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圣人是一種什么體驗?  第四百九十五章 繁榮(3)

類別: 都市 | 異術超能   作者:要離刺荊軻  書名:成為圣人是一種什么體驗?  更新時間:2022-05-15
 
當廣成子走出酒肆之時,他抬起頭,仰望這華國的蒼穹。

只見藍天白云,萬里晴空,一切都似乎安寧祥和,不見絲毫孽障因果蘊積而成的不詳之色。

他更加確定,有什么極為關鍵的東西,就在他眼前可見的線索,被他遺忘了。

沒走幾步,廣成子便聽到了有人在高聲喊著:“總管令來了!”

無數人紛紛向前,廣成子心念一動,也跟了過去,到了這街道盡頭的墻壁前。

有穿著官服的少年,持著一方香銅鑄造的印信,站在那里。

墻壁上,有著一張寫滿了文字的紙。

少年走到墻壁前,嘴里念念有詞,手中印信,放出微微毫光,映照到墻壁上,墻壁紙上的文字便一個接一個的消失。

做完此事,這少年就燃起信香,同時舉起手中官印,在那紙上一蓋。

那墻壁上的紙,陡然的發出微光,一個又一個文字,從紙上出現。

就好似有人執筆而寫一般。

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況,但廣成子依然為之震撼、動容。

數為帝師的他知道,道統之中,及時的上傳下遞非常重要。

哪怕是昔年的夏后氏人皇,法力無邊。

卻也無法讓其法旨,及時出現在人皇治下的每一寸土地。

甚至,連夏都附近三千里之民,也未必可以實時的知道人皇最新的法旨內容。

通常,要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后,人皇的法旨內容,才能傳到遠方。

而且,能知道內容的,起碼也要金丹以上的修為。

凡人,連字都不識,就算知道了,也無法理解人皇法旨的內蘊。

故而,人皇雖鑄九鼎,以鎮九州。

實則,人皇對九州的掌控,止步于城邑之中。

人皇法旨的約束范圍,只在元嬰修士以上。

往下的執行,便要依靠那些忠心于道統的臣子。

但在這里,這個新生的道統,卻非如此。

廣成子已經知道,華國的識字率,高的驚人!

超過五成以上的人口(不分種族、修為、男女、雄雌)都具備看懂官府公文,理解官府條例的能力。

十八歲以下的新生代中,這個比例,超過八成!

幾乎所有華國人,都掌握了百以內的加減乘除,會使用度量衡器。

幾乎每一個華國村莊、集市、城邑、渡口、碼頭,都配備了官方打制,與圣樹直接交感的標準度器、量器、衡器。

在華國,每一個村子,都有自己的蒙校。

蒙校除了教五歲以下稚童的啟蒙外,每三天還會選一個晚上,召集全體村民,一起識字、算數、教授農具的使用。

每個月的月初和月末,蒙校之中,會組織一次全體村民會議。

一起討論、修訂村規,商議農事,分配任務。

而蒙校的老師,都是年輕人。

很年輕很年輕!

年紀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來歲。

修為基本都是筑基初期到筑基巔峰。

這些年輕人的威信非常高!

基本他們講課、說話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會出聲。

哪怕,在臺下坐著的是,金丹、元嬰、地仙。

不管是人族、妖族、水族、巫族還是阿修羅。

因為,他們都是所謂的‘天尊座前學生’。

幾乎每個村,都有著一個或者幾個這樣的人。

他們貫穿著整個華國。

聯系著無數村莊,將道途的秩序與教化延伸到鄉村,進入千家萬戶。

這同樣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廣成子第一次聽說和親眼看到的時候,大為震驚。

讓他下意識的想起了,洪荒之時,人族初生的那段歲月。

天道為了蔭庇人族,度過最脆弱的時期,一根根華表在天道偉力下,從一個個人族先民的部落中升起。

神圣的華表所在之處。

圣皇與圣帝的耳目隨之而來。

人人皆可借助華表與圣皇、圣帝交流、訴說、抱怨。

但,華表在人族的數量,突破了千萬之后,便一根接一根的崩塌、粉碎。

昔年,人族先民借著天道造化的華表,才能廣受教化。

如今,沒有華表,華國之人,建起一個個蒙校、小學、初中。

似乎依舊可以做到和遠古時代一樣的事情。

廣成子抿了抿嘴唇,看著那紙上的文字。

他忍不住的念起來:“經華國眾生委員會許可,總管孟白用印,現公布第七號總管令……”

“因中原列國紛爭,災害頻發,異象連連……”

“經眾生委員會商定,從即日起,華國再開國門……”

“凡中原難民,不問來源,不問是非,一概接受!”

