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第二百二十六章:等熱離子推進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 三寸寒秋   作者:三寸寒秋  書名: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更新時間:2021-11-11
 

手中的標尺放到圖紙上,韓元指了一下圖紙上發動機上那細長的管道和上面的孔洞。

“大家看這里。”

“這里就是‘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核心部件了。”

“在這里,有一套核心裝置,它能夠將電能積蓄并轉換成一個離子電場。”

“通過這個離子電場,能夠將吸入的氣體瞬間電離成離子。”

“而這些離子并不會馬上被排放出去,而是會被這個特殊的裝置收集起來,并不斷匯聚壓縮。”

“與此同時,這個裝置的尾部,這個像喇叭一樣的裝置,是一個結構特殊的熱磁電場。”

“當排出的空氣離子在經過這個特殊熱磁電場的時候,會被迅速升高溫度,提升離子的混亂性。”

“當電場中的離子體達到控制程序的判斷標準時,最后經過引導,就會沿著旋轉的電場,從這個喇叭尾巴排放出去,從而形成強勁的推力。”

頓了頓,韓元翻開了第二張圖紙,接著道:

“氣體電離和等熱離子推進,這兩種技術,是整套‘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核心技術。”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技術,這些我就不細講了。”

“比如你們看到的這個喇叭一樣的結構,其實只是最初的設計。”

“它應用了推力矢量技術。”

“就像矢量發動機一樣,這個喇叭狀的結構,其實是由一片片的擾流片構成的。”

“這些擾流片,可以通過控制程序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垂直起降以及幅度轉向等功能。”

“上述這些就是‘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基礎原理了。”

“它的推力其實來源于大量的空氣電離,最終變成離子介質排放,從而實現推動飛行器。”

“這套裝置不適合應用在航天器上的原因也在這里。”

“即便是航天器本身也能攜帶介質,但‘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在運作的時候消耗的介質極大。”

“除了擁有大氣層的星球能進行隨時補充外,在太空中,你攜帶再多的介質總有被消耗光的時候。”

“到時候航天器就會陷入有去無回的地步,這也是為什么我之前說這套裝置只適合在擁有大氣層的星球表面飛行的原因。”

“它甚至都無法突破玻爾茲曼常數的硬截斷高度,因為一個星球的大氣是會隨著高度而逐漸減少的。”

“當到達了一定的高度,‘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無法吸收到足夠的空氣介質時,就會產生推力急劇下降的現象。”

這也牛逼啊,電推進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垂直起降!!!!!這不就是直升飛機嗎?

這不就是離子推進嗎?

說是無工質,這還是需要工質啊,有沒有不需要工質的推進器呢?

想起星爵他爹了,直接就引力機,利用四維的標尺進行位移,以觀察者的視角降維活動。

話說主播你什么時候弄個曲率引擎或者超光速飛船出來啊。

az,原來EVE是真實科幻游戲。

這東西能不能裝到劍上?御劍飛行!!!

離子推進器不行,波動引擎才是未來ψψ

請問一下一套這樣的裝置,能產生多大的推力?

電能呢?電能怎么解決?主播?你用什么方式解決電能的供應。

彈幕議論紛紛,盡管韓元已經明說了這套‘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缺點,但依舊改變不了普通觀眾的看法。

畢竟在大眾眼中,哪怕是個從未接觸過這方面知識信息的人,也知道‘電推進’這三個字就代表了高科技,更何況還有后面說的垂直起降等功能。

但熟知一套全新的發動機能對世界局勢產生多大的影響的,還是密切關注著韓元直播間的各國官方能源。

如果這套裝置真的有用,能夠實現,恐怕全世界的航空業都將因此改變。

而且石油的價格會大跌,電力行業的股票可能會漲瘋。

那些依靠著腳下石油的暴發戶,以后的日子就不是那么好過了。

只是暫時還不知道這名主播到底該怎么解決電能供應的問題,他們安排人員發送的彈幕和信息,早就被淹沒在無窮信息中了。

根本就沒有得到過回應。

掃了眼彈幕,韓元笑了笑,回道:“關于電能方面怎么解決,我自然是有辦法的。”

“不過暫時保密,頂多一兩個月后你們就知道了。”

“至于單臺‘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推力能有多大,理論上來說,能達到一千五百牛左右。”

“但實際上肯定達不到這個數字,畢竟這和供電有關系。”

“以我準備的供電方式,肯定達不到的這個數字的推力的。”

“初步預估我造出來的單臺‘電推進無工質發動機’的推力應該在五百牛左右。”

“這次的飛行器,在設計中,我準備了六臺電推進發動機,其中三臺提供垂直起落的動力,另外三臺則負責推進飛行。”

“你們看最后的圖紙就知道了。”

說著,韓元將繪制的圖紙翻到了最后一頁。

這一頁,是飛行器整體的構造圖。

微微帶著點青幽色的竹制白紙上,一架三角形的飛行器躍入直播間所有人眼中。

準確的說,這邊飛行器并非是標準的三角形,而是三角形中的‘勒洛三角形’。

這種三角形,角邊線帶著幅度,在任何方向上都有相同的寬度,即能在距離等于其圓弧半徑a的兩條平行線間自由轉動,并且始終保持與兩直線都接觸。

之所以設計成這樣的形狀,一個是為了方便建造,另外一個,則是方便三臺推進器一邊一臺了。

這樣的話,能在穩定保持懸停的基礎上滿足靈活轉向控制。

畢竟他現在計算機基礎還能薄弱,雖然后面還會進行一次升級,但對比人類發展了幾十年的計算機來說,還是差距很大的。

而且時間方面也不允許他弄出來過于復雜的控制程序,所以這種形狀對他來說是最適合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