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352、從不起眼的地方,悄悄驚艷所有人

類別: 都市 | 青春校園   作者:中秋月明  書名: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更新時間:2022-01-20
 
買房選位置是個學問。

首選當然是最繁華的商業區。

但荊小強和陳薇羽昨晚順著鵬圳市區轉了轉。

傳說中最熱鬧繁華的商業街,居然還是那種很破舊的村屋老房!

明擺著很快會拆掉重建。

如果專做這個生意,莫妮卡說可以買了等拆遷。

可荊小強剛在蒲東經歷過拆遷。

這年頭哪有拆遷暴富的,根本就不會給多少錢,他那一賠二已經是很良心了。

不沾這種……

然后主干道周圍新房也多,但兩人都看不到個重點。

HK姑娘不關注鄉下,荊小強三十年來也沒注視過鵬圳。

對這里一無所知。

所以最后荊小強是基于學區房這個概念下手的。

既然啥都不知道,鵬圳大學未來總會是一方豪強吧,當初在手機上刷國內小視頻,學區房都聽得耳朵起繭了。

荊小強就這么決定。

而且他還有另外一重思路。

也就是說他付九十萬現金,明年就能收獲一棟樓,月供不過幾萬塊,灑灑水啦。

可陳薇羽非得要騙色再騙財,她出一半首付,然后月供兩人也一起還,她來督促荊小強每月交錢給她,一起還上。

回到HK再到律師樓公證這份不動產,是她跟荊小強共同擁有的公司購置。

其實也就三十萬左右港幣,她這兩年存著想首付買房的錢剛剛好。

荊小強只能說這姐介證明了胸大無腦是謬論。

該她未來發財。

特別是跟上荊小強的節奏以后,百依百順。

用荊小強的名字簽合同,但注明是新成立的“荊棘羽花文化勞務公司”固定資產購置。

當然公司還沒申請。

接下來半天,荊小強幾乎是手把手的教這家地產商怎么做廣告。

先找一家鵬圳的影樓過來給他倆拍照,有攝影師、燈光架、背景布之類的就行。

然后再給鵬圳能聯系上的媒體,從報紙到電視臺打電話爆料,說荊小強跟陳薇羽在鵬圳大學附近一處樓盤拍廣告。

唰的一下,原本只是個在建工地的售樓處外就人山人海了。

影樓只是找過來裝樣子的,給媒體有個采訪聚集的理由。

其實從高校巡演引起媒體關注,荊小強就知道,報刊媒體行業可以說是改開以后最早跟隨的人群。

他們信息靈通膽子又大,絕對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全國媒體都有大量人手辭職下海到鵬圳撈機會,不少人還掛著原來的媒體身份。

所以說這個年代的鵬圳,絕對是全國媒體記者密度最大的地方。

他們有自己的交(zhu)集(zai)圈(yi)子(qi),瞬間都能傳遍,臨時買個傻瓜相機都能跟過來。

因為拍幾張照片寄回自己原來單位都能拿稿費。

荊小強給這家地產商說的是你都不用找什么媒體做投放,光是這些免費宣傳就不止三十萬了。

樂得地產老板笑開花,連HK的合伙老板都趕過來,對陳薇羽點頭哈腰。

也就是個HK的小老板,哪有機會接近港姐的。

可荊小強的騷操作頻出。

等記者聚攏圍多了開始問他們為什么要給這么個不起眼的地產做廣告。

他才一本正經的說:“現在鵬圳最多的是兩種人,打工仔,下海的能人,但是在我看來最缺的是文化生活,無論是擠在廠區宿舍里,還是住在招待所酒店里,大家眼里只有做工賺錢,為改革開放做貢獻,唯獨缺乏的就是文化生活,大家是人不是機器,需要有各種文化生活方式來調劑改善生活質量,所以我選擇鵬圳現在最有文化的地方,跟這家公司合作,推出這個未來的鵬圳文化之家……”

地產老板雙臉懵逼,HK那個還得聽同伴翻譯,內心全都是你港咩啊,我們有說過這個嗎。

但他們都是龍套,鏡頭根本不會看他們。

現場媒體記者都有點騷動,在這個所有聲音都喊著要改革開放,要拼命搶速度的大環境下。

第一次聽見有人說人文關懷。

其實鵬圳也是最早的公益援助志愿者出現地。

畢竟這里集中了太多太多打工仔和文化人,一切秩序都在混亂中重建。

巨大的壓力,巨大的沖擊,都讓這里的人格特別容易脆落。

荊小強自己都做過工會專員,昨天那么走走看看心里明白,這里面蘊含著很大的心理危機。

哪怕很多人還意識不到,甚至要一代人兩代人慢慢才顯現出來。

他立刻就想著要做點什么。

就著旁邊的效果圖比劃:“鵬圳大學就在對面,這里是距離文化最近的地方,所以我們把這棟樓用來推動鵬圳文化文藝文娛工作,初步設想是我們會在這里設立文化公司,免費培訓音樂、舞蹈、樂器、美術、化妝等方面的老師,他們可以憑借這些去創業,去推動整個鵬圳地區文化產業走進每個工廠、街區……”

現場只聽一片密集的快門咔咔聲,更多的是有點愣住,你這是理想主義昏了頭嗎?

