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第五百一十四章強悍的電磁裝甲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 三寸寒秋   作者:三寸寒秋  書名: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變  更新時間:2022-08-21
 
隨著韓元暫停測試而來到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的面前,在看到裝甲護盾的強悍防護能力后,直播間里面瞬間就熱鬧了起來。

這防護能力?是不是太變態了?

狙擊槍都打不動的裝甲。好家伙。

這種合金材料,要是用來制造汽車或者防盜門,真可以給布隆扛著了。

牛逼的應該不是這層合金裝甲,牛逼的應該是裝甲外面的那層主播設計制造出來的什么磁場。

強磁偏轉場!

對,就是這個,牛逼的應該是這個。

這就是所謂的‘能量護盾’了吧。

不是,能量護盾比這個更牛逼,強磁偏轉場這種東西,我們其實早就有了,只不過防護效果沒主播這個牛而已,我記得米國總統的座駕好像就有應用這個。

強磁偏轉場的防護效果對于金屬一類的子彈和動能武器不錯,但是激光武器或者粒子武器之類防護效果就一般了。

樓上的你搞錯了,漂亮國總統作家那個只是和我們高考一樣的電磁信號屏蔽裝置而已,沒法像主播這個這樣抵擋子彈。

這東西要是應用到汽車上或者火車上,就再也不怕恐怖襲擊了吧?

直播間里面的觀眾討論著,交流著,試圖通過自己的幻想來將這種電磁裝甲集成護盾應用到生活中的每一處地方上。

而各國的武器專家更是呆愣愣的看著眼前的直播畫面。

電磁狙擊槍的威力有多大,沒人比他們更加清楚。

這種由眼前屏幕里這個主播發明制造的武器,威力之強,遠超他們自己制造出來的槍械。

哪怕是著名的巴雷特、M416之類的狙擊槍,和電磁狙擊槍對比起來也沒有什么優點。

射速快,噪音小,威力強,適用于各種場景

各種各樣的優點可以說讓電磁狙擊槍幾乎快完全取代了普通的狙擊槍。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耗能較大了,一名狙擊手無法像以前那樣,隨身攜帶大量的狙擊槍子彈。

畢竟電磁狙擊槍不僅需要金屬子彈,還需要攜帶大量功能用的鋰硫電池。

但這種缺點對于需要使用狙擊槍的單位來說,完全不是什么事情。

每一名狙擊手最少都會配備一名的輔手來幫助自己完成各種任務,大不了再增加一名輔手專門搬運電池和子彈就行了。

而電磁狙擊槍的低噪音,低槍聲,對于狙擊手來說,簡直是神器。

更關鍵的是它的威力,目前來說,全世界的裝甲車,就沒有它打不穿的。

名副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反器材武器。

哪怕是防護能力最強的梅卡瓦MK4主站坦克,在電磁狙擊槍面前也不過是一發就能穿透的貨色。

正是因為這種武器的運用,幾乎導致各國的坦克徹底成為了垃圾。

這種被稱為‘陸戰之王’的裝備,短短幾年的時間,都快退出戰爭的舞臺了。

能一槍打穿梅卡瓦MK4主站坦克的電磁狙擊槍,現在在面對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的時候,卻只傷到了皮毛,不,甚至可以說皮毛都沒有傷到。

這如何能不讓各國的武器專家驚掉下巴。

如果能將這種電磁裝甲集成護盾應用到坦克、航母、戰斗機等裝備上,且不是能天下無敵?

