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枚妖丹,來自于當日追蹤魏浮沉、麻衣和逐風之時,于地下坑道中射殺的那只妖獸,直到現在,吳升也不知道那妖獸是什么、長成什么模樣。
無論那妖獸是什么,體內能夠凝結出妖丹來,表明靈識已開,可稱靈獸。靈獸是極為罕見的,仗著獨特的天賦,成年體靈獸甚至可以正面和煉虛高修搏殺,實力相當強悍。
獲得這枚妖丹后,吳升早就有意將其煉為內丹,今日破境分神,可謂正得其時。
妖丹泛著紫色的光華,落入氣海世界后,半埋于某處山谷之中,在吳升煉制的時候,妖丹表面的紫色光華隱隱旋轉,美麗而奇特。
吳升耐下性子慢慢煉制,這一煉就是七天,基本上算得是他煉制內丹以來最久的一次。當這枚妖丹煉成內丹的那一刻,丹殼忽然破開,一條紫黑色的怪蛇爬了出來,向著天空吐了吐信子。
這條怪蛇長達數丈,蛇尾形成分叉,尾叉如鉤,望之而怖,吳升隨便取了個名字,鉤蛇。
鉤蛇很快在山巖下打了個洞,鉆了進去。
吳升想了想,將其具現出來,繼而又嘆了口氣。沒有與分神相合,終究只是條一動不動的死蛇。
很顯然,這是一條幼蛇,吳升當日可是和麻衣等人在其腹中斗過的,待其成年,不知是何等壯觀的模樣。
將其送回氣海世界,鉤蛇又出現在它自己挖掘的洞里,蛇頭探出來,向著外面呼吸不停。當它呼吸時,周圍的靈力聚攏而來,形成氤氳一團,隨著它蛇嘴的一開一合而一出一進。
它能自發吞食天地靈氣!
吳升大喜,原本還琢磨它怎么進食,現在看來是不用擔心了。
這是氣海世界出現的第二種生靈,吳升大為振奮,目光久久投注在它身上,舍不得片刻離開。
但終須離開。一別芒碭山已經年許,也不知征伐九真之戰是勝是敗,該回去看看了。按理,自己追擊麻衣之前,已經掃平了九真兩位大巫,金無幻如果還是不勝,就該挨板子了。
認準方向,一路南下,吳升一邊前行,一邊搜集物種,將其煉化為內丹。樹種草種之類比較容易,見到自己沒有的,立刻煉之,也不在乎是否是靈材,總之能豐富氣海世界的物種就好。
比之未破境之前,煉制內丹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非靈材的物種,不到一個時辰就可煉制出來,如果是靈材,撐死也用不著半天。
這種修煉方式趣味十足,吳升連休息都不用,見到一種自己沒有的植物,就將其煉入氣海世界,完全沒有絲毫倦意,煉制出三、四十種后,真元才會枯竭,這才打坐修行,恢復法力。
他的重點依舊還是在動物身上。
起初煉制時,依舊無法煉成,這讓他大為苦惱,直到遇見一個蜂巢。
他將蜂巢打下來,一把火將那些圍著自己嗡嗡亂飛的蜜蜂燒了,剩下的蜂巢連帶許多幼蟲全部吞下去。這回蜂巢煉成了,掛在一棵大樹下。
但那些吞下去的幼蜂卻都沒出現在蜂巢中,出現的只是密密麻麻的蜂卵。當蜂卵孵出幼蟲的時候,氣海世界第三種生靈出現了。
吳升明白了,卵可以煉化進氣海世界,由此形成土生土長的生靈,而完全體的生靈卻無法煉化進去,這屬于更高層次的問題,或許便是仙神的范疇。
于是吳升開始尋找各種卵,比如去鳥雀的巢穴掏蛋,去蛇窩里偷蛋,尋找烏龜、青蛙的棲息地,將一處處池塘中的魚卵整體煉制出來……
當然,更多的是蟲卵,蜻蜓、蝴蝶、蜘蛛、蚱蜢之類……
吳升煉制了三百余種新植物、兩百余種動物,氣海世界的生靈種類集中爆發出來,充滿了勃勃生機。
這樣的修行生涯是極為充實的,卻也是短暫,短暫也是因為充實,所以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三個月。
在豐富氣海世界物種上,會不由自主產生強迫癥,物種突破三百時,想要四百,達到四百后,又想要五百、六百……
這一日,當他煉制完一種新的紫竹之后,物種總數達到八百一十種,一陣劇痛忽然襲來,神識再次撕裂,身影分合之間,一道神識分離。
第四分神產生!
莫非與九九之數相關?推測尚需驗證,眼下就要決定,這道分神怎么使用。
吳升的設想,是用來與翠鐲相合,這件寶貝殺傷力不強,出手卻快,很適合近戰,煉制成本命法器后想必能提升其威力。
但看著妖丹孵化出來的那條大蛇,又讓他改變了想法,反正翠鐲就算不煉成內丹也照樣可以使用,而鉤蛇與分神相合的效果,實在令他萬分期待。
第四分神終于還是用在了鉤蛇上,神念一動,鉤蛇具化出現,五丈多長、碗口粗細的蛇身和臉盆大的蛇頭,看起來相當可怕。
鉤蛇圍著吳升盤卷著,足足卷了七、八圈,伸過頭來,親昵的拱著吳升的脖子,一尺多長的信子時不時舔一下吳升的臉,就像一條剛出生的小狗看見了媽媽。
吳升摸了摸它的頭,神念一動,鉤蛇立刻向地下鉆去,很快就鉆出一條地洞,效率比飛鴻劍高了幾倍。
這是把打洞的好手啊!
吳升欣喜莫名,又將它招出地面,騎在蛇頸上,鉤蛇開始游走,穿梭于山林之中,最快時好似奔馬。
這道分神的使用實在太合心意了,吳升騎乘大蛇前進,當真是威風凜凜、百獸辟易。
如此行了數日,前方將要出山,吳升乘蛇來到一座山崖前,下方已見一片平原。
在氣海世界的顯示中,這里就是大竹,揚州右徒范子垣的封地,兩年前吳升率軍將此地洗劫一空,發了筆不小的橫財。
看著這片富饒的土地,吳升忽然想起楚國使者范衷和庸國達成的口頭協議,如果協議能夠達成,虎夷山周圍百里之地,包括這里,應該落入大庸之手了吧?
但恐怕是沒那么容易的,吳升始終認為,楚國是在行緩兵之計。
正要下山一看究竟時,吳升又勒蛇停下了。
大隊楚軍自北方山口涌出來,正在向南行軍,旌旗招展、長矛如林,戰車一眼望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