在鵬圳這樣高速發展,一切向錢看的地方,來搞什么免費文化文藝?

但記者、文化人都應該明白這事兒又的確是需要的。

立刻就七嘴八舌的開始詢問:“能說得再具體一點嗎?”

“能請問具體要面向什么樣的人進行免費培訓……”

“這是什么樣的創業?”

“您有什么公司,有什么人手來進行這項工作嗎?”

陳薇羽聽國語沒太大問題,滿臉仰慕美眸閃動看著身邊男人,搶了很多鏡頭。

好像她早就清楚荊小強的決定跟安排。

其實荊小強自己都是在逐漸填充:“暑假正在開始了,我會組建一支高校音樂隊伍,來鵬圳進行文藝巡演,到各家企業、工業園區慰問打工人群,明年爭取正式展開這座文化之家的運營,全國高校音樂團隊都會是這個文化之家的后盾,關愛社會,關愛弱勢群體,將是這個文化之家的重要宗旨……”

到荊小強葬身火海的時代,這種人文關懷在歐美國家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ZZ正確地步,把原本好好的事情愣是弄成了道德綁架。

只要不摻雜其他因素,本質上的這一套是極好的,前工會專員也是極為熟悉的:“譬如我們拿一層樓專門做舞蹈培訓,培養各個廠區、工業園區、市場的舞蹈愛好者,舞蹈老師,他們又會回到各自的社區去帶動工友、群眾、居民展開舞蹈娛樂……”

所有媒體記者都從剛開始的莫名其妙,現在發現好像也沒那么困難?!

沒經歷過這個時代,可能無法理解這種文化沙漠的貧瘠。

到火車站去看看就明白了。

巨大的廣場上隨時能有幾萬幾十萬人汗流浹背,焦急疲憊的擠成前胸貼后背。

謀生,找碗飯吃,打工賺錢就是這個時代最基本要求。

根本談不上生活質量。

你不能說在創造偉大的時代,這些人就理所當然的應該苦得連笑一下的資格都沒有吧。

荊小強描繪的,恰恰是在這樣苦難的人生中,帶來一絲光芒。

也許很微弱,但也許就能讓眼底的苦悶稀釋開來。

把音樂,舞蹈,樂器,美術這些最基本的文藝因子,輸送到那些最需要的地方。

所有人都聽明白了他的意圖,但幾乎所有人都半信半疑。

你的確是很有名,可你能做到嗎?

荊小強只笑著說,請大家盡快把這些采訪報道刊發出去,接著就能看到效果了。

陳薇羽是相信的,可她也完全想象不到自己這個男人有什么樣的能量。

這個年代的傳媒時效性肯定沒那么快。

但當晚肯定就有好些記者,通過長途電話口述、傳真等方式把稿件傳到各自媒體上。

第二天一早就有見報的,鵬圳本地報紙也刊發了這個消息,果然帶動不少人過來看熱鬧順便看樓盤,的確產生了銷售。

但更明顯的是,從第二天就有大學生開始陸續抵達了!

最近的就是從馬路對面的鵬圳大學,然后百公里外的粵州各家高校到晚上已經來了近百人!

接著從鄰近省份,火車、長途汽車帶著無數大學生義無反顧的就來了。

荊小強僅僅是給平京的滾社辦公室打了個電話,給滬海、蘇京、EZ、蓉都的各家分社社長傳達了下這個事情。

他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補貼,就是要各處的高校搖滾樂隊,帶著樂器過來投入到這場社會巡演中。

一支穿云箭,千軍萬馬來發電!

用愛發電。

搖滾不是最喜歡把和平與愛掛在嘴邊嗎?

這時候就是用搖滾發電的時候了。

誰都沒想到,全國高校搖滾音樂社的第一次全面活動,竟然是在這樣的局面下誕生的。

包括這些帶著滿腔赤子熱忱過來的年輕人們,都不知道他們在創造什么樣的豐碑。

四十八小時之內,集中了超過兩百人的大學生隊伍,鵬圳大學剛組建起來的搖滾分社只有十來個人,也立刻跑前跑后的聯絡到校方騰出教室宿舍給音樂志愿者隊伍。

一周時間,從全國各地,來了近千人!

如果不是各分社連忙叫停,這個人數會迅速滾雪球一般擴大到數千人!

因為可以過來看荊小強,可以跟著他去體驗歌聲傳遞到人心。

這就夠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