懷揣著夢想,各國迅速征調大量的人手開始研究這種電磁裝甲集成護盾。

不過相對比以前那種全程直播細節的各種科技來說,自從X1型工業機器人大規模應用到這直播間里面后,很多科技設備的細節,他們都看不到了。

包括這種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的整體制造過程,他們都沒有看到。

這種情況下,想要將電磁裝甲集成護盾復刻出來,難度可不小,盡管他們看到了原始的設計過程。

但無論如何,這種防護力強悍至極的東西,重要性所有人都知道。

模擬空間內,別說直播間里面的觀眾和各國的專家了,在看到電磁裝甲集成護盾上面那些微微凹陷下去的小點時,韓元都驚呆了。

由那種電磁信號屏蔽儀結合系統的知識信息改良出來的強電磁偏轉場的性能,簡直超出了他的想象。

盡管并沒有達到科幻電影、科幻小說中的那種絕對防御的狀態,但薄薄一層不到二十厘米的強磁偏轉場,能將速度達到三千五百米每秒的狙擊槍子彈的動能削弱到只能在裝甲護盾上留下一個輕微凹槽的地步。

這效果著實有點恐怖,有點超乎韓元的預計。

要知道,這種強磁偏轉場的厚薄,是可以進行調整的。

眼前電磁裝甲集成護盾上的這種,在發生器的約束下,厚度只有二十厘米不到。

二十厘米厚度的偏轉場,能將電磁狙擊槍的子彈的動能偏轉削弱到只在裝甲護盾上留下一個不到一厘米的凹槽。

如果說,將這種強磁偏轉場的厚度提升到半米或者極限一米,那防護效果會怎么樣?

導彈能炸穿嗎?

韓元不知道,但他可以實驗。

導彈而已,他手里又不是沒有,別說普通的高爆炸藥導彈了,就是核導彈,以零號基地的加工能力,也能很快的加工出來。

等搞完了試驗,就給面前這電磁裝甲集成護盾來上一發試試強度。

二十厘米厚的強磁偏轉場大概率是擋不住導彈的,但是三十厘米,五十厘米呢?

檢查了一下試驗場地上的電磁裝甲集成護盾后,韓元再度回到了裝備臺前,繼續用各種武器對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狂轟濫炸。

包括但不限于普通的熱武器、電磁武器、手雷、高爆彈、能量武器、激光武器等等。

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的防護能力比韓元預計中的還要強不少的,但也抵不住他這樣各種亂搞,很快便傳來了各種警報聲。

終于,在中心無人機攜帶著高轉速的機槍對著護盾來了一次高速掃射后,試驗場地里面組裝起來的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終于扛不住倒了下去。

韓元也完滿的結束了這次測試,收集到了大量的數據。

安排X1型工業機器人去清理試驗場后,韓元迅速回到了工作間,打開了顯示屏,調出剛剛的試驗數據,仔細觀看起來。

良久,韓元坐直了有些彎曲的身體,長舒了一口氣。

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的防護性能比他之前設計和電腦模擬測試的還要優秀,但也并不是沒有缺點的。

首先且最顯然易見的缺點就是這種電磁裝甲集成護盾是拼接起來的。

而它的拼接處,是整體防護性能最薄弱的地方。

其次是強磁偏轉場的缺陷。

這種強磁偏轉場能覆蓋在合金裝甲護盾的外面,提供相當優秀的偏轉性能,特別是對金屬子彈的。

但與此同時,避不可免的是,它的場域發生器,也得固定在合金裝甲護盾外面。

盡管他給場域發生器做了一定的保護,但在面對攻擊的時候,它往往是最先損壞的。

而場域發生器如果損壞,則會直接讓附近一大片區域的強磁偏轉場停機。

這是個相當大的缺陷,但目前來說,韓元也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去解決。

他之前想著將電磁護盾和裝甲護盾結合起來就是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畢竟電磁護盾能和合金裝甲護盾融合為一體的話,他就能將場域發生器設置在主裝甲內部了。

這樣一來,就不用擔心出現場域發生器被擊毀,而造成裝甲的防護能力大幅度降低的問題。

但很可惜的是,他沒有做到。所以目前依舊只能將場域發生器設置在合金裝甲護盾的外面。

除了這兩個大缺陷外,其他的一些缺陷也有不少。

比如能耗過大,無論是部署在合金裝甲外面的強磁偏轉場護盾,還是部署在夾層中的電磁護盾,對于電能的消耗,都極大。

如果按照各國武器專家的想法,想將這種東西部署到飛機坦克等裝甲上面的話,恐怕得在這些裝備上部署一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提供能源。