“各郡、各縣、各鄉、各村公倉,請按條例調運!”

“天尊在上,萬姓注目,唯吾斯民,救濟四方!”

這是典型的華國公文方式。

不繞圈子,不用玄學,更不按典故。

只以每一個人都可以理解和明白的文字,描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講述為什么要這樣做?怎么做?以及做了以后,會得到什么結果。

廣成子咽了咽口水,神魂在顫栗中發抖。

因為,他耳畔,傳來了山呼一般的歡呼聲。

“天尊在上!”幾乎所有人都開始鼓掌。

顯然,這個公文,得到了包括凡人在內的所有人的支持。

可是……

“中原列國,如今紛爭并起,有邪祟、兇孽趁機而動……”

“又有因果暴走,天人感應,水旱并來,蝗蟲四起,瘟疫生發……”

“逃難之民,數百數千萬之巨……”

“華國不過八九千里之地,如何供養得起?”

廣成子自語著,他怎么都想不清楚這個問題。

賑災,是幾乎道統都要面臨的嚴峻考驗。

本會元,姬周道統的崩壞,就和一場天災直接相關。

六月飄雪,大江、大河,一齊封凍。

莊稼凍死,牛羊倒斃。

萬里冰封,百萬民居倒塌。

饑民以千萬,諸侯不能救。

周天子也救不了。

于是,原本還想著去泰山封禪,開啟帝朝之路的姬周王室,被一巴掌打翻在地。

第一個考驗,就已經失敗!

失敗迅速在道統之中蔓延。

失敗也讓整個道統迅速衰敗。

那一個個來投的修士,紛紛脫離道統。

諸天帝君,除了那些實在沒辦法的人之外,紛紛斬斷與姬周之間的因果。

不過一日,姬周道統就成為了三界孤兒。

最后,連大羅天玉虛宮也放棄了。

巫妖二族隨之蠢蠢欲動!

這就是道統的現實。

不能失敗,也失敗不起!

昔年,姬周全盛之時,尚且抗不過一場止步于大河的夏日雪災。

如今的中原,可是大劫之前,因果暴走,導致的災異啊!

這等災異在烈度和頻率上,遠超當年姬周面臨的雪災考驗。

小小華國,地不過八千里,人口不過千余萬,怎么敢說救?如何能救?

還有,這些凡人還有那些修士是怎么回事?

他們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什么嗎?

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難民潮啊!

他們瘋了嗎?

不像啊!

那為什么?

廣成子不能理解。

他只能深深吸上一口氣,然后走到一個商賈身旁,輕聲問道:“尊駕,為何華國官府要接受那中原難民?”

對方看了看廣成子,皺起眉頭:“閣下是初來華國吧?”

廣成子點點頭:“在下剛來幾個月!”

“嘿!”那人笑起來:“這就難怪了!”

“你可知我華國立國之本?”

“嗯?”廣成子不懂了:“不是天尊教化嗎?”

商賈點點頭道:“這是當然!”

“天尊所教,以民為本!”

“自昔年沙水河畔,不過一村之地,數百口之眾!”

“區區二十余年,便有地方九千里,墾荒千萬頃,戶戶倉稟豐實,靈糧遍藏,而眾生則幾有千萬之口!”

“這都是以民為本,以眾生為根的緣故!”

“當年,天尊講道之時,我也曾有幸在旁旁聽,于是知天下眾生皆兄弟,萬姓同胞皆手足之理!”

“所以,救濟眾生,幫扶有難,就是我華國的根基啊!”

“與那眾生平等、有教無類一般重要!”

商賈說著,驕傲不已,一副與有榮焉的神色。

廣成子聽著,感覺自己面前的人,似乎是個傻子。

好似被西方教的佛法度化了一般,簡直愚不可及!

他忍不住問道:“這中原難民,恐怕有數百萬……”

“而且,將一年比一年多……”

“華國救得了嗎?”

“有這么多糧食嗎?”

