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未亮,帳篷中還殘留著一絲魚湯味。
氣味是從一個陶罐里散出的,那是傍晚時李恒派人送來的魚湯,說是昨日在黃河上捕的幾尾青魚,味道確實鮮美。
張弘范吃過之后便把陶罐擺在一旁,忘了讓人收拾。
方才不覺得,但出了帳再回來才聞到殘羹的腥味。
暫時顧不得這點細枝末節……
張弘范目光落處,是一封被擺在桌案上的書信。
信封上寫的是“張九郎仲疇兄親啟”,旁邊一列小字則是“弟李瑕手肅”。
爐火燒得很旺,映著他的半張臉,顯得有些陰郁。
“九哥,你拆啊。”
張弘正先是伸手在爐邊烤了烤火,方才挪著身子在桌案對面坐下,直勾勾地看著信,又道:“我倒是好奇,李瑕能與九哥說甚。”
張弘范沒動,也不說話。
張弘正于是又嘀嘀咕咕。
“我對李瑕也很好奇,能把大姐兒拐走,得是怎樣的人物?短短數年間名震天下,引得我們十萬大軍來攻他,他……”
“信是如何來的?”
張弘范像是沒聽到張弘正還在說話,一開口就只管問問題。
“我一回帳篷便看到了。”張弘正道:“就擺在我床上,倒是怪了,為何不直接遞給九哥,卻是遞到我的帳中?”
“你今夜何時不在帳中?聽到有敵人夜襲才離開的?”
“不是啊,我一直在戍樓上和士卒賭錢……哦,不是,是談天,一直在與將士們議論軍務。”
“也就是說,你一整夜都不在帳中?”
“若這般說,好像也可以。”
張弘范目露沉思,凝視著張弘正的眼睛,道:“十弟,你實話與我說,是否你一直在暗中與李瑕串聯?當時在濟南城外,你見到王蕘了是吧?五哥托他與你聯絡?”
“沒有啊。”張弘正道:“我根本沒見到王蕘,他派了人來,被九哥你殺了不是嗎?”
“我能信你?”
“你愛信不信。”
張弘正徑直往地毯上一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五哥要懷疑我,我大不了就回保州去。有意思嗎一天到晚說這個投敵那個投敵?投敵的多了,五嫂也去漢中了,怎不懷疑嚴家?廉希憲叛逃了,廉家又有幾人受罰?憑甚盡日指責我張家?當年說好了世代鎮守地方,如今要變卦了不成。哈,爹還在呢。”
張弘范無奈地輕嘆了一聲。
他知道張弘正說的不錯,張柔還在一日,忽必烈就不敢動順天張家,張弘正大可以萬事不操心,回保州躺著。
但往后呢?
往后張柔不在了,誰還有功勞、威望能服眾,能保家族長盛不衰?
別的兄弟能添亂、能不管事,他張弘范卻要趁早建功立業。
“我并非是懷疑你,而是要收拾這爛攤子,免得別人懷疑我們,你可明白?”
“那九哥你收拾啊,要么把這信拆了看看,要么燒了,審我做甚?”張弘正依舊躺在地上,顯得有些不耐煩。
見這態度,張弘范便確定軍中那個給李瑕通風報信的人真不是他。
“好了,你去歇著吧,我來解決。”
“九哥真不拆開我也看看?”張弘正翻身起來,依舊對李瑕的書信好奇。
“出去。”
“好吧,那九哥是要把它燒了?”
“出去。”
坐在案邊的兄長顯得不怒自威,將那喋喋不休的弟弟趕了出去,之后卻也沒有拆那封信。
一直坐到天光漸亮,張弘范才起身,招過一名兵士,吩咐道:“去看看史帥是否回營了。”
“報將軍,史帥還未回營。”
“去看看,應該快了。”
“是。”
過了只半個時辰,那士卒再跑回來,眼神中已帶著對張弘范的敬畏之色,稟道:“報將軍,史帥果然回營了,讓你馬上去見他……”
案幾上的信件被張弘范拿起。
一路趕到史天澤的大帳之后,連信封都沒拆便被遞到史天澤手上。
“史帥請看,軍中有人暗通李瑕,欲陷害于我。”
史天澤趕回大營,本意是想找張弘范審問,卻沒想到張弘范搶先一步主動交代。
他接過那封來自李瑕的信,看著上面的字跡,滯愣了一下。
忽然想起,在蒙哥汗死的前一年,他也曾收到過一封來自李瑕的信。
已經過去四年了,此時想來,信上那句話還是記憶猶新——
“斬紐璘、斬汪德臣,可足矣?若猶不足,唯敢問史公,還需斬誰?”
至今,不僅是紐璘、汪德臣,連蒙哥汗都已死了,劉黑馬、廉希憲相繼投于李瑕。
這樣厲害的一個年輕人,不得不慎啊。
“史帥?”
張弘范等了好一會兒,不見史天澤作答,不由又出聲提醒了一句。
史天澤回過神來,竟是徑直將手里那封書信丟入火爐,就像是這信上沾著瘟疫,碰都不能碰。
火爐迅速將那紙吞噬,化為灰燼。
“看到這封信我反而明白了,李瑕還在爭取張家,這是他的離間計,不可中計。”
張弘范看著火光,好一會之后,轉身向史天澤,深深作了一揖。
他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氣,慶幸不已。
這信,必是只要有任何一個人看了就要心生疑竇,幸而今日遞信及時,史天澤也不傻。否則若是稍有猶豫,必要中了李瑕的離間計。
“多謝史帥信任。”
“我曾懷疑過你,告訴你宗王與我會以少量兵馬移駐汾陽渡,實則設下伏兵等你給李瑕通風報信引他前來……但,伏兵反倒被偷襲了,一夜下來,損失了三千余兵馬。歸根結底,對手比我聰明,我布下的局完全被人看穿了。”
說著,史天澤臉色愈發深沉。
他眼神中透著思慮,喃喃自語道:“該如何將這人揪出來呢?”
張弘范沉吟道:“恕我直言,史帥過于在意這個叛徒了。”
“何意?”
“我方大軍有十數萬眾,超李瑕數倍,只需強攻關中,李瑕必敗。而若我等因區區一個叛徒通風報信便心生顧慮,躊躇難安,豈不正中李瑕下懷?”
史天澤搖了搖頭,道:“并非躊躇,而是李瑕已有準備,而我方軍中……人心不齊。”
這最后四個字說的未必只是通風報信一事。
從攻打李璮之時,諸路世侯便是不愿有太大損失,故而選擇圍城“以歲月斃之”。
張弘范卻想要改變這種打法,上前一步道:“李瑕眼下最缺的便是時間,他要轉移關中人力物力、堅壁清野;他要拖住我們,等阿里不哥反攻以使我們撤兵。
那我們便不該給他這個時間,不該怕他,而是該以雷霆之勢一舉將他殲滅。這也是大汗決意出兵的原因,以力破巧,展示兵威,那些敢起異心的人才自然不敢再有所動作。”
他說得不算委婉,意思是史天澤打仗過于平穩,太過于瞻前顧后了……