否則其他的方式,根本就供應不起強磁偏轉場和電磁護盾對電能的需求。

簡單的來說,如果按照一百平米的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的面積來算,按照今天的測試防護,一小時消耗的電量,夠一個普通人家使用一年有余了。

而一艘宇宙飛船或者宇宙戰有多大面積,防護起來需要多少能量,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要提供如此龐大的能量,以他目前的科技來說,也只有可控核聚變這一種了。

其他的什么裂變,太陽能,化學能之類的,那是想都不用想。

韓元挺慶幸自己將可控核聚變弄出來了,否則進入宇宙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是他目前可以進行的。

不過目前來看,進入外太空,深入宇宙對他來說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武器、防護、能源等這些關鍵問題他都解決了,剩下的一些事情中,大抵也就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比如氧循環、食物、飲水等之類的問題比較重要一點了。

將電磁裝甲集成護盾在試驗收集的數據中缺陷記錄下來后,韓元思索了一下,然后給這些缺陷從易到難派了個序,然后開始一個個的解決。

他需要抓緊時間,將電磁裝甲集成護盾完善。

盡管這東西在規劃中是給下次任務使用的,太陽系內的外太空探索任務有沒有這玩意影響不大。

但能多一點防護,韓元是不會介意的,畢竟自己的命最重要。

反正現在宇宙飛船的各項零件都還在生產中,組裝也還沒開始,他有足夠的時間來重新規劃外部的艦體和新增一部分的能量傳輸控制系統。

這對于擁有兩個人工智能以及完善工業基地的他來說并不是什么難事。

而且能將電磁裝甲集成護盾應用到宇宙飛船上去的話,說不定他還有機會去更遙遠的地方看一看。

畢竟誰又不向往宇宙星辰呢?

接下來的時間,韓元在不斷的完善電磁裝甲集成護盾。

這一研究,就是兩個多月的時間。

不說直播間里面的觀眾了,就是韓元自己,都沒想到完善電磁裝甲集成護盾會消耗掉他這么久的時間。

盡管對于絕大部分的人來說,研發一種東西,想電磁裝甲集成護盾這種高科技,別說兩個月了,就是兩年,四年,八年,甚至十年都是短暫的,值得的。

只要能弄出來,花費長一點的時間又能算什么。

但對于韓元來說,在擁有了這個系統后,這大抵是他完善修改某種技術花費的時間最長的了。

當然,這得排除掉學習時間。

畢竟學可控核聚變的時候,他可是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的。

不過這兩個月的時間并不是白白浪費的。

兩個多月的時間,他將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的絕大部分缺陷都修改整理完了。

除了最關鍵的,需要將場域發生器設置在合金裝甲外這一點。

當然,哪怕是這一點,韓元也想到了一些辦法,增加了一些場域發生器的防護。

不至于讓它在遭受攻擊時快速損壞。

但相對于電磁裝甲集成護盾整體的防護能力來說,部署有場域發生器的位置,防護能力還是整體偏弱一些。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或許以后有靈感了,他能將這一塊區域進行調整一下,不過目前只能這樣了。

完成電磁裝甲集成護盾的修改后,韓元將修改后的設計圖和詳細參數上傳到了中央計算機中,交給小七去生產制造。

而他自己,則放松下來四處熘達一下。

畢竟忙碌了快三個月,也該放松一下了,人不是鐵打的,就算是鐵打的機器人,也還得上一下機油做一下保養不是嗎?

整座基地中,則充滿著各種忙碌的身影與聲音。

那是大型強粒子對撞機、宇宙飛船的船塢在修建的動靜。

如今韓元已經不缺勞動力了,大部分的材料也可以通過開礦、提煉得到補給而不至于要他花費積分去兌換。

整座基地中繁榮一片,到處都可以見到X1型工業機器人,宛如科幻電影中的場景一樣。

正是因為這些機器人,他才有足夠的時間去設計電磁裝甲集成護盾這些東西。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