商賈笑了起來,看著廣成子,好似看傻子一樣:“怎么救不了?為何救不了!?”

“華國舊年,不過四千里之地時,就曾一歲救助難民兩百萬,皆妥善安置,編戶齊民!”

“現在,華國積蓄,遠超舊年,怎救不了?”

“別說一歲幾百萬了,便是上千萬,也是救得!”

“華國村有公倉,鄉有鄉儲,縣有縣庫,郡有郡藏,中樞更有著中樞儲備!”

“這些倉稟,就是為了備災而建!”

“還能從楚、陳、蔡、隨、越等國,采買糧食!”

廣成子眨了眨眼睛,想起了自己一路看到過的,那一個個遍布在華國鄉村、城邑的糧倉。

這些倉儲,滿滿的都是糧食。

稻谷、粟米、小麥、大麥……

這么多的糧食,大半都是靈糧。

華國人居然舍得拿出來給別人吃?

這……這……實在超出了廣成子對凡人的預計。

但,這商賈言之鑿鑿,不似說謊。

“華國眾生舍得?”廣成子顫抖著聲調問。

“為何舍不得?”商賈反問。

廣成子感覺這事情沒辦法說下去了。

但對華國人來說,這事情,卻是不需要思考的。

因為,大部分華國人,包括妖族、水族在內,都是難民、移民。

當年沙水河兩岸,加起來才不到二十萬人口。

如今,光是人族,就有千余萬!

很多人,幾年前,就是逃難而來的難民。

他們還記得自己餓著肚子,逃難來此時,華國眾生伸出的援手。

自然,很容易共情他人。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一萬多個在天尊座前聽講的學生們,在一個個村莊,一個個學校,不斷宣揚著那些連寫出來哪怕半個字也會被404毀滅的東西。

這些不許寫,不能寫,寫就要封書的東西。

在華國塑造了一套來自藍星的價值觀。

而華國的眾生,本身就是舊秩序和舊道統的受害者。

這些東西一講開,一說開,就引發了共情。

再加上,華國的擴張、發展,一直就是靠著難民和移民。

特別是隨著,妖族數量激增。

華國的就業市場,第一次出現了巨大的問題。

人族人口太少,村莊太少,香火產量太少。

急死了妖族的大圣們。

可以這么說,哪怕中原不出亂子,華國的妖族、水族、巫族們,也會在眾生委員會提起一個又一個提案:給我擴!我要移民!我要香火!我要立功!

剛好,中原災異頻發的消息,隨著商隊不斷傳來。

于是,妖族的大圣們,在眾生委員會一蹦三丈高!

金環大圣、鐵羽大圣高呼:“以民為本,此天尊之教,仁愛世人,一視平等,吾國根基!”

巫族、水族紛紛用腳投票,大聲疾呼。

有和水族關系密切的龍族,連夜從晉國、齊國,順著水脈來到沙水。

他們帶來了遠方的慘劇。

邪祟肆虐,百姓惴惴不安。

災害四起,田野荒蕪,莊稼死絕。

百姓衣衫襤褸,饑腸轆轆。

甚至已經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情況!

于是,眾生委員會的委員們,根本不敢拖延,更不敢怠慢。

幾乎是立刻就通過了決議,而且是全票通過!

對華國來說,接受遠方的難民,援助他們,讓他們開墾土地,建立村莊,編戶齊民,納入體系。

這是最大的正治正確。

更多的人口等于可以開墾更多的土地,建立更多村莊,擁有更多的商品需求,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崗位。

可憐各位大圣的子孫,有好多迄今沒有崗位。

可憐巫族挖出來的泥炭,冶煉出來的農具,已經漸漸飽和,但巫族同胞們卻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的來到。

可憐水族們,天天出海挖鳥糞石。

隨著運輸寶船的增多和水族的數量增加,如今挖回來的鳥糞,卻漸漸飽和起來,沿海碼頭,堆積的糞石數量,不知凡幾!

文鰩魚,更是滿臉淚。

華國外海,如今有著八條文鰩魚。

但因為華國需求的降低,導致這些文鰩魚,只能輪換著去深海挖掘那些他們和他們的同胞們曾經留下的糞石。

而,越來越多的文鰩,還在從四海源源不斷的趕來。

僧多粥少,如何是好?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