣沒寫在奏疏里。」
葉衷行不敢誆騙于謙,于謙手里的證據太少,沒寫到奏疏里,可賽義德仍屠掠大明僑民之事,根據于謙多年的從政經驗,九成九是真的。
其實就是路徑依賴,僑民富碩,搶了就能發財,搶習慣了,自然要路徑依賴的搶下去。興安第一次這么討厭于謙這實話實說的性子,陛下這會兒火氣正大,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朱祁鈺沉默了許久,才開口說道:「血債血償,賽義德是吧,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欺我南洋僑民無軍備傍身是吧,朕就讓他看看,什么是軍備!」
「敢殺大明百姓,敢殺朕的子民!!」
于謙往前半傾的說道:「陛下啊,臣有一策。」
此時此刻于謙的神情,代表著于謙不是大明的晉國公,而是讀書人在為陛下分憂解難。
于謙可是會試第一,殿試第三甲九十三名的正經進士出身,怎么也不會辜負這讀書人的名頭,出主意的時候,于謙總是盡顯讀書人的風采,他出的主意,陰狠毒辣。
于謙為人正直,也是這剛正二字的光環太過耀眼,讓人們常常忘記于少保讀書人的身份,被他定性為了敵人之后,這些敵人會見識到什么叫做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